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空机械臂振动形态三维重构算法及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朱晓锦 陆美玉 +1 位作者 赵晓瑜 樊红朝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4706-4709,4713,共5页
以太空柔性伸展机械臂为仿真模型,利用光纤光栅材料的空分复用和波分复用技术,通过精确检测结构正交多点的曲率信息,实现空间结构振动形态实时感知的仿真分析;通过将运动坐标系和曲率矢量、密切平面结合,分析曲率信息插值方法、空间曲... 以太空柔性伸展机械臂为仿真模型,利用光纤光栅材料的空分复用和波分复用技术,通过精确检测结构正交多点的曲率信息,实现空间结构振动形态实时感知的仿真分析;通过将运动坐标系和曲率矢量、密切平面结合,分析曲率信息插值方法、空间曲线三维拟合方法及其重构算法;结合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开发仿真试验环境,实现多关节空间曲杆柔性仿真结构振动形态的三维拟合和可视化显示。仿真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曲率检测方法及其振动形态三维拟合重构算法,比较精确反映了细长伸展结构的低模态振动形态,为进一步工程实现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分析和实现思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机械臂 振动形态感知 曲率信息 空间曲线拟合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帆板振动形态感知与主动控制的软件环境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晓锦 陆美玉 +1 位作者 赵晓瑜 张合生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31-34,共4页
作为试验研究与方法验证的重要环节,测控平台及其软件环境的开发与设计占据重要的地位。该文基于太空帆板振动形态监测与主动控制的研究背景,以Visual C++环境、OpenGL技术和嵌入式测控单元为实现手段,阐述光纤机敏帆板结构振动形态感... 作为试验研究与方法验证的重要环节,测控平台及其软件环境的开发与设计占据重要的地位。该文基于太空帆板振动形态监测与主动控制的研究背景,以Visual C++环境、OpenGL技术和嵌入式测控单元为实现手段,阐述光纤机敏帆板结构振动形态感知、现场可视化与振动主动控制软件环境的开发与设计,包括设计思路、关键技术、主要功能与核心单元,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测控软件环境开发设计的有效性,为试验平台及其测控系统提供了环境友好、功效强大的软件平台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形态感知 振动主动控制 软件环境与平台 现场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框架模型结构振动形态感知与重构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易金聪 朱晓锦 +2 位作者 张合生 李丽 徐金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2-587,722,共6页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曲率检测技术探索智能结构振动状态主动监测,面向飞行器框架模型实现结构振动形态实时感知与三维重构的方法验证。阐述实验系统组成架构与FBG曲率检测单元阵列设计思想,以及实验框架模...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曲率检测技术探索智能结构振动状态主动监测,面向飞行器框架模型实现结构振动形态实时感知与三维重构的方法验证。阐述实验系统组成架构与FBG曲率检测单元阵列设计思想,以及实验框架模型结构振动形态三维重构方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叙述FBG曲率检测单元阵列封装、结构形态重构算法的基本原理、实验环境与平台构建方案以及系统软件组成与开发技术。通过将模块化FBG检测单元阵列嵌入至实验模型结构中,结合结构变化形态感知与重构方法分析,进行了模型结构形态实时感知与三维重构方法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了所研究的技术方法与实验验证系统的有效性,该方法为高性能飞行器关键结构振动形态的主动监测提供了探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飞行器 框架模型结构 光纤布拉格光栅曲率检测 振动形态感知与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振动传感阵列的高压并联电抗器铁心松动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树国 孟令明 +3 位作者 张玉焜 张凡 汲胜昌 田源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5-884,共10页
铁心松动是高压并联电抗器长期振动效应下的主要机械故障之一,利用单点振动信号分析法对其进行缺陷诊断存在测点选择困难、数据不具备典型性等缺点,而利用振动传感阵列可有效避免以上问题。介绍了基于质量‑弹簧模型的并联电抗器铁心振... 铁心松动是高压并联电抗器长期振动效应下的主要机械故障之一,利用单点振动信号分析法对其进行缺陷诊断存在测点选择困难、数据不具备典型性等缺点,而利用振动传感阵列可有效避免以上问题。介绍了基于质量‑弹簧模型的并联电抗器铁心振动机理,通过高压并联电抗器振动测试平台,确立了高压并联电抗器油箱振动形态测试方案,得到各个频率分量下高压并联电抗器油箱表面的振动形态,分析了电压和铁心松动对高压并联电抗器油箱表面基频振动形态的影响。借鉴图像形态学中纹理特征的提取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强度共生矩阵的特征提取算法,以铁心处于紧固状态和不同松动状态下的10 kV并联电抗器模型为算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高压并联电抗器 振动传感阵列 振动形态 铁心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曲率信息的太空帆板空间曲面拟合算法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朱晓锦 张合生 +1 位作者 谢春宁 樊红朝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96-2499,共4页
大型空间柔性结构如太阳能帆板,在轨运行期间必须保证很高的运行精度,因此对结构的振动水平和控制要求及其严格。如能实现其振动响应形态的实时感知与重构,将对其振动响应的主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太阳能帆板为实验结构模型,通过分布... 大型空间柔性结构如太阳能帆板,在轨运行期间必须保证很高的运行精度,因此对结构的振动水平和控制要求及其严格。如能实现其振动响应形态的实时感知与重构,将对其振动响应的主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太阳能帆板为实验结构模型,通过分布植入光纤光栅传感阵列,利用空分复用和波分复用技术精确检测多点的曲率信息,以柔性帆板结构的振动形态感知和可视化为目标,深入探讨了基于曲率信息的插值方法和曲面的拟合算法,并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实现了空间曲面的拟合和可视化显示。仿真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插值方法及拟合算法比较精确地反映了帆板结构的振动形态,为进一步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帆板 曲率插值 曲面拟合 振动形态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墙作用框架结构动力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叶艳霞 黄华 +3 位作者 朱钦 张国振 金池 张雄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为了解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振动周期、振动形态、动力反应等的影响特点,给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建立了29个带填充墙的框架结构空间有限元对比分析模型,研究了结构的自振周期、振型特点,并且输入三种不同的地震波进行了时程分析... 目的为了解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振动周期、振动形态、动力反应等的影响特点,给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建立了29个带填充墙的框架结构空间有限元对比分析模型,研究了结构的自振周期、振型特点,并且输入三种不同的地震波进行了时程分析.结果填充墙体对结构振动形态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当因减少填充墙体造成的"薄弱楼层"在建筑底部时,对结构的整体振动形态影响较大.随着填充材料刚度的减小,填充墙较少楼层处的刚度突变减弱,振型曲线更趋平滑;通过对比有限元方法和简化手算方法所得结构自振周期,认为考虑填充墙体影响时框架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0.6较为合适;填充墙体的材料、位置、布置方式等对框架结构的动力时程反应均有一定影响.结论在进行框架结构填充墙体布置时应注意将其均匀分布于框架结构中,并尽量不在中部楼层设置过少的墙体;在结构计算时对填充墙框架自振周期应进行折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刚性填充墙 振动形态 自振周期 动力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钝体断面大攻角下的颤振自激力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慕广 陈政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25,共4页
基于三自由度强迫振动装置,真实模拟了实际结构大攻角下的弯曲振动形态,并以矩形和H型截面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竖向振动方式对H1*、H4*、A1*、A4*等4个气动导数的影响。试验研究发现,弯曲振动形态对H1*、H4*、A1*三个气动导数存在明... 基于三自由度强迫振动装置,真实模拟了实际结构大攻角下的弯曲振动形态,并以矩形和H型截面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竖向振动方式对H1*、H4*、A1*、A4*等4个气动导数的影响。试验研究发现,弯曲振动形态对H1*、H4*、A1*三个气动导数存在明显影响,对导数A4*影响较小,且对气动导数的影响程度与风攻角和截面形式有关;不过,振动形态不影响各导数随无量纲风速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大攻角下采取与实际结构一致的竖弯振动方式来识别气动导数是完全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强迫振动 大攻角 振动形态 气动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摊铺机熨平板动态特性分析与测试 被引量:5
8
作者 殷超 张建润 +1 位作者 孙志刚 韩志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9-1185,共7页
为了提升摊铺机熨平板的振动响应效果,改善其动态特性,首先建立了熨平板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拉格朗日定理对运动微分方程进行了求解,并通过虚拟样机仿真技术研究了熨平板箱体振幅响应与振动器频率的关系.然后提出了利用薄膜压力传感器测... 为了提升摊铺机熨平板的振动响应效果,改善其动态特性,首先建立了熨平板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拉格朗日定理对运动微分方程进行了求解,并通过虚拟样机仿真技术研究了熨平板箱体振幅响应与振动器频率的关系.然后提出了利用薄膜压力传感器测量振捣锤对地压力的方法,研究振捣锤对沥青料的压力与振捣频率的关系.最后在模态叠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熨平板振动形态的测试方法,绘制出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熨平板振动形态.结果表明,振动器工作频率在30-40Hz范围时,熨平板箱体振幅响应较明显;振捣机构工作频率在15-20 Hz范围时,振捣锤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力较小;振捣频率为15 Hz、振动频率为40 Hz的工作条件下,熨平板振动形态最平整,从而可以提升沥青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摊铺机熨平板 动态特性 压力测量 模态叠加 振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OpenGL实现太空帆板振形重建可视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晓锦 谢春宁 +1 位作者 张合生 樊红朝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7年第4期278-283,共6页
针对太空帆板振动形态重建与可视化的实现方法与技术,在对振形曲面拟合算法和帆板试验模型简介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基于OpenGL进行三维曲面重建可视化的设计思路,对OpenGL的技术特点、基于VC++6.0的接口方法、程序流程与关键环节、特效... 针对太空帆板振动形态重建与可视化的实现方法与技术,在对振形曲面拟合算法和帆板试验模型简介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基于OpenGL进行三维曲面重建可视化的设计思路,对OpenGL的技术特点、基于VC++6.0的接口方法、程序流程与关键环节、特效处理方法与技术、三维重建与可视化实现等予以了详细的说明,对核心源代码进行了明晰的解释,并显现了太空帆板振动形态重建与可视化的实际效果。程序运行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OpenGL技术实现的曲面三维动态再现和显示,不仅效果生动逼真,而且比较精确地反映了帆板结构的振动形态,为进一步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提供了结构振动状态的动态可视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GL 太空帆板 振动形态检测 可视化 VC++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对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纵向受力与变形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华朋 陈嵘 +1 位作者 宋姣姣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36,共7页
桥上无缝道岔是在高速铁路、艰险山区铁路上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不可避免的技术难题,同时跨越震区时,道岔结构自身处于双层薄弱环节之中。根据地震作用下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地震作用下岔-桥-墩动力非线性有限元模... 桥上无缝道岔是在高速铁路、艰险山区铁路上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不可避免的技术难题,同时跨越震区时,道岔结构自身处于双层薄弱环节之中。根据地震作用下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地震作用下岔-桥-墩动力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地震波频谱特性、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岔区阻力、梁体温差等因素下的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地震作用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缝道岔约束作用较大提高了桥梁结构的低阶自振频率,而且改变了其振动形态;地震波频谱特性和加速度峰值大小对桥上无缝道岔响应影响显著,地震荷载波频越靠近结构主频,加速度峰值越大,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越大;在钢轨温变较高,又同时考虑地震荷载效应时,钢轨强度和线路稳定性均得不到保障,建议对跨越震区的桥上无缝道岔设计时检算地震荷载与钢轨、梁体温变共同作用时的钢轨纵向力以及道岔联结件受力、关键位置相对位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桥上无缝道岔 地震作用 轨道约束 振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武器系统的起始扰动与合理刚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四春 赵鑫 +1 位作者 李军 罗碧霞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0-555,共6页
火箭武器系统的起始扰动对其射击密集度有重要影响,是火箭炮设计的一个关键指标。该文通过分析火箭武器系统起始扰动的形成原因,研究了起始扰动与火箭炮发射系统刚度的关系。发现火箭炮起落架以上部分的刚度过大不仅造成发射系统的结构... 火箭武器系统的起始扰动对其射击密集度有重要影响,是火箭炮设计的一个关键指标。该文通过分析火箭武器系统起始扰动的形成原因,研究了起始扰动与火箭炮发射系统刚度的关系。发现火箭炮起落架以上部分的刚度过大不仅造成发射系统的结构变形,还改变火箭炮的振动形态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起始扰动与火箭炮发射系统的刚度匹配分析。认为在进行火箭炮结构设计时,为了控制火箭武器系统的起始扰动,应考虑同时降低发射系统的变形量和火箭弹的起始摆动角速度,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择发射系统的合理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武器系统 火箭炮 起始扰动 刚度 振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ic-deformation based fault diagnosis for damping spring of large vibrating screen 被引量:7
12
作者 彭利平 刘初升 +1 位作者 李珺 王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313-1321,共9页
Based on the statics theory, a novel and feasible twice-suspended-mass method(TSMM) was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seldom-studied issue of fault diagnosis for damping springs of large vibrating screen(LVS). With the st... Based on the statics theory, a novel and feasible twice-suspended-mass method(TSMM) was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seldom-studied issue of fault diagnosis for damping springs of large vibrating screen(LVS). With the static balanc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creen body/surface as well as the deformation compatibility relation of springs considered, static model of the screen surface under a certain load was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of each spring. Accuracy of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by both an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suspended mass method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3D deformation space in a numerical simulation. Furthermore, by adopting the Taylor formula and the control variate method,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damping spring deformation and the change of spring stiffness, defined as the deformation sensitive coefficient(DSC), was derived mathematically, from which principle of the TSMM for spring fault diagnosis is clarified. In the end,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nd results show that the TSMM is applicable for diagnosing the fault of single spring in a L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c deformation suspended mass method large vibrating screen damping spring fault diagn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