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30~60天振荡强度年际变化的联系 被引量:37
1
作者 贾燕 管兆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1-702,共12页
利用197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站降水资料,研究了夏季江淮流域降水多寡与30~60天振荡(ISO)强度年际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台湾海峡地区及西北太平洋低频能量变化相关显著。定义了ISO强度指数,... 利用197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站降水资料,研究了夏季江淮流域降水多寡与30~60天振荡(ISO)强度年际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台湾海峡地区及西北太平洋低频能量变化相关显著。定义了ISO强度指数,对ISO强度指数高低年夏季低频降水以及低频环流的位相合成表明:高指数年主要通过存在于南海—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低频气旋、反气旋系统的交替活动来影响副热带高压的进退,从而引起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低指数年江淮流域夏季降水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及强度变化的影响,降水异常区主要位于江南地区。进一步研究表明,非30~60天低频降水扰动与低频振荡强度也有很好的相关。低频环流对双周以及天气时间尺度环流变化可能存在调制作用,这种作用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年际异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60天振荡强度 年际变化 降水异常 长江淮河流域 北半球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春季降水及其季节内振荡强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春晖 潘蔚娟 +1 位作者 李霞 刘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1-500,共10页
利用NCEP和中国台站资料,探讨了华南春季降水和降水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强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模态显示全国春季降水量以及降水ISO强度较大区域均分布在华南地区。两者间的相... 利用NCEP和中国台站资料,探讨了华南春季降水和降水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强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模态显示全国春季降水量以及降水ISO强度较大区域均分布在华南地区。两者间的相关关系比较显著,分别经历了3段年代际变化,即1958—1973年偏少(偏弱)、1974—1990年偏多(偏强)以及1991—2007年偏少(偏弱)。并且,强降水和强降水ISO事件天数和强度也经历了偏少(偏弱)、偏多(偏强)和偏少(偏弱)的变化。但强降水ISO事件天数和强度占总强降水的比率呈现减少的趋势。在不同的年代,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对降水和降水ISO强度的变化起了主要作用,但其中的作用又各有不同。在1958—1973年,周边海温、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与大气环流起了共同作用;在1974—1990年,周边海温影响不大,PDO和大气环流起了主要作用;在1991—2007年,PDO和大气环流的相互配置抑制了周边海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春季降水 季节内振荡强度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风场季内振荡强度与海表温度异常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丽平 王盘兴 +1 位作者 徐学义 林中庆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435,共12页
利用NCEP/NCAR逐日风场及英国气象局逐月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对流层高低层风场季内振荡强度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其年际及年代际异常特征与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热带印度洋、热带西太平洋是高低层风场季内振荡终年均活跃的区域。对流层... 利用NCEP/NCAR逐日风场及英国气象局逐月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对流层高低层风场季内振荡强度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其年际及年代际异常特征与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热带印度洋、热带西太平洋是高低层风场季内振荡终年均活跃的区域。对流层高低层风场季内振荡强度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均不存在确定的局地关系。风场季内振荡能量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良好对应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Walker环流减弱,导致亚洲区域季风季内振荡强度减弱,赤道太平洋区域200hPa(850hPa)风场季内振荡在赤道东太平洋增强(减弱),在印度洋东南部—印尼—中西太平洋的暖池区域减弱(增强),促进了ElNino事件的增强。对流层高低层风场季内振荡强度年际异常与ElNino事件关系密切,这一特征在低层(850hPa)风场表现更显著。在事件发展初期,热带中西太平洋区域850hPa风场季内振荡异常增强并东移,事件发生之后这些区域能量减弱。大气季内振荡可能是ElNino事件的激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强度 风场 海表温度 年际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强度年际异常对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冯俊阳 肖子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9-569,共11页
利用NOAA的逐日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NCAR/NCEP资料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以低频振荡的能量与总能量的百分比作为低频振荡强度指数,初步研究了热带地区低频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热带地区低... 利用NOAA的逐日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NCAR/NCEP资料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以低频振荡的能量与总能量的百分比作为低频振荡强度指数,初步研究了热带地区低频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热带地区低频振荡强度高(低),则我国东部冬季降水多(少)。热带低频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与欧洲西北部到我国南部的波列及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变化密切相关。在热带低频振荡强度高值年,冬季北非槽和孟加拉湾槽加深,东亚大槽减弱,东亚冬季风减弱,我国东部地区南风异常,水汽输送强,导致降水偏多;反之,在热带低频振荡强度低值年,北非槽和孟加拉湾槽减弱,东亚大槽加深,东亚冬季风加强,我国东部地区北风异常,水汽输送减弱,导致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强度 冬季降水 年际变化 东亚冬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D揭示的东亚地区低频振荡强度与中国夏季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3
5
作者 贾燕 王黎娟 张佳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3-823,共11页
利用197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采用SVD方法分析了东亚地区低频振荡强度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东亚地区低频振荡强度年际变化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分布密切相关,其前3个模态分别对应的降水... 利用197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采用SVD方法分析了东亚地区低频振荡强度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东亚地区低频振荡强度年际变化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分布密切相关,其前3个模态分别对应的降水型:江淮型、华南型及长江中下游型。根据前3个模态分别定义低频振荡强度指数,选定异常年份对相关要素进行合成差值分析发现:"江淮型"高低指数年西太平洋海域的低频环流、对流、热源呈现南北向的反位相分布特征,江淮流域位于异常较强的两个相反性质的低频气团系统之间的气流交汇带;而东亚副热带地区东西向系统波动对"华南型"降水有重要作用,华南地区的局地对流加热对降水异常的发生影响显著;"长江中下游"降水型不仅受西太平洋海区低频环流、热源的影响,热带中太平洋的对流活动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也有重要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强度 奇异值分解 夏季降水 江淮地区 华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凝结气体对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从跃磊 种道彤 严俊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89-2397,共9页
对含不凝结气体(空气)的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含有少量不凝结气体时,蒸汽浸没射流凝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含不凝结气体的压力振荡强度较纯蒸汽时明显变小,但含有少量不凝结气体的压力振荡强度随空气质量... 对含不凝结气体(空气)的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含有少量不凝结气体时,蒸汽浸没射流凝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含不凝结气体的压力振荡强度较纯蒸汽时明显变小,但含有少量不凝结气体的压力振荡强度随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压力振荡强度随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单调减小,随轴向距离的增加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存在压力振荡峰值,且随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压力振荡峰值位置沿轴向后移。压力振荡峰值位置在轴向无量纲距离X=3和X=12之间。不同过冷水温度下,压力振荡峰值随空气质量分数变化的趋势不同。压力振荡峰值的位置即压力振荡最强的位置位于核心汽羽的尾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凝结气体 蒸汽浸没射流 压力振荡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孔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强度特性研究
7
作者 王迎春 陈伟雄 严俊杰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3-288,共6页
实验研究了一定冷却水温度和蒸汽质量流率范围内出口直径为8mm的三孔喷嘴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强度特性。结果表明:三孔喷嘴汽羽凝结形态不仅受冷却水温度和蒸汽质量流率的影响,还受孔间距的影响。孔间距对压力振荡强度的轴向分布规律... 实验研究了一定冷却水温度和蒸汽质量流率范围内出口直径为8mm的三孔喷嘴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强度特性。结果表明:三孔喷嘴汽羽凝结形态不仅受冷却水温度和蒸汽质量流率的影响,还受孔间距的影响。孔间距对压力振荡强度的轴向分布规律无影响,即三孔喷嘴压力振荡强度均随轴向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明显的峰值点且峰值点位于轴向无量纲位置4和11之间。相同汽水参数条件下,单孔喷嘴压力振荡强度小于三孔喷嘴压力振荡强度,无量纲孔间距1.5的压力振荡强度小于无量纲孔间距1.2和2.0的压力振荡强度。不同孔间距三孔喷嘴压力振荡复杂于单孔喷嘴,其压力振荡强度峰值和峰值点位置随汽水参数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孔喷嘴 压力振荡强度 孔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低频振荡的强度和相位对中国南方冬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冯俊阳 肖子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55-1366,共12页
利用NOAA的逐日向外长波辐射(简称OLR)资料、NCEP/NCAR资料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初步研究了热带地区低频振荡与我国南方冬季降水的关系,并分析了低频振荡不同位相对降水的影响。对低频振荡不同位相的合成分析表明:热带低频振荡的相位变... 利用NOAA的逐日向外长波辐射(简称OLR)资料、NCEP/NCAR资料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初步研究了热带地区低频振荡与我国南方冬季降水的关系,并分析了低频振荡不同位相对降水的影响。对低频振荡不同位相的合成分析表明:热带低频振荡的相位变化与位于副热带和菲律宾地区的环流系统的低频变化密切相关,并会影响到我国南方地区降水的演变。在低频振荡强度的高指数年,当对流活跃中心位于热带印度洋(热带西太平洋)时,副热带地区的阿拉伯海槽和孟加拉湾槽加深(减弱),菲律宾附近表现为反气旋(气旋)式环流,导致我国南方地区南(北)风异常,同时水汽输送和上升运动增强(减弱),从而导致降水偏多(少)。低指数年各位相的对流、降水以及其他要素的异常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强度 中国南方 位相合成 降水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对流季节内振荡的频谱变化特征 被引量:26
9
作者 林爱兰 梁建茵 李春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2-548,共7页
利用1980~1997年TBB资料和海表温度(SST)资料,诊断分析了南海对流季节内变化频谱及强度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对流季节内振荡强度与对流本身强度以及南海SST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对流季节内变化强度及频谱存在明显的年内变化、年际变... 利用1980~1997年TBB资料和海表温度(SST)资料,诊断分析了南海对流季节内变化频谱及强度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对流季节内振荡强度与对流本身强度以及南海SST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对流季节内变化强度及频谱存在明显的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南海地区夏半年对流及其ISO1强度与后期冬季南海SST有一定的关系,当夏半年对流较强(弱),ISO1较强(弱)时,则后期冬季南海SST偏低(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对流 季节内振荡 频谱特征 南海SST 年代际变化特征 南海夏季风 对流 频谱 振荡强度 季节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的振荡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英 田一 王宗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47,共4页
研究了不对称现象对五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谐波电磁转矩的影响 ,提出不对称现象是导致电机产生较大二次谐振的主要原因 ,且振荡时所产生的附加谐波电磁转矩会对电机的某些中高频振荡点 (如基波谐振点 )产生进一步影响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 研究了不对称现象对五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谐波电磁转矩的影响 ,提出不对称现象是导致电机产生较大二次谐振的主要原因 ,且振荡时所产生的附加谐波电磁转矩会对电机的某些中高频振荡点 (如基波谐振点 )产生进一步影响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 振荡特性 谐波电磁转矩 振荡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旱涝与夏半年欧亚环流30~60天振荡的年际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秋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8-326,共9页
对 2 5a(1 971~ 1 995年 )逐候东半球热带外 50 0 h Pa高度距平场进行小波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 ,研究了 30~ 60 d低频振荡的时空变化及其与长江下游夏季旱涝和暴雨频数年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6~ 1 0月欧亚型 (EU)低频振荡强度... 对 2 5a(1 971~ 1 995年 )逐候东半球热带外 50 0 h Pa高度距平场进行小波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 ,研究了 30~ 60 d低频振荡的时空变化及其与长江下游夏季旱涝和暴雨频数年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6~ 1 0月欧亚型 (EU)低频振荡强度与长江下游暴雨频数成显著负相关 ,同时 ,提出了能揭示变量间非线性关系的对比函数分析 (CFA)方法 ,发现当 5~ 8月西太平洋型 (WP)低频流型偏强时 ,长江下游暴雨频数增加 ,容易发生洪涝 ;反之 ,无明显影响。仅当前期 3~ 5月南亚大陆型偏强时长江下游降水量偏少 ,而 3~ 5月南亚大陆型偏弱时暴雨频数明显增加。因此 ,长江下游旱涝与低频流型异常之间同时存在线性和非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旱涝 低频振荡强度 年际变化 对比函数分析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凝结气体对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从跃磊 王迎春 +2 位作者 陈伟雄 种道彤 严俊杰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0,共6页
通过实验研究不凝结气体(空气)对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凝结气体存在时压力振荡强度比纯蒸汽浸没射流时明显减小。随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压力振荡峰值的位置沿轴向后移。过冷水温低于45℃时,峰值随空气质量分数... 通过实验研究不凝结气体(空气)对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凝结气体存在时压力振荡强度比纯蒸汽浸没射流时明显减小。随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压力振荡峰值的位置沿轴向后移。过冷水温低于45℃时,峰值随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高于50℃时,随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水温在45~50℃之间时,峰值大致相同。压力振荡主频随空气质量分数、蒸汽质量流率和过冷水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浸没射流 不凝结气体 压力振荡强度 振荡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珏 陈力生 +2 位作者 胡晨 刘建阁 肖瑶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7-634,共8页
为指导Ⅰ型鼓泡器排放管的结构设计,对常压工况下不同蒸汽质量流速(150~500 kg/(m^(2)·s))、池水过冷度(18~68℃)、开孔直径(10、16 mm)和孔数(单孔、双孔)蒸汽浸没射流的压力振荡特性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开孔结构下的振... 为指导Ⅰ型鼓泡器排放管的结构设计,对常压工况下不同蒸汽质量流速(150~500 kg/(m^(2)·s))、池水过冷度(18~68℃)、开孔直径(10、16 mm)和孔数(单孔、双孔)蒸汽浸没射流的压力振荡特性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开孔结构下的振荡强度均随蒸汽质量流速的升高或池水过冷度的降低而先增大后减小;当孔径增大或孔数增多时,达到稳定冷凝所需的最小蒸汽质量流速降低,流型转变导致振荡强度减小。不同开孔结构下的振荡主频均主要受池水过冷度和开孔直径的影响,且随过冷度的降低或孔径的增大而减小。孔数变化对主频的影响是多重的,但总体效果弱于孔径变化。通过对主频实验值进行拟合,获得了由池水过冷度和排放孔径表征的半经验关系式,相对误差在±2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浸没射流 压力振荡强度 压力振荡主频 鼓泡器排放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压力对油盘火振荡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14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8-148,共1页
美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为了研究环境压力对油盘火振荡行为的影响,在设定压力下,对直径为2~10 cm的乙醇油盘火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人员对火焰结构和振荡频率进行了量纲分析,并引入格拉晓夫数解释了火焰结构由层流向湍流转变的过程。同时... 美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为了研究环境压力对油盘火振荡行为的影响,在设定压力下,对直径为2~10 cm的乙醇油盘火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人员对火焰结构和振荡频率进行了量纲分析,并引入格拉晓夫数解释了火焰结构由层流向湍流转变的过程。同时,利用火焰轮廓的概率分布重新定义了油盘火的振荡强度,发现油盘火振荡强度与格拉晓夫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压力 格拉晓夫数 振荡行为 量纲分析 火焰结构 概率分布 设定压力 振荡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沸石去除地下水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坚 黄国鑫 +3 位作者 刘菲 秦晓鹏 辛晓华 金爱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020-6022,6033,共4页
针对地下水中氨氮(NH4-N)污染,采用天然沸石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沸石种类、振荡强度、pH、吸附等温线等因素对去除地下水中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NH4-N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浙江缙云沸石对地下水中NH... 针对地下水中氨氮(NH4-N)污染,采用天然沸石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沸石种类、振荡强度、pH、吸附等温线等因素对去除地下水中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NH4-N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浙江缙云沸石对地下水中NH4-N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当反应时间≤3 h,高振荡强度(200 r/min)的NH4-N去除率大于低振荡强度(100 r/min)的;振荡强度显著影响NH4-N的去除效果。当pH介于2.59~10.66时,去除率为74.23%~93.71%。中性初始pH(5.76~8.55)利于NH4-N的吸附去除,酸性(pH≤2.59)导致去除率略有下降,而碱性(pH≥10.66)致使去除率急剧下降。缙云沸石的Langmiur吸附等温公式为:Q=0.964 8μ/(1+0.181 0μ),而Freundlich吸附公式为:Q=0.815 8μ0.5762,推荐采用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氨氮 地下水 沸石种类 振荡强度 PH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节点间断Galerkin格式滤波器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永恒 杨永 +1 位作者 刘逸鸥 张强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7,共4页
使用高阶数值格式求解双曲守恒律时,在间断解附近产生的Gibbs振荡很容易导致非物理解的产生,从而使计算过程中断。文章以节点间断Galerkin格式为背景,使用广义Fourier级数这一分析工具,提出了相对振荡强度的概念,并以此作为滤波器的筛... 使用高阶数值格式求解双曲守恒律时,在间断解附近产生的Gibbs振荡很容易导致非物理解的产生,从而使计算过程中断。文章以节点间断Galerkin格式为背景,使用广义Fourier级数这一分析工具,提出了相对振荡强度的概念,并以此作为滤波器的筛查对象;构造了新的指数型罚函数,它能够根据振荡的强弱,自动识别非物理解的广义Fourier分量并加以过滤。在这项算法的支持下,利用节点间断Galerkin格式顺利求解了Euler方程,数值模拟了超临界翼型RAE2822翼型的跨声速外流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超声速内流场。结果表明,在这种新型的滤波器基础上,不仅很好地捕捉到了激波的正确位置,而且有效地抑制了激波附近的非物理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间断Galerkin 相对振荡强度 广义Fourier级数 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降水准2年主振荡模态与全球500 hPa环流联系的年代际变化
17
作者 杨秋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145,共15页
用近51年(1951-2001年)观测资料,研究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冷暖位相中国降水量准2年主振荡型传播特征的差异,并讨论对应的全球500hPa环流低频波列传播途径的变化及可能原因。同时提出年际振荡强度不稳定指数,讨论了中国降水和全... 用近51年(1951-2001年)观测资料,研究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冷暖位相中国降水量准2年主振荡型传播特征的差异,并讨论对应的全球500hPa环流低频波列传播途径的变化及可能原因。同时提出年际振荡强度不稳定指数,讨论了中国降水和全球500hPa高度准2年周期振荡(QBO)强度时间不稳定的空间分布。通过主振荡型分析(POP)发现,在PDO冷位相(1951~1976年),准2年时间尺度的中国降水POP1的主要活动区域在长江中游地区,对应的500hPa低频场是大西洋欧亚波列(AEU)和西大西洋遥相关型(WA)以及南太平洋副热带波列(SSP);在PDO暖位相(1977-2001年),POP1的活动区域迅速北移并扩大到整个长江和淮河流域,对应的500hPa低频场变为欧亚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北大西洋波列(EUP—SI—SNA)。因此,PDO冷暖位相中影响中国降水准2年主振荡模态的低频波列的传播途径和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DO对中国降水量准2年主振荡型主要模态(POP1)及其伴随的全球500hPa环流低频波列活动区域的时间变化有重要调制作用,与两个半球中纬度西风气流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密切相关。由振荡强度时间变化指数分析表明,中国降水QBO强度不稳定区域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下游、浙江东部、广东东部、华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北侧附近地区,这些地区降水QBO的强度随PDO位相转变而发生显著的年代际突变。对于全球500hPa高度,其QBO强度不稳定区域在南太平洋中高纬度、副热带南北大西洋地区和亚洲、北太平洋、北美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北半球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以及南北半球热带和副热带东太平洋地区,表现为对于赤道的非对称空间分布,特别是南北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地区500hPa环流QBO强度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呈现正负反向变化的空间结构,而且南北极附近地区的QBO强度在PDO暖位相显著增强,反映了全球大气环流QBO强度与PDO相互作用的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降水 准2年周期振荡 全球500 hPa环流 低频振荡强度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伸期可预报信号的时空分布特征
18
作者 王凤 孙即霖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2期188-192,196,共6页
从大气低频振荡信号强度信号变化入手,分析了季节内振荡强度信号在不同季节的时空变化,定性估计了延伸期预报效果随季节和区域的变化。结果表明:位势高度场11~25 d扰动方差的比重大于30~60 d扰动方差的比重,在2个频段内,中(500 hPa位... 从大气低频振荡信号强度信号变化入手,分析了季节内振荡强度信号在不同季节的时空变化,定性估计了延伸期预报效果随季节和区域的变化。结果表明:位势高度场11~25 d扰动方差的比重大于30~60 d扰动方差的比重,在2个频段内,中(500 hPa位势高度)、高(200 hPa位势高度)层的方差比大于低层(850 hPa位势高度)的方差比。11~25 d扰动方差百分比在高层的扰动位势方差比重分布具有明显的海陆差异,全年陆地上空对应的比重大于海洋上空的比重,最大值分布区域随季节有明显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变化,春季和夏季比重大的地区偏西北,秋冬季节相对偏东南。中层夏季的方差百分比分布与其他季节有明显差异,大值区在春、夏季的分布有一定的相似性。春季和秋季扰动方差百分比在高层和中层大气中的空间分布形态类似。该文的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原因和估计延伸期天气预报的效果有明显的应用参考价值。鉴于500 hPa等压面上大百分比区域分布为西北—东南向,延伸期预报中对30~60 d的低频系统要多注意较高纬度的系统,而对低纬度地区则多考虑11~25 d的低频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季节内振荡强度信号 延伸期预报 方差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