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在严重腹部开放性损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训海 冯新献 +1 位作者 吕震 李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3期2332-2334,共3页
目的分析在严重腹部开放性损伤救治过程中以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理论为原则进行临床指导的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采用DCS原则(初始简化手术、液体复苏和确... 目的分析在严重腹部开放性损伤救治过程中以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理论为原则进行临床指导的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采用DCS原则(初始简化手术、液体复苏和确定性手术)实施救治的严重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54例患者痊愈出院,治愈率达90.0%;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达10.0%。结论在严重腹部开放性损伤救治中运用DCS理论为原则,可以最大限度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并减轻手术和麻醉的创伤,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外科理论 严重腹部开放性损伤 临床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余阶洋 王三亨 +2 位作者 黎辉 邓青志 黄正壮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6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30例严重多发损伤患者,按救治原则分为实验组(损伤控制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比较两组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手术时间以及病死率、救治成...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30例严重多发损伤患者,按救治原则分为实验组(损伤控制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比较两组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手术时间以及病死率、救治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严重多发伤患者在ICU经过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后,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和手术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救治后患者的病死率降低,救治成功率提高(P<0.05)。结论由ICU主导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能明显缩短确定性治疗时间、手术时间,显著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ICU主导多科协作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救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损伤外科理论 多发伤 病死率 救治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用于外伤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秦宏兴 刘庆文 +1 位作者 吴爱华 姚狮章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8期171-173,20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DCS)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在治疗外伤性肝损伤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8例外伤性肝损伤患者作为DCS组,该组患者均采用三阶段分期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治疗;并选择2013年1... 目的探讨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DCS)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在治疗外伤性肝损伤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8例外伤性肝损伤患者作为DCS组,该组患者均采用三阶段分期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治疗;并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3例外伤性肝损伤患者作为非DCS组,该组患者均行早期确定性手术,未应用DCS技术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DCS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0.42%,低于非DCS组(27.91%),而DC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非DCS组,住院时间则高于非DCS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ES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而非DCS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21%,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对外伤性肝损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治疗上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肝损伤 外科损伤控制理论 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