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bH(X ~1Σ^+,v=0~2)能级与H_2碰撞振动能量转移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晓燕 王淑英 +2 位作者 刘静 戴康 沈异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利用积分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RbH(X1Σ+,v=0~2)与H2间的振动碰撞能量转移。在Rb-H2混合样品池中,泵浦激光双光子激发Rb原子至6D态,Rb(6D)与H2反应生成RbH(X1Σ+)分子,探测激光延迟泵浦激光20ns,通过激光感应荧光光谱(LIF)的测... 利用积分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RbH(X1Σ+,v=0~2)与H2间的振动碰撞能量转移。在Rb-H2混合样品池中,泵浦激光双光子激发Rb原子至6D态,Rb(6D)与H2反应生成RbH(X1Σ+)分子,探测激光延迟泵浦激光20ns,通过激光感应荧光光谱(LIF)的测量,确定了X1Σ+(v=0~2,J)原生态的转动布居分布。增加检测激光与泵浦激光的延迟时间,测量了0~10μs延迟时间内各振动态时间分辨LIF强度,v=0,1能级荧光信号先增加后缓慢减弱,这是因为RbH在瞬间形成后通过碰撞转移和扩散而减少所致。通过速率方程分析,并利用振动能级上布居数变化与积分时间分辨荧光强度的关系,得到v=1→v=0和v=2→v=1的碰撞转移速率系数分别为(2.8±0.6)×10-11cm3·s-1和(3.4±0.8)×10-11cm3·s-1。而v=0,1,2的扩散率分别为(4.9±1.1)×105,(1.0±0.3)×105,(0.6±0.2)×105s-1。实验表明,v=2能级上布居数衰减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能量转移 时间分辨荧光 谱线轮廓积分 速率系数 RbH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分子振动态与铯分子基态碰撞中转动-振动能量转移 被引量:1
2
作者 仲崇玉 王淑英 +5 位作者 刘静 王倩 朱永乐 阿布都艾尼·由力瓦斯 戴康 沈异凡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3-927,共5页
利用受激拉曼泵浦将H2激发到v=1,J=3态,研究了H2(1,3)态与Cs2分子碰撞(1,3)态的弛豫及Cs2(X1∑+g)振动态的激发过程.利用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检测H2的振转态分布,由CARS峰值得到密度比[H2(1,3)]/[H2(0,3)]和[H2(1,1)]/[H2(1,3... 利用受激拉曼泵浦将H2激发到v=1,J=3态,研究了H2(1,3)态与Cs2分子碰撞(1,3)态的弛豫及Cs2(X1∑+g)振动态的激发过程.利用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检测H2的振转态分布,由CARS峰值得到密度比[H2(1,3)]/[H2(0,3)]和[H2(1,1)]/[H2(1,3)],由H2(ν=0)振转态的Boltzmann分布确定H2(0,3)的密度,由此得到[H2(1,3)]和[H2(1,1)]态的密度.激光诱导荧光光谱(LIF)确定被碰撞激发的Cs2(X1∑+g,ν″=11-15)各态.利用单模半导体激光作瞬时光吸收,对于ν″=11,12,13,14和15,积分吸收系数(单位:106cm-1s-1)分别是6.5,7.9,7.0,6.1和4.7,结合H2(1,3)的密度,得到H2(1,3-Cs2(X1∑+g,ν″)的转移速率系数,对于ν″=11-15,分别是(单位:10-13cm3s-1)1.4±0.6,1.7±0.7,1.5±0.6,1.3±0.5和1.0±0.4.利用吸收线Doppler增宽测量分别得到了Cs2(X1∑+g,ν″=11-15)的平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振动能量转移 受激拉曼泵浦 CARS 多普勒线型 瞬时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碳分子内振动能量转移的超快二维红外光谱 被引量:2
3
作者 郑轩 于鹏云 王建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17-118,共2页
利用碱处理法剥离制备了氮化碳重水胶体溶液,通过FTIR光谱表征发现其具有三个C=N伸缩振动吸收峰。根据文献构建了一系列氮化碳模型分子并对其开展振动光谱计算,对三个吸收峰进行了系统指认,结果表明三个吸收峰分别来自于三个不同区域的3... 利用碱处理法剥离制备了氮化碳重水胶体溶液,通过FTIR光谱表征发现其具有三个C=N伸缩振动吸收峰。根据文献构建了一系列氮化碳模型分子并对其开展振动光谱计算,对三个吸收峰进行了系统指认,结果表明三个吸收峰分别来自于三个不同区域的3-s-三嗪C=N键的伸缩振动。超快时间分辨的二维红外光谱手段观测到了发生在三个不同C=N伸缩振动模式间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振动能量转移 二维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5P)与H_2的反应碰撞和电子-振动能量转移
4
作者 李佳灵 张文军 +3 位作者 封丽 刘静 戴康 沈异凡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9-594,共6页
K(5P)与H2反应生成KH(v″=0-3)振动态,测量了各振动态的转动分布,转动玻尔兹曼温度为455K,而振动温度为1604K,这个接近池温的转动温度和很高的振动温度是共线碰撞机制的有力证据.利用高分辨率瞬时吸收技术得到各振动能级上转动态的布居... K(5P)与H2反应生成KH(v″=0-3)振动态,测量了各振动态的转动分布,转动玻尔兹曼温度为455K,而振动温度为1604K,这个接近池温的转动温度和很高的振动温度是共线碰撞机制的有力证据.利用高分辨率瞬时吸收技术得到各振动能级上转动态的布居分布,从而得到反应碰撞转移速率系数,对于v″=0、1、2、3,分别为(3.45±0.86)×10-13、(1.35±0.34)×10-13、(6.28±1.57)×10-14和(2.35±0.59)×10-14cm3s-1.同时研究了K(5P)-H2的电子-振动能量转移,利用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探测H2的振动态分布.扫描CARS谱发现v=1、2、3上有布居.由CARS峰值得到H2(0,1)、(1,1)、(2,1)、(3,1)和(3,3)布居之比.H2(0,1)布居由450K的转动分布得到,因而得到(1,1)、(2,1)、(3,1)和(3,3)态的布居,从而获得K(5P)-H2(1,1)、(2,1)、(3,1)和(3,3)的电子-振转速率系数分别是(1.1±0.3)×10-13、(9.3±2.5)×10-14、(4.2±1.1)×10-14和(3.8±1.0)×10-14cm3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机制 电子-振动能量转移 高分辨率瞬时吸收 玻尔兹曼分布 K(5P)+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氰胺根分子内费米振动耦合能量转移的超快二维红外光谱
5
作者 于鹏云 王建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01-102,共2页
二氰胺根离子(N(CN)-2,DCA)的C≡N对称及反对称伸缩振动(νas,C≡N和νss,C≡N)和N—C伸缩振动的和频峰(νas,N—C+νss,N—C)之间由于费米共振作用存在振动耦合。本文研究了二氰胺钠在DMSO溶液中的超快二维红外(2DIR)光谱和超快红外泵... 二氰胺根离子(N(CN)-2,DCA)的C≡N对称及反对称伸缩振动(νas,C≡N和νss,C≡N)和N—C伸缩振动的和频峰(νas,N—C+νss,N—C)之间由于费米共振作用存在振动耦合。本文研究了二氰胺钠在DMSO溶液中的超快二维红外(2DIR)光谱和超快红外泵浦探测(IR PP)光谱。结合该体系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实验结果,对二氰胺根离子体系中的分子内振动能量转移过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耦合 费米共振 超快红外光谱 振动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