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轼《亡伯提刑郎中挽诗》系年
1
作者 枣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48-48,共1页
苏轼有《亡伯提刑郎中挽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甲辰即抬平元年(1064)。王文诰《苏诗总案》卷五云:“挽词应作于前,此乃手录挽词之日月也。”此论不确。据苏辙《伯父墓表》,
关键词 苏轼 挽诗 王文诰 苏辙 治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挽胡风同志(挽诗、挽联选)
2
《鲁迅研究动态》 1986年第6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胡风 楼适夷 挽诗 古流 昭苏 信念 渭水 三中全会 心血 刑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衤盖)公主的挽诗辨析——“胭花”并非大烟花
3
作者 杨开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36-40,共5页
在“孔雀胆”悲剧故事的史诗中,阿(衤盖)公主作的挽诗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孔雀胆”事件是元朝来年震憾整个云南的历史事件,是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酿成的一场大悲剧。对于阿(衤盖)和段功的悲剧故事,
关键词 挽诗 烟花 云南 郭沫若 孔雀 辨析 历史事件 红巾军 社会动乱 元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兹拉·庞德与现代反挽诗:《致敬赛克斯图斯·普罗佩提乌斯》的抑郁哀悼心理
4
作者 于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6,共8页
《致敬赛克斯图斯·普罗佩提乌斯》是埃兹拉·庞德对古罗马哀歌诗人普罗佩提乌斯《哀歌集》的创造性翻译。他继承了普罗佩提乌斯在爱情与政治主题上的犹豫,刻意混淆体裁分类,以表现自己对于挽诗(elegy)体裁属性的思考和对当时... 《致敬赛克斯图斯·普罗佩提乌斯》是埃兹拉·庞德对古罗马哀歌诗人普罗佩提乌斯《哀歌集》的创造性翻译。他继承了普罗佩提乌斯在爱情与政治主题上的犹豫,刻意混淆体裁分类,以表现自己对于挽诗(elegy)体裁属性的思考和对当时政局和战况的批判。庞德将原作情节与俄耳甫斯神话相联系,运用"鲜明的细节"(Luminous Detail)的写作技巧,修正性地复活了在原作中被普罗佩提乌斯抛弃的卿提娅,及被文学史遗忘的爱情哀歌体裁。他以坚持情欲、自怨自怜的方式表达抑郁哀悼心理,使该诗成了一首反英语挽诗补偿哀悼传统的现代反挽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歌/挽诗 埃兹拉·庞德 赛克斯图斯·普罗佩提乌斯 抑郁哀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挽联 唁电 挽诗 选刊
5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0年第1期36-39,共4页
挽联王瑶教授千古学绩长存继起知当有来者文筵再启故交难得见斯人钟敬文
关键词 钟敬文 挽诗 王瑶 教授 学绩 北京大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新文学史 中文系 清华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悼绀弩(挽联、挽诗选)
6
作者 姚辛 《鲁迅研究动态》 1986年第7期13-14,共2页
绀弩同志
关键词 杂文 挽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惊悉郭沫若同志逝世终年八十有六挽诗二首
7
作者 许惺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179-179,共1页
老者徂兮幼者生,自然规律本无情。倾心早识马迁抱,革命先窥汤武行。青鸟书回藏旧箧,白云人去断归程。江山雄丽文章在,犹带奔流倒峡声。红邦仰首一红星,傲骨横眉两巨型。才志凌云怀抱富,爱憎立世笔忘停。汉家未减文姬梦,楚国长留屈子馨... 老者徂兮幼者生,自然规律本无情。倾心早识马迁抱,革命先窥汤武行。青鸟书回藏旧箧,白云人去断归程。江山雄丽文章在,犹带奔流倒峡声。红邦仰首一红星,傲骨横眉两巨型。才志凌云怀抱富,爱憎立世笔忘停。汉家未减文姬梦,楚国长留屈子馨。郑袖为何能左右,几人重演儿人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规律 郭沫若 革命 青鸟 屈子 楚国 白云 挽诗 红星 凌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第一人”——陈献章与明清岭南诗论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96-101,共6页
陈献章,世称白沙先生,在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贡献主要在于他的思想导致了宋明理学由程朱向王守仁心学的转折.陈献章在明初谨守朱学的风气中,能自立门户,成为一道学术的分水岭.在陈献章生平中,他先是追随程朱之学,三十岁左右,师... 陈献章,世称白沙先生,在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贡献主要在于他的思想导致了宋明理学由程朱向王守仁心学的转折.陈献章在明初谨守朱学的风气中,能自立门户,成为一道学术的分水岭.在陈献章生平中,他先是追随程朱之学,三十岁左右,师事名儒吴与弼,一年后转回乡里隐几兀坐,费十几年功夫,始悟治道在于整治人心,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反响.据张诩《白沙先生行状》记载,“祭酒邢让一日试先生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诗,大惊曰:‘龟山不如也’.明日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振京师,一时名士,如罗伦、章懋、庄昶、贺钦辈、皆乐从之游.”(中华书局《陈献章集》下册附录.下引陈献章语,均出自本书.)先后从师于他的学生,既有江门、新会一带的广东籍学子,也有江西、福建、上海、北京一带的学人,影响遍布于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岭南诗坛 诗论 明清 白沙 诗说 挽诗 心学 诗歌创作 宋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楼赴召在玄羊——曹雪芹卒年问题浅识 被引量:1
9
作者 薛瑞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69-75,共7页
曹雪芹几乎耗尽了毕生心血,为文学圣殿增添了稀世奇珍《红楼梦》,然而他本人却不仅湮没当世,名不见史传,而且直到现在,我们对他还知之甚少,以至连他的生卒年月也还没有完全弄清,这实在是历史性的缺憾。胡适于1928年写了《考证【红楼梦... 曹雪芹几乎耗尽了毕生心血,为文学圣殿增添了稀世奇珍《红楼梦》,然而他本人却不仅湮没当世,名不见史传,而且直到现在,我们对他还知之甚少,以至连他的生卒年月也还没有完全弄清,这实在是历史性的缺憾。胡适于1928年写了《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提出了雪芹卒于乾隆壬午除夕的看法,简称“壬午说”。周汝昌于1947年发表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一文,认为曹雪芹卒于乾隆癸未除夕,简称“癸未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挽诗 生卒年 脂砚斋 心血 除夕 甲戌本 周汝昌 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有无诗作补辨
10
作者 余齐昭 《学术论坛》 1985年第9期51-52,共2页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也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最有成效的政治家。他一生著书立说,全集就有二三百万字之多。然而,他不作诗,也没有发表过诗,这也是事实。长期以来,流传着孙中山能为诗,证据是《挽刘道一》
关键词 七律诗 孙中山 早稻田大学 起义军 挽诗 东京 向西方学习 江西 中国近代 民主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者来信
11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2年第6期22-22,共1页
贵刊今年第3期所刊《最早哀挽鲁迅先生的一首律诗——谈叶圣陶的【挽鲁迅先生】》一文中说:叶圣陶这首挽诗,最早悬挂在追悼鲁迅的万国殡仪大厅里,“以后没有单独在报刊上发表过”。不确。此诗后来发表于鲁迅逝世那年(1936)11月15日出版... 贵刊今年第3期所刊《最早哀挽鲁迅先生的一首律诗——谈叶圣陶的【挽鲁迅先生】》一文中说:叶圣陶这首挽诗,最早悬挂在追悼鲁迅的万国殡仪大厅里,“以后没有单独在报刊上发表过”。不确。此诗后来发表于鲁迅逝世那年(1936)11月15日出版的《作家》月刊第2卷第2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挽诗 殡仪 叶圣陶 作家 北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雪芹逝世确年考
12
作者 陈汉英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51-54,共4页
现在,关于曹雪芹的卒年,比较通行的有两说。一是“壬午说”,依据脂砚斋甲戌本第一回眉批“壬午除夕,芹为泪尽而逝”的话,定为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一是“癸未说”,依据敦敏《懋斋诗钞》中《小诗代简寄曹雪芹》诗编于癸未年,... 现在,关于曹雪芹的卒年,比较通行的有两说。一是“壬午说”,依据脂砚斋甲戌本第一回眉批“壬午除夕,芹为泪尽而逝”的话,定为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一是“癸未说”,依据敦敏《懋斋诗钞》中《小诗代简寄曹雪芹》诗编于癸未年,则雪芹不可能前卒于壬午;且敦诚挽雪芹即为甲申年开岁的第一首诗:合观可知应卒于癸未即二十八年除夕,而脂批误记干支一年。以上两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年 曹雪芹 挽诗 小诗 结论 十七年 家宴 卒年 脂砚斋 除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击暴行”摄影展轰动古城西安
13
作者 孟西安 郑少忠 《人民论坛》 1999年第8期40-41,共2页
人在涌流,泪在涌流,面对着一幅幅带着战地硝烟和血泪的照片,人们在惊愕,在悲愤,在思索; 花圈花篮,挽诗挽联,敬献在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烈士的遗像前,人们在哀思,在缅怀,在抒发自已学习英烈、报效祖国的情怀。
关键词 影展 西安 古城 机械厂 企口 挽诗 国防 大厂 花圈 遗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到底谁是“苏老泉”
14
《编辑之友》 1984年第4期162-162,共1页
“苏老泉”是苏洵之号还是其子苏轼之号,自宋以来,多有称苏洵号老泉者。牛宝彤在《社会科学》第9期就此著文指出,这是“子冠父戴”,应当纠正。论据有三:一、苏轼《阳羡帖》上有“东坡居士,山泉老人”字样的图章印记;二、欧阳修,曾巩等... “苏老泉”是苏洵之号还是其子苏轼之号,自宋以来,多有称苏洵号老泉者。牛宝彤在《社会科学》第9期就此著文指出,这是“子冠父戴”,应当纠正。论据有三:一、苏轼《阳羡帖》上有“东坡居士,山泉老人”字样的图章印记;二、欧阳修,曾巩等与苏洵同时代人,为苏洵写的墓志铭、哀词、挽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苏洵 社会科学 欧阳修 墓志铭 曾巩 挽诗 论据 居士 老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