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技术在高邮凹陷永安-联盟庄地区岩性油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骜卓 宁松华 +2 位作者 曾德龙 杨森 李继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43-50,共8页
针对永安-联盟庄地区构造复杂、地层可对比性差、勘探难度较大的问题,以戴南组二段的E2d52亚段为例,首先对研究区进行测井数据的岩石物理分析,确定该区目的层段的敏感参数;然后,以该区宽方位采集的叠前地震数据为基础进行振幅随偏移距变... 针对永安-联盟庄地区构造复杂、地层可对比性差、勘探难度较大的问题,以戴南组二段的E2d52亚段为例,首先对研究区进行测井数据的岩石物理分析,确定该区目的层段的敏感参数;然后,以该区宽方位采集的叠前地震数据为基础进行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mplitude uersus offset,AVO)模型正演,分析已知油、水和岩性及其不同组合条件下的AVO特征,并判断该区为第一类AVO特征;最后以2口井为约束进行AVO叠前反演,得到一系列的AVO属性,结合之前的研究结果,优选PG属性和敏感因子F属性对目的层段进行有利区域的预测。结果显示,E2d52层段有利区域主要集中在该区北东方及南西方,大多数有利区域靠近汉留断层一带,储层具有厚度薄、横向连续性差的特点。该结果的提出希望为将来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分析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正演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值正演模拟约束下的零偏移距VSP资料Q值估算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学军 牟棋 +2 位作者 李海英 杨子川 张雪莹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3-490,共8页
随着油气勘探目的层逐步走向深部,球面扩散、透射损失、环境噪声等使得VSP资料的初至子波发生改变,导致常规的Q值估算方法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为此,利用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TP327井零偏移距VSP资料,综合考虑透射损失和球面扩散的影响,... 随着油气勘探目的层逐步走向深部,球面扩散、透射损失、环境噪声等使得VSP资料的初至子波发生改变,导致常规的Q值估算方法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为此,利用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TP327井零偏移距VSP资料,综合考虑透射损失和球面扩散的影响,提出一种Q值正演模拟约束下的零偏移距VSP资料Q值估算方法。该方法通过研究区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建立层状地质模型,利用射线追踪的方法,用大地吸收介质模型的Q值正演模拟结果,对频谱比法和经验公式估算的初始Q值进行修正,使得Q值正演模拟结果与实际地震波的衰减记录在频谱特征上吻合,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Q模型。TP327井Q值估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与李庆忠经验公式得到的结果在浅层比较接近,但在中层和深层,两者差异较大;Q值正演模拟结果约束的子波与实际VSP资料子波的频谱比较吻合,证实用Q值正演模拟约束得到的层间Q值更为可靠。利用Q值正演模拟约束方法得到的Q模型对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反Q滤波能显著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有助于提高碳酸盐岩地层中缝洞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移距 VSP资料 初至子波 Q值模拟 频谱比法 大地吸收介质模型 振幅衰减 反Q滤波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阶稀疏Radon变换的预测多次波自适应相减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薛亚茹 杨静 钱步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9,共7页
利用高分辨率稀疏Radon变换和正交变换两种原子构成过完备的信号重构空间,使得地震信号在此高阶高分辨率稀疏Radon变换域中能够被稀疏表示;结合基于过完备字典的信号稀疏表示,提出高分辨率稀疏Radon变换和正交多项式变换结合的高阶稀疏R... 利用高分辨率稀疏Radon变换和正交变换两种原子构成过完备的信号重构空间,使得地震信号在此高阶高分辨率稀疏Radon变换域中能够被稀疏表示;结合基于过完备字典的信号稀疏表示,提出高分辨率稀疏Radon变换和正交多项式变换结合的高阶稀疏Radon变换(HOSRT)。所提方法通过将地震数据和预测多次波变换到高阶稀疏Radon空间,用完备的高阶稀疏Radon变换原子稀疏表示,并在该域进行自适应相减,能够有效分离一次波和多次波;而且由于构造的完备空间克服了正交性的问题,压制过程中降低了对一次波的损伤。对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多次波的压制效果,同时还可以较好地保留一次波振幅AVO(振幅随偏移别距的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ON变换 交多项式变换 过完备字典 自适应相减 AVO(振幅随偏移距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旅行时计算方法及其模型试验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陈可洋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地震波旅行时的计算是地震波偏移成像技术和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保幅叠前偏移成像的重要因素。推导了地震波波动方程高阶有限差分法计算格式,提出了最大绝对振幅能量节点初至旅行时拾取的方法。均匀介质模型试验表... 地震波旅行时的计算是地震波偏移成像技术和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保幅叠前偏移成像的重要因素。推导了地震波波动方程高阶有限差分法计算格式,提出了最大绝对振幅能量节点初至旅行时拾取的方法。均匀介质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与用解析解、程函方程法计算的旅行时等值线基本重合。基于层状介质模型、凹陷模型和Marmousi模型对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试验,将由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初至旅行时作为叠前逆时成像条件,对凹陷模型和Marmousi模型的数值模拟记录进行了叠前逆时偏移成像,偏移叠加剖面很好地反映了模型的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旅行时计算 最大绝对振幅能量 高阶有限差分法 吸收边界条件 叠前逆时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物理模型约束拉梅参数提取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世鑫 印兴耀 张繁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3,71,共6页
利用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最优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线性近似公式,构建满足近临界角条件精度要求的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在地震记录的褶积理论假设前提下,结合贝叶斯理论的最大后验概率估计方法推导了最优系数的反演目标函数,考虑到拉梅参... 利用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最优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线性近似公式,构建满足近临界角条件精度要求的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在地震记录的褶积理论假设前提下,结合贝叶斯理论的最大后验概率估计方法推导了最优系数的反演目标函数,考虑到拉梅参数λ和μ对地下储层信息的敏感特性,进一步将最优系数转换为拉梅参数,实现以岩石物理模型为软约束的拉梅参数提取。通过模型试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提取参数的高抗噪性,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叠前地震道集,取得了较好的储层描述结果。该方法鲁棒性较强,可以为后续的储层预测与烃类检测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模型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 交基函数 拉梅参数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能量半衰属性识别涠西南凹陷砂泥薄互层组合中浊积砂体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琪 黄时卓 +1 位作者 史德锋 汪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281,共9页
涠西南凹陷是我国南海北部湾盆地重要的油气聚集地,浊积砂体是其重要的储量贡献地质体,显示了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随着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推进,在砂、泥岩地震特征叠置严重的背景下,常规的地球物理技术手段难以识别真正的浊积储层。为... 涠西南凹陷是我国南海北部湾盆地重要的油气聚集地,浊积砂体是其重要的储量贡献地质体,显示了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随着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推进,在砂、泥岩地震特征叠置严重的背景下,常规的地球物理技术手段难以识别真正的浊积储层。为此,基于浊积砂体强振幅反射形成的地质背景,剖析了非储层形成异常强振幅的两个主要成因:砂、泥岩薄互层组合容易形成强振幅反射;甜点储层与围岩响应差异小,低速泥岩强振幅响应干扰严重。因此提出了应用能量半衰时属性识别浊积储层的新技术:(1)确定研究区的等时地层反射界面,建立精细的等时地层格架,将五级层序地层作为一套等效体研究,并基于砂岩、泥岩密度比较稳定确立了异常体内部的振幅微变化主要体现在速度结构的变化上,即速度结构变化是识别真假储层的关键;(2)建立了砂岩、泥岩互层的楔状模型,论证了不同岩性组合对应不同的速度结构,介绍了不同速度结构引起能量半衰时属性值变化的情况,有效描述了砂泥薄互层内的速度结构变化;(3)基于研究区速度的精细分析,按照“同一岩性,同一物性”“同一岩性,不同物性”“不同岩性,不同物性”3种组合情况正演模拟,解读异常体振幅微变化的信息,由此判断引发阻抗变化的主因,综合预测异常体可能的岩性组合,极大地降低了岩性预测的多解性。结论认为:该技术运用于实例勘探中,岩性预测结果与钻井揭示相吻合,有力支撑了涠西南凹陷的勘探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特征重叠 浊积砂体 振幅变化 速度结构 能量半衰时 模拟 岩性组合预测 涠西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