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振型叠加法的顺层边坡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及动力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训龙 龚文惠 +2 位作者 邱金伟 宋丁豹 魏汝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为研究非平稳随机地震激励下顺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可靠性问题,采用振型叠加法和虚拟激励法,建立含多层软弱结构面的顺层岩质边坡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的快速算法,根据响应结果,采用首次穿越破坏准则,进一步推导出非平稳地震下顺层岩质边坡... 为研究非平稳随机地震激励下顺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可靠性问题,采用振型叠加法和虚拟激励法,建立含多层软弱结构面的顺层岩质边坡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的快速算法,根据响应结果,采用首次穿越破坏准则,进一步推导出非平稳地震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可靠度计算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软件平台编写相应的程序以实现计算数据和结果图形的快速输出。算例分析表明:顺层边坡地震响应随时间和频率同时变化,具有明显的非平稳特性;随着边坡岩块高程的增加,其位移响应的离散程度会增大,而其对应结构面上剪切力和法向力响应的离散程度会减小,且法向力响应的离散程度更小;地震过程非平稳随机性会降低顺层岩质边坡的可靠程度,建立的可靠度计算方法能更真实地反映边坡的实际情况,更偏于工程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边坡 动力可靠度 非平稳随机地震 振型叠加 虚拟激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横向动力特性振型叠加法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成辉 万复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5-69,共5页
本文对包括两根钢轨、轨枕、道床的点支承欧拉梁轨道横向振动力学模型,用振型叠加法进行了分析,得到了20~500Hz频率范围内的位移响应。它与轨道实际情况有良好的一致性。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分析频率范围广,计算量小,是分析轨道横向动... 本文对包括两根钢轨、轨枕、道床的点支承欧拉梁轨道横向振动力学模型,用振型叠加法进行了分析,得到了20~500Hz频率范围内的位移响应。它与轨道实际情况有良好的一致性。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分析频率范围广,计算量小,是分析轨道横向动力特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结构 横向振动 振型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TMD结构的大阻尼比复振型叠加反应谱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东梅 李创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1-185,共5页
为了对具有非对称质量矩阵、非对称刚度矩阵和非经典大阻尼矩阵特征的带TMD结构进行更精确并便于工程应用的抗震设计,用大阻尼比复振型叠加设计反应谱法进行了地震响应及效应分析.用复模态法对非经典方程进行解耦,得到了结构地震响应的... 为了对具有非对称质量矩阵、非对称刚度矩阵和非经典大阻尼矩阵特征的带TMD结构进行更精确并便于工程应用的抗震设计,用大阻尼比复振型叠加设计反应谱法进行了地震响应及效应分析.用复模态法对非经典方程进行解耦,得到了结构地震响应的时域表达式,根据解的复共轭特征和欧拉变换,进一步把地震响应表示为一系列等效单自由度体系位移和速度响应的线性组合,再根据反应谱理论并考虑大阻尼比转换就可以求解带TMD结构基于设计反应谱的地震响应和效应并进行抗震设计.通过一个算例来说明大阻尼比复振型叠加设计反应谱法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带TMD结构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TMD结构 抗震设计 大阻尼比 振型叠加设计反应谱法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型叠加技术的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国新 梁树霞 孙奉劼 《震灾防御技术》 2009年第1期49-57,共9页
本文根据基于振型叠加(modal summation)技术的地震危险性确定性分析方法,结合区域地震活动性、地质构造和地震波传播特点,通过计算理论地震图途径,分别计算了大连市周边各个地震对各个场点所造成的最大影响强度(主要以峰值加速度、速... 本文根据基于振型叠加(modal summation)技术的地震危险性确定性分析方法,结合区域地震活动性、地质构造和地震波传播特点,通过计算理论地震图途径,分别计算了大连市周边各个地震对各个场点所造成的最大影响强度(主要以峰值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体现),所确定的参数可为结构抗震设计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地震区划 振型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动力分析的二阶矩阵扰动振型叠加法
5
作者 杨佑发 郑硕才 邹银生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91-94,共4页
提出了一种求解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二阶矩阵扰动振型叠加方法,通过与Wilsonθ法的比较,验证了它的高效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二阶矩阵 扰动 振型叠加 结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型叠加的高土石坝抗震稳定有限元法及其应用
6
作者 胡军 钟龙 杨昕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62,35,共4页
为反映高土石坝地震反应加速度分布的特点,基于振型叠加方法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高土石坝抗震稳定分析的有限元方法,首先对大坝进行振型分析,基于振型叠加方法得到作用于单元节点上的等效拟静力地震荷载,再用强度折减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获... 为反映高土石坝地震反应加速度分布的特点,基于振型叠加方法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高土石坝抗震稳定分析的有限元方法,首先对大坝进行振型分析,基于振型叠加方法得到作用于单元节点上的等效拟静力地震荷载,再用强度折减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获得大坝抗震稳定安全系数。通过对典型高心墙土石坝的抗震稳定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所确定的坝体地震惯性力分布特征为"鞭梢效应"有所增加,且坝体材料特性影响地震加速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抗震稳定分析 振型叠加 加速度分布 强度折减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型叠加法的修正计算
7
作者 廖明成 林峰 王潇 《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104-110,共7页
在结构动力分析中,常采用振型叠加法,当略去高阶振型的影响或当自由度与质量不对应时造成一定的误差,对此,本文讨论一种修正的方法.
关键词 动力响应 结构振动 计算 振型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的复振型叠加反应谱方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华霆 谭平 +2 位作者 彭凌云 李志山 周福霖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57-163,共7页
隔震体系一般由隔震层和上部结构组成,隔震层包括隔震支座和耗能装置,其阻尼特性与上部结构有较大差别。因此,隔震体系阻尼分布具有显著的非比例特性,从而导致其阻尼矩阵不满足无阻尼振型解耦的条件,故在隔震体系中经典的振型叠加反应... 隔震体系一般由隔震层和上部结构组成,隔震层包括隔震支座和耗能装置,其阻尼特性与上部结构有较大差别。因此,隔震体系阻尼分布具有显著的非比例特性,从而导致其阻尼矩阵不满足无阻尼振型解耦的条件,故在隔震体系中经典的振型叠加反应谱方法已不适用。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结合隔震结构的特点,推导了能够考虑非比例阻尼特性的多维地震复振型叠加反应谱方法。针对目前常用的强迫解耦方法,对其误差进行了探讨,发现其阻止了隔震层与上部结构的能量传递,导致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偏小。基于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对复振型叠加反应谱方法、强迫解耦假定下的反应谱方法、时程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隔震层阻尼较大时,强迫解耦方法精度较差,并且无法反映隔震层阻尼引起的上部结构地震响应放大效应,复振型叠加反应谱方法计算精度较好,可充分反映隔震结构非比例阻尼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谱方法 非比例阻尼 振型叠加方法 强迫解耦方法 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型叠加法合理振型数目的确定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华霆 谭平 +2 位作者 和雪峰 彭凌云 周福霖 《应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4-409,共6页
振型叠加法是常用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之一,参与计算的振型数目是影响该方法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揭示了确定振型参与数目的质量参与系数法、振型位移控制法的数学背景及物理含义,分析了两者存在的不足。通过推导振型截断误差估计公式,... 振型叠加法是常用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之一,参与计算的振型数目是影响该方法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揭示了确定振型参与数目的质量参与系数法、振型位移控制法的数学背景及物理含义,分析了两者存在的不足。通过推导振型截断误差估计公式,提出了更合理的确定振型数目范数形式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严密的理论推导,适用于任意动力荷载形式。计算结果表明,振型位移控制法所确定的振型数目过大,质量参与系数法提供的振型数目偏少,而本文方法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分析 振型叠加 质量参与系数法 振型位移控制法 范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振型叠加法截断误差及改进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华霆 谭平 +2 位作者 彭凌云 李志山 周福霖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6-563,共8页
根据复振型叠加理论,对具有非比例阻尼特性的线性体系,分析了复振型截断误差的来源,给出了误差公式。与比例阻尼体系的高阶实振型响应类似,通过反应比表达式可以看出随着输入频率与自振频率比的减小,高阶复振型的响应也趋于荷载的静态... 根据复振型叠加理论,对具有非比例阻尼特性的线性体系,分析了复振型截断误差的来源,给出了误差公式。与比例阻尼体系的高阶实振型响应类似,通过反应比表达式可以看出随着输入频率与自振频率比的减小,高阶复振型的响应也趋于荷载的静态响应。基于此推导出了与传统修正方法形式一致的复振型静力修正方法和振型加速度方法,同时根据复振型退化为实振型的条件(实部与虚部成比例关系)建立了实、复振型修正方法的统一。用数值算例对修正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复振型修正方法能够很好地提高振型叠加的计算精度,特别是当结构主要固有频率大于输入卓越频率时修正效果更为显著;还发现附加阻尼较大时,导致部分高阶振型自振频率减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修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振动 动力分析 振型叠加 静力修正 振型加速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经典阻尼分布参数系统复振型叠加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华霆 谭平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9,共12页
附加减震装置的一维杆或剪切梁模型属于非连续的非经典阻尼分布参数系统。对于它的动力分析,通常是建立分段的运动方程,然后利用各段动力反应的实振型叠加形式和连续条件进行动力计算。这是一种实模态综合方法,尽管它可以求得近似的动... 附加减震装置的一维杆或剪切梁模型属于非连续的非经典阻尼分布参数系统。对于它的动力分析,通常是建立分段的运动方程,然后利用各段动力反应的实振型叠加形式和连续条件进行动力计算。这是一种实模态综合方法,尽管它可以求得近似的动力反应,但反映不出阻尼对整体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为了考虑附加减震装置引起的阻尼和刚度非连续性,基于广义函数理论,建立了整体系统的无量纲化运动方程,利用Laplace变换推导了振型函数和特征值方程,并给出了振型函数的正交条件,最终导出了适用于非经典阻尼分布参数系统的复振型叠加方法。由于特征值方程为复杂的超越方程,为了同时求出多个自振频率,建议了一种基于柯西积分定理的等效多项式方法。这种方法将自振频率转变成了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求解,更简便、实用。最后以基底隔震分布参数系统为例,展示了复振型叠加法的应用,同时对隔震结构设计得出了有益的结论。给出的复振型叠加法是传统的经典阻尼连续系统实振型叠加法的推广,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振动 非经典阻尼 分布参数系统 动力分析 振型叠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结构动力反应的非振型叠加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德印 蔡之瑞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2年第2期43-48,共6页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非振型叠加法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Lanczos向量叠加法和Ritz向量叠加法,指出他们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国内外最近研究成果。此外还简要地介绍了振型叠加法以及其修正法。
关键词 结构动力学 计算 振型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振型叠加方法研究1997年11月8日中国西藏玛尼地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高原 Suzan Van Der Lee Domenico Giardini Jochen Braunmiller 郑斯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98-106,共9页
利用包括长周期体波、Rayleigh波和Love波在内的三分向波形记录,根据PREM模型应用自由振荡振型叠加方法计算理论地震图,反演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Ms7.9地震的矩张量.获得的最佳双力偶的节面解为:NP1(走向343°,倾角76°,滑动角... 利用包括长周期体波、Rayleigh波和Love波在内的三分向波形记录,根据PREM模型应用自由振荡振型叠加方法计算理论地震图,反演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Ms7.9地震的矩张量.获得的最佳双力偶的节面解为:NP1(走向343°,倾角76°,滑动角-177°),NP2(走向252°,倾角87°,滑动角-13°);地震矩为1.43×1020 Nm,Mw为7.4.其结果与哈佛大学的CMT解较一致.地震的发震断层面为北东东近东西方向,断层性质主要为左旋走滑断层,与地质背景、应力场特征相符合.研究使用的是适用于区域性地震的矩张量快速确定的方法,可以用来对区域性的地震活动给出准确而快速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张量 地震波 振型叠加 西藏地区 玛尼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lab编程实现求解基于振型叠加法的多自由度动力学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波平 张君茹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564,共9页
给出了求解多自由度动力学系统响应的Matlab程序,这些程序基于振型叠加法可用于求解由质量矩阵M和刚度矩阵K以及常见阻尼矩阵描述的线性离散系统的时域和频域解。对于无阻尼系统,用户可以选择数值解或符号解析解(以时间或频率表示),并... 给出了求解多自由度动力学系统响应的Matlab程序,这些程序基于振型叠加法可用于求解由质量矩阵M和刚度矩阵K以及常见阻尼矩阵描述的线性离散系统的时域和频域解。对于无阻尼系统,用户可以选择数值解或符号解析解(以时间或频率表示),并利用复模态叠加法计算了阻尼系统的数值解。总结了模态叠加方法下动力学响应的求解,并在简短的Matlab程序中实现。以三自由度系统和悬臂梁模型为例说明了程序的应用。这些程序也可用于工程应用中,通过对商用有限元软件包产生的质量和刚度进行后处理,产生感兴趣的时域和频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程序 时域和频域响应 多自由度系统 振型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高阶振型效应的大跨度钢桁拱桥瑞利阻尼参数取值研究
15
作者 张永亮 朱光增 刘沛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0,共7页
为了解高阶振型效应对大跨度钢桁拱桥地震反应的影响机制,以及在采用直接积分法时构建合适的瑞利阻尼矩阵,以某490 m跨径钢桁拱桥为背景,采用SAP 2000软件建立全桥弹性动力计算模型。针对主拱圈上(下)弦杆轴力、弯矩,研究振型参与质量... 为了解高阶振型效应对大跨度钢桁拱桥地震反应的影响机制,以及在采用直接积分法时构建合适的瑞利阻尼矩阵,以某490 m跨径钢桁拱桥为背景,采用SAP 2000软件建立全桥弹性动力计算模型。针对主拱圈上(下)弦杆轴力、弯矩,研究振型参与质量最大的7阶(第1、4、8、11、13、23、49阶)振型反应与总反应的占比关系,并对构建瑞利阻尼矩阵的特征频率选取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主拱圈上、下弦杆拱脚区域的轴力主要由1阶振型(第1阶)控制,由拱脚向拱顶过渡,逐渐转变为由2~4阶振型控制,高阶振型效应显著;同一阶振型对主拱圈上、下弦杆轴力贡献率及分布规律的影响不同;对于复杂钢桁拱桥,采用振动方向上振型参与质量较大的2阶振型特征频率构建瑞利阻尼矩阵可能因高估了高阶振型阻尼比,导致除拱脚区域以外的拱圈弦杆杆件轴力计算结果偏小,结构偏于不安全;采用直接积分法对复杂钢桁拱桥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时,建议选取多阶控制振型构建相应的瑞利阻尼工况,并对其计算结果取包络用于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拱桥 地震反应 高阶振型 瑞利阻尼 振型叠加 直接积分法 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中的阻尼与复振型地震响应的完全平方组合 被引量:21
16
作者 周锡元 马东辉 俞瑞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9,共9页
对工程结构中阻尼矩阵的简化处理途径做了简要评述 ,指出目前常用的比例阻尼理论对于小阻尼结构是适用的。但是随着机械阻尼器在结构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结构的阻尼矩阵不再满足可以按照相应无阻尼结构振型解耦的条件 ,此时的振型是由实... 对工程结构中阻尼矩阵的简化处理途径做了简要评述 ,指出目前常用的比例阻尼理论对于小阻尼结构是适用的。但是随着机械阻尼器在结构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结构的阻尼矩阵不再满足可以按照相应无阻尼结构振型解耦的条件 ,此时的振型是由实部和虚部组成的复数形式。由于缺乏基于反应谱的复振型地震反应叠加分析方法 ,也是为了简单起见 ,在抗震设计规范中建议采用强迫解耦的近似分析方法。文中对强迫解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指出在一般情况下这一方法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对于过阻尼和其它特殊情况 ,误差也是比较大的。为了避免这样的误差 ,可以采用文中推荐的基于复振型的完全平方组合 (CCQC)方法。与目前常用的CQC法相比 ,文中建议的CCQC法是按照同样的假定在复振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近似分析方法 ,完全避免了复数运算 ,表达方式也一样简单实用 ,因此很适合在实际工程和抗震设计规范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 振型叠加 SRSS法 CQC法 CCQc法 强迫解耦法 CQC3法 SRSS3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端柔性约束悬浮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理论及参数研究
17
作者 陈星 郑印 +3 位作者 陈水福 项贻强 洪红涛 申永刚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7-186,228,共11页
悬浮隧道管体两端是地震的主要激励点。为研究管端约束对悬浮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两端柔性约束的悬浮隧道管体-锚索耦合振动模型,构造符合柔性约束条件的管体振型函数,利用Galerkin法导出了广义坐标下的耦合振动常微分方程组,并由... 悬浮隧道管体两端是地震的主要激励点。为研究管端约束对悬浮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两端柔性约束的悬浮隧道管体-锚索耦合振动模型,构造符合柔性约束条件的管体振型函数,利用Galerkin法导出了广义坐标下的耦合振动常微分方程组,并由MATLAB编写程序实现了方程的求解。通过与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正确性。结合待建悬浮隧道算例,探讨了边界约束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端部柔性约束的地震响应结果与将其视为简单铰接或固接的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管体响应随两端转动弹簧刚度的减小而减小;降低线弹簧刚度可减小管体加速度和弯矩响应,但会导致管端位移增加;地震作用下管端激励对悬浮隧道管体响应影响较大,在竖向加速度和弯矩响应中占比分别在75%和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隧道 柔性边界 地震作用 振型叠加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叠加法的变压器绕组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洪山 文海艳 +2 位作者 马利波 赵慧 李慧敏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77-83,共7页
变压器绕组振动极易导致绕组机械形变,从而影响到设备乃至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文中旨在更便捷的研究变压器绕组的振动特性,首先,利用多自由度系统力学理论,基于模态叠加法建立绕组振动位移响应的解析模型,该模型的刚度系数和激... 变压器绕组振动极易导致绕组机械形变,从而影响到设备乃至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文中旨在更便捷的研究变压器绕组的振动特性,首先,利用多自由度系统力学理论,基于模态叠加法建立绕组振动位移响应的解析模型,该模型的刚度系数和激励参数可以反映绕组多种工况的振动特性,文中主要分析了螺栓预紧力和电磁力两个典型因素对绕组振动特性的影响。并以一台10 kV三相变压器为例,设计绕组松动的锤击试验和在线振动监测试验,试验分析结果与解析模型分析结论吻合,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有效性。文中研究内容为变压器绕组结构设计和状态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绕组振动特性 振型叠加 不同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型降阶法解决被动控制中小刚度引起的病态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志昌 张瑞雪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5-1299,1422,共6页
被动控制系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或调谐液体阻尼器(Tuned Liquid Damper,TLD)刚度相对主体结构非常小,而且通常是非线性的,所以动力时程计算中极易出现病态刚度矩阵。当主体结构未知量个数相当大时,刚度矩阵的病态... 被动控制系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或调谐液体阻尼器(Tuned Liquid Damper,TLD)刚度相对主体结构非常小,而且通常是非线性的,所以动力时程计算中极易出现病态刚度矩阵。当主体结构未知量个数相当大时,刚度矩阵的病态很难避免。为了使病态方程得到改善,本文利用主体结构振型叠加法降低方程阶数。在完成降阶后,根据Newmark-β法推导了计算地震作用下每一时刻结构响应的公式,并将整个算法使用MATLAB编译为程序。通过与已有文献中ABAQUS模拟结果的对比,得出误差在2.9%~8.4%范围内,说明本算法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D TLD 刚度矩阵 振型叠加 降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角及振型参量的桥梁挠度监测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邸昊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2-76,共5页
研究目的:作为桥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挠度能够反映高速铁路大跨桥梁刚度性能,特别是在桥梁运营期健康监测中,挠度测量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依据振型叠加原理,得出以振型向量作为中间变量的结构倾角与挠度转换算法,基于该算法... 研究目的:作为桥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挠度能够反映高速铁路大跨桥梁刚度性能,特别是在桥梁运营期健康监测中,挠度测量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依据振型叠加原理,得出以振型向量作为中间变量的结构倾角与挠度转换算法,基于该算法提出一种桥梁挠度测试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够克服以往桥梁挠度测量方法在监测精度低、实施操作性差、长期监测性能差等方面的不足,并在高铁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对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论:(1)通过原理推导和数值模拟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振型叠加原理的转角与挠度转换算法科学合理,具有较小的预测误差;(2)通过在石济客专济南黄河公铁两用桥静载试验中应用,采用本文方法测算的桥梁关键断面的竖向位移与实测挠度数据吻合程度较高,测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可为桥梁健康监测的长期挠度测量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梁 振型叠加 电子倾角仪 动静态挠度测量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