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径向力平衡飞行控制的航天器高精度轨道捕获方法
1
作者 孟云鹤 侯佳睿 罗宇飞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5,共9页
为实现对探测器轨道形状与高度的精准调整,提出一种径向力平衡飞行的航天器连续推力控制新方法。建立连续推力平衡飞行的动力学极坐标模型,并推导出特殊条件下的解析轨道解,进一步分析边值条件,给出连续推力的控制律。利用这一平衡飞行... 为实现对探测器轨道形状与高度的精准调整,提出一种径向力平衡飞行的航天器连续推力控制新方法。建立连续推力平衡飞行的动力学极坐标模型,并推导出特殊条件下的解析轨道解,进一步分析边值条件,给出连续推力的控制律。利用这一平衡飞行控制理论,构建轨道捕获的最优控制策略。考虑推力器的推力水平,通过一次或多次的控制过程,实现对轨道形状、轨道高度及轨道相位的综合调整。数值仿真表明:利用平衡飞行的轨道控制方法,配置微小推力器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器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轨道捕获;该方法具有控制过程可解析、计算量小、简便、实用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波探测器 连续推力 平衡飞行 轨道捕获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鹊桥二号轨道与嫦娥六号任务匹配性设计和飞行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文艳 高博宇 +3 位作者 董畑姗 刘德成 孙骥 张立华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2,共7页
鹊桥二号整个寿命期间提供中继服务的任务有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嫦娥四号,以及国际合作的月球探测任务。为了满足嫦娥六号多发射窗口下各飞行阶段的中继要求,首先从任务分析的角度介绍鹊桥二号中继星为匹配嫦娥六号任务的轨... 鹊桥二号整个寿命期间提供中继服务的任务有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嫦娥四号,以及国际合作的月球探测任务。为了满足嫦娥六号多发射窗口下各飞行阶段的中继要求,首先从任务分析的角度介绍鹊桥二号中继星为匹配嫦娥六号任务的轨道设计过程和方法,采用环月大椭圆太阳同步冻结轨道满足了嫦娥六号通信距离、通信覆盖、发射窗口和轨道相位的需求;然后在最省燃料约束下,对各阶段轨道的运行方式和轨控策略进行优化,采用四脉冲联合优化的轨控策略,以较少的速度增量大幅改变轨道升交点、倾角和近月点幅角;最后给出了在轨飞行和对嫦娥六号中继支持等情况。鹊桥二号卫星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月球低能捕获轨道,实现了环月轨道升交点赤经的大幅更改;也是国际上首次采用环月大椭圆太阳同步冻结轨道,实现了对月背南极目标的近距离、长弧段的中继。鹊桥二号飞行结果和轨道设计结果一致,保证了嫦娥六号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的成功实施,设计方法可为后续深空探测任务轨道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鹊桥二号中继星 月球大椭圆冻结轨道 太阳同步 飞行和控制 月球低能捕获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绳辅助的行星际轨道捕获研究
3
作者 刘彬彬 黄攀峰 孟中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3,共9页
针对深空探测中应用动量交换系绳辅助进行行星际轨道捕获时的系绳控制问题,首先对运行在目标行星双曲线飞越轨道上的探测器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给出了一致性轨道捕获条件和系绳最佳切断点,并进行了动力学特性分析。考虑到子探测器捕获... 针对深空探测中应用动量交换系绳辅助进行行星际轨道捕获时的系绳控制问题,首先对运行在目标行星双曲线飞越轨道上的探测器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给出了一致性轨道捕获条件和系绳最佳切断点,并进行了动力学特性分析。考虑到子探测器捕获后的变轨需求及系绳收放速率的限制,提出了新的最优控制方法,并应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数值求解。仿真结果表明,系绳切断时指向恰当,子探测器距离目标行星最近,将有利于后续变轨;系绳最大收放速率约为30m/s,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动量交换系绳 轨道捕获 捕获条件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资源卫星轨道捕获的算法研究
4
作者 王锡祥 《控制工程(北京)》 1994年第2期1-9,20,共10页
文章对地球资源卫星的轨道捕获过程,从分析速度增量对半长轴a、近升角距ω、偏心率e的影响入手,结合轨控椭球变轨法,提出数值分析法。实现了小偏差情况下,用二次喷射,完成轨道倾角偏差与轨道平面内参数偏差δ_a,δ_ω,δ_e的联合调整,... 文章对地球资源卫星的轨道捕获过程,从分析速度增量对半长轴a、近升角距ω、偏心率e的影响入手,结合轨控椭球变轨法,提出数值分析法。实现了小偏差情况下,用二次喷射,完成轨道倾角偏差与轨道平面内参数偏差δ_a,δ_ω,δ_e的联合调整,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捕获 数值分析法 二次喷射 地球资源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体轨道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翔宇 乔栋 程潏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3-1245,I0001,共24页
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问题是航天动力学领域中的经典问题,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工程意义,并将在人类由近地延伸到深空的航天活动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并总结了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未来的深空探测的发展趋势,... 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问题是航天动力学领域中的经典问题,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工程意义,并将在人类由近地延伸到深空的航天活动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并总结了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未来的深空探测的发展趋势,展望了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研究中的热点与挑战.首先阐述了三体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简要回顾了三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历程.其次,系统概述了三体系统平衡点附近的局部运动特性,介绍了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解析与数值求解方法,给出了拟周期运动的最新进展.同时总结了共振轨道、循环轨道、自由返回轨道等三类三体系统全局周期运动的动力学特性与研究进展.再次,从不变流形理论和弱稳定边界理论两个方面综述了三体系统中低能量转移与捕获轨道设计的研究进展.最后,综述了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在编队飞行、导航星座设计两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全月面覆盖轨道设计、三体系统下的小推力轨道优化和三体系统的三角平衡点开发利用中值得关注的轨道动力学与控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问题 轨道动力学 周期运动 捕获轨道 转移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轨道偏心率协调控制的卫星轨道维持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赵黎平 周凤歧 周 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5-127,共3页
针对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捕获和保持中,发动机所提供的周向力会同时改变轨道半长轴a和偏心率矢量e这一问题,根据卫星拉格朗日运动方程,提出一种轨控策略,半长轴和偏心率控制在双脉冲控制时可以同时实现,且一般可以选择一个变轨... 针对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捕获和保持中,发动机所提供的周向力会同时改变轨道半长轴a和偏心率矢量e这一问题,根据卫星拉格朗日运动方程,提出一种轨控策略,半长轴和偏心率控制在双脉冲控制时可以同时实现,且一般可以选择一个变轨点在地面测控站范围内。计算结果验证了该轨控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轨道保持 半长轴 偏心率矢量 轨道捕获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动点轨道演化性质分析和应用研究
7
作者 程潏 袁建平 罗建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3-771,共9页
三体问题中,轨道的受力和运动规律非常复杂.对于特定的任务,如何选择轨道的初始解是一大难题.针对平面三体问题,利用近拱点庞加莱映射,对平动点顺行轨道和逆行轨道的长期和短期演化性质进行分析.根据轨道的初始状态将其分为逃逸轨道和... 三体问题中,轨道的受力和运动规律非常复杂.对于特定的任务,如何选择轨道的初始解是一大难题.针对平面三体问题,利用近拱点庞加莱映射,对平动点顺行轨道和逆行轨道的长期和短期演化性质进行分析.根据轨道的初始状态将其分为逃逸轨道和捕获轨道.对于逃逸轨道,给出了同宿轨道和异宿轨道的设计方法,并利用两级微分修正法消除了拼接点处的位置不连续问题.对于捕获轨道,得到了几类典型的周期和准周期轨道.对逆行轨道的演化性质进行分析时发现,逆行轨道通常为准周期轨道,比顺行轨道更加稳定.利用近拱点庞加莱映射可以快速确定不同类型轨道对应的初始状态,为特定任务需求下的轨道设计提供了一种快速而有效的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拱点庞加莱映射 平动点轨道 逃逸轨道 捕获轨道 两级微分修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四号任务
8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148,共1页
任务旅程,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018年6月14日,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 任务旅程,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018年6月14日,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科学目标,嫦娥四号的科学目标都是在月球背面完成的,包括:1.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2.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探测;3.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四号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HALO轨道 射电天文观测 发射成功 探测器 轨道捕获 自主着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