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rony方法的电力系统振荡模式分析及PSS参数设计 被引量:85
1
作者 芦晶晶 郭剑 +1 位作者 田芳 吴中习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31-34,44,共5页
Prony分析是获取系统振荡模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给定输入信号下的响应直接估计系统的振荡频率、阻尼、幅值和相对相位。文章介绍了基于Prony分析的电力系统等值线性模型的辨识方法,对传统的Prony方法进一步扩充,考虑... Prony分析是获取系统振荡模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给定输入信号下的响应直接估计系统的振荡频率、阻尼、幅值和相对相位。文章介绍了基于Prony分析的电力系统等值线性模型的辨识方法,对传统的Prony方法进一步扩充,考虑了输入信号对输出信号的影响,得到了系统的传递函数,并根据其相应留数,采用留数方法对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进行了参数的协调配置。两个算例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系统振荡模式分析和PSS参数设计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振荡模式分析 PSS 参数设计 prony方法 电力系统稳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A-EMD和Prony算法的区域电网低频振荡模式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彭章刚 周步祥 +3 位作者 李世新 王精卫 周海忠 唐浩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6-22,共7页
针对互联电网低频振荡频现,已有低频振荡模式分析方法对噪声较为敏感和难以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ICA)与经验模态分解(EMD)有机结合的Prony关键振荡模式辨识法。通过对观测到的功角信号进行滤波预处理... 针对互联电网低频振荡频现,已有低频振荡模式分析方法对噪声较为敏感和难以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ICA)与经验模态分解(EMD)有机结合的Prony关键振荡模式辨识法。通过对观测到的功角信号进行滤波预处理,并对其进行经验模态分解提取得到固有模态函数(IMF),将已得原始固有模态函数白化,接着用独立分量分析处理得到真正的IMF,用Prony算法辨识各IMF分量提取出观测信号中关键振荡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利用了ICA的去相关性和噪声抑制优势及EMD对复杂信号的分解能力,克服了Prony算法难以去除噪声和分解频率相近模式的缺陷,有利于提高辨识精度和准确性,更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分量分析 经验模态分解 prony算法 振荡模式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滤波和Prony算法的低频振荡模式辨识的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李安娜 吴熙 +2 位作者 蒋平 徐钢 王成亮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7-142,共6页
针对传统Prony方法对噪声敏感导致辨识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滤波和Prony算法相结合的低频振荡模式辨识的方法,实现了在有混合噪声干扰情况下低频振荡模式的准确辨识。基于数学形态学,设计了一种基于半圆形结构元素的形态... 针对传统Prony方法对噪声敏感导致辨识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滤波和Prony算法相结合的低频振荡模式辨识的方法,实现了在有混合噪声干扰情况下低频振荡模式的准确辨识。基于数学形态学,设计了一种基于半圆形结构元素的形态滤波器,在选取合适的元素尺寸情况下,可以有效滤除混合噪声。对于去噪声之后的信号采用Prony算法进行辨识,可准确获取低频振荡各个模式参数。通过Matlab进行算例仿真,表明了对电力信号进行预处理的必要性以及所提出的方法能相对精确地进行振荡模式辨识,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 数学形态学滤波 prony算法 模式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式识别 被引量:61
4
作者 竺炜 唐颖杰 +1 位作者 周有庆 曾喆昭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47,53,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Prony算法,该算法将待求振荡幅值作为权值,基于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实现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式的识别。该算法避免了Prony算法在实际计算中矩阵呈病态以及通过矩阵求逆计算幅值和相位时精度不高的问题,克服了传统Pron... 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Prony算法,该算法将待求振荡幅值作为权值,基于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实现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式的识别。该算法避免了Prony算法在实际计算中矩阵呈病态以及通过矩阵求逆计算幅值和相位时精度不高的问题,克服了传统Prony算法抗干扰较差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Prony算法能有效去除干扰,能可靠、准确地识别主导模式,计算量少,适用于识别含有噪声且采样点数多的振荡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ny算法 神经网络 低频振荡 主导模式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ny算法的低频振荡主导模式识别 被引量:32
5
作者 熊俊杰 邢卫荣 万秋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8,共5页
从Prony算法拟合阶数和数据预处理对主导振荡模式的有效识别进行了探讨.在分析归一化比值法和归一化奇异值法2个不同的拟合阶数判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基于数量级概念的归一化奇异值法阈值进行拟合阶数的确定.算例表明按相对变化大于3... 从Prony算法拟合阶数和数据预处理对主导振荡模式的有效识别进行了探讨.在分析归一化比值法和归一化奇异值法2个不同的拟合阶数判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基于数量级概念的归一化奇异值法阈值进行拟合阶数的确定.算例表明按相对变化大于3个数量级的阈值定阶能有效识别低频振荡的主导模式且计算量相对较小.应用快速且易实现的有限脉冲响应滤波方法进行高频噪声的滤波,能适用于Prony分析中的数据处理,有效识别主导振荡模式.用不同类型的样本数据对以上研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ny分析 主导振荡模式 奇异值分解 有限脉冲响应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ny方法和ARMA法在低频振荡模式辨识中的适用性比较 被引量:23
6
作者 吴超 陆超 +2 位作者 韩英铎 吴小辰 柳勇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4,共5页
Prony方法和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法是2种典型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特征参数辨识方法,提出对这2种方法进行不同类型信号适用性的比较研究。在介绍2种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比得出其在信号建模思想、模型参数估计原则上存在区别,进一步将... Prony方法和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法是2种典型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特征参数辨识方法,提出对这2种方法进行不同类型信号适用性的比较研究。在介绍2种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比得出其在信号建模思想、模型参数估计原则上存在区别,进一步将这2种方法应用于处理36节点系统仿真明显扰动激励后系统响应信号和类噪声信号,对低频振荡模式辨识结果进行系统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ARMA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 模式辨识 适用性 prony方法 ARM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聚类分析在低频振荡主导模式辨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蔡国伟 张涛 孙秋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0-33,共4页
互联系统中,利用振荡曲线提取多机振荡信息,需要选择合适的曲线才能快速得到系统主导振荡模式。文章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划分的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的聚类方法;然后在一些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形成了模糊集合,并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 互联系统中,利用振荡曲线提取多机振荡信息,需要选择合适的曲线才能快速得到系统主导振荡模式。文章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划分的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的聚类方法;然后在一些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形成了模糊集合,并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系统分区;最后用Prony分析算法从合适的低频振荡信号曲线中准确地提取区域主导振荡模式。通过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8机36节点系统的算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模糊聚类 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 系统分区 低频振荡 prony方法 主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式综合分析法的联络线功率振荡抑制措施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慧敏 文劲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95,共5页
目前,通过合理地配置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来抑制联络线功率振荡仍然是最经济可行的方法,这需要确定与联络线振荡模式强相关的机组并对相应PSS的参数进行优化,为此,提出了模式综合分析法。该方法通过时域仿真将Prony分析法与特征值法相结... 目前,通过合理地配置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来抑制联络线功率振荡仍然是最经济可行的方法,这需要确定与联络线振荡模式强相关的机组并对相应PSS的参数进行优化,为此,提出了模式综合分析法。该方法通过时域仿真将Prony分析法与特征值法相结合,不但能够分析联络线功率振荡的主导振荡模式及其基本信息,还能给出该振荡模式的模态信息,从而为PSS安装地点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同时,引入两点拟合法优化PSS的参数,使其在较宽频带范围内提供超前相位,从而能够抑制多个振荡模式。对某实际电网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振荡 电力系统稳定器 模式综合分析 prony 特征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多机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开环模式分析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晨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064-4073,共10页
针对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基于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提出一种研究多机电力系统中风电场并网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开环模式分析方法。当DFIG风电场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 针对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基于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提出一种研究多机电力系统中风电场并网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开环模式分析方法。当DFIG风电场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与其余电力系统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相近时,由于发生开环模式谐振,相应的两个闭环次同步模式中的一个的模式阻尼会降低。该开环模式分析方法可以辨识相近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并根据推导出的开环模式指标估计开环模式谐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参与开环模式谐振的模式与同步机、并网风电场之间的相关性,进而通过采取措施,消除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系统发生次同步振荡的风险。该文通过改进IEEE第一标准测试系统和多机算例系统,验证了开环模式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多风电场 次同步振荡模式 同步发电机扭振动态 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时变系统完整非线性的振荡模式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薛禹胜 潘学萍 +2 位作者 Guorui ZHANG Zhaoyang DONG Gerard LEDWICH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7,共7页
提出评估非自治非线性因素对振荡行为影响程度的指标。其绝对值在定常的线性模型下严格为0,并随着时变性或非线性影响的增强而增加。据此,可量化地比较不同因素的影响。受扰轨迹完整地反映了时滞环节及离散控制等本质非线性因素和时变... 提出评估非自治非线性因素对振荡行为影响程度的指标。其绝对值在定常的线性模型下严格为0,并随着时变性或非线性影响的增强而增加。据此,可量化地比较不同因素的影响。受扰轨迹完整地反映了时滞环节及离散控制等本质非线性因素和时变因素对系统动态行为的影响。采用小波脊方法估算受扰轨迹在适当宽度的时间窗口内的振荡模式,并随着窗口的滑动得到振荡模式的时间序列。用该序列可以量化非自治非线性振荡的特性,并指导对大振幅低频振荡的分析与控制。仿真发现,即使是3机9节点的小系统,其动态行为也可能不同于平衡点特征根的描述,而平衡点特征根甚至可能丢掉最危险的非线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模式 非线性影响度 特征根分析 轨迹特征根 小波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振荡主导模式的滑窗谱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竺炜 蒋頔 +1 位作者 马建伟 曾喆昭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8-55,共8页
实际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复杂,具有多模式且模式时变的特点,但在秒级时间窗内,仍可采用非时变特征根来描述机电振荡模式.采用滑窗后谱分量比较的办法,解决阻尼识别和模式变化判别问题;针对振荡带宽较窄的特点,采用最小二乘递推的傅里叶基... 实际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复杂,具有多模式且模式时变的特点,但在秒级时间窗内,仍可采用非时变特征根来描述机电振荡模式.采用滑窗后谱分量比较的办法,解决阻尼识别和模式变化判别问题;针对振荡带宽较窄的特点,采用最小二乘递推的傅里叶基神经网络谱分析方法提高抗干扰能力,并从窗口权值分析得到主导模式的频率;通过滑窗训练,识别各模式的阻尼和幅值以及模式的变化.开窗和滑窗分析符合实测数据在线分析的实际过程;对频谱分析方法的改进,即保留了原有工程经验,又解决了实际问题.仿真表明:该方法在干扰和多模式的情况下抗干扰性强,模式识别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 主导模式 滑窗 分析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似强开环模式谐振条件下风电场接入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晨 杜文娟 王海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778-2786,共9页
研究了近似强开环模式谐振条件下风电场接入引发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基于系统的闭环互联动态模型,将风电场和系统其余部分建模为两个开环子系统,论证了开环模式谐振和近似强模式谐振是相同的模式条件,并定义为近似强开环模式谐振... 研究了近似强开环模式谐振条件下风电场接入引发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基于系统的闭环互联动态模型,将风电场和系统其余部分建模为两个开环子系统,论证了开环模式谐振和近似强模式谐振是相同的模式条件,并定义为近似强开环模式谐振。根据特征值灵敏度理论,提出了一种近似强开环模式谐振条件下,风电场接入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的分析方法。分析表明,近似强开环模式谐振条件下风电场接入可能会导致系统发生负阻尼次同步振荡。最后,通过改进IEEE第一标准测试系统算例演示了所提分析方法,并对方法的有效性和有关结论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风电场接入 模式谐振 次同步相互作用 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随机响应的低频振荡模式估计方法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健维 贾勇 +1 位作者 何正友 符玲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02-109,共8页
电力系统随机响应中蕴含着低频振荡模式信息。比较了自相关分析、自然激励技术和随机减量技术等三种方法从随机响应中提取系统自由振荡响应的应用,然后结合特征系统实现算法估计振荡模式频率和阻尼比。通过四机两区域系统和新英格兰系... 电力系统随机响应中蕴含着低频振荡模式信息。比较了自相关分析、自然激励技术和随机减量技术等三种方法从随机响应中提取系统自由振荡响应的应用,然后结合特征系统实现算法估计振荡模式频率和阻尼比。通过四机两区域系统和新英格兰系统的蒙特卡洛仿真,从时间窗长、噪声水平、模式阻尼状态及多通道随机响应的模式估计方面,对比分析了三种方法的估计性能和适用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自相关分析的自由振荡响应提取方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模式估计精度优于基于自然激励技术和随机减量技术的估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 随机响应 模式估计 自相关分析 随机减量技术 自然激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进经验模式分解和相关分析综合方法的区间振荡同调性追踪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松 徐政 黄弘扬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45-2052,共8页
为了丰富区间振荡动态特性中同调性指标的获取手段,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经验模式分解(R-EMD)技术和相关分析(CA)方法相结合的追踪机电振荡同调性的综合方法。它首先利用R-EMD技术从广域测量系统(WAMS)采集的联络线有功功率、母线电压相... 为了丰富区间振荡动态特性中同调性指标的获取手段,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经验模式分解(R-EMD)技术和相关分析(CA)方法相结合的追踪机电振荡同调性的综合方法。它首先利用R-EMD技术从广域测量系统(WAMS)采集的联络线有功功率、母线电压相角等信号中提取各主导区间模式的分量信号,然后对各通道信号进行时域相关性分析,借助互相关系数确定主导区间模式下机群或机组的同调性。该方法较Prony等参数化方法具有对非平稳非线性信号适应性强,对噪声敏感性弱的特点;较标准经验模式分解技术(EMD)和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具有频率分辨率更高,避免前者应用于低频振荡分析时可能出现的频率混叠问题;较谱相关分析法反映相位关系直观性更好。案例分析在一个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和一个澳大利亚东南部简化系统中展开,借助PSS/E仿真工具自定义了一个随机时变负荷模型以模拟系统运行环境,结果验证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经验模式分解 相关分析 区间振荡 同调性 动态特性 非平稳 广域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尼转矩分析的电力系统频率振荡模式辨别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涛 孙杰 +2 位作者 徐妍 任必兴 周一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23-131,共9页
近年来,实际电网中多次出现频率振荡现象。研究表明,该现象与电力系统调频动态过程密切相关,包括一次调频(PFR)模式和自动发电控制(AGC)模式。为分析系统中不同调频过程动态对频率振荡的影响、厘清不同振荡模式的内在区别与振荡表现,将... 近年来,实际电网中多次出现频率振荡现象。研究表明,该现象与电力系统调频动态过程密切相关,包括一次调频(PFR)模式和自动发电控制(AGC)模式。为分析系统中不同调频过程动态对频率振荡的影响、厘清不同振荡模式的内在区别与振荡表现,将阻尼转矩分析(DTA)理论进行推广,建立适用于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分析的DTA方法,能够揭示调频控制过程阻尼转矩的产生、分配和传递机理。同时,基于该方法提出了电力系统频率振荡模式辨别方法,定义阻尼转矩模式辨别指标,该指标能够有效反映调频环节对振荡模式的阻尼贡献和影响、准确辨别系统频率振荡模式。在算例分析中,通过仿真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分析了不同模式的振荡表现和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振荡 阻尼转矩分析 自动发电控制 一次调频 模式辨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条件变化对机电振荡模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金磊 王克文 +1 位作者 谢志棠 钟志勇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20-24,共5页
采用特征值灵敏度分析的方法,确定多机电力系统在720个运行条件下的机电振荡模式。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振荡模式随运行条件的变化特性,从而对基于概率灵敏度方法确定的机电振荡模式进行了验证。所述分析在一8机系统的算例上进行。
关键词 振荡模式 多机电力系统 算例 灵敏度分析 影响分析 运行条件 变化 定量分析 基础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直流馈入交流系统谐振灵敏度分析
17
作者 王顺亮 傅美霓 +4 位作者 马俊鹏 周诗丁 张岩 刘天琪 彭茂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6-146,共11页
由于含直流系统馈入的交流系统中含有换流设备,谐振分析的建模过程更加复杂,无法同时兼顾系统的整体性和节点元件建模的多样性。基于此,提出了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系统振荡风险分析方法。首先以系统工频等值电路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 由于含直流系统馈入的交流系统中含有换流设备,谐振分析的建模过程更加复杂,无法同时兼顾系统的整体性和节点元件建模的多样性。基于此,提出了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系统振荡风险分析方法。首先以系统工频等值电路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元件等值化简后生成系统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方法,并据此求解系统谐振模式。然后基于此构造交流元件参数在系统谐振模式下的振荡风险灵敏度模型,将直流系统化简后接入交流系统,分析振荡频段区间内元件参数、网络结构与谐振模式之间的灵敏度关系。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搭建含直流系统馈入的交流系统模型,验证了所提元件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模式 s域节点导纳矩阵 灵敏度分析 振荡风险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的频域模式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占颖 吴琛 +3 位作者 谢小荣 李文云 马宁宁 黄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0-97,共8页
随着风电等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大量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变流器与大电网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了多起新型次同步振荡事故。为了深入研究风电并网系统的振荡特性,文中提出了频域模式分析法。首先,建立目标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 随着风电等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大量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变流器与大电网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了多起新型次同步振荡事故。为了深入研究风电并网系统的振荡特性,文中提出了频域模式分析法。首先,建立目标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并形成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和回路阻抗矩阵。然后,通过求解矩阵行列式零点获得系统的振荡模式。接着,定义了节点(支路)的参与因子、可观度和可控度,并基于阻抗网络模型推导出了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进而得到振荡路径和扰动源的信息。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到实际风电并网系统中,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分析 参与因子 模式可观性 模式可控性 风电并网系统 次同步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阻抗网络建模分析的交直流微电网振荡问题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翔宇 张晓红 +2 位作者 尚子轩 赵一钢 吴潇雨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94-2310,共17页
交直流微电网在不同类型电力电子变流器的不同带宽控制环节作用下,容易引发系统发生宽频振荡问题。现有的微电网振荡分析主要基于阻抗分析法和特征分析法,然而这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该文研究了基于频域阻抗网络模型的交直... 交直流微电网在不同类型电力电子变流器的不同带宽控制环节作用下,容易引发系统发生宽频振荡问题。现有的微电网振荡分析主要基于阻抗分析法和特征分析法,然而这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该文研究了基于频域阻抗网络模型的交直流微电网振荡问题建模与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交直流微电网在频域下的等效阻抗网络模型,并计算节点频域导纳矩阵及回路频域阻抗矩阵。其次,基于频域模式分析法,建立了交直流微电网的节点/回路振荡参与程度指标以及设备和控制参数的灵敏度指标,给出了振荡的交直流传播特性分析方法,便于明晰系统振荡机理与关键影响因素。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时域仿真及算例分析验证了上述频域阻抗网络建模和振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微电网 频域阻抗网络建模 振荡稳定性 频域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式动态特性分析方法述评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勋 龚庆武 《陕西电力》 2013年第12期24-29,共6页
低频振荡问题严重影响区域互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低频振荡模式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可以清晰描述出系统的非线性与时变特征,而且能够揭示振荡模式和传播特性。有效跟踪系统的振荡模式,可准确预测系统的不稳定问题,为系统分析与紧急... 低频振荡问题严重影响区域互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低频振荡模式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可以清晰描述出系统的非线性与时变特征,而且能够揭示振荡模式和传播特性。有效跟踪系统的振荡模式,可准确预测系统的不稳定问题,为系统分析与紧急控制提供重要参考。将现有的低频振荡模式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分为2大类,分别为基于数值解的分析法和基于实测信号的分析法,详细阐明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低频振荡模式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低频振荡 振荡模式 数值解 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