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动样品磁强计在磁黏滞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白琴 何建明 +1 位作者 徐晖 赵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12,共4页
介绍了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在磁黏滞测试中不同的测试方法,包括磁黏滞系数法、扫描速度法和等待时间法。其中磁黏滞系数法是先将样品正向饱和,然后加一个反向磁场到负矫顽力附近,保持该磁场不变,测量磁极化强度J随时间t的变化。扫描速... 介绍了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在磁黏滞测试中不同的测试方法,包括磁黏滞系数法、扫描速度法和等待时间法。其中磁黏滞系数法是先将样品正向饱和,然后加一个反向磁场到负矫顽力附近,保持该磁场不变,测量磁极化强度J随时间t的变化。扫描速度法是在不同扫描速率下测量相应的磁滞回线,得到矫顽力Hc与扫描速率d(H)/dt的关系,从而求得热涨落场Hf;等待时间法,先将样品正向饱和,然后磁场缓慢减小至负矫顽力附近,保持这个磁场不变,测量磁极化强度J随时间t的变化。通过磁黏滞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磁性材料的磁性机理,同时使振动样品磁强计在实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样品磁强计 磁黏滞系数法 扫描速度法 等待时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制冷机与振动样品磁强计的耦合试验
2
作者 方志春 宗占国 +3 位作者 雷刚 苏小陶 龚领会 张亮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3,32,共3页
为了测量样品在低温(20 K)下的磁性材料的各个参数性能,实验台采用双级G-M制冷机直接冷却气氛室,利用氦气的自然对流传热来达到冷却样品的目的。振动样品磁强计(VSM)与G-M制冷机的耦合实验实现了低温条件下样品的磁性能的测定。介绍该... 为了测量样品在低温(20 K)下的磁性材料的各个参数性能,实验台采用双级G-M制冷机直接冷却气氛室,利用氦气的自然对流传热来达到冷却样品的目的。振动样品磁强计(VSM)与G-M制冷机的耦合实验实现了低温条件下样品的磁性能的测定。介绍该实验台的设计过程和耦合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 制冷机 振动样品磁强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钴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毕红 吴先良 李民权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37,共4页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表面镀钴的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其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固化成膜,形成镀钴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镀钴碳纳米管的形貌、微结构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还采用数字化...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表面镀钴的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其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固化成膜,形成镀钴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镀钴碳纳米管的形貌、微结构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还采用数字化网络分析仪对该复合材料在0.5~40GHz频段内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碳管质量分数(1%)和吸波介质层厚度(2.0 mm)等条件下,与纯碳纳米管相比,表面镀钴碳纳米管的吸收峰往高频方向移动,吸收强度略有增加,但吸收频带并没有宽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基复合材料 镀钴 特性研究 环氧 制备 振动样品磁强计 多壁碳纳米管 微波吸收特性 X射线衍射 网络分析仪 化学镀法 固化成膜 树脂基体 均匀分散 透射电镜 质量分数 吸收强度 磁性能 微结构 数字化 介质层 吸收峰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镍纳米微粉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及磁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变芳 唐贵德 +3 位作者 侯登录 赵旭 杨连祥 潘成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04期144-146,共3页
在不同条件下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NiFe2O4粉体。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了样品在室温下的磁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确定了粉体的组成、晶粒大小和晶格常数;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颗粒的形貌。确定了制备NiFe2O4共沉淀粉体的工艺条件。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法 磁性研究 制备 纳米微粉 NIFE2O4 铁酸镍 振动样品磁强计 电子显微镜观察 X射线衍射 晶格常数 晶粒大小 工艺条件 磁性能 淀粉体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简报(Nd_(1-x)Er_x)_3 Fe_(27.31)Ti_(1.69)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
5
作者 王文全 周航 +2 位作者 徐世峰 徐钦英 邢冰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2-824,共3页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并结合X射线衍射准确判定了Nd2.4Er0.6Fe27.31Ti1.69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方式,研究结果发现,Nd2.4Er0.6Fe27.31Ti1.69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从室温时的易面转变到低温时的易锥.
关键词 (Nd1-x Erx)3Fe27.31Ti1.69化合物 振动样品磁强计 X射线衍射 磁晶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方法合成α″-Fe_(16)N_2
6
作者 吴小玲 钟伟 +4 位作者 刘威 姜洪英 汤怒江 徐小农 都有为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5-381,共7页
用同步还原氮化技术制备的Fe、Fe4N混合纳米颗粒和Fe/Fe4N核壳复合纳米颗粒分别作为前驱体,再经高压加温后合成了含有高饱和磁化强度的α″_Fe16N2相.采用X_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样品的结构,研究了高压下温度及前驱体对合成α″_Fe16N2... 用同步还原氮化技术制备的Fe、Fe4N混合纳米颗粒和Fe/Fe4N核壳复合纳米颗粒分别作为前驱体,再经高压加温后合成了含有高饱和磁化强度的α″_Fe16N2相.采用X_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样品的结构,研究了高压下温度及前驱体对合成α″_Fe16N2相的影响,其磁性用振动样品磁强计(LakeShoreVSM)在室温下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的Fe_Fe4N纳米颗粒和复合的核壳结构Fe/Fe4N颗粒在高压下均有可能发生相变.压力为6GPa时,当温度在400℃、500℃Fe和Fe4N仅仅发生晶粒细化,没有相变;当温度高于600℃时,可使Fe和Fe4N两相之间发生固相反应,产生了α″_Fe16N2等新的相.但用混合的Fe_Fe4N作为前驱体时会发生氧化,而高压复合的Fe/Fe4N前驱体则不会发生氧化.采取不同的氮化时间,可获得不同比例的α_Fe/γ′_Fe4N前驱体,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可得到不同含量的α″_Fe16N2.本文对实验结果也进行了初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高饱和磁化强度 X-射线衍射仪 振动样品磁强计 复合纳米颗粒 前驱体 还原氮化 核壳结构 晶粒细化 固相反应 氮化时间 高压复合 Α-FE 高压作用 混合 温度 500 600 压下 相变 实验 氧化 加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前低温热处理微粉煤磁性实验研究
7
作者 潘兰英 郑环 王慧香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78,共4页
对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北宿煤样进行热处理实验研究,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定在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微粉煤的比磁化率.通过对粉磨并经过热处理的100目以下的微粉煤进行比磁化率测定,以及对煤质进行分析,发现加热温度及加热环境对粉煤比... 对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北宿煤样进行热处理实验研究,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定在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微粉煤的比磁化率.通过对粉磨并经过热处理的100目以下的微粉煤进行比磁化率测定,以及对煤质进行分析,发现加热温度及加热环境对粉煤比磁化率有着一定的影响,微粉煤热处理后煤质变化对其磁性的影响较为显著.实验结果为干法磁选脱硫选前磁性强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研究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粉煤 振动样品磁强计 低温热处理 比磁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钉扎与顶钉扎结构在磁传感器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杜伟伟 唐晓莉 +1 位作者 苏桦 张怀武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1-674,共4页
该文采用高真空磁控溅射技术分别制备了无缓冲层的NiFe/IrMn和IrMn/NiFe及有缓冲层的IrMn/NiFe 3种结构薄膜,并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磁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直接在Si上淀积NiFe/IrMn和在适当厚度的Ta/NiFe或Cu层作为缓冲层上淀积Ir... 该文采用高真空磁控溅射技术分别制备了无缓冲层的NiFe/IrMn和IrMn/NiFe及有缓冲层的IrMn/NiFe 3种结构薄膜,并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磁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直接在Si上淀积NiFe/IrMn和在适当厚度的Ta/NiFe或Cu层作为缓冲层上淀积IrMn/NiFe的2种结构,有很大的交换偏置场。这样大的交换偏置场适合应用于顶钉扎和底钉扎结构的自旋阀巨磁电阻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偏置场 巨磁阻 振动样品磁强计 磁滞回线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QUID-VSM磁性测量误差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于红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4,共4页
磁学性能测试系统的样品信号越微弱,越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误差大。测试时的振幅、样品位置都会对数据和误差有影响。样品尺寸小于标准样品时,振幅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增大;样品沿轴向、径向偏离中心位置时对测量结果... 磁学性能测试系统的样品信号越微弱,越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误差大。测试时的振幅、样品位置都会对数据和误差有影响。样品尺寸小于标准样品时,振幅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增大;样品沿轴向、径向偏离中心位置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会增大。这些容易被忽略的误差对于磁性精细测量非常重要。该文系统阐述了SQUID-VSM在测量中误差的影响因素,提出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以及如何减小误差、得到可靠结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测量 测量误差 SQUID-VSM 振动样品磁强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法分析束状贝氏体基体渗碳钢
10
作者 邹卫武 孙世清 +2 位作者 刘家鹏 程世超 王仕东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85-589,共5页
钢件渗层中存在的大量残留奥氏体影响着渗层硬度,而深冷处理可以减少钢中的残留奥氏体含量,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磁性分析与直读光谱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试验钢渗碳空冷后453K×1h低温回火(T)以及113K... 钢件渗层中存在的大量残留奥氏体影响着渗层硬度,而深冷处理可以减少钢中的残留奥氏体含量,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磁性分析与直读光谱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试验钢渗碳空冷后453K×1h低温回火(T)以及113K×30min深冷处理,并453K×1h低温回火(CT)下的组织结构状态,探究了1 203K×9h渗碳空冷的贝氏体钢的深冷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二者的有效硬化层深度均约为1.35mm;在有效硬化层中,残留奥氏体质量分数分别约为29.8%(T)和12.6%(CT),最高硬度分别达到679HV(T)和821HV(CT);基体组织为束状贝氏体,其中残留奥氏体质量分数分别约为7.4%(T)和6.9%(CT),基体硬度均为430 HV左右。经过深冷处理,有效降低了渗层的残留奥氏体含量,使有效硬化层的最高硬度提高20%以上,可在重型钎具方面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工艺与设备 组织 有效硬化层 深冷处理 振动样品磁强计 残留奥氏体 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纳米磁铁矿从铜阳极泥中回收金
11
作者 张丽霞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1-211,共1页
R.Ranjbar等研究了用纳米磁铁矿粉末从铜阳极泥中回收金的新工艺。首先,以共沉淀法合成纳米磁铁矿,然后借助X射线衍射法、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进行表征。
关键词 铜阳极泥 磁铁矿 回收金 纳米 振动样品磁强计 透射电子显微镜 X射线衍射法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se, magnetism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glass ceramics from iron ore tailings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浩 吴益文 +1 位作者 张鸿 李志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3456-3462,共7页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applications of ore tailings, the glass ceramic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a conventional melting-quenching-sintering process. The phase component, microstructures,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thermal...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applications of ore tailings, the glass ceramic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a conventional melting-quenching-sintering process. The phase component, microstructures,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the prepared glass ceramic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omet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and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tester,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orthorhombic olivine-type phase and triclinic sunstone-type phase formed when the glass was annealed at 700 oC, the concentration of olivine-type and sunstone-type phases decreased, the spinel-type cubic phase occurred and the amount increased when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s increased.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from the cubic spinel ferrites were detected in the glass ceramics, and the related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increased with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increasing. The porous glass ceramics with magnetic property showed much lower thermal conductivity, compared with the non-magnetic porous glass-ceramic and the dense glass-cera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ore tailing glass ceramics MICROSTRUCTURE magnetic properties thermal condu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size-controllable Fe3O4 magnetic submicroparticles and its biocompatible evaluation in vitro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庆华 宁文博 +2 位作者 王惟嘉 袁秀洪 白志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2784-2791,共8页
Large scaled uniform and size-controllable magnetic submicroparticles(MSPs) were synthesized via solvothermal method with ferric chloride as iron source and sodium acetate as trapping agent. The influence of Fe^(3+) a... Large scaled uniform and size-controllable magnetic submicroparticles(MSPs) were synthesized via solvothermal method with ferric chloride as iron source and sodium acetate as trapping agent. The influence of Fe^(3+) and Na Ac contents o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MSPs was investigated. The structur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ynthesized particles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X-ray power diffraction(XRD)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VSM). The well-dispersed MSPs with size of 100-1000 nm were obtained by simply adjusting the contents of Fe^(3+) and NaA c. In addition, the hemolysis and cytotoxicity of Fe_3O_4 MSPs, and their ability to case arrest in cell life-cycl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arger size could lead to lower hemolysis. From MTT(3-(4,5-dimethylthu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SPs and adhesive mouse fibroblast cell line(L929) were probed. Larger size of Fe_3O_4 MSPs demonstrates lower cell viability following an exposure to the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TE submicroparticles BIOCOMPATIBILITY HEMOLYSIS CYTOTOXI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case biosensor using magnetic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chitosan/silica hybrid membrane modified magnetic carbon paste electrode 被引量:1
14
作者 庞娅 曾光明 +3 位作者 汤琳 章毅 李贞 陈丽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849-1856,共8页
A simple and rapid strategy to construct laccase biosensor for determination of catechol was investigated. Magnetic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MCNT) which possess excellent capability of electron transfer were pre... A simple and rapid strategy to construct laccase biosensor for determination of catechol was investigated. Magnetic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MCNT) which possess excellent capability of electron transfer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 were used to identify its surfacetopography and magnetization, respectively. Laccase was immobilized on the MMCNT modified magnetic carbon paste electrode by the aid of chitosan/silica (CS) hybrid membrane. Using current-time detection method, the biosensor shows a linear response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catechol in the range from 10-7 to 0.165×10-3 mol/L. The corresponding detection limit is 3.34×10-8 mol/L based on signal-to-noise ratios (S/N) ≥3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In addition, its response current retains 90% of the original after being stored for 45 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proposed strategy can be expected to develop other enzyme-based bio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PARAMAGNETISM chitosan/silica sol laccase biosensor catech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