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水诱发地震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及视应力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致伟 乔慧珍 +2 位作者 吴朋 宫悦 赵小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50,181,共9页
以四川自贡和长宁两个注水地区为例,基于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和观测报告,分析注水诱发地震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特征及其与当地加压注水数据的关系,并结合表征绝对应力水平的视应力综合分析研究自贡和长宁地区的应力状态。... 以四川自贡和长宁两个注水地区为例,基于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和观测报告,分析注水诱发地震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特征及其与当地加压注水数据的关系,并结合表征绝对应力水平的视应力综合分析研究自贡和长宁地区的应力状态。结果表明,自贡和长宁地区注水诱发地震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均在高值波动,其均值分别为0.89和0.90,且变化过程与加压注水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加压注水对局部区域应力场产生扰动影响,使地下浅层裂隙呈优势取向排列,引发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表现出较好的相似性,但其视应力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应力水平并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诱发地震 Q值 场地响应 振幅关系 视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2次中强地震谱振幅相关系数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崔子健 李志雄 +1 位作者 陈章立 邵志刚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利用谱振幅相关系数法对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2次中强地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999年辽宁岫岩5.4级地震前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90,2013年吉林前郭5.8级震群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88,表明二者均表现出较强的震源机制相似性... 利用谱振幅相关系数法对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2次中强地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999年辽宁岫岩5.4级地震前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90,2013年吉林前郭5.8级震群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88,表明二者均表现出较强的震源机制相似性,具有发生强震的背景条件,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岫岩5.4级地震余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前郭震群序列前期相关系数维持在高值,5次强震发生后其值有下降的趋势,表现出震源机制相似性的减弱,这对中强震群后续趋势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岫岩地震 前郭地震 前震序列 振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景谷M_S6.6、云南沧源M_S5.5地震谱振幅相关系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子健 李志雄 陈章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540,697,共6页
作为谱振幅相关分析法的拓展应用,计算了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MS6.6地震、2015年3月1日云南沧源MS5.5地震余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显示,景谷地震后谱振幅相关系数维持在高值,主震后2个月,发生了MS5.8、5.9强余震。该高值体现出... 作为谱振幅相关分析法的拓展应用,计算了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MS6.6地震、2015年3月1日云南沧源MS5.5地震余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显示,景谷地震后谱振幅相关系数维持在高值,主震后2个月,发生了MS5.8、5.9强余震。该高值体现出震源机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较强的区域应力水平,有利于强余震的发生和区域中强地震丛集。沧源余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的结果与景谷地震相似,一直处于高值。景谷地震与沧源地震所在地区历史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不能简单地利用谱振幅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预测后续地震的大小,但两个序列的高值也许显示滇南较大区域目前正处于强应力状态下,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地震 沧源地震 振幅关系 震源机制一致性 余震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以来滇西地区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浩 付虹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1-639,2,共9页
使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计算了滇西地区2008—2011年发生的6个MS≥4.0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序列无论是前震型、主震-余震型,还是震群型地震,其谱振幅相关系数均较高,分析认为可能是该区域处于高应... 使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计算了滇西地区2008—2011年发生的6个MS≥4.0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序列无论是前震型、主震-余震型,还是震群型地震,其谱振幅相关系数均较高,分析认为可能是该区域处于高应力水平状态所造成的.谱振幅相关系数较小的地震序列,其震源机制一致性不高,区域应力场强度较低,可以作为判别后续没有更大地震的指标.前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较高,但谱振幅相关系数较高的不一定是前震序列.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较高,仅仅表明其区域应力水平较高,这种状态有利于该区域MS≥5.0地震的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滇西地区 振幅关系 震源机制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判别小震群序列类型的新方法研究——谱振幅相关分析法 被引量:55
5
作者 崔子健 李志雄 +3 位作者 陈章立 赵翠萍 郑斯华 周连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18-1724,共7页
已有研究表明,与一般性小震群相比,前震序列的震源机制更趋于一致.鉴于小地震的震源机制不易求解,本文利用谱振幅相关分析法研究小地震震源机制是否相似的问题,以探讨小震群序列类型判定的可能性.选择小震群活动频繁的云南西北部作为研... 已有研究表明,与一般性小震群相比,前震序列的震源机制更趋于一致.鉴于小地震的震源机制不易求解,本文利用谱振幅相关分析法研究小地震震源机制是否相似的问题,以探讨小震群序列类型判定的可能性.选择小震群活动频繁的云南西北部作为研究区域,计算发生在该地区的五个震群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显示,2001年施甸MS5.9级及2001年永胜MS6.0级强震震前的小震群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8、0.93;2002年漾濞、2003年洱源、2005年宾川三个一般性小震群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48、0.68和0.63.表明,强震前的小震群序列与一般性小震群序列相比,谱振幅相关系数明显较大,接近于1.0,说明其震源机制相似性更为显著.本文针对小震群类型判定所作的理论推测与所研究震例实测结果基本相符合,初步表明,谱振幅相关分析法可能是判定小震群类型的物理意义较为明确的方法,具有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群类型 震源机制 相似性 振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以来云南M≥5.0地震前震型地震序列特征分析
6
作者 张天宇 黄浩 +2 位作者 刘自凤 匡泳庄 杨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9-833,共5页
使用云南小震月报目录和地震台网中心记录到的地震波形数据,计算2008年以来云南M≥5.0地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结合不同地震序列类型的传统地震学参数h值和b值综合分析发现,前震型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明显高于震群型和主余型地震序... 使用云南小震月报目录和地震台网中心记录到的地震波形数据,计算2008年以来云南M≥5.0地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结合不同地震序列类型的传统地震学参数h值和b值综合分析发现,前震型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明显高于震群型和主余型地震序列,且变化范围较小,数值分布较集中,而传统地震学参数b值分布较集中,h值变化范围较大。分析8个典型前震型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发现,前震型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变化与地震序列的震级强度变化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分析认为,谱振幅相关系数高是区域应力水平高的一种表现,而地震序列谱振幅变化波动可能是受到余震起伏波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振幅关系 地震学参数 B值 H值 前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VP宽频带倾斜仪与宽频带地震仪数据融合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冰清 王建国 +2 位作者 郭巍 赵黎明 王伟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59-764,共6页
以天津蓟县地震台VP宽频带倾斜仪采集的典型地震同震波形及同址地震仪数据为研究对象,获取和识别天津地区VP宽频带倾斜仪同震波形的频谱特征、频带响应及震相成分,并基于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跟踪分析平台统计不同区域VP宽频带倾斜仪的... 以天津蓟县地震台VP宽频带倾斜仪采集的典型地震同震波形及同址地震仪数据为研究对象,获取和识别天津地区VP宽频带倾斜仪同震波形的频谱特征、频带响应及震相成分,并基于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跟踪分析平台统计不同区域VP宽频带倾斜仪的幅度与震级,利用经验公式拟合振幅与震级的关系,实现蓟县地震台VP宽频带倾斜仪和宽频带地震仪面波最大振幅转换。结果表明,VP宽频带倾斜仪记录的频带丰富,两者在波形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宽频带倾斜仪 宽频带地震仪 时频分析 震相识别 振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包装系统跌落冲击响应分析的HFAF法 被引量:9
8
作者 陈鸣 陈安军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0-43,共4页
目的针对单自由度无阻尼Duffing方程,应用何氏频率-振幅关系(HFAF)得到简单的近似解析解。方法以三次非线性包装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何氏频率-振幅(HFAF)关系分析系统跌落冲击响应,得到跌落冲击响应的近似解;为提高解的精度,与包装动力... 目的针对单自由度无阻尼Duffing方程,应用何氏频率-振幅关系(HFAF)得到简单的近似解析解。方法以三次非线性包装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何氏频率-振幅(HFAF)关系分析系统跌落冲击响应,得到跌落冲击响应的近似解;为提高解的精度,与包装动力学分析的能量法结合,通过能量法求解最大位移及加速度,对近似解进行修正。结果修正后的近似解其位移和加速度峰值与数值分析的结果相比较,相对误差小于0.1%,近似解解析表达简单,物理意义明确。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非线性包装系统跌落冲击响应分析提供一种新的快速近似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非线性 跌落冲击 何氏频率-振幅关系 位移峰值 加速度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安徽金寨M_L3.9震群序列震源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显良 刘泽民 +3 位作者 郁建芳 倪红玉 张炳 王琐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6-924,1,共9页
首先采用P波、SV波和SH波的极性和振幅比联合求解2014年安徽省金寨ML3.9震群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该震群序列的震源一致性参数和P轴方位角随时间的变化;然后基于震区附近3个台站记录到的该震群序列的地震波形,计算其... 首先采用P波、SV波和SH波的极性和振幅比联合求解2014年安徽省金寨ML3.9震群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该震群序列的震源一致性参数和P轴方位角随时间的变化;然后基于震区附近3个台站记录到的该震群序列的地震波形,计算其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同时读取震区附近3个台站记录到的该震群序列中115次ML≥1.5地震的极性.研究结果表明:金寨ML3.9震群序列的地震震源机制解绝大多数为压性走滑型,P轴方位角较为一致;其震源一致性参数处于较低水平,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较高;台站所记录到的地震极性也较为一致.该结果表明金寨ML3.9震群序列的震源一致性程度非常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寨ML3.9震群序列 震源机制解 振幅关系 震源一致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研究2014年霍山M_S4.3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变化过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倪红玉 刘泽民 +2 位作者 洪德全 汪小厉 赵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4-1019,共16页
综合利用震源一致性参数、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单台的P波初动和振幅比方法研究2013年10月以来霍山MS4.3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变化过程,进而科学判定该序列的类型,探索震后地震趋势的判别方法。结果表明,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前,霍... 综合利用震源一致性参数、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单台的P波初动和振幅比方法研究2013年10月以来霍山MS4.3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变化过程,进而科学判定该序列的类型,探索震后地震趋势的判别方法。结果表明,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前,霍山地震序列的震源一致性参数低于多年均值,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在0.9附近波动、持续处于高值状态,单台的P波初动总体优势分布明显、振幅比较为一致,均显示霍山MS4.3地震前序列的震源机制较为一致,为前震序列;霍山MS4.3地震后,序列的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较低,在0.6附近波动,单台的P波初动、振幅比较为紊乱,表明霍山MS4.3地震后序列的震源机制较为紊乱,为余震序列,后续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霍山MS4.3地震前后震源区的震源机制经历了散乱—一致—散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一致性参数 体波谱振幅关系 初动 振幅 霍山M_s4.3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一致性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云歌 陈天长 +3 位作者 苏金蓉 雷建设 唐淋 吴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1-257,共7页
利用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对2013年4月20日至6月30日芦山MS7.0地震余震序列中四川地震台网固定台站记录的ML2.0~4.0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进行了研究。将主要研究区分为5个子区,分区计算震群的平均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同一时段内... 利用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对2013年4月20日至6月30日芦山MS7.0地震余震序列中四川地震台网固定台站记录的ML2.0~4.0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进行了研究。将主要研究区分为5个子区,分区计算震群的平均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同一时段内,震后2区平均相关系数最高,达0.809,随着与该区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4区2013年6月平均相关系数最低,仅为0.524;整个研究区的总平均相关系数由0.785变至0.575。主震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子区内地震的平均相关系数均逐渐减小;随着区域应力场能量的释放,震群的震源机制一致性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S7.0地震 余震序列 振幅关系 震源机制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阶双色双向海洋表面波理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虎 刘国梁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2-482,共11页
将经典的"纯波动的三阶单色单向Stokes波理论"提升至"可包含环境均匀流效应的有限水深五阶双色双向海洋表面波理论".亦即,在已有三阶双色双波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自由表面位移、速度势和非线性振幅色散关系的第四阶... 将经典的"纯波动的三阶单色单向Stokes波理论"提升至"可包含环境均匀流效应的有限水深五阶双色双向海洋表面波理论".亦即,在已有三阶双色双波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自由表面位移、速度势和非线性振幅色散关系的第四阶、第五阶显式表达式.从中,将居于核心地位的"双色双向波的第五阶非线性振幅色散关系"又推广到"无穷多波中任意两两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相互作用波的非线性振幅色散关系".针对双色双向短峰波的典型特性,以若干个图表详加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阶理论 双色双向波 海洋表面波 非线性振幅色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左贡-芒康M_S6.1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变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畅 朱航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7-234,共8页
2013年8月12日西藏昌都地区左贡县、芒康县交界发生6.1级地震,地震序列为前-主-余型,在主震发生前9h内发生了7次ML≥2.0中小地震,最大震级为ML4.7。本文采用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方法,基于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研究左贡-芒... 2013年8月12日西藏昌都地区左贡县、芒康县交界发生6.1级地震,地震序列为前-主-余型,在主震发生前9h内发生了7次ML≥2.0中小地震,最大震级为ML4.7。本文采用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方法,基于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研究左贡-芒康6.1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主震前的中小地震相关系数较高,均值为0.86,表明其震源机制相似程度较高,是具有震兆意义的小震序列;余震的相关系数较低,表明震源机制相似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贡-芒康Ms6.1地震 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 振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变仪器同震形变波衰减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龚丽文 陈丽娟 +1 位作者 刘琦 郑许东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9-409,共11页
基于黔江台2套倾斜仪记录到的442次同震形变波,对比分析其波谱特征,分区域统计其振幅A与震级M的关系。研究发现:(1)垂直摆的震动周期和阻尼系数均较小,其波谱信息记录较丰富,适合波谱的时频分析;水管仪的基线较长,阻尼系数较大,抗干扰... 基于黔江台2套倾斜仪记录到的442次同震形变波,对比分析其波谱特征,分区域统计其振幅A与震级M的关系。研究发现:(1)垂直摆的震动周期和阻尼系数均较小,其波谱信息记录较丰富,适合波谱的时频分析;水管仪的基线较长,阻尼系数较大,抗干扰能力较强,其振幅记录较稳定,适合能量衰减分析;(2)垂直摆与水管仪的A-M关系均呈指数关系,随着震中距的增加,曲线的拟合程度增强,且指数系数b与lna呈负线性相关;(3)衰减因子k是用来量化同震形变波能量衰减的主要系数,它随着震中距(△≤6000km)增加而增大,且各区域的衰减因子具有一定规律性,对后期建立巨大远震触发型地震模型及其参数设置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管仪 垂直摆 同震形变波 衰减因子 振幅-震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