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句容-黄桥地区有机包裹体形成期次和捕获温度、压力的PVTsim模拟计算 被引量:36
1
作者 刘德汉 宫色 +5 位作者 刘东鹰 曾庆辉 肖贤明 田辉 申家贵 李贤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35-1448,共14页
据流体包裹体显微镜观测和石油包裹体群的气体色谱和全烃色谱、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句容和黄桥地区三叠系和下二叠系地层中的石油包裹体明显不同,句容地区三叠系灰岩储层中的石油包裹体的个体较大,在透光下为黄色-棕黄色,荧光显微镜下发... 据流体包裹体显微镜观测和石油包裹体群的气体色谱和全烃色谱、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句容和黄桥地区三叠系和下二叠系地层中的石油包裹体明显不同,句容地区三叠系灰岩储层中的石油包裹体的个体较大,在透光下为黄色-棕黄色,荧光显微镜下发亮黄色荧光,包裹体中气态烃的 C_1/C_(2-5)比值较低,液态烃中三环萜皖、五环三萜烷和规则甾烷系列的生物标志物化合物含量比较丰富,而句容和黄桥地区下二叠系石油包裹体比较细小,发黄色-黄绿色荧光,包裹体中气态烃的 C_1/C_(2-5)比值较高,液态烃中均难检测到甾萜烷系列的生物标志物。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观测资料与捕获温度、捕获压力的 PVTsim的模拟计算结果:句容地区三叠系储层的石油包裹体捕获温度 Tr=107.9℃,捕获压力 Pr=289bar,约相当于白垩纪晚期(90~83Ma)充注成藏。句容地区下二叠深灰色灰岩中分布的油包裹体的捕获温度 Tr=123℃,捕获压力 Pr=305.95bar,反映白垩系晚期还有一期温度比较高的含烃流体充注的现象。黄桥地区在含 CO_2气藏的下二叠系存在有交切关系的,黄色和黄绿色两种荧光性质不同的石油包裹体,前者模拟计算的捕获温度 Tr=97.3℃,捕获压力 Pr=184.75bar,后者模拟计算的捕获温度 Tr=145.5℃,捕获压力 Pr=220.05bar,分别相当于白垩纪晚期(95~90Ma)和白垩纪末期(65~60Ma)有含烃流体运聚现象。但是,由于在白垩纪末-第三纪的抬升作用阶段,油气大量散失,因此在喜山期大量无机 CO_2充注成藏时期,储层中已不含烃类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显微荧光 均一温度 PVTsim 捕获温度 捕获压力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包裹体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念、分类、形成机制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50
2
作者 潘立银 倪培 +1 位作者 欧光习 丁俊英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9-28,共10页
油气包裹体已成为油气成藏研究的有力工具,在划分油气运移充注期次、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反映油气的成熟度及来源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利用油气包裹体及其共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估算油气藏形成时的pVT条件是油气包裹体... 油气包裹体已成为油气成藏研究的有力工具,在划分油气运移充注期次、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反映油气的成熟度及来源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利用油气包裹体及其共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估算油气藏形成时的pVT条件是油气包裹体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它为更准确地计算油气藏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提供了一种独立的、更准确的技术手段。研究表明,包裹体岩相学和流体体系的热力学研究仍将是今后的发展重点。油气包裹体的pVT模拟技术尚处于初始阶段,两种软件(VTFlinc和FIT)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虽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经成为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包裹体 油气地质 捕获温度-压力 pVT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火山岩包裹体稀有气体同位素与天然气成因成藏示踪 被引量:19
3
作者 陶士振 戴金星 +4 位作者 邹才能 王京红 米敬奎 汪泽成 胡素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7-938,共12页
长期以来,国内外油气勘探主要是针对海相碳酸盐岩和海陆相碎屑岩,火山岩原来一直是油气勘探的禁区。松辽陆内裂谷盆地燕山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对中国大陆板块的斜向俯冲,发生弧后伸展裂陷,造成火山岩的大量喷发,以爆发相和溢流相为主。火... 长期以来,国内外油气勘探主要是针对海相碳酸盐岩和海陆相碎屑岩,火山岩原来一直是油气勘探的禁区。松辽陆内裂谷盆地燕山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对中国大陆板块的斜向俯冲,发生弧后伸展裂陷,造成火山岩的大量喷发,以爆发相和溢流相为主。火山岩储层物性较好,不严格受埋深控制,但非均质性强,孔隙度0.5%~18.7%不等,渗透率0.0001×10-3~1×10-3μm2。火山岩裂缝内方解石脉或石英脉中包裹体捕获温度为105~250℃,多数在120~160℃;包裹体中气体3He/4He值分布在2.86×10-7~7.33×10-6,平均为2.48×10-6;R/Ra=0.26~5.24,多数R/Ra>1;40Ar/36Ar=293~2485,主值区间为500~900;4He/20Ne=0.32~1255,主值区间为10~95和170~370;δ13C1=-17.1‰~-28.7‰,δ13C2=-23.4‰~-32.4‰,δ13Cco2=-10.97‰~-21.73‰。包裹体He、Ar、C等同位素数据表明,存在幔源通道,进而在火山岩中存在幔源无机成因气。根据火山岩产状和分布及其与断裂活动的关系,无机成因气藏主要分布于断裂带附近,有机成因气或有机-无机混源气则远离断裂活动带分布。本文包裹体同位素研究结果对确定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中的天然气成因类型、分布规律,指导后续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捕获温度 碳同位素 稀有气体同位素 火山岩 天然气成因和成藏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后的烃类流体包裹体热力学模拟方法及其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毛毳 陈勇 +3 位作者 周瑶琪 葛云锦 王有智 周振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2-1364,共13页
烃类包裹体成分和热力学行为非常复杂,准确恢复捕获条件一直是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一般用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代替捕获温度,但是均一温度和捕获温度之间有误差,用均一温度代替捕获温度不够准确,因此需要校正。笔者对烃类和同期盐水... 烃类包裹体成分和热力学行为非常复杂,准确恢复捕获条件一直是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一般用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代替捕获温度,但是均一温度和捕获温度之间有误差,用均一温度代替捕获温度不够准确,因此需要校正。笔者对烃类和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先校正后模拟,减少了烃类包裹体热力学模拟误差;通过对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荧光、显微测温、显微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实验分析,得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90~170℃)、盐度(0.71%~11.1%)、气液比(7%~9%)、CH4的摩尔分数(20%~25%)和CH2/CH3(4~8)等参数;结合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校正曲线,利用FIT-Oil软件进行PIT(烃类包裹体热力学)模拟,恢复储层包裹体的捕获压力和捕获温度,提高了包裹体捕获条件获得的精度。为了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以人工合成包裹体作为标准样品,获得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捕获温度关系校正曲线,参数校正后利用软件计算出的捕获温压与实验设定的温压条件吻合良好。以东营凹陷丰深10井沙四下亚段储层包裹体为实例,进行了古温压和成藏期的估算,与前人通过其他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证实了捕获条件获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包裹体 盐水包裹体 合成包裹体 捕获温度 捕获压力 PIT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以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施伟军 蒋宏 席斌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储层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被广泛用来确定包裹体的捕获温度与压力,进而精确恢复油气运移/成藏的时间/深度。应用该VTFlinc模拟方法,选择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外围托甫台地区的TP2井,对其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了研究,根据包... 储层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被广泛用来确定包裹体的捕获温度与压力,进而精确恢复油气运移/成藏的时间/深度。应用该VTFlinc模拟方法,选择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外围托甫台地区的TP2井,对其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了研究,根据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分析,研究了包裹体的形成期次、成份及热力学特征,并模拟计算了包裹体形成的古温度和古压力,进而推断了油气充注的时间和成藏期次。结果表明,TP2井区主要存在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大致在加里东晚期,时间距今420~405Ma,第二期大致在喜山晚期,时间距今8~2Ma。以往研究认为塔河油田主体部位的后期喜山期油气充注成藏事件并未影响到这一地区,而通过本文应用的新方法研究,证明了该期油气成藏事件存在,这为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参考信息,也充分展示出本研究方法所具有的潜在重要推广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PVTX模拟 VTFlinc 捕获温度 捕获压力 托甫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7
6
作者 尤兵 倪智勇 +1 位作者 王学军 刘庆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0-463,共14页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区之一,油气成藏期次研究有助于判断油气成藏过程及油气藏的分布规律。本文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储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成岩序列、流体包裹体产状及烃类流体包裹体荧光颜色研究的基础上,对共生的烃...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区之一,油气成藏期次研究有助于判断油气成藏过程及油气藏的分布规律。本文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储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成岩序列、流体包裹体产状及烃类流体包裹体荧光颜色研究的基础上,对共生的烃类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分别进行显微测温。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获得烃类包裹体的气液比,结合等容线相交法厘定烃类包裹体的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烃类包裹体主要赋存于石英颗粒内愈合裂隙和穿石英颗粒裂隙中,沙三段储层烃类流体充注条件为:118~143℃、18.3~25.9 MPa。结合区域埋藏史研究,东营凹陷沙三段储层在其成岩晚期阶段经历油气充注,充注时间为新近纪晚期到第四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激光共聚焦 捕获温度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