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TA的某飞行器液压伺服机构振荡故障分析
1
作者 钱占松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59,共8页
以某飞行器液压伺服机构振荡故障为研究对象,利用FTA分析法找出问题原因并解决了该问题。建立故障树,完成对系统级、伺服阀级的故障定位;利用仿真手段说明伺服阀超调与否对伺服机构的影响,将机制表述清楚;将不同伺服阀调整至超调状态,... 以某飞行器液压伺服机构振荡故障为研究对象,利用FTA分析法找出问题原因并解决了该问题。建立故障树,完成对系统级、伺服阀级的故障定位;利用仿真手段说明伺服阀超调与否对伺服机构的影响,将机制表述清楚;将不同伺服阀调整至超调状态,开展联试,伺服机构振荡,充分完成了故障复现工作;将无超调的阀与伺服机构进行联试,在振动量值逐步增大的情况下,仍未谐振,验证措施有效;将同样的经验推至其他型号、其他单位,解决了同类质量问题隐患,大大提升了装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伺服机构 FTA 电液伺服阀 振荡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9171E燃气轮机燃油系统振荡故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喻志强 巩桂亮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46,52,共3页
介绍了PG9171E燃气轮机调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燃油系统振荡故障的处理过程。对该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指出MARKV燃油伺服控制常数的不匹配是本次故障的根本原因 。
关键词 PG9171E 燃气轮机 燃油系统 振荡故障 故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域信息的振荡中再故障识别与定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婷 张艳霞 +2 位作者 马桦岩 冯康恒 刘志雄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528-3534,共7页
采用综合序分量构成差动电流,提出了一种差动保护原理用于识别互联电网振荡过程中再故障,能有效提高经大过渡电阻接地故障的检测灵敏度,改善振荡中心附近短路传统负序元件灵敏度低的问题。为进一步识别故障元件,利用配合关系矩阵描述智... 采用综合序分量构成差动电流,提出了一种差动保护原理用于识别互联电网振荡过程中再故障,能有效提高经大过渡电阻接地故障的检测灵敏度,改善振荡中心附近短路传统负序元件灵敏度低的问题。为进一步识别故障元件,利用配合关系矩阵描述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ED)间的相互配合关系,并结合多点方向信息确定与故障元件直接相连的IED,这些IED保护对象的交集即为故障元件。算例分析表明,所提的广域保护原理简单易行,不受振荡频率偏移和系统运行方式影响,耐过渡电阻能力强,能很好实现振荡再故障判断及定位,作为现有振荡再故障保护的冗余补充能有效提高保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测量信息 振荡故障 综合序分量 电流差动保护 故障定位 智能电子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区域单机等效法分析和控制故障后区间振荡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柔伊 张尧 +1 位作者 钟庆 蔡广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1-27,共7页
针对故障后系统的区间振荡,提出改进的单机等效法分析不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根据故障后各发电机功角的振荡轨迹,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主导振荡区域和非主导振荡区域,并将多区域系统进一步等效为单机无穷大母线(one ... 针对故障后系统的区间振荡,提出改进的单机等效法分析不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根据故障后各发电机功角的振荡轨迹,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主导振荡区域和非主导振荡区域,并将多区域系统进一步等效为单机无穷大母线(one machine infinite bus,OMIB)系统。定义并计算不同区域间的相对动能及OMIB系统动能,用于分析不同区域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采用傅里叶频谱分析和Prony分析辨识OMIB系统参数,得到故障后系统的主导振荡模式及相应的阻尼比。基于上述分析,提出调整故障前各区域发电机出力的方法以减少区间的相对动能,抑制互联区域振荡。算法用于分析和控制IEEE5区域16机标准测试系统的故障后区间振荡。仿真结果表明,算法不但能准确辨识故障后的主导振荡模式,且能分析多种区间模式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控制措施显著地提升了系统阻尼,抑制了故障后系统的区间低频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单机等效法 故障后区间振荡 相对动能 主导模式 阻尼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障后阻尼评估下的控制参数协调优化
5
作者 陈柔伊 张尧 +1 位作者 钟庆 郭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69-74,共6页
提出一种优化阻尼控制参数的新方法,以改善系统在遭受大扰动后的动态品质。算法包含一个先阻尼评估后参数优化的过程,将基于单机等效法(single machine equivalent,SIME)的普罗尼(Prony)分析用于对故障后系统振荡的阻尼评估。所得到的... 提出一种优化阻尼控制参数的新方法,以改善系统在遭受大扰动后的动态品质。算法包含一个先阻尼评估后参数优化的过程,将基于单机等效法(single machine equivalent,SIME)的普罗尼(Prony)分析用于对故障后系统振荡的阻尼评估。所得到的阻尼比作为大扰动下控制效果的评估指标。若系统振荡欠阻尼,则以该阻尼比作为变量构造目标函数,将遗传算法与上述阻尼评估过程相结合对控制参数进行协调优化。6机双馈入直流系统和50机145节点模拟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准确地提取了多机系统故障后振荡的关键信息;阻尼比作为阻尼控制措施的评估指标切实可行;阻尼控制参数的二次优化使系统在大扰动后仍能满足阻尼性能指标的要求,并且有效地抑制了故障后欠阻尼的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振荡 欠阻尼 单机等效法 普罗尼分析 遗传算法 阻尼控制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和阻抗保护判据及其动作行为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马啸 随权 +3 位作者 魏繁荣 林湘宁 李正天 邓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6333-6345,共13页
和阻抗保护是解决高压输电线路保护单相高阻接地故障反应灵敏度不足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此类保护动作判据的分析,指出其动作灵敏性会受线路电容补偿方式影响,而其动作安全性则会受系统振荡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从根本... 和阻抗保护是解决高压输电线路保护单相高阻接地故障反应灵敏度不足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此类保护动作判据的分析,指出其动作灵敏性会受线路电容补偿方式影响,而其动作安全性则会受系统振荡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从根本上消除中长线路电容支接效应及系统振荡影响的新型和阻抗保护判据,并对所提保护判据选相跳闸能力、过渡电阻耐受能力及其应对振荡中故障的动作性能进行理论分析,指出和阻抗继电器存在区内故障时无选相跳闸能力的缺陷,并设计一种阻抗型的稳态量选相判据,与和阻抗继电器主判据配合,实现区内故障的选相跳闸。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验证所提和阻抗判据和选相判据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阻抗保护 线路电容补偿 高阻接地故障 振荡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