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和轴突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白金柱
洪毅
+4 位作者
关骅
张军卫
唐和虎
姜树东
王方永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和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90只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置入刺激电极。实验组施加振荡电场干预,对照组只置入振荡电场刺激器而不给予干预...
目的:探讨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和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90只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置入刺激电极。实验组施加振荡电场干预,对照组只置入振荡电场刺激器而不给予干预。电场强度600μV/mm,振荡周期为每15min极性交替变换,供电方式为感应式供电,工作方式为大鼠清醒状态下持续刺激至实验结束。建模成功后2周、6周、12周进行BBB评分、运动诱发电位评价脊髓神经传导情况(MEP潜伏期差和波幅差);HE染色行组织学观察,神经丝蛋白(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轴突再生情况、行轴突计数、胶质瘢痕形成和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夹角测量,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周时,BBB评分、MEP波幅差和轴突计数无差异(P>0.05),但右下肢MEP潜伏期差缩短(P<0.05)。6周和12周时,BBB评分、MEP潜伏期差和波幅差、轴突计数和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夹角测定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12周时HE染色观察两组可见损伤部位脊髓空洞及瘢痕形成;NF染色实验组可见较多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GFAP染色发现两组间IOD值测定无显著差异。结论:振荡电场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脊髓传导功能改善和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电场作用时间需达6周以上。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振荡电场促进轴突再生、诱导其定向生长,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线性排列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振荡电场
运动
轴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振荡电场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先甲
张坤坤
+1 位作者
钱军
荆珏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10-1712,共3页
脊髓损伤的治疗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由于脊髓损伤后神经通路再形成和重建的复杂性,使目前所取得的实际疗效仍然不乐观。振荡电场刺激在促进神经再生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被逐渐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振荡电场是...
脊髓损伤的治疗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由于脊髓损伤后神经通路再形成和重建的复杂性,使目前所取得的实际疗效仍然不乐观。振荡电场刺激在促进神经再生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被逐渐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振荡电场是使直流电场的极性每隔15 min反转1次,在阳极造成脊髓轴突退化之前将其电极转化成阴极,从而促进脊髓轴突的双向生长。现就振荡电场刺激在脊髓损伤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电场
刺激
脊髓损伤
功能恢复
髓鞘形成
胶质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β-catenin蛋白表达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坤坤
钱军
+1 位作者
黄先甲
荆珏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1-356,共6页
目的观察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β-catenin蛋白表达规律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施加振荡电场干预,对照组只置入振荡电场刺激器而不给予干预。...
目的观察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β-catenin蛋白表达规律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施加振荡电场干预,对照组只置入振荡电场刺激器而不给予干预。建模成功后分别在3、7、14 d取大鼠脊髓,行HE染色观察脊髓大体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中β-catenin蛋白表达规律,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神经元变化情况,并在取材前对两组大鼠行Basso-Beattle-Bresnahan(BBB)行为学评分。结果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3 d时两组脊髓灰质内β-catenin蛋白均高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减少,同时实验组在各时间点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元的表达在3~14 d时呈现递增的趋势,但实验组神经元在表达数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细胞形态更加规则。两组BBB评分3、7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4 d时,实验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荡电场可以提高大鼠脊髓损伤区域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并促进神经元再生,从而改善受损脊髓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电场
脊髓损伤
大鼠
Β-CATENIN蛋白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和轴突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白金柱
洪毅
关骅
张军卫
唐和虎
姜树东
王方永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2-35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0801222)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7B070)
文摘
目的:探讨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和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90只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置入刺激电极。实验组施加振荡电场干预,对照组只置入振荡电场刺激器而不给予干预。电场强度600μV/mm,振荡周期为每15min极性交替变换,供电方式为感应式供电,工作方式为大鼠清醒状态下持续刺激至实验结束。建模成功后2周、6周、12周进行BBB评分、运动诱发电位评价脊髓神经传导情况(MEP潜伏期差和波幅差);HE染色行组织学观察,神经丝蛋白(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轴突再生情况、行轴突计数、胶质瘢痕形成和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夹角测量,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周时,BBB评分、MEP波幅差和轴突计数无差异(P>0.05),但右下肢MEP潜伏期差缩短(P<0.05)。6周和12周时,BBB评分、MEP潜伏期差和波幅差、轴突计数和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夹角测定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12周时HE染色观察两组可见损伤部位脊髓空洞及瘢痕形成;NF染色实验组可见较多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GFAP染色发现两组间IOD值测定无显著差异。结论:振荡电场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脊髓传导功能改善和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电场作用时间需达6周以上。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振荡电场促进轴突再生、诱导其定向生长,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线性排列等有关。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振荡电场
运动
轴突
大鼠
Keywords
Spinal cord injury
Oscillating electric field
Rat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Q64 [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振荡电场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先甲
张坤坤
钱军
荆珏华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10-1712,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471273)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1408085MH184)
文摘
脊髓损伤的治疗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由于脊髓损伤后神经通路再形成和重建的复杂性,使目前所取得的实际疗效仍然不乐观。振荡电场刺激在促进神经再生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被逐渐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振荡电场是使直流电场的极性每隔15 min反转1次,在阳极造成脊髓轴突退化之前将其电极转化成阴极,从而促进脊髓轴突的双向生长。现就振荡电场刺激在脊髓损伤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振荡电场
刺激
脊髓损伤
功能恢复
髓鞘形成
胶质瘢痕
分类号
R-1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β-catenin蛋白表达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坤坤
钱军
黄先甲
荆珏华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1-35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471273)
文摘
目的观察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β-catenin蛋白表达规律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施加振荡电场干预,对照组只置入振荡电场刺激器而不给予干预。建模成功后分别在3、7、14 d取大鼠脊髓,行HE染色观察脊髓大体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中β-catenin蛋白表达规律,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神经元变化情况,并在取材前对两组大鼠行Basso-Beattle-Bresnahan(BBB)行为学评分。结果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3 d时两组脊髓灰质内β-catenin蛋白均高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减少,同时实验组在各时间点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元的表达在3~14 d时呈现递增的趋势,但实验组神经元在表达数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细胞形态更加规则。两组BBB评分3、7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4 d时,实验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荡电场可以提高大鼠脊髓损伤区域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并促进神经元再生,从而改善受损脊髓神经功能。
关键词
振荡电场
脊髓损伤
大鼠
Β-CATENIN蛋白
神经元
Keywords
spinal cord injury
oscillating field stimulation
rat
β--eatenin protein
neuron
分类号
R381.0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R681.54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和轴突再生的影响
白金柱
洪毅
关骅
张军卫
唐和虎
姜树东
王方永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振荡电场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黄先甲
张坤坤
钱军
荆珏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β-catenin蛋白表达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张坤坤
钱军
黄先甲
荆珏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