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变量反馈的电力系统混沌振荡控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强 王宝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9,共4页
混沌运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表现了系统内部的复杂性、随机性和无序性。电力系统也存在混沌现象,对系统的稳定运行是有害的。采用变量反馈控制法(VFC)控制互联电力系统由周期性负荷扰动引起的混沌振荡,根据混沌运动对初值敏感依赖性... 混沌运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表现了系统内部的复杂性、随机性和无序性。电力系统也存在混沌现象,对系统的稳定运行是有害的。采用变量反馈控制法(VFC)控制互联电力系统由周期性负荷扰动引起的混沌振荡,根据混沌运动对初值敏感依赖性,仅采用单一状态变量反馈就能有效地抑制系统的混沌振荡,使系统从混沌或不稳定状态进入稳定的运动状态。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轨道跟踪能力,不改变被控系统的结构,不需要使用除系统输出或状态变量以外的任何有关被控系统的信息。在仿真分析时比较了反馈控制器投入前后的系统动态行为,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反馈 电力系统 混沌振荡控制 稳定性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自持振荡控制 被引量:2
2
作者 蓝建宇 唐厚君 耿欣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3,共7页
串并联补偿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在负载变轻时会发生频率分叉现象,传统变频控制的方法难以使系统稳定。针对这一问题,将自持振荡控制(self-sustain oscillation control,SSOC)理论应用到ICP... 串并联补偿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在负载变轻时会发生频率分叉现象,传统变频控制的方法难以使系统稳定。针对这一问题,将自持振荡控制(self-sustain oscillation control,SSOC)理论应用到ICPT系统中。首先,分析变频控制下发生频率分叉时ICPT系统不稳定的原因。其次,用描述函数法建立ICPT系统的自持振荡控制系统,并通过Nyquist稳定性判据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在实验样机上实现了ICPT系统的自持振荡控制。当负载变轻而发生频率分叉现象时,自持振荡器可以使系统自由振荡而趋于稳定,其动态性能良好,并且始终保持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zero voltage switch,ZVS)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分叉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自持振荡控制 零电压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6H_(12)N_4+Mg+KClO_4+SrSO_4系统的振荡控制和安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赵淼 冯长根 曾庆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10,共4页
从实验和数值分析两方面研究了 C6H1 2 N4+Mg+KCl O4+Sr SO4反应系统的振荡燃烧现象 ,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结果表明 ,振荡燃烧是由化学动力学的非线性反馈引起的 ,即 :反应系统中镁的三相与氧气的相互竞争反应造成系统的... 从实验和数值分析两方面研究了 C6H1 2 N4+Mg+KCl O4+Sr SO4反应系统的振荡燃烧现象 ,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结果表明 ,振荡燃烧是由化学动力学的非线性反馈引起的 ,即 :反应系统中镁的三相与氧气的相互竞争反应造成系统的非线性化学振荡燃烧。氧化剂和可燃剂的比值 ,以及频率调节剂等吸热物质可调节气相镁的生成速率 ,能有效地控制药剂的振荡频率。选取适当的控制参数 ,可以使反应按照预定的、安全的过程进行 ,避免爆燃的产生。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化工、军事等领域的安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系统 振荡燃烧 数值模拟 非线性 安全分析 振荡控制 C6H12N4+Mg+KClO4+SrSO4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4
作者 梁春燕 李旻智 谢剑英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1-646,共6页
振荡控制是指通过引入零均值的高频振荡信号来改善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 .本文对振荡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 ,总结了振荡控制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指出了该理论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最后探讨了它的发展前景 .振荡控制在某... 振荡控制是指通过引入零均值的高频振荡信号来改善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 .本文对振荡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 ,总结了振荡控制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指出了该理论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最后探讨了它的发展前景 .振荡控制在某些状态或输出难以测量、反馈控制难以实施的系统控制中不失为一种比较优秀的控制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 平均理论 振荡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汇集地区次同步振荡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陵 李君芝 +2 位作者 杨金成 李自明 徐晓宾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9-207,共9页
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力电子化系统的振荡问题凸显,电网安全运行控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文中基于风电汇集地区出现的次同步振荡问题,通过对新疆哈密风电运行情况以及次同步振荡产生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次同步振荡控制系统... 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力电子化系统的振荡问题凸显,电网安全运行控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文中基于风电汇集地区出现的次同步振荡问题,通过对新疆哈密风电运行情况以及次同步振荡产生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次同步振荡控制系统的三道防线,并将该控制策略应用到哈密望洋台地区进行现场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次同步振荡系统能够准确的切除风电场振荡线路,初步判断出振荡源,从而保证了控制系统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次同步振荡控制系统 功率振荡 安全控制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虚拟振荡器和滑模控制的光储微电网控制策略
6
作者 李占凯 李明哲 +3 位作者 张福民 赵坚 檀世豪 邴绍洋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2,共7页
针对下垂控制模式下的光储微电网动态响应性能较差、受外界扰动时超调量较大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虚拟振荡器控制和滑模控制的光储微电网控制策略。光储微电网中光伏系统采用两级式结构,前级DC-DC变换器采用滑模控制,以增强... 针对下垂控制模式下的光储微电网动态响应性能较差、受外界扰动时超调量较大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虚拟振荡器控制和滑模控制的光储微电网控制策略。光储微电网中光伏系统采用两级式结构,前级DC-DC变换器采用滑模控制,以增强微电网对外部干扰的鲁棒性;后级逆变器采用引入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的虚拟振荡器控制,使光伏电池实现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提高了微电网的动态响应速度。储能系统逆变器采用虚拟惯性的虚拟振荡器控制,将惯量及阻尼特性引入虚拟振荡器控制中,为光储微电网提供可靠的功率和频率支撑。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光储微电网的仿真模型,与传统下垂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振荡控制 滑模控制 光储微电网 频率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下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构网型并联逆变器电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仕韬 郭方正 +4 位作者 李立 宋新新 刘矞 宋蕙慧 李经纬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8,183,共9页
现有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构网型并联逆变器由于控制参数耦合,存在母线电压谐波含量高、受负载影响波动大的问题,降低了孤岛模式下的供电质量。因此,针对电压建立阶段和电压维持阶段的不同需求,通过优化虚拟振荡器参数提出了谐波抑制方... 现有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构网型并联逆变器由于控制参数耦合,存在母线电压谐波含量高、受负载影响波动大的问题,降低了孤岛模式下的供电质量。因此,针对电压建立阶段和电压维持阶段的不同需求,通过优化虚拟振荡器参数提出了谐波抑制方法。基于逆变器输出特性,提出了调压方法。结合参数滚动优化方法将谐波抑制和调压关联,形成电压控制策略。此外,建立了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并联逆变器系统带阻感性负载的小信号状态空间模型。结果表明,在所提电压控制策略下,并联系统的母线电压总谐波畸变率能降低至1.13%,负载切换时母线电压能快速恢复稳定,在轻载、额定和重载3种工况下,系统状态矩阵的主导特征值均位于左半复平面内,系统是渐近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逆变器 构网型控制 虚拟振荡控制 调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夏向阳 蒋戴宇 +5 位作者 曾小勇 龚芬 吴小忠 华夏 罗彦鹏 石超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77,共8页
针对传统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存在的同步速度较慢、有功功率跟踪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采用优化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的改进粒子群算法整定控制器参数,避免了有功... 针对传统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存在的同步速度较慢、有功功率跟踪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采用优化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的改进粒子群算法整定控制器参数,避免了有功和无功功率的测量,具有比传统下垂控制更好的动态响应。最后,针对储能系统中2台并联储能变流器在负荷突变情况下进行了相应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新型控制方法具有更快的同步速度和更好的有功功率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振荡控制 虚拟同步机 下垂控制 粒子群优化 储能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8
9
作者 高本锋 赵成勇 +3 位作者 肖湘宁 殷威扬 郭春林 李亚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1-506,共6页
针对抑制由HVDC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问题,阐述了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SSDC)抑制次同步振荡(SSO)的原理。对SSDC设计中的控制器结构、输入信号的选取、相位补偿和增益调整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分析了不同方案的优缺点。从工程应用的角... 针对抑制由HVDC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问题,阐述了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SSDC)抑制次同步振荡(SSO)的原理。对SSDC设计中的控制器结构、输入信号的选取、相位补偿和增益调整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分析了不同方案的优缺点。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便于工程实现的SSDC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东北-华北联网的高岭背靠背换流站附近绥中发电机组的次同步振荡问题,设计了相应的SSDC。实时数字仿真(RTDS)和实际控制器的闭环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SSDC能有效地抑制SSO,并对HVDC的动态特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次同步振荡 相位补偿 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 实时数字仿真器 高岭背靠背换流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振荡器控制的新型逆变器无线并联方案 被引量:10
10
作者 屠勇 苏建徽 +1 位作者 杨向真 杜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184-4191,共8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振荡器特性的具有自适应功能的逆变器无线并联控制方案,该方案使逆变器对外等效表现为一种RLC谐振电路和一个具有受控电流源与可控线性电阻双重特性的自适应模块并联的性质。虚拟振荡器的自适应模块通过端电压与...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振荡器特性的具有自适应功能的逆变器无线并联控制方案,该方案使逆变器对外等效表现为一种RLC谐振电路和一个具有受控电流源与可控线性电阻双重特性的自适应模块并联的性质。虚拟振荡器的自适应模块通过端电压与输出电流协调控制,使并联系统各单元的输出可以同步运行,逐步减少环流。利用该方法控制3台容量相同的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而且在负载突变过程中能够保持端电压幅值与频率基本稳定,使得通过该方法控制的并联系统对外表现的电压特性更硬。论文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振荡器:逆变器控制 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控制和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特高压直流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5
11
作者 穆子龙 李洪兵 李志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3-99,共7页
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快速可控为出发点,采用极大极小值原理和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新方法,针对向家坝—上海±8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送端可能发生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建立一种基于比例积... 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快速可控为出发点,采用极大极小值原理和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新方法,针对向家坝—上海±8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送端可能发生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建立一种基于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UHVDC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damping controller,SSDC)模型。对不同方式的时域仿真结果表明,该SSDC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交直流互联电网送端系统汽轮机组的轴系扭振,可在相当大范围内保证系统的SSO稳定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次同步振荡 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极大极小值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SC功率振荡阻尼控制器的设计 被引量:25
12
作者 林宇锋 徐政 黄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35-39,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测试信号法的TCSC功率振荡阻尼(PO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避免了计算量庞大的状态矩阵特征值计算。该方法由3步组成:第1步,利用测试信号法辨识出电力系统的区域间振荡模式和设计POD控制器所需要的信息;第2步,比较不同输入信... 提出了一种基于测试信号法的TCSC功率振荡阻尼(PO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避免了计算量庞大的状态矩阵特征值计算。该方法由3步组成:第1步,利用测试信号法辨识出电力系统的区域间振荡模式和设计POD控制器所需要的信息;第2步,比较不同输入信号的留数比来选择POD控制器的各个备选输入信号;第3步,用补偿留数相位的方法对POD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通过比较POD控制器安装前后低频振荡阻尼比的变化和时域仿真说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且适用于大规模电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低频振荡 测试信号法 可控串补(TCSC) 功率振荡阻尼(POD)控制 留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D阻尼控制的DNNs-HDP振荡模态控制
13
作者 邓婷婷 傅波 王应彪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4-1200,共7页
针对现代电力系统所呈现的强烈非线性特征,在工作点附近进行电力系统模型线性化方式效果不佳,因此提出一种基于ESD阻尼控制的深度学习网络启发式动态规划(DNNs-HDP)振荡模态识别控制方法。首先,针对双区四电机基准系统,基于残差方式并... 针对现代电力系统所呈现的强烈非线性特征,在工作点附近进行电力系统模型线性化方式效果不佳,因此提出一种基于ESD阻尼控制的深度学习网络启发式动态规划(DNNs-HDP)振荡模态识别控制方法。首先,针对双区四电机基准系统,基于残差方式并借鉴粒子群算法振荡阻尼控制器设计过程,实现振荡模态识别控制框架设计。同时针对粒子群算法在进行控制参数优化过程中易于早熟收敛问题,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构建启发式动态规划算法,并结合储能装置,对双区四电机基准系统进行控制优化设计。仿真结果显示,所提算法相对传统残差方式和粒子群算法设计的振荡阻尼控制器,控制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振荡阻尼控制 非线性 粒子群 模态识别 储能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数字控制振荡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兆军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74-176,共3页
利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设计数控振荡器,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核心功能模块使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 II系列FPGA芯片中的宏定制实现,按键输入频率通过译码电路赋给频率控制字实现对输出频率的控制,ROM表输出采样点经D/A转换... 利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设计数控振荡器,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核心功能模块使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 II系列FPGA芯片中的宏定制实现,按键输入频率通过译码电路赋给频率控制字实现对输出频率的控制,ROM表输出采样点经D/A转换、低通滤波可在示波器上显示波形,输出波形频率和峰峰值通过选择按键在LED上交替显示。本设计主要由VerilogHDL编程实现,利用ModelSim-Altera 6.1g功能仿真,Quartus II综合、布局布线、时序仿真,将最后生成文件通过JTAG模式配置到FPGA开发板验证与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数字控制振荡 译码电路 核心功能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发电控制振荡中元件与控制环节的阻尼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凯斌 陈磊 +3 位作者 何廷一 李胜男 郭成 黄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0-179,共10页
电力系统中的有功频率控制过程包含一次调频环节和自动发电控制(AGC)环节,频率振荡中与AGC环节强相关的振荡被称为AGC振荡。为研究不同的有功频率控制过程对于AGC振荡的阻尼贡献,将阻尼转矩法应用到AGC振荡分析中,提出AGC振荡中的机械... 电力系统中的有功频率控制过程包含一次调频环节和自动发电控制(AGC)环节,频率振荡中与AGC环节强相关的振荡被称为AGC振荡。为研究不同的有功频率控制过程对于AGC振荡的阻尼贡献,将阻尼转矩法应用到AGC振荡分析中,提出AGC振荡中的机械功率阻尼转矩系数的计算方法,在单机单负荷系统中阻尼转矩系数可通过传统的将特征值代入传递函数的方式得到,但传统方法在多区多机系统中不适用。为此,提出了利用模态计算阻尼转矩系数的方法,推导了阻尼转矩系数与AGC模式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阻尼转矩系数为正时,机械功率为系统提供正阻尼,相反则提供负阻尼,且验证了阻尼转矩法在AGC振荡中的适用性。将阻尼转矩系数分解到各有功频率调节过程中,结果显示在AGC振荡中,由于AGC环节的相位滞后较大,而一次调频环节的相位滞后较小,故AGC环节整体上提供的阻尼转矩系数容易为负,而一次调频环节整体上提供的阻尼转矩系数容易为正。但具体到单台机组中,AGC环节和一次调频环节提供的阻尼转矩系数皆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最后,利用阻尼转矩法分析了部分参数对于AGC振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振荡 自动发电控制振荡 阻尼转矩法 阻尼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负载下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离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汉周 潘欢 纳春宁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8-96,共9页
虚拟振荡器控制(virtual oscillator control,VOC)策略是一种新型分布式控制方法,在离网和并网逆变器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当负载变化及非线性不平衡负载接入系统时,基于VOC的离网逆变器系统会存在频率偏差和谐波问题。针对上述... 虚拟振荡器控制(virtual oscillator control,VOC)策略是一种新型分布式控制方法,在离网和并网逆变器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当负载变化及非线性不平衡负载接入系统时,基于VOC的离网逆变器系统会存在频率偏差和谐波问题。针对上述不足,通过分析混合负载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VOC策略,并引入电压、电流正负序分离技术,设计了二次频率补偿器。同时改进了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抑制谐波的能力。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搭建了离网逆变器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与传统VOC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在解决频率偏差和抑制谐波问题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网逆变器 虚拟振荡控制 混合负载 二次频率补偿 正负序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电流控制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硝基苯电解还原制备对氨基苯酚
17
作者 杨晓勤 丁平 袁渭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432-438,共7页
以硝基苯在稀硫酸介质中电解还原制备对氨基苯酚为背景,重点或考察了振荡电流控制对垂直型固定床电板反应器中反应选择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1000A/m ̄2的表现几何电流密度,当工作比为0.6和0.8时,在50~500H... 以硝基苯在稀硫酸介质中电解还原制备对氨基苯酚为背景,重点或考察了振荡电流控制对垂直型固定床电板反应器中反应选择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1000A/m ̄2的表现几何电流密度,当工作比为0.6和0.8时,在50~500Hz的频率范围内,可得到高于直流操作的选择性,最大可提高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电流控制 硝基苯 反应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抑制低频震荡的火电机组原动机侧分级模糊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生鹏 张顺 +2 位作者 孙志刚 高科碧 姚洪宇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5-142,共8页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并网,电力系统的控制基础和运行机理发生显著变化,电力系统中出现的低频振荡事件通常采用典型调速系统模型进行过程模拟和分析。但是,典型调速系统模型未能全面反映机组调节特性,无法准确复现低频振荡过...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并网,电力系统的控制基础和运行机理发生显著变化,电力系统中出现的低频振荡事件通常采用典型调速系统模型进行过程模拟和分析。但是,典型调速系统模型未能全面反映机组调节特性,无法准确复现低频振荡过程。研究基于汽轮机调节阀门的非线性特性,结合实际调频控制逻辑,将小频差补偿模块及阀门流量模块引入典型调速系统模型,建立了低频振荡模型,并利用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构建了低频振荡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方法,实现了低频振荡在线辨识及分级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火电机组原动机侧低频振荡分阶段抑制策略,根据不同低频振荡评价结果执行相应的抑制方案,利用低频振荡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抑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原动机侧低频振荡,提高火电机组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 振荡抑制控制 调速系统 一次调频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捷伦科技推出新型电压控制振荡器
19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安捷伦科技 电压 控制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极点配置方法──参量振荡法 
20
作者 任章 徐德民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26,共5页
利用振荡控制理论研究一类线性系统,在系统的结构参数中加入高频振荡信号后,可使其平均系统的极点实现任意配置,从而改善系统的性能.这一方法和传统的反馈控制有着根本的区别,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取得反馈控制难以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 极点配置 振荡控制 参量振荡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