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拍背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潘铭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6-209,共4页
目的:分析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结核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拍背联合体外振动排痰与传统拍背排痰不同效果。方法:纳入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结核病患者开展研究。2021年8月到2022年1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的:分析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结核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拍背联合体外振动排痰与传统拍背排痰不同效果。方法:纳入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结核病患者开展研究。2021年8月到2022年1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2022年2月至2022年7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拍背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拍背排痰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均排痰量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日均排痰量为(45.3±2.3)ml,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护理后,观察组FVC水平为(2.7±0.5)L、FEV1水平为(2.0±0.4)L、FEV1/FVC水平为(65.6±3.1)%,3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各项血气指标比较,观察组3项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后观察组评分(94.5±2.3)分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并发结核病患者实施拍背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拍背 体外振动排痰 肺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振动排痰机在COPD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5
2
作者 刘雨村 丁敏 +2 位作者 何海燕 唐丽 彭其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00-502,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振动排痰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d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6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人)和对照组(32人),实验组采用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人工叩击方法排痰。比... 目的:观察体外振动排痰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d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6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人)和对照组(32人),实验组采用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人工叩击方法排痰。比较两组患者1周内的每天排痰量;吸氧3L/min情况下第1d和第4d的心率、呼吸、SPO2和动脉血气指标;入院第7d时不吸氧情况下的SPO2。结果:实验组第1、2、3、4、5d日排痰量明显增加,第6、7d排痰量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入院第3d患者的心率、呼吸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动脉血气指标第1d与第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入院第3d患者的心率、呼吸下降不明显,动脉血气指标第1d与入院第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止吸氧30min后的SPO2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明显由于人工叩击排痰法,且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容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振动排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48
3
作者 别柏林 刘鑫 +1 位作者 程瑞瑞 张国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25-2827,共3页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AE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采用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氨溴索及排痰机...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AE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采用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氨溴索及排痰机排痰,B组采用排痰机排痰,C组采用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氨溴索。治疗期间观察3组每日痰量、症状、胸部体征、呼吸(RR)、心率(HR),定期复查动脉血气。结果:3组治疗后PaO2、PaCO2、HR、RR改善情况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临床有效率为93.8%,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5.0%、6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AECOPD效果显著,优于二者的单一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特布他林 氨溴索 振动排痰 雾化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排痰机对气管切开患者排痰作用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何绮华 邝静霞 +4 位作者 钟贵玲 王胜文 邹志红 戴珍桦 郭梦颖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2期58-59,共2页
目的评价振动排痰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排痰效果以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7例脑科昏迷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叩背排痰组(手法组,13例)和振动排痰机叩背排痰组(排痰机组,14例),比较两组叩背前、后的排痰量以及呼吸频率、肺部啰音... 目的评价振动排痰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排痰效果以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7例脑科昏迷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叩背排痰组(手法组,13例)和振动排痰机叩背排痰组(排痰机组,14例),比较两组叩背前、后的排痰量以及呼吸频率、肺部啰音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1次/d,连续5d。结果两组共完成132例次检测,排痰机组(68例次)叩背前、后的平均排痰量显著增多,呼吸频率和肺部啰音也显著改善,与叩背前及手法组(64例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且排痰机组叩背后的SaO2和PaO2较叩背前及手法组叩背后显著升高(均P<0.01),PaCO2显著下降(P<0.05)。结论国产振动排痰机具有良好的排痰效果,可提高肺通气质量,改善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排痰 方法 气管切开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排痰机和人工胸部叩击排痰效果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蔡萍 许爱国 刘淑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8-609,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振动排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_5振动排痰机在危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排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长英 李改焕 王艳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34-735,共2页
关键词 G5振动排痰 危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排痰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琴 周娟 芮霞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4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预防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 ury,SBI)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e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解放军第102医院收治的155例 SBI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预防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 ury,SBI)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e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解放军第102医院收治的155例 SBI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叩背排痰法,研究组采用振动排痰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研究,随访的起点事件是应用呼吸机,终点事件为出现 VAP,截止时间是拔管后48 h或死亡.无 VAP 生存率估算应用 Kaplan-Meier法,组间生存曲线差异采用 log-rank检验.结果研究组有12例患者发生 VAP,发生中位时间为9.25(4.5~16)d;对照组有21例患者发生 VAP,发生中位时间为7.5(2~13)d.两组之间无 VAP 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P=0.030).结论振动排痰能够预防 SBI患者发生 VAP,有助于改善 SBI患者的预后,提高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排痰 重型颅脑损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_5振动排痰机在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22
8
作者 杨霞 黄海燕 陈冬娥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5年第12期2570-2572,共3页
[目的]探讨G5振动排痰机在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护理人员劳累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56例非呼吸系统原发病且需要呼吸机治疗的病人,按照疾病危重度评分,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G5振动排痰机;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 [目的]探讨G5振动排痰机在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护理人员劳累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56例非呼吸系统原发病且需要呼吸机治疗的病人,按照疾病危重度评分,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G5振动排痰机;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法。[结果]试验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皮下出血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死亡率、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护理人员劳累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使用G5振动排痰机可减少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呼吸机治疗时间以及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排痰 呼吸机治疗 临床应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静 田勋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4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减容术术前使用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的排痰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准备行肺减容术的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组(n=17)和单独使用振动排痰机组(n=15),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效果和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减容术术前使用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的排痰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准备行肺减容术的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组(n=17)和单独使用振动排痰机组(n=15),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效果和治疗的耐受时间。结果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组患者从接受排痰治疗至X线胸片显示感染控制的时间较单用排痰机组时间缩短[(78±13)hvs(106±23)h,P<0.01];但前者每日能耐受排痰治疗的时间短于后者[(46±8)minvs(93±11)min,P<0.01]。结论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较单独使用排痰机具有更佳的排痰效果,但患者的舒适程度不如单用排痰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体位引流 振动排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理 李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1061-1062,共2页
目的:探讨美国G5振动排痰机联合盐酸氨溴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COPD患者166例,分为4个组。A组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静脉注射,2次/d;B组使用G5美国振动排痰机在餐前1~2h或者餐后2h进行,每侧肺做10min,3次/d;... 目的:探讨美国G5振动排痰机联合盐酸氨溴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COPD患者166例,分为4个组。A组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静脉注射,2次/d;B组使用G5美国振动排痰机在餐前1~2h或者餐后2h进行,每侧肺做10min,3次/d;C组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排痰机治疗;D组给予α-糜蛋白酶400U/mL治疗。结果:(1)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8%和80%,A、B两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从达到临床控制的时间比较,A、B、D组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长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采用G5振动排痰机联合盐酸氨溴索有助于患者病情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老年人 氨溴索 振动排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在尘肺并阻塞性肺炎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娜 王梅芳 +2 位作者 刘玉全 熊畅 陈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012-2013,共2页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万托林联合振动排痰在尘肺并阻塞性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68例尘肺并单纯阻塞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于广谱抗感染、低流量氧疗、祛痰及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万托林联合振动排痰在尘肺并阻塞性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68例尘肺并单纯阻塞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于广谱抗感染、低流量氧疗、祛痰及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2%)明显高于对照组(64.7%)(P〈0.05);观察组平均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及住院花费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万托林联合振动排痰可促进尘肺并单纯阻塞性肺炎患者早期临床症状改善,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肺炎 阻塞性 雾化吸入 振动排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排痰机模糊PID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元良 王若飞 王金龙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90-92,共3页
针对传统PID控制器在振动排痰机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出现的动静态响应较差的问题,将模糊PID控制器应用于控制系统并对输入/输出变量进行非均匀量化以优化控制性能。该控制系统以ATmega328p单片机为数据处理核心,采用转速、电流双闭... 针对传统PID控制器在振动排痰机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出现的动静态响应较差的问题,将模糊PID控制器应用于控制系统并对输入/输出变量进行非均匀量化以优化控制性能。该控制系统以ATmega328p单片机为数据处理核心,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方式,其中转速环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电流环采用传统PID控制算法。最后,搭建了符合真实运行条件的实验平台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该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超调量小、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排痰 无刷直流电机 模糊PID 非均匀量化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咽功能训练与振动排痰机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倩卿 苏秀群 赖莹莹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11期2879-2880,共2页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与振动排痰机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改善与肺部感染情况变化。[方法]将6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吞咽障碍训练,并应用G5振动排痰机进...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与振动排痰机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改善与肺部感染情况变化。[方法]将6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吞咽障碍训练,并应用G5振动排痰机进行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治疗28d后,参照藤岛一郎的摄食-吞咽障碍等级进行评级,并观察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结合排痰机治疗,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病人的功能康复和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训练 G5振动排痰 吸入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白皮汤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津 陈清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07-2008,共2页
目的:探讨桑白皮汤联合振动排痰机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痰热郁肺型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痰热郁肺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抗生素抗感染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上加用桑白皮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 目的:探讨桑白皮汤联合振动排痰机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痰热郁肺型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痰热郁肺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抗生素抗感染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上加用桑白皮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抗感染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排痰机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桑白皮汤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痰热郁肺型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汤 振动排痰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振动排痰机在开胸病人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庄海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5期1180-1181,共2页
[目的]比较YS8001型排痰机和传统排痰方法在开胸术后早期的排痰效果。[方法]108例开胸术后病人分为人工排痰组和排痰机排痰组,均在常规翻身和雾化吸入同时,分别采用人工叩背与排痰机排痰治疗,3d后观察两组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 [目的]比较YS8001型排痰机和传统排痰方法在开胸术后早期的排痰效果。[方法]108例开胸术后病人分为人工排痰组和排痰机排痰组,均在常规翻身和雾化吸入同时,分别采用人工叩背与排痰机排痰治疗,3d后观察两组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SpO2均显著提高,但排痰机排痰组排痰量及SpO2明显高于人工排痰组(P<0.001)。[结论]开胸术后病人使用体外振动排痰机协助排痰,排痰效果显著,避免了人工叩背法效果不稳定、护理不到位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振动排痰 开胸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呼吸训练器与振动排痰背心排痰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2
16
作者 郭小靖 魏丽丽 +5 位作者 褚秀美 盖玉彪 胡志洁 王丹丹 吴越 潘月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适合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更为安全高效的排痰方法,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适合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更为安全高效的排痰方法,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振动排痰背心进行排痰,观察组患者应用兼具排痰功能的呼吸训练器进行排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口痰咳出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1),疼痛评分、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采用兼具排痰功能的呼吸训练器进行排痰,较常规方法更有助于术后排痰排出,且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振动排痰 肺叶切除术 呼吸训练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5振动排痰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排痰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坤 胡素云 孙雅玮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2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G5振动排痰机对颅脑外伤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19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振动排痰机与人工叩背排痰,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标及X线胸片变化情况。结果使用G5振动排痰... 目的探讨G5振动排痰机对颅脑外伤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19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振动排痰机与人工叩背排痰,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标及X线胸片变化情况。结果使用G5振动排痰机组在排痰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氧饱和度和PaO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5振动排痰机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道护理中便于定时定量操作,排痰效果明显优于手工排痰,能有效控制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排痰 颅脑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振动排痰机在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5
18
作者 张晓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5-187,共3页
探讨机械振动排痰机在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72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的患儿进行机械振动排痰,结果显示可有效地排出患儿肺部分泌物,使患儿肺部获得更好的通气,故机械振动排痰机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机械振动排痰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仰卧位、俯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4
19
作者 彭小贝 贺连香 陈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87-1392,共6页
[目的]探讨仰卧位和俯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病人血流动力学、氧合、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ARDS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仰卧位通气(SP组)、俯卧位通气(PP组)、仰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SP+VS... [目的]探讨仰卧位和俯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病人血流动力学、氧合、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ARDS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仰卧位通气(SP组)、俯卧位通气(PP组)、仰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SP+VS组)、俯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PP+VS组),每组15例。观察体位改变前(T0)、体位改变后(SP+VS组和PP+VS组在振动排痰治疗后)1h(T1)、2h(T_2)、4h(T_3)及转复为仰卧位后1h(T4)5个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ean)、静态肺顺应性(Cst)及护理并发症。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动脉氧分压改变(ΔPaO_2)>10 mmHg作为有效标准。[结果]4组病人体位改变后对HR、MAP、CVP、RR、PaCO_2、Pmean、Cst无影响(P>0.05)。而SPO_2、PaO_2、PaO_2/FiO_2有不同程度升高,氧合状态改善效果依次为PP+VS组>PP组>SP+VS组>SP组,且组间比较PP+VS组与SP+VS组、PP组与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VS组与PP组、SP+VS组与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较单纯俯卧位通气、仰卧位通气相比,更能改善ARDS病人的氧合,且该种体位治疗期间病人循环功能稳定,呼吸参数无明显改变,且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振动排痰 氧合指标 并发症 体位 呼吸力学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振动排痰仪辅助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排痰单次使用时间探讨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杨俊 谭蕾 李娜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7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振动排痰仪运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辅助治疗时的单次适宜时间。方法将120例急性加重期COPD住院患者分为5min、10min、20min三组各40例,在规范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体外振动排痰仪辅助治疗,单次使用时间分别为5、10、20min,2次/... 目的探讨体外振动排痰仪运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辅助治疗时的单次适宜时间。方法将120例急性加重期COPD住院患者分为5min、10min、20min三组各40例,在规范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体外振动排痰仪辅助治疗,单次使用时间分别为5、10、20min,2次/d。结果 20min组日均排痰量显著多于另两组,10min组日均排痰量显著多于5min组(均P<0.05);20min组耐受性显著差于另两组(均P<0.05)。三组肺功能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外振动排痰仪运用于急性加重期COPD辅助治疗时的单次适宜时间选取10min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体外振动排痰 辅助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