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食dsAgCYP6CY3转基因棉棉蚜对异色瓢虫发育历期和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李婷婷 孔文亭 +4 位作者 解津刚 张连军 李源 刘宁 刘小宁 《中国棉花》 2025年第3期8-14,共7页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棉蚜(Aphis gossypii)的重要天敌之一。在室内观察并比较取食表达dsAgCYP6CY3转基因棉棉蚜及其亲本新棉1号(非转基因棉)棉蚜的异色瓢虫幼虫的形态、发育历期,并通过Holling(霍林)Ⅱ模型拟合研究取食表达ds...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棉蚜(Aphis gossypii)的重要天敌之一。在室内观察并比较取食表达dsAgCYP6CY3转基因棉棉蚜及其亲本新棉1号(非转基因棉)棉蚜的异色瓢虫幼虫的形态、发育历期,并通过Holling(霍林)Ⅱ模型拟合研究取食表达dsAgCYP6CY3转基因棉棉蚜对3龄、4龄异色瓢虫幼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取食表达dsAgCYP6CY3转基因棉棉蚜与取食非转基因棉棉蚜的异色瓢虫幼虫在发育历期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3龄、4龄异色瓢虫幼虫取食表达dsAgCYP6CY3转基因棉棉蚜的日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参数以及搜寻效应与取食非转基因棉棉蚜的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说明取食表达dsAgCYP6CY3转基因棉棉蚜对异色瓢虫幼虫的发育历期、3龄、4龄幼虫捕食功能反应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可为dsAgCYP6CY3转基因棉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棉蚜 表达dsAgCYP6CY3转基因棉 发育历期 捕食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Holling模型 捕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异瓢虫对番茄潜叶蛾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帕提玛·乌木尔汗 马召 +4 位作者 阿卜力孜·塔伊尔 王思佳 王惠卿 付文君 马德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792,共6页
为明确新疆优势捕食性天敌多异瓢虫成虫对番茄潜叶蛾的控害潜能,本文研究了其对番茄潜叶蛾1龄、2龄和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多异瓢虫成虫对番茄潜叶蛾1龄、2龄和3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分别是66.33头、60.00头和40.33头,表现... 为明确新疆优势捕食性天敌多异瓢虫成虫对番茄潜叶蛾的控害潜能,本文研究了其对番茄潜叶蛾1龄、2龄和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多异瓢虫成虫对番茄潜叶蛾1龄、2龄和3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分别是66.33头、60.00头和40.33头,表现出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多异瓢虫成虫的捕食数量下降的趋势。多异瓢虫成虫对番茄潜叶蛾1、2、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其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54.55头、161.29头、81.97头,多异瓢虫成虫对番茄潜叶蛾的搜寻效应随着番茄潜叶蛾幼虫密度、龄期的增大而降低,多异瓢虫对番茄潜叶蛾1、2、3龄幼虫的最大搜寻效应分别是0.7376、0.7107、0.5303。表明多异瓢虫对番茄潜叶蛾1龄、2龄和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番茄潜叶蛾幼虫,因此可以将多异瓢虫作为番茄潜叶蛾的生物防治材料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捕食功能反应 多异瓢虫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点食螨瓢虫对各虫态截形叶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分析
3
作者 刘帅 阿尔孜姑丽·肉孜 +7 位作者 哈孜依 王兵 贾尊尊 丁新华 付开赟 李克梅 吐尔逊·阿合买提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0-1200,共11页
【目的】研究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的捕食功能反应,分析深点食螨瓢虫对截形叶螨不同虫态的捕食作用,为截形叶螨在田间的综合治理及对该天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 【目的】研究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的捕食功能反应,分析深点食螨瓢虫对截形叶螨不同虫态的捕食作用,为截形叶螨在田间的综合治理及对该天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截形叶螨充当猎物,在室内研究深点食螨瓢虫不同虫态取食其不同虫态与密度组合条件下的捕食量。【结果】深点食螨瓢虫对截形叶螨各虫态的捕食功能类型均属于Holling-II型。深点食螨瓢虫各虫态的捕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4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最强,其对成螨的日最大捕食量(90.91)是2龄幼虫(3.94)的23.09倍,是3龄幼虫(22.73)的4倍,其它依次是雌成虫、雄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深点食螨瓢虫对截形叶螨的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并随着深点食螨瓢虫虫龄的增加而升高。当猎物种类为成螨、若螨及幼螨时,深点食螨瓢虫4龄幼虫与雌成虫的搜寻效应相近,且均大于其它虫态。【结论】深点食螨瓢虫各捕食虫态中,4龄幼虫和成虫对截形叶螨捕食量较大且控害能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点食螨瓢虫 截形叶螨 捕食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丽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4
作者 邓嘉茹 刘志伟 +1 位作者 霍立志 孙龙华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13-122,共10页
【目的】明确纤丽瓢虫(Harmonia sedecimnotata)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捕食能力,为纤丽瓢虫田间防控豆蚜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纤丽瓢虫和豆蚜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虫态纤丽瓢虫与不同密度梯度的高龄豆蚜组合,采用室内捕... 【目的】明确纤丽瓢虫(Harmonia sedecimnotata)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捕食能力,为纤丽瓢虫田间防控豆蚜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纤丽瓢虫和豆蚜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虫态纤丽瓢虫与不同密度梯度的高龄豆蚜组合,采用室内捕食的方法,结合数据模型拟合,明确纤丽瓢虫各虫态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反应。【结果】纤丽瓢虫1~4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捕食量随猎物密度增加而增加,且增加速率逐渐减小;1~4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对豆蚜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824、0.808、1.364、1.139、1.499、1.626,处理时间分别为0.060、0.014、0.006、0.003、0.004、0.005 d,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6.667、71.428、166.667、333.333、250.000、200.000头;纤丽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能力由强到弱分别为4龄幼虫、雌成虫、雄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和1龄幼虫;幼虫捕食量随龄期升高而增加,4龄幼虫的单头猎物处理时间最短(0.003 d)、捕食能力最强(379.667)、日最大捕食量最高(333.333头)。纤丽瓢虫对豆蚜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而降低,雌成虫的搜寻效应均大于雄成虫。纤丽瓢虫自身密度对豆蚜的捕食作用影响符合Hassell模型,雌雄成虫个体间存在种内干扰,干扰方程分别为E=0.465P-0.515和E=0.366P-0.505,平均捕食效率随猎物密度增加而降低,分摊竞争强度随猎物密度增加而升高,平均单头捕食量随捕食者密度增大而减少,当捕食者密度达5头/皿时,纤丽瓢虫雌雄成虫捕食效率最低、分别为0.198和0.172,分摊竞争强度最大、分别为0.548和0.558。【结论】纤丽瓢虫对豆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是豆蚜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昆虫,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豆蚜发生密度,采用适宜的纤丽瓢虫虫态和数量进行投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丽瓢虫 豆蚜 捕食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种内竞争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对棉田主要捕食性天敌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崔金杰 雒珺瑜 +2 位作者 王春义 李树红 李春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比较研究了 4种捕食性天敌对用转双价基因 (Bt+CpTI) 棉、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喂饲的棉铃虫幼虫和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 4种捕食性天敌对用两种转基因棉处理的棉铃虫捕食量明显高于常规棉, 捕食功能反应仍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 比较研究了 4种捕食性天敌对用转双价基因 (Bt+CpTI) 棉、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喂饲的棉铃虫幼虫和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 4种捕食性天敌对用两种转基因棉处理的棉铃虫捕食量明显高于常规棉, 捕食功能反应仍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 与常规棉相比, 用两种转基因棉处理的棉铃虫或棉蚜的功能系数 (即瞬间攻击率 ) 有增有降, 但日最大捕食量及处理一头棉铃虫或棉蚜所用的时间均短于常规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天敌 捕食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小花蝽和花蓟马种群季节动态及捕食功能反应(英文)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鲁民 刘志诚 +2 位作者 孙兴全 刘力行 陈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1-27,共7页
2006-2007年使用吸虫器调查了田间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月季生境中花蓟马和南方小花蝽分别是植食性害虫和捕食性天敌优势种;南方小花蝽与花蓟马种群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型,... 2006-2007年使用吸虫器调查了田间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月季生境中花蓟马和南方小花蝽分别是植食性害虫和捕食性天敌优势种;南方小花蝽与花蓟马种群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型,且两者变化关系密切(2006, R^2=0.586;2007,R^2=0.388)。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成虫对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为N_e=0.60×N_0/(1+0.038×N_0),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5.79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小花蝽 花蓟马 月季 种群动态 捕食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食物驯化对麦蛾卵饲养的东亚小花蝽的捕食功能反应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吕兵 孙猛 +3 位作者 翟一凡 陈浩 于毅 郑礼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探明使用替代饲料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饲养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在释放前是否有必要针对其主要防治对象——蓟马、蚜虫、叶螨进行短期食物驯化,以及进行短期食物驯化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本试验以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 为探明使用替代饲料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饲养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在释放前是否有必要针对其主要防治对象——蓟马、蚜虫、叶螨进行短期食物驯化,以及进行短期食物驯化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本试验以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二斑叶螨Tetranych usurticae为猎物,全程饲喂麦蛾卵的东亚小花蝽雌成虫为处理A,提前2 d饲喂猎物的东亚小花蝽雌成虫为处理B,研究了2种处理的东亚小花蝽在不同猎物密度(5、15、30、50头)下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发现,无论是否经过短期食物驯化,东亚小花蝽对3种猎物在不同猎物密度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模型。处理A对3种猎物的平均时间均低于处理B,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处理每头西花蓟马的时间Th分别为0.024 d和0.031 d,玉米蚜分别为0.081 d和0.103 d,二斑叶螨为0.078 d和0.090 d。由此可知,以麦蛾卵作为替代饲料人工饲养的东亚小花蝽,在释放前不需要针对猎物进行短期食物驯化;在东亚小花蝽规模化生产中,麦蛾卵是一种优良的替代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麦蛾卵 短期食物驯化 捕食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色瓢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密度干扰效应 被引量:28
8
作者 邓建华 谭仲夏 +2 位作者 单琼丽 吴兴富 刘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3-435,共3页
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烟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 ,在相同的烟蚜密度条件下 ,异色瓢虫Ⅳ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 ,其次为成虫和Ⅲ龄幼虫。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 。
关键词 捕食功能反应 密度干扰效应 异色瓢虫 烟蚜 天敌 烟草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禾谷缢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周丽君 杨灯海 +4 位作者 胡其磊 石凌志 操海群 李桂亭 蒋兴川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为探究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与本地害虫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同时存在时,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本研究开展了异色瓢虫成虫及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 为探究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与本地害虫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同时存在时,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本研究开展了异色瓢虫成虫及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捕食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禾谷缢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方程,其日捕食量随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龄若虫的控害效能分别为221.88头和343.01头,其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龄若虫的控害效能分别为140.88头和210.93头。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禾谷缢管蚜具有较好的控害能力,其成虫对两种害虫的防控效果优于其4龄幼虫,且异色瓢虫对禾谷缢管蚜的捕食选择性强于草地贪夜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草地贪夜蛾 禾谷缢管蚜 捕食功能反应 捕食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生物农药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庆森 鞠晓蕾 黄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7-1252,共6页
研究不同虫态的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作用以及4种植物性生物农药对七星瓢虫成虫的毒力与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的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 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七星瓢虫1~4龄幼虫和雌成虫捕食茶蚜的理论日最... 研究不同虫态的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作用以及4种植物性生物农药对七星瓢虫成虫的毒力与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的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 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七星瓢虫1~4龄幼虫和雌成虫捕食茶蚜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4.8,83.3,212.8,434.8,384.6头。随着七星瓢虫幼虫龄期的增加,其对茶蚜的捕食量急骤上升,但瓢虫4龄幼虫对茶蚜的捕食量大于雌成虫。4种植物性生物农药对七星瓢虫成虫的LC50值差异显著。 LC50值由大到小依次为1.8%除虫菊素水乳剂、0.6%氧苦·内酯水剂、0.2%苦皮藤素水剂、0.3%苦参碱水剂,但是,在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下,4种植物性生物农药对七星瓢虫的安全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0.6%氧苦·内酯水剂、0.2%苦皮藤素水剂、0.3%苦参碱水剂、1.8%除虫菊素水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茶蚜 捕食功能反应 生物农药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对豆黄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宇 侯向洁 +3 位作者 徐伟 熊晋锋 崔娟 史树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8-512,共5页
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是长春地区大豆田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之一,为明确这种天敌昆虫对豆黄蓟马成虫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其捕食作用以及密度和种内干扰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成虫对豆黄蓟马成... 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是长春地区大豆田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之一,为明确这种天敌昆虫对豆黄蓟马成虫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其捕食作用以及密度和种内干扰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成虫对豆黄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方程,回归模型为Na=0.934 6N/(1+0.0339N);异色瓢虫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平均捕食量随自身密度增大而减少,回归模型为A=13.534P^(-0.702 9);异色瓢虫成虫间存在种内干扰,干扰反应回归模型为E=57.218P^(-1.246)。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对豆黄蓟马成虫有较好的捕食作用和控制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豆黄蓟马 捕食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种内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宫漏斗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冬香 陈宗懋 程家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共3页
室内试验表明 ,迷宫漏斗蛛雌、雄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反应 ,迷宫漏斗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能力雌蛛大于雄蛛。捕食量上限雌蛛为 2 95 3头 ,雄蛛为 12 0 7头 。
关键词 迷宫漏斗蛛 假眼小绿叶蝉 捕食功能反应 茶叶害虫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CpTI基因棉花对普通草蛉幼虫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瑞丰 李号宾 +4 位作者 潘洪生 阿克旦.吾外士 李海强 王冬梅 刘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5-580,共6页
本试验以转Bt+Cp TI基因抗虫棉花SGK321与其亲本石远321为研究对象,研究普通草蛉幼虫捕食2种棉花上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旨在评价转Bt+Cp TI基因棉花对普通草蛉幼虫捕食功能的影响,为转Bt基因棉花对非靶标昆虫的评价研究提供... 本试验以转Bt+Cp TI基因抗虫棉花SGK321与其亲本石远321为研究对象,研究普通草蛉幼虫捕食2种棉花上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旨在评价转Bt+Cp TI基因棉花对普通草蛉幼虫捕食功能的影响,为转Bt基因棉花对非靶标昆虫的评价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普通草蛉幼虫随龄期的增长对棉蚜的瞬时攻击率加快,普通草蛉1龄幼虫取食SGK321和石远321棉花上棉蚜的瞬时攻击率为0.045和0.044,至3龄时瞬时攻击率可达0.107和0.093,但处理和对照间差异并未达显著水平;普通草蛉幼虫对SGK321和石远321棉花上棉蚜的取食时间分别从1龄的0.984和0.992 h减少到3龄的0.130和0.125 h,但普通草蛉对2种棉花上棉蚜的处理时间差异并未达显著水平。当N0→∞时,取食2种棉花上棉蚜的普通草蛉幼虫日最大捕食量之间亦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棉蚜密度的增加,普通草蛉各龄幼虫对2种棉花上棉蚜的搜寻效应均呈下降趋势,即1龄幼虫由0.0239和0.0235降为0.015和0.0148;2龄幼虫由0.0479和0.0464降为0.0245和0.0242;3龄幼虫由0.0631和0.0588降为0.0207和0.0207。研究表明转Bt+Cp TI基因棉花对普通草蛉幼虫捕食棉蚜的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没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普通草蛉 棉蚜 捕食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蚜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艳艳 周晓榕 庞保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8-693,共6页
本研究比较了瓜蚜却hisgossypii Glover5种主要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variegta(Goeze)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蚜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功能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在大多数猎物密度下,1~3龄幼虫对南瓜和黄瓜上瓜蚜的捕食... 本研究比较了瓜蚜却hisgossypii Glover5种主要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variegta(Goeze)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蚜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功能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在大多数猎物密度下,1~3龄幼虫对南瓜和黄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瓢葫芦和哈密瓜上的高;在蚜虫密度较低时(≤50头/皿),4龄幼虫和成虫对南瓜和黄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高,而蚜虫密度≥70头/IK时,对瓢葫芦和搅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高。多异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上瓜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反应。随着瓢虫龄期的增大,猎物处理时间缩短,瞬时攻击率增大,最大捕食量增加。多异瓢虫成虫处理猎物的时间较长于4龄幼虫,而瞬时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小于4龄幼虫。多异瓢虫捕食不同寄主植物上饲养的瓜蚜时,猎物处理时间、瞬时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异瓢虫 瓜蚜 捕食功能反应 寄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纹瓢虫和四斑月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17
15
作者 邱良妙 刘新 占志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和四斑月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其对相同虫态下的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对不同虫态下猎物的日捕食量和寻找效率随虫龄的增加而降低,处置时间均延长;四斑月瓢... 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和四斑月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其对相同虫态下的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对不同虫态下猎物的日捕食量和寻找效率随虫龄的增加而降低,处置时间均延长;四斑月瓢虫对相同虫态和密度的龙眼角颊木虱的日捕食量和寻找效率大于龟纹瓢虫,而处置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四斑月瓢虫 龙眼角颊木虱 捕食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垫跗螋成虫对椰心叶甲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朝绪 黄山春 +3 位作者 马子龙 覃伟权 余凤玉 张振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3-357,共5页
为了解垫跗螋对椰心叶甲的控制能力,在室内开展了垫跗螋成虫对不同虫态椰心叶甲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垫跗螋可取食各虫态的椰心叶甲,嗜好性趋势为幼虫>7日龄蛹>2日龄蛹>成虫,捕食量最多为每3 d 9.22头4龄幼虫。随着栖居... 为了解垫跗螋对椰心叶甲的控制能力,在室内开展了垫跗螋成虫对不同虫态椰心叶甲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垫跗螋可取食各虫态的椰心叶甲,嗜好性趋势为幼虫>7日龄蛹>2日龄蛹>成虫,捕食量最多为每3 d 9.22头4龄幼虫。随着栖居空间的变大,垫跗螋对椰心叶甲幼虫的搜索范围变大,造成攻击致死力和捕食力下降;温度对垫跗螋的捕食能力和致死能力亦有显著性的影响;在14~34℃,攻击致死量y与温度x的关系是y=-0.098 6(x-24.7667)2+14.353 8;捕食量Y与温度x的关系是Y=-0.064 3(x-26.236 4)2+9.133 8。在同一幼虫发育阶段,随着椰心叶甲幼虫密度的增加,垫跗螋对幼虫的攻击致死能力和捕食能力呈Holling模型。在种内干扰条件下,其攻击致死率E和捕食率E′随着垫跗螋密度P增加而减少,攻击致死干扰反应为E=0.681 1 P-2.0821,捕食干扰反应为E′=0.495 9 P-2.26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垫跗螋 椰心叶甲 捕食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点唇瓢虫对茶棍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宇 边磊 +2 位作者 孙晓玲 蔡晓明 陈宗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9-170,共2页
为了明确红点唇瓢虫对茶棍蓟马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测定红点唇瓢虫的捕食作用以及密度和种内干扰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点唇瓢虫对茶棍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方程,回归模型为Na=0.606 2N/(1+0.027N);对大豆蚜的捕食... 为了明确红点唇瓢虫对茶棍蓟马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测定红点唇瓢虫的捕食作用以及密度和种内干扰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点唇瓢虫对茶棍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方程,回归模型为Na=0.606 2N/(1+0.027N);对大豆蚜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平均捕食量随自身密度增大而减少,回归模型为A=13.528 4P^(-0.3217);红点唇瓢虫成虫之间存在种内干扰,干扰反应回归模型为E=74.7P-1.7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点唇瓢虫 茶棍蓟马 捕食功能反应 种内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翠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佘宇平 陶滔 扈克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11,共3页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蓝翠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日捕食量上限为12头/d,其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iling所描述的II型反应。Na=1.879Nt/(1+0.157Nt)。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Hassell-Varley...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蓝翠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日捕食量上限为12头/d,其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iling所描述的II型反应。Na=1.879Nt/(1+0.157Nt)。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Hassell-Varley提出的方程进行拟合:a=9.8065Pt-8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翠蛛 捕食功能反应 假眼小绿叶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氏钝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14
19
作者 罗春萍 户艳霞 +5 位作者 孙军伟 樊清艳 赵永鑫 张凌英 杜广祖 陈斌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4期274-278,316,共6页
【目的】明确斯氏钝绥螨在不同温度下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为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采用水琼脂培养基法,研究斯氏钝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斯氏钝绥螨第一若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日均捕... 【目的】明确斯氏钝绥螨在不同温度下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为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采用水琼脂培养基法,研究斯氏钝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斯氏钝绥螨第一若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日均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而第二若螨、雄成螨和雌成螨的日均捕食量随温度的上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在30℃时捕食效能达到最大,为18.146。在一定密度的西花蓟马环境下,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搜寻效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35℃时,搜寻效应下降。在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密度为30头时,斯氏钝绥螨雌成螨自身密度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捕食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斯氏钝绥螨雌成螨捕食西花蓟马1龄若虫所产生的竞争属于分摊竞争。【结论】斯氏钝绥螨对西花蓟马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斯氏钝绥螨可用于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钝绥螨 西花蓟马 捕食功能反应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草蛉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被引量:6
20
作者 任凤山 张安盛 邢光耀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79,共3页
室内进行中华草蛉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以探明中华草蛉对棕榈蓟马的控制效能,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中华草蛉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 室内进行中华草蛉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以探明中华草蛉对棕榈蓟马的控制效能,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中华草蛉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中华草蛉2龄幼虫密度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相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草蛉 棕榈蓟马 捕食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干扰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