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虫态及虫龄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的集团内互作
被引量:
2
1
作者
阿力甫·那思尔
艾山·阿布都热依木
+1 位作者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97-1004,共8页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田棉蚜Aphis gossypii捕食性天敌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及其对蚜虫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优势天敌昆虫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和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田棉蚜Aphis gossypii捕食性天敌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及其对蚜虫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优势天敌昆虫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和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栽棉花,首先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之间各虫态及虫龄配对的19个处理在无蚜植株上共存24 h后的存活数,然后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配对处理下棉苗上棉蚜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无蚜棉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共存24 h后的存活结果表明:(1)在发育阶段相同的配对组合中,若是成虫则均存活,若是1龄幼虫则大草蛉存活较多,若是末龄幼虫则七星瓢虫存活较多;(2)在有卵的组配中,除七星瓢虫卵不被大草蛉成虫所捕食外,其他5个组配处理中卵均被捕食;(3)在有蛹的配对组合中,除七星瓢虫蛹被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外,其他处理下蛹均不被捕食;(4)在成虫与幼虫的配对组合中,七星瓢虫成虫捕食较多的大草蛉1龄幼虫,但不捕食大草蛉末龄幼虫,而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1龄或末龄幼虫之间不发生捕食;(5)在不同龄期幼虫的配对组合中,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七星瓢虫1龄幼虫,而七星瓢虫末龄幼虫捕食大草蛉1龄幼虫。在有蚜植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共存对棉蚜数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1)2种捕食昆虫的幼虫各自单独存在(对照)下,蚜虫密度随时间而降低;(2)大草蛉幼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增大;(3)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减小。【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存在集团内捕食,但2种天敌共存对棉蚜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大草蛉虫态,若大草蛉为幼虫,可使蚜虫密度增大,若为成虫,则使蚜虫密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草蛉
七星瓢虫
棉蚜
捕食者-猎物互作
集团内
捕食
食蚜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异色瓢虫对与本土蚜虫共存的外来扶桑绵粉蚧的搜寻和捕食行为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静雅
李卓苗
+1 位作者
李保平
孟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229,共7页
【目的】外来入侵物种作为猎物可能影响本土广谱捕食者的搜寻和捕食行为。本研究旨在揭示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与本土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混合发生的外来入侵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搜寻和捕食行为。【方法...
【目的】外来入侵物种作为猎物可能影响本土广谱捕食者的搜寻和捕食行为。本研究旨在揭示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与本土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混合发生的外来入侵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搜寻和捕食行为。【方法】试验前对异色瓢虫设两个饲喂猎物种类处理:用扶桑绵粉蚧连续饲养3代以上(前期饲喂粉蚧的瓢虫)和用豌豆修尾蚜连续饲养3代以上(前期饲喂蚜虫的瓢虫)。在盆栽蚕豆Vicia faba苗上随机选一片叶接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和3或4日龄豌豆修尾蚜若蚜,在总猎物数量20-30头(具体数量随机确定)范围内随机组配两种猎物数量使粉蚧占比从5.6%至83.3%不等,待猎物在叶片上稳定后接入1头饥饿24 h的异色瓢虫4龄幼虫,连续观察2 h,统计异色瓢虫首次捕食是否选择粉蚧、捕食的粉蚧数量占总捕食猎物数量的比例、搜索用时占总搜捕用时的比例以及处理粉蚧用时占总搜捕用时的比例;以扶桑绵粉蚧在猎物斑块中的比例和饲喂猎物种类处理为自变量因素,用回归模型拟合其对异色瓢虫搜寻和捕食行为等观测变量的影响。【结果】异色瓢虫4龄幼虫首次捕食选择粉蚧概率随粉蚧比例增大而增大,粉蚧比例每增大10%,首次捕食粉蚧概率增大77.2%,而且此概率不受此前饲喂猎物种类的影响。捕食的粉蚧数量占比与粉蚧比例的关系受饲喂猎物种类的影响:粉蚧比例每增加10%,前期饲喂粉蚧的瓢虫捕食的粉蚧数量占比增大137%,而前期饲喂蚜虫的瓢虫捕食的粉蚧数量占比增大60%。异色瓢虫搜索用时比例受粉蚧比例的影响,但不受饲喂猎物种类的影响:粉蚧比例每增加10%,搜索用时比例增大13%;前期饲喂粉蚧的瓢虫搜索用时比例略低于前期饲喂蚜虫的瓢虫(降低7%)。异色瓢虫处理粉蚧用时比例受粉蚧比例的影响,但不受饲喂猎物种类的影响:粉蚧比例每增加10%,处理粉蚧用时比例增大41%。【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在遭遇外来入侵扶桑绵粉蚧与本土蚜虫共存的猎物斑块时,异色瓢虫对粉蚧的捕食选择依赖于其相对比例,依赖程度因此前取食粉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蚧
外来入侵物种
猎物
选择
猎物
转换
捕食者-猎物互作
密度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株结构对不同虫态蠋蝽搜索和捕食斜纹夜蛾幼虫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发倩
李保平
孟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4-471,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明植株结构复杂性如何影响活动性较弱的捕食性昆虫对植株上防卫性较强的猎物的搜索和捕食行为。以蠋蝽Arma chinensis及其猎物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为捕食者-猎物模式,设置盆栽大豆Glycinemax植株结构复杂性2个处...
本研究旨在探明植株结构复杂性如何影响活动性较弱的捕食性昆虫对植株上防卫性较强的猎物的搜索和捕食行为。以蠋蝽Arma chinensis及其猎物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为捕食者-猎物模式,设置盆栽大豆Glycinemax植株结构复杂性2个处理:1株/盆,2株/盆,接4头斜纹夜蛾4龄幼虫:在某一盆植株的4个枝条上各1头。然后在植株基部主茎上释放1头3或5龄蠋蝽若虫或1头刚羽化的雌或雄成虫,组成蠋蝽虫龄(态)4个处理。对躅蝽首次选择有虫枝条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蠋蝽虫龄(态)和植株复杂性处理均不影响蠋蝽对有猎物枝条的首选偏好性,说明蠋蝽在植株主茎上随机选择枝条搜寻取食叶片的猎物。拟合蠋蝽首次攻击猎物的潜伏期估计猎物被捕食的瞬间概率(风险)结果表明,植株结构复杂性和蠋蝽虫龄(态)单独影响斜纹夜蛾幼虫的被捕食风险,该风险在结构简单比在复杂的植株上增大2.4倍;被3龄或5龄若虫捕食的风险是被雌成虫捕食的1.7倍;在3龄与5龄若虫之间以及雌性和雄性成虫之间没有差异。对蠋蝽搜索和捕食行为的时间特征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复杂性和蠋蝽虫龄(态)单独影响蠋蝽的搜索和捕食行为的时间特征参数,搜索用时在复杂植株上比在简单植株上延长1.5倍;3龄若虫的搜索用时比5龄若虫长1.3倍;植株复杂性不影响蠋蝽的静伏用时,但雌成虫的静伏用时分别是3、5龄若虫和雄成虫用时的1.8、1.6和1.3倍,雄成虫的静伏用时分别是3、5龄若虫用时的1.7和1.3倍;植株复杂性不影响蠋蝽麻痹猎物用时,但3龄若虫用时分别是雌、雄成虫和5龄若虫用时的2.2、2.1和1.7倍,5龄若虫用时分别是雌、雄成虫用时的1.3和1.2倍。本研究结果说明,斜纹夜蛾4龄幼虫的被捕食风险在结构较复杂的植株上明显降低,被蠋蝽若虫捕食的风险大于被成虫捕食;植株结构复杂会降低蠋蝽的搜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者-猎物互作
植物结构
被
捕食
风险
搜索行为
捕食
性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蠋蝽成虫对黏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非取食效应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雅倩
曲毓立
李保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6,共9页
捕食性天敌对害虫控制作用的室内评估往往观测所捕食的害虫数量或其衍生度量,但捕食者的存在本身可能对猎物的行为和生物学造成负面影响,即“非取食效应”,该效应可能通过影响猎物的生殖而抑制其种群增长。本研究旨在探明捕食性天敌蠋...
捕食性天敌对害虫控制作用的室内评估往往观测所捕食的害虫数量或其衍生度量,但捕食者的存在本身可能对猎物的行为和生物学造成负面影响,即“非取食效应”,该效应可能通过影响猎物的生殖而抑制其种群增长。本研究旨在探明捕食性天敌蠋蝽对黏虫是否有非取食效应。将1头剪掉喙端部的蠋蝽成虫和1头黏虫幼虫放入同一培养皿中共处一段时间,对黏虫造成捕食威胁;设3个威胁期处理:黏虫幼虫孵化后4~8 d(长至3龄左右,称为“早期威胁”),孵化后9~13 d(长至6龄左右,“晚期威胁”),幼虫整个发育期(“全期威胁”);以单独完成生长发育的黏虫幼虫为对照。对8日和13日龄幼虫称体鲜重,观测幼虫发育历期、蛹历期、蛹体鲜重,并测定雌成虫终身产卵量。对8日龄黏虫幼虫体重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幼虫的体重(57.67 mg)和发育历期(14.5 d)相比,早期威胁处理使黏虫幼虫体重增大11.5%、发育历期缩短2.2%,全期威胁处理使黏虫幼虫体重增大12.0%。对13日龄黏虫幼虫体重的测定未发现非取食威胁的影响。对3日龄蛹体鲜重测定结果发现,与对照蛹体重(446.76 mg)相比,早期威胁处理的黏虫蛹重降低5.2%,全期威胁处理的黏虫蛹重降低6.5%。非取食威胁处理不影响黏虫的蛹历期、产卵前期、产卵期和产卵量。本研究结果说明,蠋蝽成虫对黏虫幼虫早期的非取食威胁可较小程度地影响黏虫生长发育,但对生殖力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
性蝽
捕食者-猎物互作
捕食者
威胁
特征介导效应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虫态及虫龄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的集团内互作
被引量:
2
1
作者
阿力甫·那思尔
艾山·阿布都热依木
孟玲
李保平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97-100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60055)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2)
文摘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田棉蚜Aphis gossypii捕食性天敌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及其对蚜虫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优势天敌昆虫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和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栽棉花,首先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之间各虫态及虫龄配对的19个处理在无蚜植株上共存24 h后的存活数,然后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配对处理下棉苗上棉蚜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无蚜棉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共存24 h后的存活结果表明:(1)在发育阶段相同的配对组合中,若是成虫则均存活,若是1龄幼虫则大草蛉存活较多,若是末龄幼虫则七星瓢虫存活较多;(2)在有卵的组配中,除七星瓢虫卵不被大草蛉成虫所捕食外,其他5个组配处理中卵均被捕食;(3)在有蛹的配对组合中,除七星瓢虫蛹被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外,其他处理下蛹均不被捕食;(4)在成虫与幼虫的配对组合中,七星瓢虫成虫捕食较多的大草蛉1龄幼虫,但不捕食大草蛉末龄幼虫,而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1龄或末龄幼虫之间不发生捕食;(5)在不同龄期幼虫的配对组合中,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七星瓢虫1龄幼虫,而七星瓢虫末龄幼虫捕食大草蛉1龄幼虫。在有蚜植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共存对棉蚜数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1)2种捕食昆虫的幼虫各自单独存在(对照)下,蚜虫密度随时间而降低;(2)大草蛉幼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增大;(3)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减小。【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存在集团内捕食,但2种天敌共存对棉蚜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大草蛉虫态,若大草蛉为幼虫,可使蚜虫密度增大,若为成虫,则使蚜虫密度减小。
关键词
大草蛉
七星瓢虫
棉蚜
捕食者-猎物互作
集团内
捕食
食蚜天敌
Keywords
Chrysopa pallens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Aphis gossypii
predator
-
prey interaction
intra
-
guild predation
aphidophagous guilds
分类号
Q968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异色瓢虫对与本土蚜虫共存的外来扶桑绵粉蚧的搜寻和捕食行为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静雅
李卓苗
李保平
孟玲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229,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E0104900,2017YFD02010000)。
文摘
【目的】外来入侵物种作为猎物可能影响本土广谱捕食者的搜寻和捕食行为。本研究旨在揭示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与本土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混合发生的外来入侵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搜寻和捕食行为。【方法】试验前对异色瓢虫设两个饲喂猎物种类处理:用扶桑绵粉蚧连续饲养3代以上(前期饲喂粉蚧的瓢虫)和用豌豆修尾蚜连续饲养3代以上(前期饲喂蚜虫的瓢虫)。在盆栽蚕豆Vicia faba苗上随机选一片叶接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和3或4日龄豌豆修尾蚜若蚜,在总猎物数量20-30头(具体数量随机确定)范围内随机组配两种猎物数量使粉蚧占比从5.6%至83.3%不等,待猎物在叶片上稳定后接入1头饥饿24 h的异色瓢虫4龄幼虫,连续观察2 h,统计异色瓢虫首次捕食是否选择粉蚧、捕食的粉蚧数量占总捕食猎物数量的比例、搜索用时占总搜捕用时的比例以及处理粉蚧用时占总搜捕用时的比例;以扶桑绵粉蚧在猎物斑块中的比例和饲喂猎物种类处理为自变量因素,用回归模型拟合其对异色瓢虫搜寻和捕食行为等观测变量的影响。【结果】异色瓢虫4龄幼虫首次捕食选择粉蚧概率随粉蚧比例增大而增大,粉蚧比例每增大10%,首次捕食粉蚧概率增大77.2%,而且此概率不受此前饲喂猎物种类的影响。捕食的粉蚧数量占比与粉蚧比例的关系受饲喂猎物种类的影响:粉蚧比例每增加10%,前期饲喂粉蚧的瓢虫捕食的粉蚧数量占比增大137%,而前期饲喂蚜虫的瓢虫捕食的粉蚧数量占比增大60%。异色瓢虫搜索用时比例受粉蚧比例的影响,但不受饲喂猎物种类的影响:粉蚧比例每增加10%,搜索用时比例增大13%;前期饲喂粉蚧的瓢虫搜索用时比例略低于前期饲喂蚜虫的瓢虫(降低7%)。异色瓢虫处理粉蚧用时比例受粉蚧比例的影响,但不受饲喂猎物种类的影响:粉蚧比例每增加10%,处理粉蚧用时比例增大41%。【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在遭遇外来入侵扶桑绵粉蚧与本土蚜虫共存的猎物斑块时,异色瓢虫对粉蚧的捕食选择依赖于其相对比例,依赖程度因此前取食粉蚧而增强。
关键词
粉蚧
外来入侵物种
猎物
选择
猎物
转换
捕食者-猎物互作
密度依赖
Keywords
Phenacoccus solenopsis
alien invasive species
prey selection
prey switching
predator
-
prey interaction
density dependence
分类号
Q968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株结构对不同虫态蠋蝽搜索和捕食斜纹夜蛾幼虫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发倩
李保平
孟玲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4-47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E0104900,2017YFD02010000)。
文摘
本研究旨在探明植株结构复杂性如何影响活动性较弱的捕食性昆虫对植株上防卫性较强的猎物的搜索和捕食行为。以蠋蝽Arma chinensis及其猎物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为捕食者-猎物模式,设置盆栽大豆Glycinemax植株结构复杂性2个处理:1株/盆,2株/盆,接4头斜纹夜蛾4龄幼虫:在某一盆植株的4个枝条上各1头。然后在植株基部主茎上释放1头3或5龄蠋蝽若虫或1头刚羽化的雌或雄成虫,组成蠋蝽虫龄(态)4个处理。对躅蝽首次选择有虫枝条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蠋蝽虫龄(态)和植株复杂性处理均不影响蠋蝽对有猎物枝条的首选偏好性,说明蠋蝽在植株主茎上随机选择枝条搜寻取食叶片的猎物。拟合蠋蝽首次攻击猎物的潜伏期估计猎物被捕食的瞬间概率(风险)结果表明,植株结构复杂性和蠋蝽虫龄(态)单独影响斜纹夜蛾幼虫的被捕食风险,该风险在结构简单比在复杂的植株上增大2.4倍;被3龄或5龄若虫捕食的风险是被雌成虫捕食的1.7倍;在3龄与5龄若虫之间以及雌性和雄性成虫之间没有差异。对蠋蝽搜索和捕食行为的时间特征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复杂性和蠋蝽虫龄(态)单独影响蠋蝽的搜索和捕食行为的时间特征参数,搜索用时在复杂植株上比在简单植株上延长1.5倍;3龄若虫的搜索用时比5龄若虫长1.3倍;植株复杂性不影响蠋蝽的静伏用时,但雌成虫的静伏用时分别是3、5龄若虫和雄成虫用时的1.8、1.6和1.3倍,雄成虫的静伏用时分别是3、5龄若虫用时的1.7和1.3倍;植株复杂性不影响蠋蝽麻痹猎物用时,但3龄若虫用时分别是雌、雄成虫和5龄若虫用时的2.2、2.1和1.7倍,5龄若虫用时分别是雌、雄成虫用时的1.3和1.2倍。本研究结果说明,斜纹夜蛾4龄幼虫的被捕食风险在结构较复杂的植株上明显降低,被蠋蝽若虫捕食的风险大于被成虫捕食;植株结构复杂会降低蠋蝽的搜索效率。
关键词
捕食者-猎物互作
植物结构
被
捕食
风险
搜索行为
捕食
性蝽
Keywords
predator
-
prey interactions
plant architecture
predation risk
prey searching
predatory true bugs
分类号
Q968.1 [生物学—昆虫学]
S476.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蠋蝽成虫对黏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非取食效应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雅倩
曲毓立
李保平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E0104900,2017YFD02010000)。
文摘
捕食性天敌对害虫控制作用的室内评估往往观测所捕食的害虫数量或其衍生度量,但捕食者的存在本身可能对猎物的行为和生物学造成负面影响,即“非取食效应”,该效应可能通过影响猎物的生殖而抑制其种群增长。本研究旨在探明捕食性天敌蠋蝽对黏虫是否有非取食效应。将1头剪掉喙端部的蠋蝽成虫和1头黏虫幼虫放入同一培养皿中共处一段时间,对黏虫造成捕食威胁;设3个威胁期处理:黏虫幼虫孵化后4~8 d(长至3龄左右,称为“早期威胁”),孵化后9~13 d(长至6龄左右,“晚期威胁”),幼虫整个发育期(“全期威胁”);以单独完成生长发育的黏虫幼虫为对照。对8日和13日龄幼虫称体鲜重,观测幼虫发育历期、蛹历期、蛹体鲜重,并测定雌成虫终身产卵量。对8日龄黏虫幼虫体重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幼虫的体重(57.67 mg)和发育历期(14.5 d)相比,早期威胁处理使黏虫幼虫体重增大11.5%、发育历期缩短2.2%,全期威胁处理使黏虫幼虫体重增大12.0%。对13日龄黏虫幼虫体重的测定未发现非取食威胁的影响。对3日龄蛹体鲜重测定结果发现,与对照蛹体重(446.76 mg)相比,早期威胁处理的黏虫蛹重降低5.2%,全期威胁处理的黏虫蛹重降低6.5%。非取食威胁处理不影响黏虫的蛹历期、产卵前期、产卵期和产卵量。本研究结果说明,蠋蝽成虫对黏虫幼虫早期的非取食威胁可较小程度地影响黏虫生长发育,但对生殖力没有影响。
关键词
捕食
性蝽
捕食者-猎物互作
捕食者
威胁
特征介导效应
生物防治
Keywords
predatory heteropteran
predator
-
prey interactions
predator risk
trait
-
mediated effects
biological control
分类号
S476.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虫态及虫龄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的集团内互作
阿力甫·那思尔
艾山·阿布都热依木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异色瓢虫对与本土蚜虫共存的外来扶桑绵粉蚧的搜寻和捕食行为
刘静雅
李卓苗
李保平
孟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植株结构对不同虫态蠋蝽搜索和捕食斜纹夜蛾幼虫行为的影响
李发倩
李保平
孟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蠋蝽成虫对黏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非取食效应
张雅倩
曲毓立
李保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