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跨斜拉桥横向地震破坏模式与损伤控制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谢文 孙利民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5-926,共12页
地震作用下控制结构合理的破坏模式是保证其震后安全性的基础,而目前对超大跨度缆索桥梁破坏模式及其控制的研究仍显不足。以一座试设计的主跨1 400m斜拉桥为例,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并引入地震损伤指标研究了地震作用下横向约束体系的地... 地震作用下控制结构合理的破坏模式是保证其震后安全性的基础,而目前对超大跨度缆索桥梁破坏模式及其控制的研究仍显不足。以一座试设计的主跨1 400m斜拉桥为例,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并引入地震损伤指标研究了地震作用下横向约束体系的地震损伤与破坏模式;为提高结构的整体抗倒塌能力,研究了极端地震作用下损伤控制策略对桥梁地震损伤和破坏模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主塔上横系梁刚度和耗能能力以及附加耗能构件对主塔地震损伤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横向极端地震作用下,主塔上、下塔柱区段几乎同时遭受损伤,发生双塑性铰的破坏模式;附加耗能阻尼器的损伤控制策略可显著控制桥墩的地震损伤,但不能完全有效控制主塔损伤;在优化参数的基础上,若在上塔柱区段附加一定数量的耗能构件,则可合理改善主塔的破坏模式使其满足地震损伤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横向极端地震作用 破坏准则 破坏模式 损伤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附加耗能构件的双柱式高墩地震损伤控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谢文 孙利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98-103,114,共7页
提出在墩柱间附加耗能构件的地震损伤控制策略,耗散地震输入确保墩柱处于弹性或只发生轻微损伤,且震后易于修复或更换。利用弹塑性动力方法并引入位移、Park损伤指数及曲率延性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研究附加耗能构件对极端地震(PGA=1.0 g)... 提出在墩柱间附加耗能构件的地震损伤控制策略,耗散地震输入确保墩柱处于弹性或只发生轻微损伤,且震后易于修复或更换。利用弹塑性动力方法并引入位移、Park损伤指数及曲率延性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研究附加耗能构件对极端地震(PGA=1.0 g)作用下双柱式高墩的地震损伤控制效果,探讨、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表明,损伤控制(附加耗能构件)的双柱式高墩墩顶位移及墩底曲率、Park损伤指数及曲率延性系数明显低于控制前,且墩底截面弯矩变化较小;附加耗能构件对双柱式高墩的损伤控制效果明显,满足损伤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柱式高墩 剪切连梁 约束屈曲支撑 损伤控制策略 地震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跨斜拉桥顺桥向地震损伤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文 孙利民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6,共9页
以一座试设计的主跨1 400m的斜拉桥为例,采用弹塑性方法并引入地震损伤指标分析了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飘浮体系和弹性约束体系的地震损伤与破坏模式;研究了极端地震作用下损伤控制策略对斜拉桥损伤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地震作用... 以一座试设计的主跨1 400m的斜拉桥为例,采用弹塑性方法并引入地震损伤指标分析了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飘浮体系和弹性约束体系的地震损伤与破坏模式;研究了极端地震作用下损伤控制策略对斜拉桥损伤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地震作用下,主塔和桥墩分别遭受局部失效和严重损伤,发生了典型的弯曲单塑性破坏;基于Park损伤指数的附加耗能阻尼器的损伤控制策略可显著控制主塔、桥墩地震损伤和主梁位移,满足损伤控制目标要求,改善了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跨斜拉桥 极端地震 破坏准则 破坏模式 损伤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