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随机载荷振荡浮子式波能转换结构的参数优化设计与功率响应分析
1
作者 王德莉 杨雯 +2 位作者 韦玮 裴海清 徐伟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15-1529,共15页
振荡浮子式波能转换结构是波浪能发电系统的一类核心做功单元,它的研建对于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海洋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供电瓶颈技术推进上具有重大意义.为研究其机械构型、参数设计、俘能机制,该文建立了多自由度波能转换结构耦合运动模型... 振荡浮子式波能转换结构是波浪能发电系统的一类核心做功单元,它的研建对于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海洋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供电瓶颈技术推进上具有重大意义.为研究其机械构型、参数设计、俘能机制,该文建立了多自由度波能转换结构耦合运动模型.通过对粒子群等智能算法进行优化,克服了多自由度迭代规模过大以及局部最优解困境等问题,丰富了算法功能,定性及定量测算了波能转换结构在二/四自由度、线性/非线性阻尼、两场景结构尺寸参数调控下的振荡及俘能效果.验证了多自由度、非线性阻尼等振控条件的俘能优势,同步探寻此类结构的动力学行为规律、参数优化设计及俘能机制高效路径.引入随机载荷以优化模型精度并做进一步探索,总结了噪声差异引致结构俘能效果的作用规律.为实际工程中波浪能转换结构的有效应用模式发展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浮子式波能转换结构 耦合模 算法优化 动力学响应 参数设计 随机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物理约束的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转换装置优化获能控制
2
作者 包鑫宇 黎明 +1 位作者 陈震 宋承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6,共10页
针对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转换装置(Oscillating buoy wave energy converter,OBWEC)的安全运行和高效获能问题,本文在考虑OBWEC的浮子运动位移和控制力物理约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包含浮子运动轨迹规划层和轨迹跟踪层的双层协同控制方案... 针对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转换装置(Oscillating buoy wave energy converter,OBWEC)的安全运行和高效获能问题,本文在考虑OBWEC的浮子运动位移和控制力物理约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包含浮子运动轨迹规划层和轨迹跟踪层的双层协同控制方案。在轨迹规划层,利用傅里叶拟谱方法分析波浪频谱特征,在线生成满足位移和控制力物理约束且兼顾最大获能的浮子运动参考轨迹;在轨迹跟踪层,采用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实现浮子运动的轨迹跟踪,并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浮子运动轨迹跟踪误差渐近收敛于0。双层协同控制方案的核心在于,在保证浮子运动满足物理约束的前提下,尽可能获取最大能量,进而确保OBWEC的安全高效运行。仿真实验结果充分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OBWEC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浮子能转换装置 优化获能控制 傅里叶拟谱方法 轨迹跟踪控制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转换装置模型试验 被引量:24
3
作者 勾艳芬 叶家玮 +1 位作者 李峰 王冬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8-501,共4页
讨论了一种振荡浮子式简易波能转换装置,并在华南理工大学港航实验室进行了模型试验。实验验证了该波能转换装置能量采集系统的性能稳定,在入射波激励时垂荡运动效果较好,能量转换效率较高,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建造成本较低。
关键词 能转换装置 振荡浮子 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荡姿态自持式波能装置参数优化研究
4
作者 马旭 史宏达 +3 位作者 曹飞飞 魏志文 于明琦 江小强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6-241,共6页
提出一种垂荡姿态自持式波能装置,建立装置的运动方程,基于势流理论构建其水动力分析数值模型并进行验证,加载常值、线性动力输出(PTO),计算发电功率及俘获宽度比,对其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时,装置的平均输出功率及俘... 提出一种垂荡姿态自持式波能装置,建立装置的运动方程,基于势流理论构建其水动力分析数值模型并进行验证,加载常值、线性动力输出(PTO),计算发电功率及俘获宽度比,对其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时,装置的平均输出功率及俘获宽度比随PTO、浮子的半径和吃水、横杆长度、横杆倾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浮子与横杆质量配比的增大影响较小。当横竖杆长度比为0.5,即横杆长度为4.8 m时,装置的平均输出功率和俘获宽度比最大;当横杆倾角为40°时,装置的获能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转换 波能 能量吸收 振荡浮子 垂荡姿态自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浮子波浪发电装置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曹飞飞 史宏达 +1 位作者 赵晨羽 韩治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4-249,共6页
针对中国北方海域波高小、周期短的波浪资源条件,提出一种液压式振荡浮子波浪发电装置并进行蓄能优化,通过水工物理模型全过程试验研究蓄能式振荡浮子波浪发电装置的工作性能,探讨蓄能器初始充压、释放压力对系统输出电能的影响。研究表... 针对中国北方海域波高小、周期短的波浪资源条件,提出一种液压式振荡浮子波浪发电装置并进行蓄能优化,通过水工物理模型全过程试验研究蓄能式振荡浮子波浪发电装置的工作性能,探讨蓄能器初始充压、释放压力对系统输出电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蓄能机构有利于波浪能捕获存储,有助于电能的平稳输出。装置平均输出功率随初始压力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随释放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能 能转换 蓄能 压力 试验 振荡浮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并联式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君 袁化成 郭荣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1-469,共9页
针对组合动力(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非定常气动现象,采用稳态/非稳态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关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与流动机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向冲压发动机工作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内出现结尾激波沿... 针对组合动力(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非定常气动现象,采用稳态/非稳态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关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与流动机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向冲压发动机工作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内出现结尾激波沿流向前后振荡现象,振荡频率约为130 Hz;当冲压流道反压引起的激波未前传至模态转换分流板前时,冲压发动机工作状态对结尾激波振荡不产生影响。在相同的发动机工作状态下,随着模态转换速度的增加,结尾激波振荡频率逐渐增大。文中研究的进气道内结尾激波振荡现象可通过亚声速管道内波的传播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高超声速推进 组合动力进气道 进气道模态转换 振荡 非稳态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板可旋转的双垂板结构水动力特性的理论研究
7
作者 欧泽挺 邓争志 +1 位作者 任翔 赵西增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8-109,共12页
振荡水柱波能转换装置的最大转换效率往往受到腔内水柱共振机制的直接影响。通过对装置的基本结构进行简化,提出了一种前墙可绕固定轴旋转的双垂板式结构系统,旨在通过前墙的旋转运动进一步加剧水柱的振荡,从而对腔内水柱的共振机制进... 振荡水柱波能转换装置的最大转换效率往往受到腔内水柱共振机制的直接影响。通过对装置的基本结构进行简化,提出了一种前墙可绕固定轴旋转的双垂板式结构系统,旨在通过前墙的旋转运动进一步加剧水柱的振荡,从而对腔内水柱的共振机制进行调节和控制。基于线性波理论,采用匹配特征函数展开法对波浪与双垂板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理论研究,针对流场在结构物尖角附近的奇异性特征,将公共界面上的速度分布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近似展开,并应用区域间的速度与压力连续条件进行求解。通过分析结构的几何参数对反射透射系数、平均波面高程、前墙旋转振幅以及前墙与水面间相位差的影响,深究其共振机理,为振荡水柱波能转换装置的效率优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波浪频率范围内,前墙的自由旋转运动会加剧板间的平均波面高程,应用于波浪能转换装置中能进一步拓宽高效频率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理论 浪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 匹配特征函数展开法 双垂板 能转换 振荡水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远洋海岛的多能源礁盘电站布局优化及发电潜力勘探 被引量:6
8
作者 郭旭升 张晋源 +3 位作者 林湘宁 丁苏阳 李正天 娄素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6-45,共10页
远洋海岛远离大陆,现有研究考虑利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进行远海海岛的能量供给,但并未考虑远洋海岛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中在充分评估海岛及其周边礁盘区域场景中风/光/波浪能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基于无桨叶风机、漂浮式... 远洋海岛远离大陆,现有研究考虑利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进行远海海岛的能量供给,但并未考虑远洋海岛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中在充分评估海岛及其周边礁盘区域场景中风/光/波浪能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基于无桨叶风机、漂浮式太阳能电池板以及振荡浮子式波能捕集装置,提出了多能源礁盘电站的一体化建设布局方案。在等年值投资成本和布局约束下,以年总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布局优化和发电潜力勘探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利用CPLEX对模型算例进行求解,并与不同精确度下穷举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建设布局方案合理可行,其发电潜力较大,能较为充分地满足对远洋海岛的电力供应,同时尽可能避免了对海岛土地的过多占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源礁盘电站 布局优化 发电潜力勘探 无桨叶风机 漂浮光伏电池 振荡浮子波能捕集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