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致腰动脉损伤出血的介入治疗(附3例报告)
1
作者 丁立山 陈清亮 +6 位作者 詹鹏超 申猛 梁昊 郑鸣 李照军 马骥 李腾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2-646,共5页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和器械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应用越来越广[1~3]。虽然PTED相对微创安全,术中致腰动脉损伤引...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和器械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应用越来越广[1~3]。虽然PTED相对微创安全,术中致腰动脉损伤引发出血临床罕见,但此类出血往往处理困难、情况危急。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已被广泛应用于严重、无法控制的外周动脉出血,包括肝动脉栓塞、支气管动脉栓塞、子宫动脉栓塞等,有效止血率高,安全性良好[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 支气管动脉栓塞 子宫动脉栓塞 损伤出血 外周动脉 动脉损伤 经皮椎间孔镜 脊柱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致阴道壁损伤出血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哲 文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10-115,共1页
患者女,30岁。因高锰酸钾致阴道壁损伤出血4 h,于2014年12月16日凌晨3:46急症入院。患者3 d前出现外阴瘙痒,白带略增多,色微黄,有异味。于入院前5 h自行将高锰酸钾1片(未稀释)放入阴道内,4 h后出现阴道流血,色鲜红,量为平素月经量4倍。... 患者女,30岁。因高锰酸钾致阴道壁损伤出血4 h,于2014年12月16日凌晨3:46急症入院。患者3 d前出现外阴瘙痒,白带略增多,色微黄,有异味。于入院前5 h自行将高锰酸钾1片(未稀释)放入阴道内,4 h后出现阴道流血,色鲜红,量为平素月经量4倍。入院后妇科查体:阴道通畅,大量暗红色血液,黏膜弹性可,无畸形,未见异常赘生物;阴道壁中上段11点至10点处有活动性出血,从11点至9点处阴道壁断裂,周围阴道壁黏膜呈黑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出血 妇科查体 急症入院 活动性出血 经量 素月 色微 上段 赘生物 宫体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部锐器伤致直肠损伤出血5例
3
作者 李爱然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90-190,共1页
关键词 臂部 锐器伤 直肠损伤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康新 伏光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9期45-47,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比颅脑损伤患者的相关数据,为临床上针对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寻找有效的影响因素,以便临床上及时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分析9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10 h内是否出现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分为进展组(n=38)与... 目的 通过对比颅脑损伤患者的相关数据,为临床上针对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寻找有效的影响因素,以便临床上及时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分析9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10 h内是否出现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分为进展组(n=38)与稳定组(n=52)。比较两组入院时CT征象异常率、发病到入院后首次CT时间、性别、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凝血功能异常率,分析颅脑损伤后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进展组入院时CT征象异常率76.3%、年龄(48.71±13.61)岁、凝血功能异常率73.7%大于稳定组的5.8%、(41.97±13.37)岁、21.2%,发病到入院后首次CT时间(1.05±0.36)h短于稳定组的(1.58±0.54)h,入院GCS评分(9.92±2.48)分低于稳定组的(11.35±2.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女性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为因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CT征象异常、年龄、入院GCS评分、凝血功能异常是颅脑损伤后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到入院后首次CT时间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出现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临床应重点关注其发生的各种影响因素,有利于预判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进展性出血损伤 CT征象异常 预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马辉 钱志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61,共2页
对106例头部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PHI发生于额颞部者占81.1%,出现于着力点的对冲部位者占68.9%,伤后24 h内发现者占96.2%;颅脑损伤后PHI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有无蛛网膜... 对106例头部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PHI发生于额颞部者占81.1%,出现于着力点的对冲部位者占68.9%,伤后24 h内发现者占96.2%;颅脑损伤后PHI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密切相关。认为PHI最常出现于颅脑损伤后24h内,好发于着力点的对冲部位,以额颞部多见,并与患者的年龄、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是否伴有SAH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进展性出血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损伤性肺出血的X线平片、CT诊断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57-458,共2页
关键词 胸部损伤性肺出血 X线平片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文飞 黄启锐 +3 位作者 郭祚国 黎岳强 程巍 黎源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按血肿发生的部位、发生的时间、与GCS及原发颅脑损伤的关系、对收集本院脑外科63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3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其...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按血肿发生的部位、发生的时间、与GCS及原发颅脑损伤的关系、对收集本院脑外科63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3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其中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15例,脑内血肿29例,多发性血肿7例。发生时间多在伤后24 h内76%(48/63)。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分级(GCS)评分以9~12分为多57%(36/63);伤后低血压,缺氧,凝血障碍,术后颅压下降失去填塞效应、是进展性出血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颅脑外伤首次CT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均有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可能,GCS评分9~12分为多(57%)。大多发生在伤后24 h内,细致观察及颅内压监测,每4~6 h复查CT多能早期发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 脑挫裂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谢观生 张济源 +1 位作者 吴明伟 张松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9期7-8,共2页
目的: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患者经相关的手术、脑部CT扫描检查后发现,原有出血性病灶扩大,同时出现新的出血病灶扩大等症状。研究发现,30%~60%的颅脑外伤患者是由于并发水肿及继发性脑出血而加快病情进层,此时,如果患者发生... 目的: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患者经相关的手术、脑部CT扫描检查后发现,原有出血性病灶扩大,同时出现新的出血病灶扩大等症状。研究发现,30%~60%的颅脑外伤患者是由于并发水肿及继发性脑出血而加快病情进层,此时,如果患者发生PHI,则会直接增加危险性。因此,PHI也是导致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对颅脑外伤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 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伤后出现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娟 荣薇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4期198-199,共2页
目的:探讨对外伤后发生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9例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69例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患者在得到有效的护理后,病情平稳,... 目的:探讨对外伤后发生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9例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69例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患者在得到有效的护理后,病情平稳,无特殊情况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为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颅内进展性出血损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任江月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2期138-139,共2页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使用尼莫地平口服治疗,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进行静脉推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在...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使用尼莫地平口服治疗,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进行静脉推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完成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均未产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患者恢复更为良好,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创伤性脑损伤后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武盛 李爱民 +7 位作者 陈军 颜士卫 吴海滨 陈震 周辉 江伟 李宁 李世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9-403,410,共6页
目的探讨轻中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9]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发生进展性出血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8月132例... 目的探讨轻中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9]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发生进展性出血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8月132例轻中度TBI患者颅内出血进展情况,41例(31.1%)进展为PHI(PHI组)。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损伤类型、瞳孔大小、瞳孔对光反应、入院时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受伤到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部位、血肿类型、是否合并脑挫裂伤、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入院首次凝血功能指标、血糖、血常规、肾功能,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并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损伤类型、入院时高血压、合并脑挫裂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D-二聚体、红细胞计数、血糖和出院GO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高血压(OR=2.417,P=0.045),合并脑挫裂伤(OR=2.792,P=0.017)和D-二聚体≥6500μg/L(OR=4.968,P=0.000)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轻中度TBI患者若存在入院时高血压、合并脑挫裂伤和较高水平D-二聚体(≥6500μg/L)更易发生PHI,需要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进展性出血损伤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帅俊坤(综述) 吴金玉 陈军(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5-949,共5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世界范围内造成45岁以下人群死亡和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1],全球每年大约有5000万人发生TBI[2],2017年在美国TBI造成约61131人死亡[3],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重大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及...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世界范围内造成45岁以下人群死亡和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1],全球每年大约有5000万人发生TBI[2],2017年在美国TBI造成约61131人死亡[3],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重大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在TBI患者中发生率为21%~74%[4~7],TBI合并PHI的多项研究[6,8~10]证实,PHI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恶化风险和更差的预后,使临床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5倍[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进展性出血损伤 全球健康 高危因素 TBI 不良结局 公共卫生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病灶区灌注对脑出血家兔继发脑损伤的预防作用观察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军 叶飞 +2 位作者 王丽琨 任思颖 伍国锋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病灶区灌注对脑出血家兔继发性脑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讨预防机制。方法45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罗格列酮组,各15只。模型组和罗格列酮组在基底节区注入自体耳缘静脉血制备基底节区脑出血模型,对照组在基...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病灶区灌注对脑出血家兔继发性脑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讨预防机制。方法45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罗格列酮组,各15只。模型组和罗格列酮组在基底节区注入自体耳缘静脉血制备基底节区脑出血模型,对照组在基底节区注入生理盐水;6 h后,罗格列酮组给予罗格列酮病灶区灌注,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注。分别在灌注后的第1、3、7天采用Purdy评分评估三组神经功能,同时通过病灶周围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干湿称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病灶周围脑组织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病灶周围脑组织AQP-4。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灌注后第3、7天Purdy评分均升高、病灶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增加,且灌注后第3天达高峰,各时间点病灶周围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灌注后第3、7天罗格列酮组Purdy评分均低、病灶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减少,各时点病灶周围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均低(P均<0.05)。对照组各时点病灶周围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形态正常,模型组病灶周围脑组织出现脑损伤表现,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比较脑组织病灶周围脑损伤表现减轻。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QP-4表达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组AQP-4表达量降低(P均<0.05)。脑出血家兔病灶周围脑组织AQP-4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伊文思含量、Purdy评分呈正相关性(P均<0.01)。结论罗格列酮病灶区灌注可以减轻家兔脑出血后继发脑损伤,可能与其降低病灶周围脑组织AQP-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出血后继发脑损伤 出血 水通道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贵昌 李文进 +1 位作者 周平 陈清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73-274,311,共3页
目的 :探讨MRI对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行CT和MRI检查。 3 6例非出血性挫伤灶中 ,位于胼胝体 16例 ,脑干 8例 ,小脑蚓部 2例 ,放射... 目的 :探讨MRI对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行CT和MRI检查。 3 6例非出血性挫伤灶中 ,位于胼胝体 16例 ,脑干 8例 ,小脑蚓部 2例 ,放射冠 8例 ,内囊 4例 ,额、颞叶 2 0例。CT扫描仅 2例 ( 5 .6% )显示出低密度灶。MRIT1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结论 :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手段 ,对临床正确诊断本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影像学诊断 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CT 合并症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继发脑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莫朗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7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继发脑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80例首次发病的脑出血继发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对照组(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继发脑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80例首次发病的脑出血继发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对照组(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90 d后的NIHSS评分得到显著好转(P<0.05),观察组治疗30、90 d 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P<0.05),观察组死亡率(0)及并发症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10.0%、25.0%)(P<0.05)。结论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NIHSS评分,减少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继发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继发脑损伤 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影响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爽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8期105-106,共2页
目的对比常规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和生理盐水治疗,比较两者治... 目的对比常规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和生理盐水治疗,比较两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BI评分为(45.1±2.8)分,NHISS评分为(18.5±2.5)分;观察组患者BI评分、NHISS评分分别为(62.4±3.0)分和(10.9±2.7)分,两组患者的BI评分、NHI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10、14.605,P=0.000、0.000<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效果明显,有助于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 尼莫地平 神经功能缺损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后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缪小莉 张劲松 +1 位作者 叶纪录 陈小枫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11期1735-1736,共2页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我国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亚低温是唯一被证实对心脏骤停后全脑缺血损伤具有明确治疗作用的方法。而...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我国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亚低温是唯一被证实对心脏骤停后全脑缺血损伤具有明确治疗作用的方法。而全身亚低温治疗并发症较多,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局部亚低温对治疗脑出血有效。为探讨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疗效,作者应用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34例,并与同期对照组的34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治疗 急性脑出血 疗效观察 应用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 临床 出血后脑损伤 脑缺血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出血的防治
18
作者 许华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2期108-109,共2页
胆囊切除术是一个充满潜在危险的手术,不乏医源性损伤出血,处理不当,能致损伤加重甚至危及生命,防治的方法包括提高认识和重视、对正常胆道和血管解剖结构和变异情况非常熟悉、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精细的操作和... 胆囊切除术是一个充满潜在危险的手术,不乏医源性损伤出血,处理不当,能致损伤加重甚至危及生命,防治的方法包括提高认识和重视、对正常胆道和血管解剖结构和变异情况非常熟悉、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精细的操作和丰富经验,手术处理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 医源性损伤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芭蕉杆阻塞法治疗仔猪脱肛
19
作者 韦启球 《广西畜牧兽医》 1991年第4期57-57,共1页
仔猪脱肛,多见于长途运输,且脱肛症状严重。脱出部份容易引起损伤出血、发炎溃烂和水肿。对此病的治疗习惯上是整复后在肛门作袋口缝合。但此法容易出现局部感染化脓,恢复较慢。笔者采用芭蕉杆肛门阻塞方法,能避免上述缺点;并且操作简... 仔猪脱肛,多见于长途运输,且脱肛症状严重。脱出部份容易引起损伤出血、发炎溃烂和水肿。对此病的治疗习惯上是整复后在肛门作袋口缝合。但此法容易出现局部感染化脓,恢复较慢。笔者采用芭蕉杆肛门阻塞方法,能避免上述缺点;并且操作简便。术前准备:找一根长15厘米,直径2~2.5厘米的芭蕉杆,在一头用缝线扎紧,引出两条各长为25厘米的缝线(最好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化脓 长途运输 损伤出血 缝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育或低育母猪生殖系统的检查方法
20
作者 艾华庭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5年第1期40-41,共2页
1直肠触诊 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无需任何设备,但在小母猪由于骨盆腔狭小,手不易插入,因此难以进行直肠触诊。对于至少分娩过一次的母猪,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但须谨慎。具体操作时,首先除去直肠积粪后,使用大量的润滑油润滑直肠。检查期间,... 1直肠触诊 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无需任何设备,但在小母猪由于骨盆腔狭小,手不易插入,因此难以进行直肠触诊。对于至少分娩过一次的母猪,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但须谨慎。具体操作时,首先除去直肠积粪后,使用大量的润滑油润滑直肠。检查期间,任何时候一旦发现术者手套上染有血迹,提示直肠黏膜损伤出血,此时应立即停止触诊,选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查。在诊断卵巢异常时,采用直肠触诊可获得关于卵巢基本功能状态的总体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大小 骨盆腔 生殖系统 油润滑 损伤出血 肠黏膜 初情期 简便快捷 实时超声 运输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