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岩体中的裂纹亚临界扩展区半径
1
作者 刘杰 杨学堂 +2 位作者 李建林 张超锋 杨渝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69-271,共3页
根据断裂力学理论,通过对Ⅰ型、Ⅱ型裂纹尖端应力进行叠加,得出拉剪裂纹缝端的应力表达式.然后选定最大剪应力判据为裂纹的开展判据,在此基础上代入一改进的损伤岩体强度公式,推导出一新的裂纹亚临界扩展区,并图示该区域的范围.将此裂... 根据断裂力学理论,通过对Ⅰ型、Ⅱ型裂纹尖端应力进行叠加,得出拉剪裂纹缝端的应力表达式.然后选定最大剪应力判据为裂纹的开展判据,在此基础上代入一改进的损伤岩体强度公式,推导出一新的裂纹亚临界扩展区,并图示该区域的范围.将此裂纹亚临界扩展区与Mises屈服准则的推导结果作比较,并得出一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岩体 拉剪裂纹 强度 亚临界扩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岩体破碎块度分布的预测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斌 于亚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7-19,共3页
就损伤岩体爆破破碎规律和块度分布预测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概率论推导出爆破块度分布分形维数的计算模型。并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一个结论,为爆破块度分布的预测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关键词 矿山 破碎块度 分形维数 石爆破 损伤
全文增补中
考虑T应力的非闭合裂隙岩体损伤机制及裂纹扩展研究
3
作者 王炳文 刘臣毅 +4 位作者 康明超 李乾龙 杨雷 周森林 钱垒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09-2420,共12页
裂隙是造成岩体力学性能劣化的关键因素,针对非闭合裂隙对岩体的损伤作用与裂纹扩展问题,在考虑T应力的前提下,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推导了非闭合裂隙的尖端弹塑性边界方程解析解,以裂隙尖端塑性核区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应力环境与裂... 裂隙是造成岩体力学性能劣化的关键因素,针对非闭合裂隙对岩体的损伤作用与裂纹扩展问题,在考虑T应力的前提下,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推导了非闭合裂隙的尖端弹塑性边界方程解析解,以裂隙尖端塑性核区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应力环境与裂隙角度a对岩体损伤的影响;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非闭合裂隙的细观裂纹扩展特性与岩体损伤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当侧压系数λ<0.4,随着l减小,塑性核区在[π/2,π]范围内扩张速度大于其他区域,导致其形态在裂隙表面呈不均匀分布;当λ<0.7,以a=45°为分界,分界点以下a减小则塑性核区面积缓慢减小,反之则快速增大;随着a增大,塑性核区面积呈缓增长―急增长―稳定的S形曲线变化规律,l越小,曲线变化越陡峭;非闭合裂隙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塑性核区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塑性核区面积增加,裂纹扩展所需应力增量减小且扩展长度增加,岩体抗压强度减小。研究揭示了非闭合裂隙对岩体损伤的力学机制,为岩体稳定性评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闭合裂隙 损伤 T应力 塑性核区 细观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耦合装药系数对岩体爆破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瑞 曹晓睿 +3 位作者 周文海 楼晓明 胡才智 王树江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6-317,共12页
在爆破工程中,选择合适的装药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炸药利用率,从而改善爆破效果。基于RHT(Riedel-Hiermaier-Thomamodel)动态响应力学关系,采用ANSYS/LS-DYNA软件研究了偏心不耦合装药条件下不耦合系数K对岩体爆破荷载的影响,以及爆破过程... 在爆破工程中,选择合适的装药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炸药利用率,从而改善爆破效果。基于RHT(Riedel-Hiermaier-Thomamodel)动态响应力学关系,采用ANSYS/LS-DYNA软件研究了偏心不耦合装药条件下不耦合系数K对岩体爆破荷载的影响,以及爆破过程中岩体的损伤情况。通过建立单孔偏心不耦合爆破模型,分析了不耦合系数K为1.0、1.5、2.0、2.5、3.0和3.5条件下的有效应力、振动速度、爆破地震波能量和损伤状况。同时,研究了不同不耦合系数K条件下爆心距(l)与损伤度(D)、质点振动速度(PPV)与爆心距(l),以及振动速度(vpp)与损伤度(D)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不耦合系数K的增大,耦合侧与不耦合侧有效应力和峰值振动速度、地震波峰值能量略微减小;粉碎区和裂隙区范围逐渐减小,且粉碎区损伤半径较裂隙区减小速率更大。岩体损伤程度和质点振动速度(vpp)均随着爆心距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质点振动速度越大损伤程度也越大,当vpp=50.4 cm/s时,岩体中的损伤变量达到损伤破坏阈值(D=0.19);当vpp>140.6 cm/s时,损伤度D>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质点振动速度 有效应力 装药结构 爆心距 不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损伤的大型地下洞室围岩分类研究
5
作者 柯旭昊 孙宁 +4 位作者 曹学兴 王如宾 刘渊泽 许晓逸 徐卫亚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3,共7页
围岩分类在水工建筑物的勘察设计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澜沧江GX水电枢纽区地质条件复杂,天然状态下地应力较高,常用的水力发电系统围岩工程地质分级方法(简称HC法)以围岩的强度应力比为依据对高地应力地区的围岩进行降级.本文在工程地质... 围岩分类在水工建筑物的勘察设计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澜沧江GX水电枢纽区地质条件复杂,天然状态下地应力较高,常用的水力发电系统围岩工程地质分级方法(简称HC法)以围岩的强度应力比为依据对高地应力地区的围岩进行降级.本文在工程地质勘测的基础上,开展了三轴力学实验,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损伤的围岩分类方法来量化计算高地应力条件对围岩质量的影响,即:在HC法初分类的基础之上,计算岩体的统计损伤值作为围岩评分的折减系数,从而替代HC法中直接对高地应力地区的围岩进行降级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对GX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进行分类,得到了基于损伤力学的GX地下洞室围岩分类结果,并将该结果与原分类结果对比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体现出地应力增大与围岩质量劣化之间的正相关性,而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准确高效地完成高地应力地区的围岩分类工作,对高地应力地区的岩体质量评价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评价 分类 损伤 统计损伤 地下洞室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倾斜层状隧道围岩损伤区范围及地质偏压荷载计算研究
6
作者 吴舜明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6-835,共10页
为分析深埋倾斜层状围岩隧道地质偏压的条件和计算偏压荷载,基于Hoek-Brown准则计算深埋隧道塑性区的范围,明确影响深埋隧道塑性区范围的因素;建立倾斜层状围岩的“抽屉”力学模型,提出地质偏压的判定条件和偏压荷载的计算方法,量化偏... 为分析深埋倾斜层状围岩隧道地质偏压的条件和计算偏压荷载,基于Hoek-Brown准则计算深埋隧道塑性区的范围,明确影响深埋隧道塑性区范围的因素;建立倾斜层状围岩的“抽屉”力学模型,提出地质偏压的判定条件和偏压荷载的计算方法,量化偏压荷载对隧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Hoek-Brown准则计算的隧道围岩塑性区厚度在4.5~5.2 m之间,与现场实测值的误差不超过7.5%,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实现了对施工扰动后的围岩塑性区厚度的定量计算,揭示了岩体损伤区范围随不同开挖半径、扰动因素和岩体强度的变化规律;“抽屉”力学模型得到的地质偏压系数,在隧道几何参数一定时,随着隧道埋深和岩层的内摩擦角的减少而减少;将Hoek-Brown准则计算塑性区范围确定为“抽屉”大小,通过计算得到的偏压荷载值为273.78 kPa至596.45 kPa,与现场监测结果的偏差控制在10%以内,验证了该方法在倾斜层状围岩隧道地质偏压荷载计算的有效性。研究方法为地质偏压深埋隧道的荷载计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EK-BROWN准则 损伤 地质强度指标 地质偏压 隧道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孔装药下起爆方式对岩体损伤规律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郭润泽 徐振洋 +2 位作者 张海 刘万通 张启隆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0-1106,共17页
针对露天矿山水孔装药爆破中,爆破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孔底水间隔装药结构,研究起爆方式对岩体损伤的影响。通过建立爆破数值模型,分析岩体细观损伤、应力变化和能量传递特征;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对岩体损伤图片进行二值化处理,分析岩体... 针对露天矿山水孔装药爆破中,爆破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孔底水间隔装药结构,研究起爆方式对岩体损伤的影响。通过建立爆破数值模型,分析岩体细观损伤、应力变化和能量传递特征;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对岩体损伤图片进行二值化处理,分析岩体爆后块度分布规律;引入块度评价指标,结合现场试验对爆破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反向起爆时损伤集中于孔口,有利于后续铲装;孔底水间隔会延长能量和应力作用至孔底的时间;反向起爆时岩体损伤面积较正向起爆增大19.76%,较中心起爆增大5.78%;设置起爆高度(起爆点与水间隔上端的距离)为2倍水间隔长度时,损伤提高了2.3%,炸药单耗降低了5.3%,实现爆破效率的提升。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应用中装药结构及爆破参数的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爆方式 间隔装药 裂纹扩展 能量传递 数值模拟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波对岩体的损伤作用和爆生裂纹传播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家来 徐颖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给出了应变波作用下岩体损伤累积计算方法,将爆破过程中应变波的动作用和爆生气体的准静压作用结合起来,分析爆生裂纹传播的全过程,修正了以往理论,井揭示了Kut-ter等人所说的应力波对岩体预载荷作用 ̄[1]的力学本质。
关键词 应变波 应力强度因子 损伤 裂纹扩展 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裂隙尖端放电机制的深部岩体损伤自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静 刘盛东 曹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330,共8页
在大规模深部岩体损伤过程中发生的裂隙尖端放电现象往往引发地下雷电,对该现象发生机理、表现规律的揭示有助于地震、岩爆等的临灾预报.不同于在岩土体中液固耦合界面上发生的自然电场异常机理,在岩土体内部发生的裂隙尖端放电可谓是... 在大规模深部岩体损伤过程中发生的裂隙尖端放电现象往往引发地下雷电,对该现象发生机理、表现规律的揭示有助于地震、岩爆等的临灾预报.不同于在岩土体中液固耦合界面上发生的自然电场异常机理,在岩土体内部发生的裂隙尖端放电可谓是引发自然电场异常的另一重要微观机制.本文基于现有裂隙尖端放电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裂隙尖端放电发生的过程,解释了岩体损伤过程中自然电场异常产生的微观机理,并结合室内实验成果论述了自电位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推导,认为在大尺度岩体连续损伤过程中,自电位具有含脉冲状波动并整体下降的特征;开展了原位测试,结果证明人工采掘扰动下的深部岩体连续破坏的过程中,自电位在破坏前期缓慢下降,在破坏过程中会出现脉冲状波动,随着破坏程度的加剧整体呈现波动中下降的规律,与理论推导、室内实验结论都相符.对比室内实验和原位测试成果发现,随着研究目标的空间尺度由mm级别扩展到m的级别,自电位波动的幅值也从数十个mV扩展到数百甚至上千mV,故认为在利用自电位波动规律来预测岩体破坏状态时,须受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的约束.此外,在原位测试中发现,自电位对岩体损伤过程的响应较直流电阻率而言具有时域上的超前优势,并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损伤 裂隙尖端放电 自电位 原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的宏观损伤性质与工程地质调查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新平 夏元友 胡春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2-34,共3页
本文将岩体中的宏观裂隙体视为岩体的一种初始损伤,给出了岩体的各向异性宏观损伤张量与裂隙间断位移引起的损伤应变张量,建立了以岩体体平均应力、应变为基本变量的等效连续模型。同时,我们还讨论了如何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以获... 本文将岩体中的宏观裂隙体视为岩体的一种初始损伤,给出了岩体的各向异性宏观损伤张量与裂隙间断位移引起的损伤应变张量,建立了以岩体体平均应力、应变为基本变量的等效连续模型。同时,我们还讨论了如何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以获取确定岩体宏观损伤性质的工程地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工程地质 损伤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引起岩体损伤的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75
11
作者 朱传云 喻胜春 《工程爆破》 2001年第1期12-16,共5页
依据弹性波理论 ,在假定爆破前后岩体的密度、泊松比近似相等的条件下 ,建立了声波的波降率 (η)、岩体的完整性系数 (Kv)以及弹性模量损失系数 (D)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为弹性模量损失系数 (D)的测定或计算提供了一种工程经验的途径。在... 依据弹性波理论 ,在假定爆破前后岩体的密度、泊松比近似相等的条件下 ,建立了声波的波降率 (η)、岩体的完整性系数 (Kv)以及弹性模量损失系数 (D)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为弹性模量损失系数 (D)的测定或计算提供了一种工程经验的途径。在上述关系式的基础上 ,以水电工程中边坡及基础爆破开挖为实例 ,对所建立的关系式进行了损伤标准的应用性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损伤 声波速度 损伤判据 弹性波 损伤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体损伤模拟的露井联采边坡稳定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常来山 李绍臣 颜廷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59-365,共7页
岩体是具有初始几何损伤的多裂隙介质,露天和井工开采导致应力场发生改变,进而节理扩展,损伤增加,强度降低。根据Kawarnoto损伤张量概念、等效应变原理及断裂力学理论,对安太堡煤矿露井联采条件下的节理岩体损伤演化进行了模拟,得到了... 岩体是具有初始几何损伤的多裂隙介质,露天和井工开采导致应力场发生改变,进而节理扩展,损伤增加,强度降低。根据Kawarnoto损伤张量概念、等效应变原理及断裂力学理论,对安太堡煤矿露井联采条件下的节理岩体损伤演化进行了模拟,得到了边坡岩体在露采与井采时损伤张量的时空分布演化特征。建议应用反映采动效应的损伤张量或截面损伤度作为岩体扰动参数,根据岩体质量分类RMR值,确定Hoek-Brown强度参数m和s,体现了岩体强度的各向异性和时空变化。应用到安太堡煤矿露井联采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安全系数为1.89~2.32,说明发生剪切破坏的可能性较小,边坡岩体的破坏主要由井工采空区坍塌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CSIR分类 露井联采 节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变软化效应的裂隙岩体损伤本构模型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杜强 王超 +1 位作者 赵光明 贾瀚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86,92,共6页
地下洞室埋深愈深,应变软化现象愈明显。为研究深部裂隙岩体开挖后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基于应变软化模型,结合裂隙岩体损伤及演化本构方程,利用FLAC^(3D)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采用VC++编程语言,建立考虑应变软化效应的裂隙岩体损伤本构... 地下洞室埋深愈深,应变软化现象愈明显。为研究深部裂隙岩体开挖后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基于应变软化模型,结合裂隙岩体损伤及演化本构方程,利用FLAC^(3D)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采用VC++编程语言,建立考虑应变软化效应的裂隙岩体损伤本构模型。以某矿井地下圆形巷道开挖为例,分别采用应变软化模型和自开发的本构模型对该算例进行数值模拟,巷道围岩的位移、塑性区和安全系数的对比结果表明,开发的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岩体应变软化特性和裂隙对岩体的损伤作用,可对维护围岩体的稳定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损伤 本构模型 应变软化效应 数值模拟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荷载下非贯通闭合节理岩体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力民 张慧 刘红岩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前损伤力学已被认为是研究节理岩体力学行为的有效工具,但是在目前的节理岩体损伤变量定义中大多仅考虑节理几何特征而未考虑节理内摩擦角等力学参数,这显然不能很好地反映节理岩体的力学特征。为此,拟推导出一个能够综合考虑节理几... 目前损伤力学已被认为是研究节理岩体力学行为的有效工具,但是在目前的节理岩体损伤变量定义中大多仅考虑节理几何特征而未考虑节理内摩擦角等力学参数,这显然不能很好地反映节理岩体的力学特征。为此,拟推导出一个能够综合考虑节理几何及力学参数的损伤变量(张量),并由此建立单轴压缩荷载下岩体损伤本构模型。首先,基于断裂力学的由于单个节理存在引起的附加应变能增量与损伤力学的损伤应变能释放量相关联的观点,推导出了含非贯通节理岩体的损伤变量计算公式;其次,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对单轴压缩荷载下的单个节理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应力强度因子KⅠ、KⅡ的计算公式;同时考虑多节理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单组单排及多排非贯通节理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含单条非贯通节理的岩体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峰值强度及损伤变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节理倾角小于其内摩擦角时,岩体强度与完整岩石相同,岩体损伤为零,而后随着节理倾角增加,岩体强度、损伤随节理倾角的变化分别呈开口向上及向下的抛物线,当节理倾角约为60°时,岩体损伤最大,强度最低。随着节理长度增加,岩体损伤增加,而随着节理内摩擦角的增加,岩体损伤则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非贯通闭合节理 损伤本构模型 损伤变量 应力强度因子 单轴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裂爆破对边坡岩体损伤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年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6-99,共4页
在宜万铁路边坡开挖中,选择地质条件、边坡坡度和高度相同的边坡段,在距坡脚以上2.5 m的坡面上,通过跨孔法超声波检测试验,对比预裂爆破与普通小孔径松动爆破对边坡内部岩体的损伤程度,验证预裂爆破对边坡内部岩体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 在宜万铁路边坡开挖中,选择地质条件、边坡坡度和高度相同的边坡段,在距坡脚以上2.5 m的坡面上,通过跨孔法超声波检测试验,对比预裂爆破与普通小孔径松动爆破对边坡内部岩体的损伤程度,验证预裂爆破对边坡内部岩体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普通小孔径爆破产生的岩体松动区比预裂爆破的大1.5倍以上。证明预裂爆破不仅使边坡平整、美观,而且对边坡内部岩体的损伤程度显著降低,更有利于边坡的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裂爆破 边坡 超声波检测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朔矿区露井联采边坡岩体采动损伤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常来山 陈思玮 +1 位作者 李绍臣 丁鑫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97,100,共4页
露天和井工开采导致边坡岩体应力场发生改变,进而节理扩展,损伤增加,强度降低。根据Kawarnoto损伤张量概念、等效应变原理及断裂力学理论,对安太堡煤矿露井联采条件下的节理岩体损伤演化进行了模拟,得到了边坡岩体在露采与井采时的损伤... 露天和井工开采导致边坡岩体应力场发生改变,进而节理扩展,损伤增加,强度降低。根据Kawarnoto损伤张量概念、等效应变原理及断裂力学理论,对安太堡煤矿露井联采条件下的节理岩体损伤演化进行了模拟,得到了边坡岩体在露采与井采时的损伤张量分布。露天开采后损伤度峰值达到0.590,采动影响范围约30m;井工开采对边坡面附近岩体影响较小,损伤几乎没有增加,采空区上部岩体损伤度峰值达0.5-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井联采 采动损伤 各向异性 节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聚能爆破时影响岩体损伤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建平 戴东波 +2 位作者 张振洋 姚天雨 杨晓红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19,共6页
为了研究线性聚能爆破对炮孔周围岩体损伤的影响,选用不同聚能锥角(40°、50°、60°、70°、80°)的聚能管在井下巷道侧壁开展了线性聚能爆破和损伤测试试验。在不同参数下岩体损伤实测数据的基础上,以岩体爆破损... 为了研究线性聚能爆破对炮孔周围岩体损伤的影响,选用不同聚能锥角(40°、50°、60°、70°、80°)的聚能管在井下巷道侧壁开展了线性聚能爆破和损伤测试试验。在不同参数下岩体损伤实测数据的基础上,以岩体爆破损伤度作为系统特征变量,并选取装药量、爆心距、岩体质量、炮孔深度、聚能锥角和聚能方向夹角作为相关因素变量,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聚能方向夹角和聚能锥角对周围岩体损伤的影响程度最大,装药量和爆心距的影响次之,岩体质量和炮孔深度对聚能爆破岩体损伤的影响相对于其它因素要偏小一些,为线性聚能爆破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聚能爆破 控制爆破 损伤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压水体上下位煤层工作面采前底板岩体损伤破坏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延春 李鹏飞 +2 位作者 郭文砚 赵朝 禹云雷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125,共7页
为研究徐庄矿承压水体上近距离煤层上位7199工作面开采后对下位8199工作面采前底板岩体的损伤程度,将该矿8199工作面和姚桥矿7265工作面底板岩体进行对比,采用钻孔超声探测、岩芯室内超声透射及点载荷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岩体... 为研究徐庄矿承压水体上近距离煤层上位7199工作面开采后对下位8199工作面采前底板岩体的损伤程度,将该矿8199工作面和姚桥矿7265工作面底板岩体进行对比,采用钻孔超声探测、岩芯室内超声透射及点载荷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岩体弹性模量与岩体密度、岩性及完整性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徐庄矿8199工作面底板浅部砂质泥岩、砂岩受顶煤采动影响,损伤程度大,已散失原有的承载能力;中部完整泥岩段未受顶煤采动及逆断层影响,损伤程度弱;底部泥岩及灰岩段受逆断层影响严重,原始损伤程度大。力学试验验证了室内外声波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建立了泥岩、砂岩损伤前后强度-弹性模量数学关系式。分析成果对于相似条件下煤层底板破坏深度预计及工作面底板防治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损伤 超声波 弹性模量 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非贯通节理岩体单轴压缩动态损伤本构模型”的讨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列列 卓莉 刘志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30-1931,共2页
《岩土工程学报》2016年3月第38卷第3期刊登了"非贯通节理岩体单轴压缩动态损伤本构模型"一文[1](以下简称"原文"),阅后学习到了不少东西,但一点疑问;《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7月第22卷第4期"含非贯通裂隙岩体介质的损伤模型"一... 《岩土工程学报》2016年3月第38卷第3期刊登了"非贯通节理岩体单轴压缩动态损伤本构模型"一文[1](以下简称"原文"),阅后学习到了不少东西,但一点疑问;《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7月第22卷第4期"含非贯通裂隙岩体介质的损伤模型"一文[2]有相同的疑问,故提出与作者刘红岩教授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本构模型 节理 单轴压缩 土工程学报 裂隙 卷第 Chengdu 损伤 损伤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机大直径嵌岩单桩非线性动力特性
20
作者 贺瑞 金煜 +1 位作者 吉吉 国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以海上风机大直径嵌岩单桩为研究对象,在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引入土体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与岩体损伤模型分析桩周土体、岩体刚度随应变衰减的特性。结果表明:考虑上部动荷载作用下的桩-土-岩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时,桩底嵌岩能有效提高单... 以海上风机大直径嵌岩单桩为研究对象,在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引入土体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与岩体损伤模型分析桩周土体、岩体刚度随应变衰减的特性。结果表明:考虑上部动荷载作用下的桩-土-岩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时,桩底嵌岩能有效提高单桩抵抗变形能力,桩周土体变形量随岩体风化程度增加而增大、随嵌岩深度增加而减小;动荷载相对幅值(动荷载幅值和静力承载力的比值)对单桩动刚度的影响最大,岩体风化程度、单桩嵌岩深度的影响次之;岩体最大损伤常出现在土岩交界面附近,岩体强风化情况下桩底也可能出现轻微损伤;同静载情况相比,动荷载惯性效应会放大岩体损伤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嵌单桩 黏弹性本构模型 损伤模型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海上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