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生长因子对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龙在云 伍亚民 +1 位作者 陈恒胜 廖维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损伤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5只 ,制备坐骨神经夹损模型。术后每日分别局部给予一定量的NGF和等渗盐水共14d ,检测大鼠趾间距和诱发电位 ,以观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NGF...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损伤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5只 ,制备坐骨神经夹损模型。术后每日分别局部给予一定量的NGF和等渗盐水共14d ,检测大鼠趾间距和诱发电位 ,以观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NGF治疗组大鼠的趾间距及诱发电位在2~3周就已全部恢复正常 ,而单纯损伤组和盐水治疗组则到术后4周才恢复正常。结论外源性NGF能明显改善损伤坐骨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相关蛋白及其mRNA在大鼠损伤坐骨神经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丁斐 崔学芝 顾晓松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4,共4页
为了研究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远侧端组织中生长相关蛋白 (GAP-4 3 )及其 m RNA的表达 ,采用正常 SD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损伤的模型 ,于术后不同时间取坐骨神经远侧端组织 ,以 Western Blot和 RT-PCR法检测 GAP-4 3及其 m RNA的表达。RT-PCR... 为了研究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远侧端组织中生长相关蛋白 (GAP-4 3 )及其 m RNA的表达 ,采用正常 SD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损伤的模型 ,于术后不同时间取坐骨神经远侧端组织 ,以 Western Blot和 RT-PCR法检测 GAP-4 3及其 m RNA的表达。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 ,正常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 GAP-4 3 m RNA表达量较低 ,而损伤坐骨神经的远侧段 GAP-4 3 m 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 ,于损伤第 2周时达高峰。用抗 GAP-4 3抗体进行 Western Blot检测 ,结果表明 ,正常坐骨神经 43 k Da处出现弱阳性反应的蛋白区带 ,而损伤后坐骨神经远侧段 43 k Da处阳性反应条带着色明显加深 ,损伤后第 3周时阳性反应着色最强。本研究结果提示 ,GAP-4 3及其 m RNA在大鼠损伤坐骨神经远侧段组织中表达增强 ,其 m RNA表达上调高峰在神经损伤后的第 2周 ;而其蛋白合成增加最为明显的时间是在神经损伤后的第 3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相关蛋白 MRNA 大鼠 表达 坐骨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相关蛋白在损伤坐骨神经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学芝 王志刚 顾晓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过程中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 :取正常SD大鼠坐骨神经和离断损伤后不同时间近侧端和远侧端神经组织 ,采用Anti GAP 43抗体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GAP 43的表达变化。结果 :NC膜上 43kDa位置出现阳性... 目的 :研究大鼠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过程中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 :取正常SD大鼠坐骨神经和离断损伤后不同时间近侧端和远侧端神经组织 ,采用Anti GAP 43抗体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GAP 43的表达变化。结果 :NC膜上 43kDa位置出现阳性反应条带 ,在正常坐骨神经中反应微弱 ,损伤后明显加强 ,随损伤时间延长 ,神经近侧端的反应无明显改变 ,神经远侧端的反应逐渐加强 ,以第 3周为最强 ,之后逐渐减弱。结论 :GAP 43在正常坐骨神经中低表达 ,损伤后近侧端与远侧端表达均增加 ,远侧端的表达增加以第 3周为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相关蛋白 坐骨神经损伤 WesterBlot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刺环跳穴干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田辉 陈怡然 马铁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2,I0014,I0015,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a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机制。方法6... 目的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a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钳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进行针刺及药物干预,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的变化,治疗结束后取损伤处坐骨神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神经形态;取腰3~5脊髓节段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GFAP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PWL指数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齐刺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1)。HE染色,模型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神经纤维在数量及排列紊乱程度等方面均有改善,齐刺组改善最为明显。ELISA法、RT-PCR法及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显著下降,齐刺组表达低于单刺组及药物组(P<0.01)。结论齐刺环跳穴缓解坐骨神经痛的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炎症因子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中枢痛觉敏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痛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铆因通过激活SIRT1介导FOXO1/NF-κB信号通路改善坐骨神经损伤 被引量:1
5
作者 车敏 张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紫铆因诱导SIRT1激活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损伤组和紫铆因组,每组10只。分别于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手术当天、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各组大鼠BBB运动评分和... 目的探讨紫铆因诱导SIRT1激活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损伤组和紫铆因组,每组10只。分别于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手术当天、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各组大鼠BBB运动评分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第14天取材,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学改变,通过TUNEL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BDNF、MBP、GAP-43、SIRT1、FOXO1、Keap1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坐骨神经损伤组大鼠相比,紫铆因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BBB运动评分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增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改善,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水平降低,坐骨神经BDNF、MBP、GAP-43和SIRT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FOXO1、Keap1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紫铆因可通过上调坐骨神经损伤大鼠SIRT1表达抑制FOXO1/NF-κB信号通路激活,继而改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铆因 坐骨神经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FOXO1/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鲁梦倩 于天源 +6 位作者 姚斌彬 陈国勇 潘璠 冼思彤 吴剑聪 毛颖秋 张林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从超微病理学的角度探索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神经形态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推拿手法模拟仪定性、定量模拟手法,对SNI模型大鼠进行干预,通过斜板试验和光热耐痛阈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善情况,通过透射电镜... 目的从超微病理学的角度探索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神经形态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推拿手法模拟仪定性、定量模拟手法,对SNI模型大鼠进行干预,通过斜板试验和光热耐痛阈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善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并分析坐骨神经损伤局部轴索、髓鞘、雪旺细胞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推拿治疗20次后,大鼠的斜板试验与光热耐痛阈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达到或接近正常组水平。正常组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致密均匀,结构完整,形态规则,轴索无萎缩及肿胀,雪旺细胞丰富、正常;模型组髓鞘结构模糊、松散,出现空泡状变性,轴索萎缩或消失,偶见残存的线粒体,雪旺细胞线粒体空泡化,细胞趋于坏死;推拿治疗组髓鞘结构大多数趋完整态,空泡状缺损减少;轴索无明显肿胀,雪旺细胞部分空泡化或线粒体水肿。推拿治疗组有髓神经的髓鞘厚度和轴突直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恢复,且逐渐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推拿可明显促进SNI大鼠坐骨神经纤维髓鞘的再生,轴索的恢复,减轻雪旺细胞胞质和线粒体的水肿,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超微结构的修复和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坐骨神经损伤 电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达蛋白探讨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浆运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姚斌彬 梅旭晖 +1 位作者 吴剑聪 于天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浆运输马达蛋白表达改变的影响,探讨推拿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起效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通过腓肠肌湿质量测量、热痛阈实验观察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大鼠的... 目的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浆运输马达蛋白表达改变的影响,探讨推拿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起效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通过腓肠肌湿质量测量、热痛阈实验观察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大鼠的病理学、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内kinesin及dynein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通过对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热痛阈、腓肠肌湿质量的检测,得出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的感觉及运动功能明显降低的结果,在推拿治疗后,腓肠肌湿质量测量及热痛阈实验评分明显升高,并在治疗20d后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对照组及推拿组kinesin及dynein免疫组化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推拿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推拿治疗可以通过提高轴浆运输马达蛋白kinesin及dynein的表达,促进轴浆运输功能恢复,进而双向影响神经元细胞及神经支配靶组织,并最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及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坐骨神经损伤 轴浆运输 马达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天无对坐骨神经损伤小鼠损伤区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钱长晖 郑雪花 +4 位作者 何才姑 江澍 黄玉梅 朱燕珍 严晓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87-1691,共5页
目的研究夏天无Corydalis decumbens(Thunb.)Pers.对坐骨神经损伤小鼠损伤区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夏天无组、假手术组,Masson染色检测损伤区胶原纤维、炎性细胞、神经纤维分布,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层黏连蛋白(LN... 目的研究夏天无Corydalis decumbens(Thunb.)Pers.对坐骨神经损伤小鼠损伤区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夏天无组、假手术组,Masson染色检测损伤区胶原纤维、炎性细胞、神经纤维分布,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层黏连蛋白(LN)、施万细胞标记物S-100、小G蛋白Rac1表达及轴突再生情况,HE染色检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夏天无组胶原纤维、炎性细胞减少,神经纤维有序,LN、Rac1、S-100表达,再生轴突数量,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和腓肠肌质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夏天无可通过减少胶原纤维生成和炎症细胞浸润,增加LN、Rac1、S-100表达,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小鼠损伤区微环境来促进轴突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天无 坐骨神经损伤 损伤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环跳、委中”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NGF、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小红 齐越 +2 位作者 明彩荣 赵珍 马铁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2659-2661,2689-2690,共5页
目的:比较电针环跳穴、委中穴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差异。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委中组、环跳组,每组8只。钳夹法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按照模型建立方法暴露坐骨神经,... 目的:比较电针环跳穴、委中穴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差异。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委中组、环跳组,每组8只。钳夹法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按照模型建立方法暴露坐骨神经,不做夹持操作,不进行电针干预;委中组、环跳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后分别电针委中穴、环跳穴,每日治疗1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14 d。电针治疗后,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受损神经处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纤维排列不规则,轴索、髓鞘断裂,雪旺细胞破坏;委中组、环跳组与模型组比较神经纤维紊乱减轻,部分轴索、髓鞘脱落,雪旺细胞增殖分化,可见新生神经纤维;且环跳组病理变化改善程度优于委中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GF、BDNF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环跳组、委中组可明显增加NGF、BDNF蛋白的上调(P<0.01);与委中组相比,环跳组NGF、BDNF蛋白阳性表达上调更明显(P<0.01)。结论:电针环跳穴、委中穴均可明显上调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处NGF、BDNF蛋白表达,且电针环跳穴上调幅度更大,从而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与修复,这可能是电针环跳穴疗效优于委中穴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针刺 环跳 委中 NGF B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与再生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晓顺 杨举伦 +6 位作者 王非 翁龙江 刘大荣 蔡学敏 蔡琳 权彤彤 李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 ,分别于术后 1、2、3、4、6周取受损坐骨神经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观察 ,用图像分析仪测量 3、4、6周及对照组的坐骨神经轴突的等效直径、周长和... 目的 :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 ,分别于术后 1、2、3、4、6周取受损坐骨神经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观察 ,用图像分析仪测量 3、4、6周及对照组的坐骨神经轴突的等效直径、周长和面积等 8项参数。结果 :钳夹后 1周损伤处远段神经发生华勒变性 ,钳夹后 2周神经纤维开始再生。再生轴突在第 3、4周时与正常轴突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第 6周时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第 6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轴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柏志全 刘建华 +2 位作者 王子栋 黎昭洪 杜韵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 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以钳夹损伤左侧坐骨神经大鼠为模型,治疗组肌肉注射b F G F,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隔日1 次。术后2 、3 、4 周分别对治...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 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以钳夹损伤左侧坐骨神经大鼠为模型,治疗组肌肉注射b F G F,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隔日1 次。术后2 、3 、4 周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损伤侧及健侧腓肠肌进行肌诱发电位及肌收缩力检测,以健侧为100 % ,求出损伤侧各指标的恢复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腓肠肌诱发电位幅值恢复率明显加快( P< 005) ;腓肠肌单收缩力和强直收缩力的恢复率也显著加强( P< 005 和 P< 001) 。结论:b F G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肌力 BFGF 腓肠肌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NT-3、TrkC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耿楠 冼思彤 +6 位作者 吴剑聪 鲁梦倩 姚斌彬 高玉峰 李小琴 于跃 于天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感觉功能及NT-3、Trk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夹持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以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进行干预,通过热痛阈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 目的研究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感觉功能及NT-3、Trk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夹持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以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进行干预,通过热痛阈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背根节内NT-3、TrkC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大鼠的PWL值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延长,推拿组与模型组相比PWL值明显缩短,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及推拿组NT-3免疫组化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推拿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推拿可以改善神经损伤大鼠的行为学表现,通过促进NT-3及其受体TrkC的表达,发挥抑制细胞凋亡,对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生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坐骨神经损伤 热痛阈实验 NT-3 TRK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注射液延缓坐骨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廖维靖 田峻 杨万同 《中成药》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6-27,共2页
为探讨当归有否延缓肌肉萎缩的作用,对大鼠坐骨神经造成SeddonⅡ类损伤并进行当归治疗。测定趾长伸肌肌重及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显示当归能显著延缓肌肉萎缩,并增加肌肉组织MDA、SOD的含量。其机理可能... 为探讨当归有否延缓肌肉萎缩的作用,对大鼠坐骨神经造成SeddonⅡ类损伤并进行当归治疗。测定趾长伸肌肌重及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显示当归能显著延缓肌肉萎缩,并增加肌肉组织MDA、SOD的含量。其机理可能与当归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改善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萎缩 当归注射液 坐骨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与再生中GAP-43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秦登友 王国英 +2 位作者 刘大庸 胡耀民 钟世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0只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卡压和再卡压损伤后不同时期的GAP-43表达作了观察.观察结果:(1)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或切断后,前角运动神经元、后根神经节细胞和坐骨神经纤维均产生免疫反应阳性,其中7d组近段和... 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0只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卡压和再卡压损伤后不同时期的GAP-43表达作了观察.观察结果:(1)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或切断后,前角运动神经元、后根神经节细胞和坐骨神经纤维均产生免疫反应阳性,其中7d组近段和14d组远段坐骨神经纤维为强阳性,(2)30d组各部免疫反应减弱,60d组基本恢复正常;(3)30和60d组的再卡压损伤的各部均较同期其他损伤组免疫反应为强;(4)伤侧腰骶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染色逐渐减弱.GAP-43免疫反应结果显示,神经元胞体部分随再生期延长而逐渐减弱,周围部由近至远逐渐增强,又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果提示GAP-43主要由神经元胞体所产生,随轴突逐渐转运至损伤和再生处,表明了此种蛋白参与神经再生,在神经再生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GAP-43 生长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显微及超微结构的三维重建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菁 李兵仓 +3 位作者 黄宏 陈志强 楚燕飞 朱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5-346,共2页
利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神经组织连续切片重建其显微及超微结构的三维图像。用硅胶管桥接 90只大鼠左侧坐骨神经长 6mm缺损 ,术后 7、15、30、6 0、90天取坐骨神经行光、电镜检查 ,经显微摄像和扫描仪采集输入微机进行图像配准和分... 利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神经组织连续切片重建其显微及超微结构的三维图像。用硅胶管桥接 90只大鼠左侧坐骨神经长 6mm缺损 ,术后 7、15、30、6 0、90天取坐骨神经行光、电镜检查 ,经显微摄像和扫描仪采集输入微机进行图像配准和分割 ,采用直接体素绘制模型实现三维重建和显示。结果显示 ,利用光镜和电镜图像完成了坐骨神经损伤后变性、再生过程中神经纤维及附属结构的形态变化的三维图像重建。重建结果能直观、形象地揭示大鼠再生坐骨神经纤维与正常神经纤维结构形态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坐骨神经损伤 显微 超微结构 三维重建 周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浸泡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海峰 丁宏霞 +4 位作者 胡沣 洪鹤 李葛巍 符来想 方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8-793,共6页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加重坐骨神经损伤的机制和甲泼尼龙的保护作用,为海水浸泡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损伤+海水浸泡组(C组)、甲泼尼龙治疗组(D组)...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加重坐骨神经损伤的机制和甲泼尼龙的保护作用,为海水浸泡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损伤+海水浸泡组(C组)、甲泼尼龙治疗组(D组),每组48只。B、C、D组制作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C、D组制模成功后浸入人工海水1h,D组伤后给予甲泼尼龙20mg/(kg·d)尾静脉注射(共2d)。分别于伤后3d及1、2、4周采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定神经运动功能,然后取大鼠坐骨神经组织,采用RT-PCR检测IL-1β、IL-6和TNF-α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伤后3d及1、2、4周A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无明显变化,而B、C、D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逐渐升高,且B、D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d及1、2、4周A组坐骨神经组织中IL-1β、IL-6、TNF-αm RNA表达水平均较低,而B、C、D组IL-1β、IL-6 m RNA表达水平逐渐下降,且伤后3d及1、2周时B、D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伤后4周时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TNF-αm RNA表达水平在伤后3d及1、2周时逐渐下降,且伤后3d及1周时B、D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伤后2周及4周时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d及1、2、4周A组坐骨神经组织中IL-1β、IL-6、TNF-α蛋白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B、C、D组在伤后3d及1周时呈强阳性(++)表达,此后逐渐减弱,至伤后4周时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结论海水浸泡增加了损伤的坐骨神经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导致炎症反应加重,阻碍了神经功能恢复。甲泼尼龙可促进海水浸泡大鼠坐骨神经的再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 坐骨神经损伤 甲泼尼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修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赛宇 阮怀珍 +1 位作者 张金海 吴喜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 探讨几丁质 (chitin)对坐骨神经损伤早期 (伤后 3 0天内 )所引起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以及功能丧失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对照 (SAL)组和实验 (chitin)组 ,采用硅胶管套接大鼠切断的坐骨神经 ,硅胶管内给予生理... 目的 探讨几丁质 (chitin)对坐骨神经损伤早期 (伤后 3 0天内 )所引起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以及功能丧失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对照 (SAL)组和实验 (chitin)组 ,采用硅胶管套接大鼠切断的坐骨神经 ,硅胶管内给予生理盐水(SAL)或几丁质溶液 (chitin) ,分别于术后 7、14和 3 0d应用尼氏染色 ,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神经损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数目 ,及酸性磷酸酶 (ACP)的变化幅度 ;测量术后 10、2 0和 3 0d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SFI)的恢复率。结果 与SAL组比较 ,术后7、14和 3 0d ,chitin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率分别降低了 6 3 1%、6 2 6%和 10 15 %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酸性磷酸酶变化的幅度分别下降了 46%、5 7%和 87% ;术后 10、2 0、3 0dSFI恢复率分别提高了 1 44 %、2 5 2 %和 5 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 大鼠 坐骨神经损伤 早期修复作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腰髓与损伤神经MBP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曾琳 杨恒文 +1 位作者 邵阳 伍亚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6-327,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应神经与脊髓组织髓鞘碱性蛋白 (Myelinbasicprotein ,MBP)含量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行单侧坐骨神经切断 ,断端采用硅胶管桥接 ,管内注入NGF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腰段... 目的 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应神经与脊髓组织髓鞘碱性蛋白 (Myelinbasicprotein ,MBP)含量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行单侧坐骨神经切断 ,断端采用硅胶管桥接 ,管内注入NGF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腰段脊髓和损伤坐骨神经组织MBP含量的变化 ,实验分为Ⅰ组 :生理盐水对照 ;Ⅱ组 :硅胶管内给NGF ;Ⅲ组 :硅胶管内给NGF +每日肌肉注射NGF(5 0 0ng/kg连续 2周 )。结果 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组2 4h、2周时MBP含量较伤前显著升高 (P <0 0 1) ,4周恢复到伤前水平。结论 NGF治疗能减少MBP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NGF 髓鞘碱性蛋白 MBP 含量 影响 腰髓 损伤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损伤多见腓总神经病变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9
作者 孙津民 李兆祥 +1 位作者 林子蔚 魏志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多见腓总神经病变原因。方法:对52具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解剖观测梨状肌与相对缘结构之间的关系,坐骨神经穿出部位、分支等。结果:根据坐骨神经穿出部位的不同,将104侧观察结果分两大类型;正常型即坐骨神经穿过梨...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多见腓总神经病变原因。方法:对52具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解剖观测梨状肌与相对缘结构之间的关系,坐骨神经穿出部位、分支等。结果:根据坐骨神经穿出部位的不同,将104侧观察结果分两大类型;正常型即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下孔占73.08%(76侧),异常型占26.92%(28侧)。梨状肌与上肌之间的形态变化分三种形态:即三角形,72.12%(75侧);裂隙形,20.19%(21侧);重叠形,7.69%(8侧)。梨状肌上、下孔相对缘的结构为坐骨神经通过的“第一门槛”,而构成梨状肌上、下间隙相对缘的结构为坐骨神经通过的“第二门槛”即“双门槛”的概念。结论: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变异、梨状肌病变及“双门槛”狭窄等,均是构成坐骨神经尤其腓总神经卡压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病变 梨状肌 梨状肌下三角 “双门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薛锋 顾玉东 +2 位作者 陈德松 李继峰 钟慈声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18只 ,随机分成两组 ,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组和生理盐水 (SAL)组。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并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反折结扎 ,术后经腹腔分...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18只 ,随机分成两组 ,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组和生理盐水 (SAL)组。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并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反折结扎 ,术后经腹腔分别注射EGb761( 10 0mg (kg·d)和同体积的SAL ,于 2、4、6周取材L4~ 6 节段脊髓 ,电镜下观察前角大型运动神经元细胞核及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形态变化 ,用体视学方法计算每张照片线粒体、内质网及溶酶体面积密度变化。结果 两组脊髓前角大型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均发生损伤性改变 ,实验组超微结构形态以及线粒体、内质网及溶酶体体积密度变化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能减轻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性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坐骨神经损伤 超微结构 银杏叶提取物 体视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