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eibull分布的电磁脉冲损伤函数Bayesian分析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孙蓓云 周辉 +1 位作者 陈向跃 毛从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63-1365,1424,共4页
Weibull分布是电磁脉冲易损性分析常常用到的一种分布。论文采用Bayesian分析方法运用Gibbs抽样技术求取了基于Weibull分布的固态继电器电磁脉冲损伤函数。
关键词 电磁脉冲(EMP) 损伤函数 BAYESIAN WEIBULL分布 GIBBS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函数的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丁军君 张良威 李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4,共6页
对不同类型的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函数进行分析。采用基于磨耗数的损伤函数对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系数进行测算,得到疲劳损伤在实际线路轨面上的分布和特征,并比较与不同转向架结构形式相关的钢轨疲劳损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在... 对不同类型的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函数进行分析。采用基于磨耗数的损伤函数对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系数进行测算,得到疲劳损伤在实际线路轨面上的分布和特征,并比较与不同转向架结构形式相关的钢轨疲劳损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在速度和轴重增加的情况下均会加剧钢轨的疲劳损伤;疲劳损伤曲线存在一个拐点,超过拐点后由于钢轨磨损加剧而使损伤减小;在半径小于600 m的曲线上采用轮缘润滑措施会使外侧钢轨的疲劳损伤系数急剧增大,严重影响列车行车安全,故对轮缘润滑要慎用,并应与钢轨打磨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滚动接触疲劳 损伤函数 转向架 轮缘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固态继电器输入端电磁脉冲损伤函数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蓓云 陈向跃 +1 位作者 毛从光 周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0-1032,共3页
介绍了用枢轴量法计算正态分布总体累积分布函数置信区间的原理和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求取了直流磁耦合固态继电器输入端的电磁脉冲损伤函数,为开展相关电子系统易损性分析打下基础。
关键词 固态继电器 电磁脉冲 损伤函数 置信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粘弹塑性边界面粘土模型的损伤函数引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祥勇 郝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3-787,共5页
针对各向同性粘弹塑性边界面模型不能模拟粘土不排水蠕变三轴试验中的土样开裂后变形的问题,通过试算研究,提出了一个损伤函数.通过将该函数与Kaliakin和Dafalias所提出的各向同性粘弹塑性边界面模型中过载函数相乘的方式,将该损伤函数... 针对各向同性粘弹塑性边界面模型不能模拟粘土不排水蠕变三轴试验中的土样开裂后变形的问题,通过试算研究,提出了一个损伤函数.通过将该函数与Kaliakin和Dafalias所提出的各向同性粘弹塑性边界面模型中过载函数相乘的方式,将该损伤函数引入到了模型之中,由此形成了一个各向同性的粘弹塑性损伤边界面新模型.根据该模型和对应的损伤参数,对加拿大温哥华市附近的Haney粘土试验进行了模拟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粘土土样的高偏应力加载等级,采用合适参数值的损伤函数对于模拟三轴不排水蠕变试验中的蠕变开裂及破坏变形令人满意,表明该损伤函数的引入有效可行,具有良好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损伤函数 时间关联分析 蠕变开裂模拟 各向同性粘弹塑性边界面粘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用于低周疲劳寿命预测的损伤函数 被引量:13
5
作者 姜风春 刘瑞堂 刘殿魁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275-1280,共6页
选择循环塑性应变能作为损伤变量,建立了它的瞬态响应数字模型,采用损伤力学分析方法,导出了计及循环相关的非线性疲劳损伤函数。
关键词 循环塑性应变能 疲劳损伤 寿命预测 损伤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基于能量原理的疲劳损伤函数 被引量:4
6
作者 姜风春 刘瑞堂 张德驺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25-30,共6页
通过对疲劳损伤过程中能量参数的分析,得出了一个用循环滞回能描述疲劳损伤非线性过程的损伤函数,并分析了其损伤演化规律.应用本文得出的损伤函数预测低循环疲劳寿命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①.
关键词 疲劳 损伤函数 非线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机车不同轴序轮径差造成的踏面损伤规律
7
作者 周素霞 李光 +2 位作者 孙宇铎 王君艳 巴馨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0-787,共8页
针对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同轴车轮产生偏磨的问题,基于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机车动力学模型,利用基于磨耗数的损伤函数预测方法分析不同轴序、轮径差、曲线半径等工况对车轮踏面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个轴位或者多个轴位存在轮径差... 针对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同轴车轮产生偏磨的问题,基于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机车动力学模型,利用基于磨耗数的损伤函数预测方法分析不同轴序、轮径差、曲线半径等工况对车轮踏面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个轴位或者多个轴位存在轮径差时,对2轴和3轴车轮踏面损伤影响较大,对1轴影响较小。对于不同数值轮径差,随着轮径差的增加,1轴右侧车轮踏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程度影响较小,左侧车轮踏面磨耗程度增加;2轴两侧车轮损伤程度降低;3轴左侧车轮剥离加重。左曲线工况下,R400工况,轮径差对各轴位磨耗和滚动接触疲劳影响更大;右曲线工况下,R800工况,轮径差对各轴位磨耗和滚动接触疲劳影响更大,左曲线和右曲线相比,左曲线工况下,轮径差对车轮踏面损伤影响更大。在曲线工况下,与曲线半径相比,轮径差对车轮踏面损伤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径差 重载机车 损伤函数 踏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材料的损伤效应函数问题研究
8
作者 薛新华 张我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7,共4页
损伤效应函数反映了损伤对相互独立的弹性常数间的不同影响,其详细表达式依赖于损伤的几何特征且可以由细观损伤力学知识得到。首先给出多孔介质材料的损伤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然后推导出各向同性损伤材料的双标量损伤变量的基本方程表... 损伤效应函数反映了损伤对相互独立的弹性常数间的不同影响,其详细表达式依赖于损伤的几何特征且可以由细观损伤力学知识得到。首先给出多孔介质材料的损伤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然后推导出各向同性损伤材料的双标量损伤变量的基本方程表达式。接着从损伤和孔隙度的关系角度出发,探讨了多孔介质材料的孔隙度和损伤对损伤效应函数的影响等目前尚不清楚的问题。研究结论对损伤力学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能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弹性损伤 损伤效应函数 多孔介质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ibull分布的石砌体单轴受压损伤本构模型
9
作者 张益多 朱明星 周道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972-5978,共7页
石砌体的本构模型是石砌体力学计算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了深入研究石砌体单轴受压下的本构关系,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应用双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反映损伤变量,根据石砌体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的特征条件确定... 石砌体的本构模型是石砌体力学计算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了深入研究石砌体单轴受压下的本构关系,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应用双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反映损伤变量,根据石砌体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的特征条件确定其参数,推导并建立了石砌体单轴受压损伤本构模型,将已有试验数据验证本构模型的正确性,并将本构模型与典型的砌体本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应用本构模型对已有石砌体拱桥试验进行有限元分析以验证本构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与已有石砌体单轴受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所建模型验证了石砌体损伤演化的一般规律,符合典型的砌体本构模型的一般趋势;所建模型可应用于石砌体结构有限元分析计算,适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砌体 Weibull损伤分布函数 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中损伤力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喻磊 姚谦峰 张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8-522,共5页
连续体模型适用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结构,对于许多工程结构分析来说,连续介质力学并没有提供适宜的理论框架.介绍了采用集中损伤力学方法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基本框架.该方法可用于描述混凝土开裂导致构件刚度退化等不可逆... 连续体模型适用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结构,对于许多工程结构分析来说,连续介质力学并没有提供适宜的理论框架.介绍了采用集中损伤力学方法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基本框架.该方法可用于描述混凝土开裂导致构件刚度退化等不可逆过程.对于构件端部的非弹性铰,使用了半耦合的损伤函数与屈服函数.通过编制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分别对反复荷载作用下梁柱节点及两构件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损伤力学 集中耗散假设 损伤函数 钢筋混凝土框架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系统损伤模型的可靠性指标 被引量:6
11
作者 严克明 张民悦 张力远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8-130,共3页
建立了一类设备系统承受冲击损伤的数学模型 ,定义了系统的冲击损伤函数 ,给出了系统损伤的数学期望 。
关键词 系统损伤模型 冲击损伤 数学模型 损伤函数 可靠性指标 设备系统 数学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轮轨损伤的快捷货车线路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超 王开云 +1 位作者 凌亮 高贤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4-137,143,共5页
在既有线路条件下,基于配置有HZ160C3型转向架的快捷货车动力学模型,建立标准LM车轮与60轨、75轨匹配的磨耗指数与损伤函数预测模型,研究不同轮轨配合时快捷货车通过曲线的磨耗情况,给出快捷货车运行的最小曲线半径建议值。结果表明:快... 在既有线路条件下,基于配置有HZ160C3型转向架的快捷货车动力学模型,建立标准LM车轮与60轨、75轨匹配的磨耗指数与损伤函数预测模型,研究不同轮轨配合时快捷货车通过曲线的磨耗情况,给出快捷货车运行的最小曲线半径建议值。结果表明:快捷货车的轮轨磨耗与疲劳损伤在小半径曲线线路上更为严重,且75轨的轮轨磨耗明显大于60轨;LM车轮与60轨匹配时,曲线半径超过800 m后外轨侧轮轨磨耗趋于稳定,车辆疲劳损伤情况也趋于平缓;LM车轮与75轨匹配时,小半径曲线出现高频次的轮缘接触,曲线半径增至1000 m后疲劳损伤情况明显改善。建议60轨线路最小曲线半径取800 m;75轨线路取1200 m,困难线路取1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捷货车 最小曲线半径 数值模拟 损伤函数 轮轨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电流损伤球轴承的载荷分布和刚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小彭 苏晶 +2 位作者 徐金池 曲兴超 李柏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76,共9页
基于轴电流损伤凹坑的表面形貌,提出故障表征模型,对损伤后角接触球轴承的载荷分布和刚度变化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考虑弹性接触和滚动体与滚道间相互作用力的角接触球轴承分析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其次,提出了具有不同长度、宽度... 基于轴电流损伤凹坑的表面形貌,提出故障表征模型,对损伤后角接触球轴承的载荷分布和刚度变化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考虑弹性接触和滚动体与滚道间相互作用力的角接触球轴承分析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其次,提出了具有不同长度、宽度、深度的轴电流外滚道损伤凹坑的故障模型及分段函数表达式;最后,利用该故障模型研究了具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轴电流损伤凹坑对轴承载荷分布和刚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滚动体从滚入到滚出轴电流损伤凹坑过程中,将释放一定量变形,导致损伤区域轴承承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随着轴电流损伤凹坑变大,轴承刚度变化更大、更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电流 角接触球轴承 损伤函数 载荷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观力学的耐火材料单轴拉伸微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康 王志刚 刘昌明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2-355,共4页
实现定量描述耐火材料非线性力学行为对于评价其损伤演化机制至关重要,因此在单轴拉伸试验的基础上,对材料细观损伤机制进行分析,并结合广义自洽模型,通过构建损伤相弹性模量关于外载荷的损失函数来表征细观损伤演化过程,建立了材料受... 实现定量描述耐火材料非线性力学行为对于评价其损伤演化机制至关重要,因此在单轴拉伸试验的基础上,对材料细观损伤机制进行分析,并结合广义自洽模型,通过构建损伤相弹性模量关于外载荷的损失函数来表征细观损伤演化过程,建立了材料受载状态下的微损伤模型,实现了材料非线性力学行为的定量描述。同时以镁碳质耐火材料为研究对象,对材料在单轴拉伸载荷下的损伤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运用此方法对耐火材料的受拉损伤过程进行表征,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可以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观损伤力学 损伤机制 损伤函数 广义自洽模型 镁碳质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00Cr18Ni9)动态累积损伤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万甲 曾元金 +1 位作者 宋春香 刘晓海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9-314,共6页
用一级压缩气体炮加载技术和可变平板电容传感技术,对不锈钢(00Cr18Ni9) 动态累积损伤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层裂累积损伤连续度量的经验关系式,并对损伤度与动载历史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累积损伤 损伤速率函数 层裂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可逆热力学的宏细观粘弹性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志旭 郑坚 +1 位作者 彭威 支建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6-403,共8页
为建立复合固体推进剂的损伤本构模型,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和叠加原理,通过引入宏观损伤效应张量,推导出一个通过有效应力表征损伤的蠕变型损伤本构方程。假设材料为初始各向同性,进一步引入细观标量损伤效应函数表征材料对称性的改变,进... 为建立复合固体推进剂的损伤本构模型,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和叠加原理,通过引入宏观损伤效应张量,推导出一个通过有效应力表征损伤的蠕变型损伤本构方程。假设材料为初始各向同性,进一步引入细观标量损伤效应函数表征材料对称性的改变,进而得到由细观损伤效应函数表征宏观损伤效应张量的一般表达式。通过选取合适的细观损伤效应函数,文中建立的本构方程可以用于表征材料的正交各向异性损伤、横观各向同性损伤和各向同性损伤。最后,基于Schapery粘弹性微裂纹扩展模型,选取相对微裂纹密度为损伤内变量,建立了一个由损伤热力学对偶力表征的幂律型损伤演化方程。数值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材料损伤的率相关性和温度依赖性,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效应张量 细观损伤效应函数 有效柔度 微裂纹密度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各向同性弹性损伤的巷道围岩应力场分析
17
作者 李春林 公衍梅 李忠华 《煤矿开采》 2006年第1期1-2,20,共3页
煤岩体中存在大量的微裂纹,微裂纹的发生与扩展造成煤岩体的损伤。将各向同性弹性损伤本构关系应用于巷道的损伤分析,得到了损伤效应函数与损伤变量的表达式,确定了巷道围岩损伤范围和应力分布规律,其结果可用于指导巷道支护方式的选择... 煤岩体中存在大量的微裂纹,微裂纹的发生与扩展造成煤岩体的损伤。将各向同性弹性损伤本构关系应用于巷道的损伤分析,得到了损伤效应函数与损伤变量的表达式,确定了巷道围岩损伤范围和应力分布规律,其结果可用于指导巷道支护方式的选择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巷道围岩的损伤主要与地应力有关。当巷道埋深较浅或构造应力较小时,巷道围岩只发生弹性变形;当巷道埋深较深或构造应力较大时,巷道围岩发生各向同性弹性损伤。同时巷道围岩的损伤还受围岩的力学性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损伤 各向同性 损伤效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细观损伤机制的岩爆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挥云 李忠华 李成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8-190,共3页
岩爆是采矿诱发的地震现象,是矿井自然灾害之一。岩爆发生条件与岩石的力学性能有关。岩体中微裂纹的形成、扩展和汇合对岩体的力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可以导致材料的逐渐劣化直至破坏。对于三轴压缩的岩石试件,当侧向应力为拉应力或很小... 岩爆是采矿诱发的地震现象,是矿井自然灾害之一。岩爆发生条件与岩石的力学性能有关。岩体中微裂纹的形成、扩展和汇合对岩体的力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可以导致材料的逐渐劣化直至破坏。对于三轴压缩的岩石试件,当侧向应力为拉应力或很小时,其破坏形式主要是微裂纹的摩擦滑移、自相似平面扩展和弯折扩展。本文基于岩石细观损伤机制,在本构关系中引入损伤效应函数,用于分析圆形洞室的岩爆现象,得到了岩爆发生的临界损伤范围和临界载荷的解析式。结果表明临界损伤范围取决于弹性模量与降模量之比;临界载荷与峰值强度及内摩擦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细观损伤机制 岩爆 临界载荷 损伤效应函数 自然灾害 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力状态的HTPB/AP推进剂含损伤热-粘弹性本构方程 被引量:7
19
作者 姚东 张光喜 高波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6-499,509,共5页
从热-粘弹性本构方程的一般形式出发,基于HTPB/AP推进剂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多项式拟合,提出了细观损伤的模量损伤效应函数;综合考虑应力三轴度和Lode参数,引入应力状态因子对损伤演化过程进行修正,建立了考虑应力状态的HTPB/A... 从热-粘弹性本构方程的一般形式出发,基于HTPB/AP推进剂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多项式拟合,提出了细观损伤的模量损伤效应函数;综合考虑应力三轴度和Lode参数,引入应力状态因子对损伤演化过程进行修正,建立了考虑应力状态的HTPB/AP推进剂含损伤热-粘弹性本构。对25℃、70 mm/min条件下单向、双向应力试件拉伸过程的Abaqus有限元分析表明,与测试数据相比,单向、双向加载应力-应变曲线初始上升段基本吻合、损伤效应体现的初始应变基本一致,在发展至断裂延伸率附近时有明显下降,整体规律与测试结果吻合较好;文中本构关系对应加载曲线的“脱湿”阶段滞后测试数据约5%~6%应变(绝对值),应力略高于测试数据,但相对误差小于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PB/AP推进剂 应力状态 损伤效应函数 热-粘弹性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内轨滚动接触疲劳机理研究
20
作者 栗杨 赵鑫 +2 位作者 温泽峰 彭峰 郝天懿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100,共10页
国内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内轨发生严重的滚动接触疲劳及其所致剥离损伤,主要集中在内侧轨肩处。为揭示其萌生机理,在轮轨现场观测和列车参数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典型重载列车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损伤函数与表面滚动接触疲劳指数,数值分... 国内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内轨发生严重的滚动接触疲劳及其所致剥离损伤,主要集中在内侧轨肩处。为揭示其萌生机理,在轮轨现场观测和列车参数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典型重载列车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损伤函数与表面滚动接触疲劳指数,数值分析内轨滚动接触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所预测的疲劳区位置、严重程度及裂纹扩展方向等均与现场观测吻合,并发现钢轨磨耗失形是滚动接触疲劳在内轨两侧轨肩处发生的根本原因。内轨内侧轨肩处疲劳由机车曲线通过行为主导,“Co-Co”式转向架中间轮对的贡献最显著,机车导向轮对与货车共同决定了内轨外侧轨肩疲劳。随着曲线半径R增大,轮轨间作用强度减弱,使得内轨疲劳的严重程度逐渐降低,两轨肩疲劳区向轨顶中心靠拢,并最终在R为1000 m左右时合为1个疲劳区,轨面剥离现象也趋于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滚动接触疲劳 内轨 列车动力学 损伤函数 滚动接触疲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