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爆破作用下围岩的累积损伤规律研究
1
作者 郑淞午 《山西建筑》 2025年第4期96-99,共4页
为研究岩体在循环爆破荷载作用下的累积损伤特征及规律,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开展单次爆破损伤分析,并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开展岩体累积损伤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循环爆破作用下岩体的累积损伤演化云图与单次爆破... 为研究岩体在循环爆破荷载作用下的累积损伤特征及规律,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开展单次爆破损伤分析,并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开展岩体累积损伤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循环爆破作用下岩体的累积损伤演化云图与单次爆破作用相似,整体上呈现反S形,岩体的损伤增量随着爆破次数的增大而降低,且在损伤区中部区域,岩体受到定点循环爆破荷载的叠加作用尤为明显;岩体损伤存在损伤阀值,爆破能量达到阀值后岩体才产生损伤。指出岩体损伤与爆心距存在一定的关系,随着爆心距的增加,爆破产生的岩体损伤量和损伤增量都不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爆破 岩体损伤 累积损伤 损伤增量 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效损伤的炭质泥页岩分数阶蠕变模型研究
2
作者 徐心语 胡斌 +2 位作者 董承旺 张红军 李海英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为探究边坡失稳的内在致灾机理,针对软弱夹层这一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炭质泥页岩软弱夹层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炭质泥页岩的分级剪切蠕变试验,揭示其蠕变规律,确定了其不同法向应力水平下的长期强度。通过对传统Maxwell体进行改进,... 为探究边坡失稳的内在致灾机理,针对软弱夹层这一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炭质泥页岩软弱夹层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炭质泥页岩的分级剪切蠕变试验,揭示其蠕变规律,确定了其不同法向应力水平下的长期强度。通过对传统Maxwell体进行改进,将传统黏性元件替换为分数阶元件,引入考虑时效损伤的黏塑性体,建立考虑时效损伤的炭质泥页岩分数阶蠕变模型;基于1stOpt软件中的优化Levenberg-Marquardt法对炭质泥页岩试验蠕变曲线进行拟合,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并对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西原模型相比,改进的模型对试验数据有更好的拟合度,能够完整表征炭质泥页岩的减速、等速和加速蠕变阶段,尤其与加速蠕变阶段蠕变曲线的表征高度吻合;蠕变曲线变化由参数γ、A、v控制,材料参数A、v反映了炭质泥页岩的物理力学强度。研究结果可为含炭质泥页岩软弱夹层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 分数阶元件模型 时效损伤 蠕变损伤模型 1stOpt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灰岩和石英岩力学特性及损伤本构模型试验研究
3
作者 刘先峰 王通 +3 位作者 李建国 袁胜洋 侯召旭 张俊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针对季冻区岩体工程中岩石的冻融劣化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灰岩和石英岩为试验对象,通过冻融循环试验、单轴压缩试验以及SEM扫描电镜试验对岩石的孔隙率、宏-细观破坏特征、力学特性以及能量演化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典型岩石的应力-应... 针对季冻区岩体工程中岩石的冻融劣化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灰岩和石英岩为试验对象,通过冻融循环试验、单轴压缩试验以及SEM扫描电镜试验对岩石的孔隙率、宏-细观破坏特征、力学特性以及能量演化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典型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Lemaitre平面应变理论和统计理论,将冻融循环作用产生的损伤效应耦合到损伤本构模型中,考虑压密段的影响,根据岩石的损伤本构方程和试验曲线特点分2段拟合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更易加剧高孔隙率灰岩的风化;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灰岩和石英岩的抗压强度均服从指数衰减;模型曲线的峰值点与试验曲线的峰值点较为接近,分段损伤本构模型与试验得到的曲线吻合较好,该损伤本构模型以及参数选取是正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工程 冻融循环 力学特性 能量演化 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锥和喉道损伤对超声速进气道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意坤 卓长飞 罗熙斌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针对超声速进气道结构损伤会对其内外流场和性能参数造成影响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喉道穿孔和尖锥折断2种损伤类型对超声速进气道的影响,分别计算3种模型在0和4°攻角时的工况。2种损伤均会使阻力系数增大,0攻角时,喉道损伤对流... 针对超声速进气道结构损伤会对其内外流场和性能参数造成影响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喉道穿孔和尖锥折断2种损伤类型对超声速进气道的影响,分别计算3种模型在0和4°攻角时的工况。2种损伤均会使阻力系数增大,0攻角时,喉道损伤对流场影响较大,尖锥折断损伤影响则较小;4°攻角时,损伤后流场变化较小。但2种损伤模型内部马赫数、压力以及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分布均与无损模型不同。尖锥折断损伤模型对称面上的沿程压力分布与无损模型相近,而喉道穿孔损伤与无损模型差异较大。结果表明,该计算可为导弹毁伤后性能降级判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进气道 尖锥折断损伤 喉道穿孔损伤 流场变化 性能参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和离散元理论煤体宏细观损伤力学行为研究
5
作者 张琪 李祥春 +1 位作者 刘耀儒 聂百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8,共16页
研究煤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宏细观尺度损伤力学行为对于从本质上探寻连续-非连续型材料的损伤破坏机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声发射监测实验并结合PFC2D离散元软件,从本质上阐述煤体材料复杂宏观力学行为的细观损伤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 研究煤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宏细观尺度损伤力学行为对于从本质上探寻连续-非连续型材料的损伤破坏机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声发射监测实验并结合PFC2D离散元软件,从本质上阐述煤体材料复杂宏观力学行为的细观损伤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煤体进入屈服阶段后,微裂隙结构彼此相互贯通并形成随意的漫射分布,声发射(AE)定位信号表现出明显的激增现象,这一现象可以作为煤体失稳破坏前的预警信息;围压的作用改变了煤体在宏观尺度下的纵向劈裂破坏模式,导致次生裂纹数量增加,并形成多个共轭剪切面,使煤体由纵向劈裂模式和剪切破裂模式向“Y”形剪切破坏模式和多剪切破坏模式转变;煤体宏观主破裂面与轴向应力方向形成的破裂夹角随围压变化呈正相关递增关系。在应力-应变全过程不同阶段中,煤体轴向应力与轴向应变对应微裂纹扩展演化的敏感性阈值指标,可为煤体宏细观损伤破坏机理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 声发射 离散元 宏细观 损伤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氘钛膜表面损伤缺陷检测研究进展
6
作者 董兰 潘嶙 +1 位作者 王红侠 彭述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1,共11页
本文通过了解钛膜吸氘的反应机理、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现状,归纳了几种典型的氘化钛表面缺陷类型,综述了目前检测钛及类似金属缺陷的检测技术。包括传统表面缺陷检测、电涡流检测、超声检测、机器视觉成像检测技术等。通过调研发现,缺... 本文通过了解钛膜吸氘的反应机理、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现状,归纳了几种典型的氘化钛表面缺陷类型,综述了目前检测钛及类似金属缺陷的检测技术。包括传统表面缺陷检测、电涡流检测、超声检测、机器视觉成像检测技术等。通过调研发现,缺陷检测技术正由单一缺陷检测向综合自动化检测技术发展。采用多种检测技术相结合的思路,可以助力实现氘化钛表面缺陷检测精准、高效、智能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化钛 表面损伤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研究
7
作者 林志斌 李亚豪 +2 位作者 林培忠 张勃阳 杨大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目的为分析上覆溶洞对隧道的影响,进行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的研究。方法以重庆市双碑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三线性应变软化模型建立岩体损伤-渗流耦合模型,采用FLAC3D对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的围岩变形、... 目的为分析上覆溶洞对隧道的影响,进行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的研究。方法以重庆市双碑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三线性应变软化模型建立岩体损伤-渗流耦合模型,采用FLAC3D对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塑性区、渗透系数和涌水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对比分析了不考虑岩体损伤-渗流耦合作用和不同溶洞水压对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特征的影响。结果上覆溶洞水压为1.8 MPa时,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中心5.0 m后,隧道围岩在溶洞与隧道间产生2条“八字形”的导水裂隙带,导致溶洞与隧道间岩体整体滑动约600 mm,整个滑动体近似梯形,其顶、底、高分别为3.6,9.6,8.4 m;隧道开挖未到达上覆溶洞时,其最大涌水量不超过0.01 m^(3)/s,而通过上覆溶洞中心0,2.5,5.0 m后,其最大涌水量分别为0.022,0.185,0.743 m^(3)/s;上覆溶洞水压为1.2,1.8,2.4 MPa时,隧道通过上覆溶洞后的最大涌水量分别为0.031,0.0743,1.365 m^(3)/s。结论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上覆溶洞水压超过临界值时,隧道会发生冒顶坍塌和突水事故,且突水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大体量性;溶洞水压越大,隧道会越早突水,最终突水量越高;为模拟再现岩溶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突水灾变时空演化过程,必须考虑岩体的损伤-渗流耦合作用。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岩溶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隧道 损伤-渗流耦合 突水 渗透系数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损伤蠕变模型研究
8
作者 陈有亮 肖鹏 +2 位作者 杜曦 王苏然 RAFIG A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0,共8页
准确描述岩石蠕变行为的各阶段特征对岩石力学与岩体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经典元件组合模型不能较好地描述岩石蠕变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及Kachanov蠕变损伤演化规律,通过改进传统的Kelvin模型和村山体模型,... 准确描述岩石蠕变行为的各阶段特征对岩石力学与岩体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经典元件组合模型不能较好地描述岩石蠕变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及Kachanov蠕变损伤演化规律,通过改进传统的Kelvin模型和村山体模型,建立起能够描述岩石衰减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的非线性函数。将弹性体、线性Kelvin体、非线性Kelvin体、损伤黏弹塑性体进行串联,建立能够同时描述岩石瞬时弹性应变、非线性黏弹性应变、非线性黏塑性应变和黏性应变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损伤蠕变模型,采用Origin软件的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最后通过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砂岩单以及三轴压缩蠕变试验,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试验曲线和理论曲线的吻合度较高,所建模型不仅能够准确地描述岩石的瞬时弹性应变阶段、等速蠕变阶段的蠕变曲线特征,而且能够较好地描述衰减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蠕变曲线的非线性特征,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损伤 非线性 加速蠕变 黏弹塑性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多标签分类的复杂结构损伤诊断
9
作者 李书进 杨繁繁 张远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为研究复杂空间框架节点损伤识别问题,利用多标签分类的优势,构建了多标签单输出和多标签多输出两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框架结构节点损伤位置的判断和损伤程度诊断。针对复杂结构损伤位置判断时工况多、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 为研究复杂空间框架节点损伤识别问题,利用多标签分类的优势,构建了多标签单输出和多标签多输出两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框架结构节点损伤位置的判断和损伤程度诊断。针对复杂结构损伤位置判断时工况多、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对结构进行分层(或分区)处理并同时完成损伤诊断的多标签多输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构建了适用于多标签分类的浅层、深层和深层残差多输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其泛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损伤诊断准确率和一定的抗噪能力,特别是经过分层(分区)处理后的多标签多输出网络模型更具高效性,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利用多标签多输出残差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从训练工况中提取到足够多的损伤信息,在面对未经过学习的工况时也能较准确判断各节点的损伤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多标签分类 框架结构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状态矸石胶结充填体能量演化与损伤特性研究
10
作者 杨科 于祥 +2 位作者 何祥 侯永强 张连富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2,共17页
为探究不同含水状态矸石胶结充填体(gangue cemented backfill,简称GCB)能量演化规律及损伤破坏机制,制备了干燥、自然和饱水(含水率分别为0%、10%和25%)3种状态的GCB试样。基于单轴压缩试验获取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GCB试样的能量演... 为探究不同含水状态矸石胶结充填体(gangue cemented backfill,简称GCB)能量演化规律及损伤破坏机制,制备了干燥、自然和饱水(含水率分别为0%、10%和25%)3种状态的GCB试样。基于单轴压缩试验获取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GCB试样的能量演化规律,提出了能量强化/弱化系数,揭示了GCB试样的损伤演化机制,并建立了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分段式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干燥与自然状态GCB试样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四阶段”特征,而饱水状态GCB试样仅存在“三阶段”特征;GCB试样由干燥到饱水状态,弹性模量和峰值强度呈指数函数递减,含水状态对充填体强度的弱化机制可分为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结构效应;干燥作用对充填体能量有强化作用,对耗散能的强化占主导地位,饱水作用对充填体能量有弱化作用,对弹性应变能和总应变能的弱化占主导地位;GCB试样由干燥向饱水状态的转变过程中,破坏形态主要经历拉伸破坏―拉剪混合破坏―V字形剪切破坏的转变,并伴有块体的脱落;不同含水状态GCB试样的变形破坏均为同一类型的损伤演化过程,但含水率增加会促进充填体损伤的发展,建立的不同含水状态GCB试样的分段损伤本构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GCB试样的受载损伤破坏过程。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矸石胶结充填体的力学行为及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状态 矸石胶结充填体 能量演化 分段损伤本构模型 单轴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宏观缺陷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研究
11
作者 孙雅珍 王龙岩 +4 位作者 吴昌宇 王金昌 于阳 袁立凡 祝奉斌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目前对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研究多聚焦于完好隧道,较少涉及初始宏观裂缝存在时对隧道衬砌结构弱化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首先,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推导考虑材料弱化的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本构模型;... 目前对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研究多聚焦于完好隧道,较少涉及初始宏观裂缝存在时对隧道衬砌结构弱化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首先,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推导考虑材料弱化的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其次,将宏观损伤度为0,0.2,0.3和0.4时混凝土试件抗拉强度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构模型的合理性;然后,采用地层-结构法对土体-隧道-列车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模拟,引入无限单元边界吸收模型边界处的应力波;最后,通过在完整衬砌结构上预制深度为3.5,7.0和10.5 cm裂缝,并调整模型中的损伤参数,系统地研究衬砌结构在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的动力损伤特性。结果表明:推导得到的本构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仅为7.3%,模型合理;在不同裂缝深度下,竖向振动加速度和竖向振动速度均呈现出拱顶>边墙>仰拱的规律,且与行车道距离成正相关;裂缝深度由0 cm增加到10.5 cm,衬砌结构拱顶、边墙和仰拱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分别增大8.4%,2.7%和5.3%,竖向振动速度分别增大15.1%,17.1%和16.7%;裂缝深度从0 cm增加到10.5 cm,拱顶、边墙和仰拱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分别增加22.3%,15.5%和减小9.12%,拱顶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在裂缝深度为3.5 cm时超过了仰拱,说明动应力响应受行车道距离和初始宏观裂缝引起的应力集中共同影响;在3种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下的衬砌损伤度较不考虑时分别增大0.039,0.130和0.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动力响应 初始裂缝 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 本构模型 混凝土材料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箭橡胶材料贮存累积损伤仿真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李正雄 杨华明 黄红宁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 利用计算机便捷计算橡胶材料长期贮存过程的累积损伤。方法 分析弹药上使用广泛的4种橡胶材料在长期贮存过程中产生累积损伤的原因和损伤模式,在经典反应动力学方程中引入修正系数,对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修正,建立4种橡胶的累积损... 目的 利用计算机便捷计算橡胶材料长期贮存过程的累积损伤。方法 分析弹药上使用广泛的4种橡胶材料在长期贮存过程中产生累积损伤的原因和损伤模式,在经典反应动力学方程中引入修正系数,对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修正,建立4种橡胶的累积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一套针对不同贮存环境下不同种类橡胶材料各种性能的累积损伤仿真软件。将软件仿真计算得到的多个牌号橡胶密封圈压缩永久率数据与实际试验测试得到的压缩永久变形率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计算机仿真预示结果与60d试验实测结果接近,计算偏差在10%以内。结论 该仿真软件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对长贮过程中弹药橡胶材料和其他橡胶材料累积损伤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材料 贮存累积损伤 热老化 累积损伤模型 仿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岸塔柱状危岩的压裂耦合损伤-突变失稳预测
13
作者 唐红梅 宋刚 +2 位作者 杨健 毛柯洁 周福川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位于三峡库区巫峡段消落带的塔柱状危岩,其底部多损伤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常呈压裂诱发座溃整体失稳模式,危岩底部耦合损伤至突变机制是研究该类库岸危岩体失稳预警的关键科学问题.以三峡库区库岸巫峡段箭穿洞塔柱状危岩体为例,将危岩体简... 位于三峡库区巫峡段消落带的塔柱状危岩,其底部多损伤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常呈压裂诱发座溃整体失稳模式,危岩底部耦合损伤至突变机制是研究该类库岸危岩体失稳预警的关键科学问题.以三峡库区库岸巫峡段箭穿洞塔柱状危岩体为例,将危岩体简化为中上部非劣化区和下部劣化区的二元地质力学模型,基于应变等价原理获得其危岩体下部劣化区的荷载效应、溶蚀效应、干湿循环弱化效应的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和总损伤度演化方程,根据地质力学模型概化为等效弹簧模型转化为力-位移的耦合损伤本构方程;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和突变理论建立了塔柱状危岩的耦合损伤-折叠突变模型,获取了其失稳判据和临界位移的表达式.通过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危岩体突变失稳时的系统控制变量为-0.0073,预测模型计算理论的突变起点垂向位移为42.2mm,终止点位移为60.5mm,当监测数据危岩体最大垂向累积位移为26.2mm时,小于突变起始位移时就采用及时治理措施,与危岩未失稳的状态吻合.其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灰岩地区库岸塔柱状压溃型危岩的监测预警与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塔柱状危岩 压溃失稳型 耦合损伤 突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交通损伤髋部新月形骨折的内固定方案有限元评估
14
作者 姜叶洁 李东强 +2 位作者 何玉俊 甘秋雨 蒋彬辉 《汽车工程师》 2025年第3期42-48,共7页
为降低行人交通损伤中DayⅡ型骨盆新月形骨折的损伤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了不同内固定方式对DayⅡ型骨盆新月形骨折脱位(CFDP)的生物力学影响。在人体骨盆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依据人体解剖学理论,构建DayⅡ型骨盆骨折模型及4种... 为降低行人交通损伤中DayⅡ型骨盆新月形骨折的损伤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了不同内固定方式对DayⅡ型骨盆新月形骨折脱位(CFDP)的生物力学影响。在人体骨盆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依据人体解剖学理论,构建DayⅡ型骨盆骨折模型及4种不同的内固定仿真模型,即1枚骶髂螺钉与1枚髂骨螺钉(S1+I1)、2枚骶髂螺钉与2枚髂骨螺钉(S2+I2)、3枚重建钛板(P3)、1枚S2AI螺钉与2枚髂骨螺钉(S_(2)AI1+I2),依据骨盆模型的整体刚度、整体应力分布,髂骨、内固定应力差异性及骨折线的应力和位移差异性综合评价不同内固定方案的优劣。研究表明:P3方案和S_(2)AI1+I2方案相较于另外2种内固定方案的刚度更大,更接近正常模型,未受损侧的应力分布也与正常模型的应力分布更加接近;P3方案因重建钢板与皮质骨直接接触,导致重建板与髂后下棘等部位的应力较大,不利于骨折愈合;S_(2)AI1+I2方案在骨折线上应力及位移分布方面更接近正常模型。DayⅡ型骨盆新月形骨折脱位应采用1枚S2AI螺钉与2枚髂骨螺钉内固定,能够在不增加其他内固定方案的情况下达到理想的内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行人损伤 损伤生物力学 新月形骨折脱位 有限元 治疗方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诱因反演的高桩码头结构健康评估
15
作者 周世良 唐盟涵 +2 位作者 孙世泉 徐瑛 谢雷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7,共11页
现有的码头结构评价方法具有滞后性,无法持续获取结构的安全信息。基于损伤诱因反演研究,综合码头常见的两种失效模式,引入承载力富余系数作为码头结构评价指标,依托机器学习方法开展损伤诱因强度、位置、承载力富余系数的预测。结果表... 现有的码头结构评价方法具有滞后性,无法持续获取结构的安全信息。基于损伤诱因反演研究,综合码头常见的两种失效模式,引入承载力富余系数作为码头结构评价指标,依托机器学习方法开展损伤诱因强度、位置、承载力富余系数的预测。结果表明: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PSO-BP)模型对强度反演与承载力富余预测效果最好;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PSO-SVM)优化模型对损伤诱因位置识别精度最高。本研究中PSO-BP与PSO-SVM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为基于损伤诱因反演的码头健康监测方法提供了状态评价指标,可为码头结构长期、动态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桩码头 机器学习 损伤 反演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锚撞击作用下沉箱防护结构顶盖损伤特性研究
16
作者 徐万海 李明鎏 +1 位作者 贺子琪 李兆旭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2,共7页
针对沉箱防护设施的顶盖在落锚撞击作用下的结构损伤问题,本文对沉箱顶盖的撞击损伤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对沉箱式防护结构顶盖的撞击损伤特性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沉箱顶盖进行原尺寸建模,利用落锚碰撞试验验证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和精... 针对沉箱防护设施的顶盖在落锚撞击作用下的结构损伤问题,本文对沉箱顶盖的撞击损伤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对沉箱式防护结构顶盖的撞击损伤特性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沉箱顶盖进行原尺寸建模,利用落锚碰撞试验验证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和精度,分析开孔对顶盖撞击损伤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落锚撞击位置不邻接开孔时,最大撞击应力出现在撞击位置处,沉箱防护结构整体沉降高度略小,撞击位置处出现的塑性应变较大;落锚撞击位于开孔集中的区域时,开孔附近会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沉箱防护结构整体沉降高度略微增大,撞击位置处出现的塑性应变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箱防护结构 落锚撞击 撞击损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低磷血症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张颖 吴琼皎 +2 位作者 常玉萍 卫丹辉 袁欢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后低磷血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各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AKI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于入院时... 目的观察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后低磷血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各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AKI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于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详细调查并统计。82例AKI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BP治疗,观察患者治疗48 h内低磷血症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随访30 d,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和存活组,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血磷变化,使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血磷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Cox回归分析血磷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CBP治疗48 h内,82例AKI患者中48例(58.54%)发生低磷血症。病死组与存活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基础疾病、长期饮酒史、长期吸烟史、急性肾损伤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CBP治疗时长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治疗结束时血磷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CBP治疗时长与AKI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P<0.05);血磷水平与AKI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r<0,P<0.05);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高表达、CBP治疗时间长为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1,P<0.05);治疗结束时血磷水平高为AKI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HR<1,P<0.05)。结论AKI患者CBP治疗期间低磷血症的发生概率较高,且对患者预后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血液净化 低磷血症 血磷水平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应力正负分解的木材三维弹塑性损伤模型
18
作者 王明谦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共8页
准确描述木材的损伤演化过程对于木结构的制造、施工和后期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反映木材不同方向损伤的相互影响,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了的双标量弹塑性损伤模型。采用Hill屈服准则和Voce模型更新木材的有效应力和塑性应变。根... 准确描述木材的损伤演化过程对于木结构的制造、施工和后期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反映木材不同方向损伤的相互影响,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了的双标量弹塑性损伤模型。采用Hill屈服准则和Voce模型更新木材的有效应力和塑性应变。根据有效应力正负分解和损伤能释放率识别受拉和受压不同的损伤起始点。通过2种标量形式的损伤变量分别追踪木材受拉和受压损伤演化过程。通过编写用户自定义子程序UMAT将本构模型嵌入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根据已有木材单轴和双轴受力试验结果对本构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能够准确表征木材的非线性受力行为。基于有效应力正负分解和能量释放率的损伤识别方法能够合理表征木材在双轴受拉和双轴受压状态下的强度包络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弹塑性损伤模型 有效应力正负分解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比强度理论的约束钢纤维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及应用
19
作者 丁发兴 邓亦南 吴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7,共9页
为建立钢纤维混凝土(SFRC)三轴塑性-损伤模型(CDP),采用普通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构建方法,对已有钢纤维混凝土单轴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提出适用于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下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 为建立钢纤维混凝土(SFRC)三轴塑性-损伤模型(CDP),采用普通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构建方法,对已有钢纤维混凝土单轴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提出适用于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下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受压峰值应变与受拉峰值应变的统一计算公式以及钢纤维混凝土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骨架曲线和卸载刚度表达式。根据钢纤维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推荐了塑性-损伤模型中的三轴强度及其他参数,提出约束钢纤维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结果表明,在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简支梁静力加载、短柱轴压加载以及悬臂柱低周反复加载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中,所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力学性能 塑性-损伤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辅助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的效果
20
作者 张瑞霞 左来孟 宋琼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507-511,共5页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辅助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AK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88例脓毒症伴AKI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观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辅助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AK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88例脓毒症伴AKI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接受CRRT单独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肾血流参数、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肾损伤分子-1(Kim-1)、微小核糖核酸(miR)-155、miR-233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血流参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Cr、BUN、U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Kim-1、miR-155、miR-23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11.36%比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辅助CRRT治疗脓毒症伴AKI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肾脏功能,减轻肾脏损伤及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前列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