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振动采油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江
王恒贵
汪海龙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0,58,共3页
振动技术应用于采油中的增产机理在于解堵、造缝、改变岩石及流体结构特性等作用,它不仅可以改善地层尤其是近井地带渗流能力、提高采油效果,而且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无伤害的绿色采油方法。地层、流体性质及振动工作参数对振动采油...
振动技术应用于采油中的增产机理在于解堵、造缝、改变岩石及流体结构特性等作用,它不仅可以改善地层尤其是近井地带渗流能力、提高采油效果,而且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无伤害的绿色采油方法。地层、流体性质及振动工作参数对振动采油效果影响很大,以前振动采油研究大多停顿在理论研究及定性的说明,文中以实验为基础,对影响振动采油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振动频率、衰减系数、原油脱气频率等工作参数等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这些参数的定量计算关系式,对于提高振动采油技术在现场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采油
振动
频率
最优频率
衰减系数
有效作用距离
原油脱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内外振动采油技术的发展简介
被引量:
11
2
作者
雷光伦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6期46-48,共3页
介绍了振动采油的起源 ,室内实验研究、理论研究、振源类型及现场试验成果。振动采油的主要机制是 :①液 -液界面振动剪切 ,结果油水乳化、原油降粘、剩余油启动聚集和重新分布 ;②液 -固界面振动作用 ,结果岩石表面润湿性发生变化、油...
介绍了振动采油的起源 ,室内实验研究、理论研究、振源类型及现场试验成果。振动采油的主要机制是 :①液 -液界面振动剪切 ,结果油水乳化、原油降粘、剩余油启动聚集和重新分布 ;②液 -固界面振动作用 ,结果岩石表面润湿性发生变化、油膜脱落而聚集运移 ;③岩石颗粒的周期振动 ,结果喉道伸缩 ,贾敏效应解除 ,渗透率增加 ;④流 -固偶合作用 ,结果挤压流体 ,形成变动压力场和渗流场。指出振动采油的成败关键在于振源振力、有效传入油层能量、与油层匹配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场、渗流场、固体介质场三场偶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采油
发展
中国
国外
强化
采油
机制
偶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井下振动采油装置直线驱动器的仿真设计
被引量:
1
3
作者
侯勇俊
周然
+1 位作者
龙小康
符运豪
《石油机械》
2016年第1期92-96,111,共6页
为了使因各种杂质堵塞而产量下降甚至停产的油井恢复产油,设计了新型井下振动装置,通过井下振动装置产生的振动作用于油层,提高原油采收率。基于磁阻最小化理论,对井下振动装置直线驱动器进行了结构设计。通过仿真软件对各式结构进行磁...
为了使因各种杂质堵塞而产量下降甚至停产的油井恢复产油,设计了新型井下振动装置,通过井下振动装置产生的振动作用于油层,提高原油采收率。基于磁阻最小化理论,对井下振动装置直线驱动器进行了结构设计。通过仿真软件对各式结构进行磁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构和通电线圈做了设计与分析,使设计的结构漏磁小、轴向和径向上磁感应强度均匀、电磁驱动力波动小,效率高。最后在设计的结构基础上,建立了井下振动装置动力学模型,并推导出了其电磁驱动力和输出位移的计算公式。当驱动电流正弦变化时,电磁驱动力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也是正弦变化,且其频率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采油
装置
直线驱动器
磁阻最小化理论
磁感应强度
电磁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振动采油选择激振参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
1
4
作者
于海力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8年第2期70-73,共4页
在我国各油田应用的人工地震增油技术中,所用的起振器的激振力是随激振频率以恒定方式变化的,最佳激励参数的选择不太方便。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利用具有常力扫频和定频变力功能的起振器,大大方便了最佳激振参数的选择。
关键词
人工地震动
恒力扫频
油田
振动采油
激振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振动法采油的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
8
5
作者
李骥
李波
+2 位作者
曲绍刚
孙良田
孙宪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3-65,共3页
结合岩石力学、粘性流体动力学以及油层物理化学理论 ,首次从理论上定量研究了振动法采油的增产机理 ,给出了各种增产机理发生的条件。研究结果证明 :振动法采油能更有效地开采稠油油藏。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振动
法
采油
增产机理
波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振动—酸压复合增产技术
被引量:
8
6
作者
张荣军
蒲春生
+1 位作者
聂翠平
时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2-74,共3页
振动采油、酸化压裂技术都是油气田开发中增产的可行途径。振动采油技术主要是利用振动波处理油层 ,通过压裂造缝、原油降粘等方法使油井增产提高 ,从而提高油层最终采收率。酸压技术是一种常用于碳酸岩油气藏的油井增产措施 ,即在高于...
振动采油、酸化压裂技术都是油气田开发中增产的可行途径。振动采油技术主要是利用振动波处理油层 ,通过压裂造缝、原油降粘等方法使油井增产提高 ,从而提高油层最终采收率。酸压技术是一种常用于碳酸岩油气藏的油井增产措施 ,即在高于破裂压力下向地层泵入盐酸 ,使其产生裂缝或压开天然裂缝 ,同时酸液始终在张开的裂缝中流动并与裂缝壁面反应 ,最终形成具有一定长度和一定酸蚀导流能力的裂缝 ,以提高储层渗流能力。在一些稠油、高凝油的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中由于普遍面临着地层渗透率低、原油粘度大等不利因素。所以将大功率的振动波与酸化压裂技术相结合 ,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文章通过研究认为它可以促进原油粘度的降低 ,提高地层的导流能力 ,有效的解决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对于提高碳酸岩油藏中稠油、高凝油的产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压
原油粘度
高凝油
酸化压裂技术
振动采油
稠油
油井
碳酸岩
地层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物理法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7
7
作者
赵荣生
赵巍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8期60-62,84,共4页
针对吉林油田大部分区块低丰度低产低渗油藏,开发中后期近井地带解堵难题。采油院科研人员从解决油田生产实际问题出发,自1988~2003年经过十几年攻关研究,在物理法近井地带解堵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已形成了声、电、...
针对吉林油田大部分区块低丰度低产低渗油藏,开发中后期近井地带解堵难题。采油院科研人员从解决油田生产实际问题出发,自1988~2003年经过十几年攻关研究,在物理法近井地带解堵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已形成了声、电、火药、机械、水力等领域十多项增产增注工艺技术。其中有六项技术获国家专利,二项技术获总公司二等奖,十三项技术获局科技进步奖。1996年物理法采油系列技术被总公司评为“形成工业生产能力”优秀科研项目。物理法采油技术在现场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截止到2003年末,已累计应用2000多口油水井,增产原油14.3×10^4t,投入产出比为1:3.6。按振源的频率和振幅分别介绍四种典型物理法采油技术工艺原理和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采油
振源开发
振源分类
油水井解堵
增产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层微孔隙内流体在水力振动器作用下动态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张光伟
常连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9-33,共5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受堵孔隙结构的物理模型,推导出了油层微孔隙中流体波动方程,提出了流量主振型和压力主振型的概念,采用数值仿真得出了受堵孔道内流体谐振时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分布状况,从振动理论的角度解释了水力振动解堵的机理。
关键词
采油
振动采油
孔隙堵塞
流体
动态
数值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振动场作用对原油渗流的影响
被引量:
4
9
作者
李骥
张焱
+2 位作者
安九泉
张红梅
孙良田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3期46-48,61,共4页
针对我国目前振动法采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盲目性大、增产效果难以预料的状况 ,从理论上研究了振动场对原油渗流的影响 ,推导出了几种主要增产机理与地层渗透率和原油粘度间的关系式 ,并用实例检验了公式的合理性。从而使振动参数和增产...
针对我国目前振动法采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盲目性大、增产效果难以预料的状况 ,从理论上研究了振动场对原油渗流的影响 ,推导出了几种主要增产机理与地层渗透率和原油粘度间的关系式 ,并用实例检验了公式的合理性。从而使振动参数和增产效果间的关系趋于定量化 ,对指导生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法
采油
原油
渗流
增产效果
振动
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元叠合波条件下多孔介质单相平面径向渗流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
3
10
作者
蒲春生
王蓓
+3 位作者
肖曾利
王成俊
王青
陈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1,共5页
近年来,波场强化采油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波在周期性的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使油相和水相发生周期性运动,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减小,而且运动产生的压力梯度会破坏流体通过狭窄孔喉时存在的阻力膜,使油水的相...
近年来,波场强化采油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波在周期性的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使油相和水相发生周期性运动,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减小,而且运动产生的压力梯度会破坏流体通过狭窄孔喉时存在的阻力膜,使油水的相对渗透率提高,流速加快,从而有效地提高开采效果。本文初步建立了二元叠合波在多孔介质中平面径向流渗流时的地层参数和振动作业参数之间相互耦合的数学模型,并借助数学模拟方法考察了各项参数与振动作业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了振动作业前后地层渗流规律的压力分布曲线。理论与实验结果从不同角度较好地反映了叠合波场强化采油的主要机理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采油
技术
叠合波
渗流方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频波动条件下流体平面渗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时宇
蒲春生
+1 位作者
杨正明
塔耀晶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9-71,79,共4页
低频振动采油技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物理增产、增注措施,但其理论研究水平目前还相对滞后于现场应用。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渗流力学、波场传播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低频波动条件下地层流体的渗流模型,定量描述了地层、流体参数与振动采油压力...
低频振动采油技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物理增产、增注措施,但其理论研究水平目前还相对滞后于现场应用。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渗流力学、波场传播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低频波动条件下地层流体的渗流模型,定量描述了地层、流体参数与振动采油压力波动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解析方法分析计算,认为低频波场主要受储层渗透率和振动频率两大因素影响。振动采油现场施工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振动频率改善施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采油
压力波
数学模型
渗流方程
地层渗透率
振动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藏介质条件下的声学性质
被引量:
1
12
作者
王瑞飞
陈明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92,共4页
以油层孔隙骨架为主相、孔隙中的流体为次相的两相介质为基本模型,在假设条件下,利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依据地层流体压力作用和岩石的弹性作用相耦合,由应力连续条件、状态方程、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和液-固耦合方程提出了声波在油层...
以油层孔隙骨架为主相、孔隙中的流体为次相的两相介质为基本模型,在假设条件下,利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依据地层流体压力作用和岩石的弹性作用相耦合,由应力连续条件、状态方程、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和液-固耦合方程提出了声波在油层中传播的数学模型。按一维和径向两种情况对数学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并根据不同的定解条件分别给出了解析解。应用声波在油层中传播的数学模型,精确地描述了振动采油中振动波在油层中的传播规律,结果与油田实际地层测试情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性质
数学模型
地层流体
振动采油
衰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振动采油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江
王恒贵
汪海龙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
中油国际海外研究中心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0,58,共3页
基金
部级项目<低频水力振动采油技术研究>的一部分
文摘
振动技术应用于采油中的增产机理在于解堵、造缝、改变岩石及流体结构特性等作用,它不仅可以改善地层尤其是近井地带渗流能力、提高采油效果,而且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无伤害的绿色采油方法。地层、流体性质及振动工作参数对振动采油效果影响很大,以前振动采油研究大多停顿在理论研究及定性的说明,文中以实验为基础,对影响振动采油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振动频率、衰减系数、原油脱气频率等工作参数等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这些参数的定量计算关系式,对于提高振动采油技术在现场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振动采油
振动
频率
最优频率
衰减系数
有效作用距离
原油脱气
Keywords
vibration oil recovery, vibration frequency, optimal frequency,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effective operation distance, crude oil deaeration
分类号
TE355.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内外振动采油技术的发展简介
被引量:
11
2
作者
雷光伦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6期46-48,共3页
文摘
介绍了振动采油的起源 ,室内实验研究、理论研究、振源类型及现场试验成果。振动采油的主要机制是 :①液 -液界面振动剪切 ,结果油水乳化、原油降粘、剩余油启动聚集和重新分布 ;②液 -固界面振动作用 ,结果岩石表面润湿性发生变化、油膜脱落而聚集运移 ;③岩石颗粒的周期振动 ,结果喉道伸缩 ,贾敏效应解除 ,渗透率增加 ;④流 -固偶合作用 ,结果挤压流体 ,形成变动压力场和渗流场。指出振动采油的成败关键在于振源振力、有效传入油层能量、与油层匹配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场、渗流场、固体介质场三场偶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关键词
振动采油
发展
中国
国外
强化
采油
机制
偶合
Keywords
shaking,enhanced oil recovery,mechanism,frequency,coupling
分类号
TE357.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井下振动采油装置直线驱动器的仿真设计
被引量:
1
3
作者
侯勇俊
周然
龙小康
符运豪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出处
《石油机械》
2016年第1期92-96,111,共6页
基金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CX2014SY02)
文摘
为了使因各种杂质堵塞而产量下降甚至停产的油井恢复产油,设计了新型井下振动装置,通过井下振动装置产生的振动作用于油层,提高原油采收率。基于磁阻最小化理论,对井下振动装置直线驱动器进行了结构设计。通过仿真软件对各式结构进行磁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构和通电线圈做了设计与分析,使设计的结构漏磁小、轴向和径向上磁感应强度均匀、电磁驱动力波动小,效率高。最后在设计的结构基础上,建立了井下振动装置动力学模型,并推导出了其电磁驱动力和输出位移的计算公式。当驱动电流正弦变化时,电磁驱动力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也是正弦变化,且其频率相同。
关键词
振动采油
装置
直线驱动器
磁阻最小化理论
磁感应强度
电磁驱动力
Keywords
oil recovery vibration device
linear actuator
reluctance minimization theory
magnetic strength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force
分类号
TE93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振动采油选择激振参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
1
4
作者
于海力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出处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8年第2期70-73,共4页
文摘
在我国各油田应用的人工地震增油技术中,所用的起振器的激振力是随激振频率以恒定方式变化的,最佳激励参数的选择不太方便。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利用具有常力扫频和定频变力功能的起振器,大大方便了最佳激振参数的选择。
关键词
人工地震动
恒力扫频
油田
振动采油
激振参数
Keywords
Artificial earthquake Exciter Frequency sweep under constant exciting force Variable exciting force with constant frequency
分类号
TE355.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振动法采油的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
8
5
作者
李骥
李波
曲绍刚
孙良田
孙宪利
机构
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西南石油学院油气藏勘探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欢喜岭采油厂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3-65,共3页
文摘
结合岩石力学、粘性流体动力学以及油层物理化学理论 ,首次从理论上定量研究了振动法采油的增产机理 ,给出了各种增产机理发生的条件。研究结果证明 :振动法采油能更有效地开采稠油油藏。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振动
法
采油
增产机理
波动分析
Keywords
heavy oil reservoir, vibratory production, stimulation mechanism, wave analysis
分类号
TE355.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振动—酸压复合增产技术
被引量:
8
6
作者
张荣军
蒲春生
聂翠平
时宇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2-74,共3页
基金
国家 973项目 (编号 2 0 0 1CB2 0 910 7- 4 )
文摘
振动采油、酸化压裂技术都是油气田开发中增产的可行途径。振动采油技术主要是利用振动波处理油层 ,通过压裂造缝、原油降粘等方法使油井增产提高 ,从而提高油层最终采收率。酸压技术是一种常用于碳酸岩油气藏的油井增产措施 ,即在高于破裂压力下向地层泵入盐酸 ,使其产生裂缝或压开天然裂缝 ,同时酸液始终在张开的裂缝中流动并与裂缝壁面反应 ,最终形成具有一定长度和一定酸蚀导流能力的裂缝 ,以提高储层渗流能力。在一些稠油、高凝油的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中由于普遍面临着地层渗透率低、原油粘度大等不利因素。所以将大功率的振动波与酸化压裂技术相结合 ,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文章通过研究认为它可以促进原油粘度的降低 ,提高地层的导流能力 ,有效的解决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对于提高碳酸岩油藏中稠油、高凝油的产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酸压
原油粘度
高凝油
酸化压裂技术
振动采油
稠油
油井
碳酸岩
地层
油气藏
Keywords
Etching
Fracturing (oil wells)
Natural gas fields
Oil wells
Petroleum reservoirs
Solidification
Vibrations (mechanical)
Viscosity of liquids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934.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物理法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7
7
作者
赵荣生
赵巍
机构
吉林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采油所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8期60-62,84,共4页
文摘
针对吉林油田大部分区块低丰度低产低渗油藏,开发中后期近井地带解堵难题。采油院科研人员从解决油田生产实际问题出发,自1988~2003年经过十几年攻关研究,在物理法近井地带解堵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已形成了声、电、火药、机械、水力等领域十多项增产增注工艺技术。其中有六项技术获国家专利,二项技术获总公司二等奖,十三项技术获局科技进步奖。1996年物理法采油系列技术被总公司评为“形成工业生产能力”优秀科研项目。物理法采油技术在现场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截止到2003年末,已累计应用2000多口油水井,增产原油14.3×10^4t,投入产出比为1:3.6。按振源的频率和振幅分别介绍四种典型物理法采油技术工艺原理和应用效果。
关键词
振动采油
振源开发
振源分类
油水井解堵
增产增注
Keywords
vibration production, vibration source developing, vibration source classification, oil and water well broken down, stimulation and injection
分类号
TE35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层微孔隙内流体在水力振动器作用下动态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张光伟
常连吉
机构
西安石油学院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9-33,共5页
文摘
本文建立了一种受堵孔隙结构的物理模型,推导出了油层微孔隙中流体波动方程,提出了流量主振型和压力主振型的概念,采用数值仿真得出了受堵孔道内流体谐振时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分布状况,从振动理论的角度解释了水力振动解堵的机理。
关键词
采油
振动采油
孔隙堵塞
流体
动态
数值
模拟
分类号
TE35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振动场作用对原油渗流的影响
被引量:
4
9
作者
李骥
张焱
安九泉
张红梅
孙良田
机构
辽河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院
西南石油学院油气藏勘探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3期46-48,61,共4页
文摘
针对我国目前振动法采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盲目性大、增产效果难以预料的状况 ,从理论上研究了振动场对原油渗流的影响 ,推导出了几种主要增产机理与地层渗透率和原油粘度间的关系式 ,并用实例检验了公式的合理性。从而使振动参数和增产效果间的关系趋于定量化 ,对指导生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振动
法
采油
原油
渗流
增产效果
振动
场
Keywords
vibration production, crude oil seepage flow, effect rule, stimulation effect
分类号
TE355.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元叠合波条件下多孔介质单相平面径向渗流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
3
10
作者
蒲春生
王蓓
肖曾利
王成俊
王青
陈松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长庆石油勘探局井下技术作业处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1,共5页
基金
“国家西部开发科技行动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5BA901A13)
陕西省重大科技攻关专向计划项目(2006kz01-G2)
+2 种基金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重大攻关项目(2005SJ047)
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205158)
中石油创新基金(05E7038)
文摘
近年来,波场强化采油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波在周期性的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使油相和水相发生周期性运动,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减小,而且运动产生的压力梯度会破坏流体通过狭窄孔喉时存在的阻力膜,使油水的相对渗透率提高,流速加快,从而有效地提高开采效果。本文初步建立了二元叠合波在多孔介质中平面径向流渗流时的地层参数和振动作业参数之间相互耦合的数学模型,并借助数学模拟方法考察了各项参数与振动作业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了振动作业前后地层渗流规律的压力分布曲线。理论与实验结果从不同角度较好地反映了叠合波场强化采油的主要机理与规律。
关键词
振动采油
技术
叠合波
渗流方程
数学模型
Keywords
vibration oil recovery technique
superposed wave
flow equ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分类号
TE355.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频波动条件下流体平面渗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时宇
蒲春生
杨正明
塔耀晶
机构
中科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西安石油大学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9-71,79,共4页
文摘
低频振动采油技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物理增产、增注措施,但其理论研究水平目前还相对滞后于现场应用。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渗流力学、波场传播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低频波动条件下地层流体的渗流模型,定量描述了地层、流体参数与振动采油压力波动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解析方法分析计算,认为低频波场主要受储层渗透率和振动频率两大因素影响。振动采油现场施工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振动频率改善施工效果。
关键词
振动采油
压力波
数学模型
渗流方程
地层渗透率
振动
频率
Keywords
vibration oil recovery
pressure wave
mathematical model
percolation formula
formation permeability
vibration frequency
分类号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藏介质条件下的声学性质
被引量:
1
12
作者
王瑞飞
陈明强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92,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3CB214600)资助
文摘
以油层孔隙骨架为主相、孔隙中的流体为次相的两相介质为基本模型,在假设条件下,利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依据地层流体压力作用和岩石的弹性作用相耦合,由应力连续条件、状态方程、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和液-固耦合方程提出了声波在油层中传播的数学模型。按一维和径向两种情况对数学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并根据不同的定解条件分别给出了解析解。应用声波在油层中传播的数学模型,精确地描述了振动采油中振动波在油层中的传播规律,结果与油田实际地层测试情况基本吻合。
关键词
声学性质
数学模型
地层流体
振动采油
衰减规律
Keywords
acoustics property
mathematical model
formation fluid
vibration oil production
decline rule
分类号
TE355.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振动采油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江
王恒贵
汪海龙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国内外振动采油技术的发展简介
雷光伦
《钻采工艺》
CAS
200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井下振动采油装置直线驱动器的仿真设计
侯勇俊
周然
龙小康
符运豪
《石油机械》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振动采油选择激振参数的新方法
于海力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振动法采油的增产机理研究
李骥
李波
曲绍刚
孙良田
孙宪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振动—酸压复合增产技术
张荣军
蒲春生
聂翠平
时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物理法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赵荣生
赵巍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油层微孔隙内流体在水力振动器作用下动态特性的研究
张光伟
常连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振动场作用对原油渗流的影响
李骥
张焱
安九泉
张红梅
孙良田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二元叠合波条件下多孔介质单相平面径向渗流数学模型研究
蒲春生
王蓓
肖曾利
王成俊
王青
陈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低频波动条件下流体平面渗流模型研究
时宇
蒲春生
杨正明
塔耀晶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油藏介质条件下的声学性质
王瑞飞
陈明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