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尺度海气异常关系的主振荡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章基嘉 丁锋 王盘兴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A12期1-9,共9页
简要介绍了主振荡型(POP)分析的原理及方法.用它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得到的主振荡型 P_1、P_2及其周期 T,描述了 El Nino 与 La Nina 事件交替出现的时空特征.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区域月平均海温与风场的伴随相关型(ACP),得到了... 简要介绍了主振荡型(POP)分析的原理及方法.用它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得到的主振荡型 P_1、P_2及其周期 T,描述了 El Nino 与 La Nina 事件交替出现的时空特征.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区域月平均海温与风场的伴随相关型(ACP),得到了与 El Nino 事件相关的、物理意义清楚的环流异常图像.而对东亚夏季降水、气温的 ACP 分析给出了 El Nino 事件与我国夏季长期天气异常联系的接近实际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关系 大尺度 振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振荡型(POP)分析方法原理 被引量:4
2
作者 章基嘉 丁锋 王盘兴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93-99,共7页
对离散化场的时间序列,详细推导了主振荡型分析方法的两个导出量:主振荡型(POP)及其伴随相关型(ACP)。通过热带太平洋SST距平场时间序列POP及相应区域850hpa风场ACP的计算例子,给出了它们的实际算法。
关键词 振荡型分析 POP分析方法 气象要素 ACP 热带太平洋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雪盖准2年振荡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杨秋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84-92,共9页
用22年(1973~1994年)季平均欧亚大陆雪盖资料和中国降水资料进行主振荡型分析(POP)和伴随相关分析,研究了欧亚雪盖准2年振荡(QBO)对中国降水影响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中国降水低频场存在两种不同的伴随相关型... 用22年(1973~1994年)季平均欧亚大陆雪盖资料和中国降水资料进行主振荡型分析(POP)和伴随相关分析,研究了欧亚雪盖准2年振荡(QBO)对中国降水影响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中国降水低频场存在两种不同的伴随相关型,其主要响应区域在西部和长江以南地区,另外,长江下游和东北部分地区也有较显著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雪盖 准2年振荡 振荡型分析 中国降水 伴随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500 hPa环流、雪盖和中国降水量3~4年耦合振荡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秋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26-34,共9页
用22年(1973~1994年)观测资料,由循环主振荡型分析(CSPOP)揭示了东半球500hPa环流、雪盖和中国降水量耦合系统的3~4年振荡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环流-冰雪-降水系统耦合振荡(ASRO)存在显著的欧... 用22年(1973~1994年)观测资料,由循环主振荡型分析(CSPOP)揭示了东半球500hPa环流、雪盖和中国降水量耦合系统的3~4年振荡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环流-冰雪-降水系统耦合振荡(ASRO)存在显著的欧亚太平洋(EUP)和中国东部型(EC)耦合移动波列,其中500hPa高度与雪盖波列空间位相相反,但一致向东南方向移动,而中国降水波列由北向南传播。这反映出欧亚雪盖异常影响欧亚大陆和海洋加热对比,并通过大气内部动力过程激发的耦合空间波的能量频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主振荡型分析 环流-冰雪-降水耦合系统 耦合振荡 欧亚 中国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