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2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刚/柔轮轨下钢轨波磨对牵引齿轮振动特性影响
1
作者 朱海燕 杨世俊 +1 位作者 曾庆涛 金铭泽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2,304,共7页
为研究钢轨波磨对高速列车牵引齿轮振动特性的影响,采用谐波函数描述钢轨波磨不平顺,研究在钢轨波磨波长为100~150 mm、波深为0.01~0.05 mm下牵引齿轮的振动响应特性。应用傅里叶变换得到牵引齿轮振动加速度频谱,发现钢轨波磨激励是影... 为研究钢轨波磨对高速列车牵引齿轮振动特性的影响,采用谐波函数描述钢轨波磨不平顺,研究在钢轨波磨波长为100~150 mm、波深为0.01~0.05 mm下牵引齿轮的振动响应特性。应用傅里叶变换得到牵引齿轮振动加速度频谱,发现钢轨波磨激励是影响牵引齿轮振动响应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随着钢轨波磨波长的减小、波深的增加会使主动齿轮垂向振动加速度增大,主动齿轮垂向振动加速度峰值变化周期与钢轨波磨波长和轮对转动周期成正相关;柔性轮轨下的主动齿轮垂向振动加速度幅值相比于刚性轮轨明显增大,在钢轨波磨和车轮转频共同作用下,考虑柔性轮轨时的主动齿轮垂向振动加速度幅值会出现拍振现象,且能反映出轮轨激励高频成分和较高频率内的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高速列车 牵引齿轮 钢轨 振动响应 幅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波磨对高速列车制动盘振动影响分析
2
作者 朱海燕 汪怡 +3 位作者 杨世俊 金铭泽 连盛荣 肖乾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3,共7页
为探究钢轨波磨对高速列车制动盘振动特性的影响,构建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同时添加轨道不平顺和钢轨波磨激励,对不同工况进行仿真,研究高速列车以不同速度级通过钢轨波磨区段时制动盘的振动特性及车轴-制动盘的振动传递关系。... 为探究钢轨波磨对高速列车制动盘振动特性的影响,构建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同时添加轨道不平顺和钢轨波磨激励,对不同工况进行仿真,研究高速列车以不同速度级通过钢轨波磨区段时制动盘的振动特性及车轴-制动盘的振动传递关系。结果表明:制动盘通过波磨区段时在垂向上发生剧烈振动的频率范围更广,在横向上频率集中,钢轨波磨更易引起制动盘的垂向振动;制动盘的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随波长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波深增大不断增大,从车轴到制动盘的振动均被放大,由波磨引起列车振动频率与制动盘或轮对的固有频率接近,共振使振动加剧,会影响此变化规律。列车变速通过钢轨波磨区段或改变制动盘的结构可避免发生共振,此研究成果可为制动盘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高速列车 钢轨 制动盘 振动加速度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曲线波磨地段振动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鹏飞 张庆欢 +1 位作者 张云杰 邓诏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0,196,共8页
为研究地铁曲线波磨地段振动特性影响因素,建立车辆-轨道及轨道-隧道-大地模型,分析不同波磨波深、隧道埋深、轨道减振措施下隧道壁及地面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减小钢轨波磨波深或增加隧道埋深,隧道壁和地面的垂向最大加速度和加速度... 为研究地铁曲线波磨地段振动特性影响因素,建立车辆-轨道及轨道-隧道-大地模型,分析不同波磨波深、隧道埋深、轨道减振措施下隧道壁及地面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减小钢轨波磨波深或增加隧道埋深,隧道壁和地面的垂向最大加速度和加速度分频最大振级均有减小趋势;采取不同轨道减振措施时,浮置板的减振效果最佳;隧道埋深和轨道减振措施的改变,不会改变隧道壁和地面加速度峰值的频段区间及加速度分频最大振级的中心频率;振动在隧道壁传递到地面的过程中高频衰减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地铁 钢轨 隧道壁-地面振动 减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隧道型式的地铁振动源强实测影响研究
4
作者 张凌 万宇婷 +3 位作者 成功 冯青松 罗伟 李秋义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1-236,共6页
为研究圆形、马蹄形和矩形3种隧道断面和不同曲线半径隧道型式的地铁振动源强特性,以某城市地铁线路为研究对象,开展隧道内振动的系统测试。实测结果表明:不同隧道断面型式振动源强由大到小排序为圆形隧道、矩形隧道和马蹄形隧道,马蹄... 为研究圆形、马蹄形和矩形3种隧道断面和不同曲线半径隧道型式的地铁振动源强特性,以某城市地铁线路为研究对象,开展隧道内振动的系统测试。实测结果表明:不同隧道断面型式振动源强由大到小排序为圆形隧道、矩形隧道和马蹄形隧道,马蹄形和矩形隧道的振动源强要显著小于圆形隧道的结果。其原因在于马蹄形隧道和矩形隧道的断面衬砌厚度大于盾构的圆形隧道断面,更厚的衬砌令隧道的质量增大(减小8 Hz以下的低频振动),同时会抑制隧道本身的柔性模态振动(减小8 Hz以上的更高频振动),矩形隧道虽然质量更大,但折形的断面形状会令其源强振动更大;随着曲线半径的减小,振动源强会有加速增大的趋势,可以采用幂指数函数进行预测,曲线半径对振动源强的影响主要来自50~80 Hz频段内轨道不平顺(粗糙度)的差异,3种隧道断面型式受曲线半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圆形隧道、矩形隧道和马蹄形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地下轨道交通 环境振动 隧道断面型式 曲线半径 隧道壁振动源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饱和地基振动响应特性分析
5
作者 高盟 李佳文 李丹阳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5,共8页
双线高速列车交会所致荷载强度大,振动时间长,使饱和地基产生显著位移和超静孔隙水压力响应。基于Biot流体饱和多孔介质波动方程和2.5维有限元(Two-and-a-half-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2.5D FEM)理论,建立双线轨道-饱和地基2... 双线高速列车交会所致荷载强度大,振动时间长,使饱和地基产生显著位移和超静孔隙水压力响应。基于Biot流体饱和多孔介质波动方程和2.5维有限元(Two-and-a-half-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2.5D FEM)理论,建立双线轨道-饱和地基2.5D有限元模型。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双线列车荷载程序,将荷载施加于以Euler梁模拟的轨道,对双线及单线列车4种运行工况下轨道中心和饱和地基振动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双线列车荷载所致叠加效应,振动波叠加增大,轨道中心竖向加速度和位移相较单线工况下增大约1倍,在距离轨道中心1 m处出现位移幅值;单线与双线工况下饱和地基均在距离轨道中心10 m范围内存在一个振动放大区段,10 m以内振动衰减较快,10 m以外振动衰减较慢;双线工况下超静孔压幅值相较单线工况增大约1倍;不同工况下超静孔压随深度变化均为先急剧增大,随后快速减小,再缓慢消散,其在1.5 m深度处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双线列车 饱和地基 2.5D有限元 振动响应 超静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沟-波阻板联合隔振体系的三维数值分析
6
作者 任康乐 曹小林 +1 位作者 刘佳 马强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1,共6页
为了弥补空沟隔振和波阻板隔振的缺陷,提出新型的空沟-波阻板联合隔振体系。结合完美匹配层吸收边界,利用COMSOL建立简谐荷载作用下在弹性半空间中设置空沟-波阻板隔振屏障的有限元模型,对空沟-波阻板联合隔振体系的隔振性能进行三维数... 为了弥补空沟隔振和波阻板隔振的缺陷,提出新型的空沟-波阻板联合隔振体系。结合完美匹配层吸收边界,利用COMSOL建立简谐荷载作用下在弹性半空间中设置空沟-波阻板隔振屏障的有限元模型,对空沟-波阻板联合隔振体系的隔振性能进行三维数值分析。通过数值算例分析空沟-波阻板联合隔振屏障的物性参数(地基与波阻板的模量比)、几何参数(空沟深度、波阻板深度、屏障长度和距振源的距离)以及载荷参数(振动波频率)等对其隔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空沟-波阻板联合隔振屏障较单一的空沟屏障或波阻板屏障具有更优越的可设计性和隔振性能;空沟深度达到0.3 L_R时,隔振效果较好;波阻板深度、屏障宽度越大,隔振效果越好;当联合屏障的长度达到2.5 L_R时隔振效果较好;空沟-波阻板联合屏障更适用于近场主动隔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空沟-阻板联合屏障 三维分析 有限单元法 隔振效果 主动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环境振动对精密仪器影响的预测与分析
7
作者 冯青松 齐英睿 +2 位作者 周涛 李平 周思凡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0,共6页
为分析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对精密仪器的影响,以广州地区某精密仪器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和有限元软件建立振动响应分析模型,并用实测数据加以验证,分析不同运行速度、隧道埋深及浮置板轨道作用下的实验室内振动响应... 为分析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对精密仪器的影响,以广州地区某精密仪器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和有限元软件建立振动响应分析模型,并用实测数据加以验证,分析不同运行速度、隧道埋深及浮置板轨道作用下的实验室内振动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铁列车运行速度对实验室内振动有较大影响,随着车速由80km/h降低至40 km/h,列车运行引起的室内振动能够满足“l~3μm (小于3μm)的精密加工及检测装置”等精密仪器的规范限值;隧道埋深对实验室内振动影响较小,埋深由30 m增大至40 m并不能有效地将地铁振动降低至精密仪器的限值要求,同时还会增加经济成本;采用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可以使实验室内的振动满足“0.1~0.3μm的超精密加工及检测装置、电子束装置、电子显微镜”等精密仪器的限值要求;对于容许振动值不超过3μm/s的精密仪器,可以通过在仪器基座处设置隔振器等措施,确保仪器能够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地铁荷载 精密仪器 有限元模型 浮置板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新型阻尼隔振结构试验研究
8
作者 王祥秋 冯天俊 张火军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可能对邻近建筑物安全与稳定产生重大危害,研发新型隔振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基于一种新型黏滞阻尼材料构筑阻尼填充墙及其与PVC管、钢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等组合而成的4种新型隔振结构,通过室内隔振减振模型...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可能对邻近建筑物安全与稳定产生重大危害,研发新型隔振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基于一种新型黏滞阻尼材料构筑阻尼填充墙及其与PVC管、钢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等组合而成的4种新型隔振结构,通过室内隔振减振模型试验,对比分析空沟隔振与4种新型阻尼隔振结构对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的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填充墙及其组合隔振结构对铅垂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减振率可达13.5%,对水平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减振率可达12.7%;而空沟隔振对铅垂向与水平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减振率则分别为10.2%和2.8%。阻尼填充墙及其组合隔振结构对频率为20~30 Hz的水平向振动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而空沟隔振对该频域范围内水平向振动的减振效果不明显。空沟隔振与新型阻尼隔振结构对振动频率低于50 Hz的铅垂向振动均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但对振动频率超过50 Hz的铅垂向振动的减振效果均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阻尼隔振结构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 模型试验 减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损伤状态下重载机车牵引电机振动响应分析
9
作者 张涛 甘福明 +2 位作者 党小辉 施亚泰 张欣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3,共6页
随着我国重载铁路快速发展,轮轨损伤问题在重载机车日常运营中越来越凸显,势必对重载铁路的运营安全性造成影响。建立重载机车-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重载机车驱动系统在不同轮轨损伤状态下的振动状态,探究扁疤、多边形... 随着我国重载铁路快速发展,轮轨损伤问题在重载机车日常运营中越来越凸显,势必对重载铁路的运营安全性造成影响。建立重载机车-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重载机车驱动系统在不同轮轨损伤状态下的振动状态,探究扁疤、多边形和波磨等不同轮轨损伤形式对机车轮轨力和电机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轮扁疤状态下,轮轨力和电机垂向加速度随着扁疤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扁疤长度从10增加到60 mm,电机垂向加速度最大值由0.56增大到5.92 g;在车轮多边形状态下,多边形幅值越大,轮轨力和电机垂向加速度越大,但与多边形阶数不呈线性变化关系;在钢轨波磨状态下,轮轨力和电机垂向加速度随着波长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波深的增大而增大,当波长为200 mm,波深从0.1增加到0.5 mm时,电机垂向加速度从0.81增大到6.52 g。因此,轮轨损伤对牵引电机影响较大,机车运营过程中需要关注牵引电机的振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机车-轨道耦合模型 车轮扁疤 车轮多边形 钢轨 牵引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半径曲线段联络通道T接部位振动响应实测研究
10
作者 黄强 卞士海 +2 位作者 马永政 崔正阳 邱波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292,297,共7页
联络通道与主隧道交叉部位(“T接部位”)是地铁隧道中对振动响应较为敏感和薄弱的部位。以宁波地铁5号线小半径曲线段隧道为例,对机械法联络通道T接部位和独立隧道分别进行地铁振动测试,揭示联络通道存在对地铁主隧道振动响应的影响。... 联络通道与主隧道交叉部位(“T接部位”)是地铁隧道中对振动响应较为敏感和薄弱的部位。以宁波地铁5号线小半径曲线段隧道为例,对机械法联络通道T接部位和独立隧道分别进行地铁振动测试,揭示联络通道存在对地铁主隧道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T接部位的加速度峰值小于独立隧道,前者的钢轨、道床、隧道壁的竖向加速度峰值比后者分别减少11.42%、40%、34.21%,表明联络通道存在对地铁主隧道振动有减弱作用。小半径段T接部位仍以竖向振动为主,但横向的振动响应很显著,主隧道外侧峰值加速度大于内侧。T接部位的总体加速度振级小于独立隧道,但低频段的1/3倍程加速度振级更大。T接部位以中高频振动为主,钢轨、道床、隧道壁振动主频段中心频率在3 000、2 000、1 000 Hz左右。研究可为机械法联络通道T接部位的环境振动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T接部位 联络通道 地铁振动测试 振动加速度 加速度振级 加速度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源分级在海洋平台总体振动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11
作者 韩华伟 徐芹亮 +1 位作者 徐郎君 李昌飞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5-230,共6页
半潜式平台振动严重影响平台的安全性和船员的舒适性,其搭载的设备繁多、规格不一,设备信息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多激励源输入下的半潜式平台的振动响应评估。工程项目在不同设计阶段需要的振动预报精度也不相同,且不同设备对平台的总体和... 半潜式平台振动严重影响平台的安全性和船员的舒适性,其搭载的设备繁多、规格不一,设备信息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多激励源输入下的半潜式平台的振动响应评估。工程项目在不同设计阶段需要的振动预报精度也不相同,且不同设备对平台的总体和局部振动贡献也不同,因此,从振动的输入信息开始,梳理半潜式平台主要设备激励源,研究设备振动激励载荷产生的机理和激励源特性,提出一种激励设备分级原则,通过对比不同级别设备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并结合实船测试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振源分级策略可靠,基于激励设备分级的振动预报精度满足不同设计阶段的需要,符合工程项目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半潜式平台 激励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舵机液压泵站异常振动分析及治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林 王洪富 +2 位作者 周全 叶曦 刘见华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1,235,共6页
液压泵站作为目前船用舵机的主要动力源,其振动性能直接影响船舶的振动噪声水平。在某型船试航试验中发现其舵机液压泵站出现振动异常现象,无直接激励源的舵机液压泵站油箱基座的振动值相比舵机液压泵站油泵浮筏基座明显偏大,与设计不符... 液压泵站作为目前船用舵机的主要动力源,其振动性能直接影响船舶的振动噪声水平。在某型船试航试验中发现其舵机液压泵站出现振动异常现象,无直接激励源的舵机液压泵站油箱基座的振动值相比舵机液压泵站油泵浮筏基座明显偏大,与设计不符,无法满足该船型的振动噪声控制要求。通过测试分析发现舵机液压泵站的油泵与油箱之间连接软管出现振动“短路”现象,经过设计与分析确定整改方案,并通过实船振动测试对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对其他类似机械设备的振动控制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舵机液压泵站 异常振动 管路 振动控制 整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周期性轨道-隧道弯曲振动波传播特性研究
13
作者 戴承欣 冯青松 +3 位作者 涂勤明 罗信伟 杨舟 周豪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8,110,共7页
为探究地铁振源系统中弯曲振动波传播特性,将轨道-隧道模拟为Timoshenko梁-Timoshenko梁-Flügge复合双层圆柱薄壳耦合系统,并基于能量法和周期结构理论对其弯曲波带隙特性和振动响应特性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0~300 Hz范围内,... 为探究地铁振源系统中弯曲振动波传播特性,将轨道-隧道模拟为Timoshenko梁-Timoshenko梁-Flügge复合双层圆柱薄壳耦合系统,并基于能量法和周期结构理论对其弯曲波带隙特性和振动响应特性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0~300 Hz范围内,耦合系统仅存在一条弯曲波带隙——0~46.4 Hz,为局域共振带隙,且主要受隧道质量和土体刚度影响;钢轨、道床板和隧道的振动导纳函数峰值依次为212、188和46 Hz,分别对应于钢轨-扣件子系统、道床板-等效支撑子系统及隧道-土体子系统的第一阶共振频率;钢轨、道床板和隧道的振动衰减区依次为0~142 Hz、0~73Hz和0~46 Hz。相关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地铁结构的精细化减振设计及减振装备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周期结构 地铁轨道-隧道结构 能量法 弯曲带隙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结构对离心风机振动噪声影响的试验研究
14
作者 马振来 陈长盛 +2 位作者 张博 陈二云 王强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5-278,284,共5页
针对船用离心风机减振降噪需求,以某型离心风机为对象,将叶片改进为波形前缘和锯齿尾缘2种仿生结构,搭建风机性能及振动噪声试验台,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离心风机的叶频噪声和叶频振动加速度幅值变化情况,获得仿生结构对离心风机气动性能和... 针对船用离心风机减振降噪需求,以某型离心风机为对象,将叶片改进为波形前缘和锯齿尾缘2种仿生结构,搭建风机性能及振动噪声试验台,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离心风机的叶频噪声和叶频振动加速度幅值变化情况,获得仿生结构对离心风机气动性能和振动噪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波形前缘仿生结构的风机全压有小幅度提升,而锯齿尾缘由于减小了叶片做功面积,风机全压下降较大;波形前缘仿生结构对叶频振动的抑制效果略优于锯齿尾缘,但2种仿生结构对不同测点总振级影响较弱;仿生结构对离心风机的叶频和2倍叶频噪声有较显著抑制效果,其中锯齿尾缘仿生结构的降噪效果更优,额定工况下叶频噪声幅值降低了约8.7 dB(A),大流量工况下2倍叶频噪声幅值降低了约7.9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离心风机 仿生结构 振动加速度 噪声 叶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光滑碰撞振动系统中颤振发生的间隙区间研究
15
作者 马国峰 张惠 +2 位作者 李险峰 梁以德 张柏林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0,58,共8页
以单自由度含间隙和预紧分段光滑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仿真以间隙为主要控制参数分析系统周期运动及其分岔区域。通过建立不连续映射分析黏滞运动和推导颤振完成点及颤振发生条件,揭示系统的颤振运动特性。数值仿真得到在不同刚度系... 以单自由度含间隙和预紧分段光滑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仿真以间隙为主要控制参数分析系统周期运动及其分岔区域。通过建立不连续映射分析黏滞运动和推导颤振完成点及颤振发生条件,揭示系统的颤振运动特性。数值仿真得到在不同刚度系数比和频率条件下,单自由度含间隙和预紧弹簧发生颤振现象的间隙区间。此外还对周期运动的转迁规律开展研究,揭示颤振发生时随参数变化连续碰撞数改变的现象。结果表明:当间隙b小于0.95,激励频率ω∈(0.03)时碰撞系统出现明显的颤振现象;当刚度比小于60,激励频率小于0.3时随着刚度比增大,颤振发生的间隙区间扩大;随着频率的增大,颤振发生的间隙区间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含间隙和预紧系统 间隙区间 擦边滑移分岔 黏滞现象 颤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轨扣件轨道振动特性和减振效果研究
16
作者 何况 张晗 +2 位作者 李铁斌 关庆华 池茂儒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0,255,共8页
针对某一地铁线路典型轨道类型,通过现场测试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及轮轨耦合有限元模型,研究车速不同时轮轨不平顺激励下的普通扣件整体道床轨道和浮轨扣件整体道床轨道的振动特性,分析轨道系统振动响应的主频形成原因。结... 针对某一地铁线路典型轨道类型,通过现场测试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及轮轨耦合有限元模型,研究车速不同时轮轨不平顺激励下的普通扣件整体道床轨道和浮轨扣件整体道床轨道的振动特性,分析轨道系统振动响应的主频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浮轨扣件轨道对于缓解轮轨间动作用力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轮轨系统P2共振对轮轨力的影响;各速度下,普通扣件整体道床与浮轨扣件轨道的振动响应中均有能量集中在P2共振频率处(分别为68和38 Hz);随着运行速度的变化,当轮轨间激励频率与轮轨系统P2共振频率接近时,两种轨道中的扣件力和地基支撑力均在该速度下达到最大值,普通扣件整体道床轨道的扣件力与地基支撑力的最大值分别为33.17和43.46 kN,而浮轨扣件整体道床轨道的扣件力与地基支撑力的最大值分别为20.52和27.47 kN,且P2共振对于普通扣件整体道床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地铁 减振轨道 浮轨扣件 车辆-轨道动力作用 轨道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跨连续跨越式输油气管道流固耦合振动效应及动力特性
17
作者 翁光远 徐琳杰 +3 位作者 程凯凯 李光玲 王乐 朱熹育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3,33,共8页
为揭示多跨连续跨越式输油气管道随油气介质输送状态变化而产生振动的时变机理,以某跨越式输油气管道及斜拉管桥为研究对象,开展油气介质与输油气管道的流固耦合振动效应理论研究和仿真模拟。结合水弹性相似模型的流体试验,提出油气介... 为揭示多跨连续跨越式输油气管道随油气介质输送状态变化而产生振动的时变机理,以某跨越式输油气管道及斜拉管桥为研究对象,开展油气介质与输油气管道的流固耦合振动效应理论研究和仿真模拟。结合水弹性相似模型的流体试验,提出油气介质流体场与管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参数和流固耦合边界条件,改进湍流理论k-ε标准模型。结果表明:油气介质流速不同、管径不同的输油气管道同一截面处流固耦合振动效应最大差别达49.5%;在同一管径条件下,流固耦合振动效应随油气介质在管道内的流动速度增大而增大;考虑流固耦合振动效应的油气管道-斜拉管桥结构系统的动力特性变化较大。改进后模型能准确描述多跨连续跨越式输油气管道的流固耦合振动效应和动力特性,可为油气管道-斜拉管桥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输油气管道 跨越结构 流固耦合 水弹性模型 有限元模型 振动效应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定日镜振动抑制算法研究
18
作者 粘晨辉 金福宝 +2 位作者 马山刚 冷雪健 李若冰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1,38,共7页
针对定日镜风致振动会降低光热电站发电效率的问题,开发一款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控制算法抑制定日镜振动。首先构建吸振器-定日镜动力学模型的Open AI Gym训练环境,完成模拟状态下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训练并验证随机振动控制效果。其次搭... 针对定日镜风致振动会降低光热电站发电效率的问题,开发一款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控制算法抑制定日镜振动。首先构建吸振器-定日镜动力学模型的Open AI Gym训练环境,完成模拟状态下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训练并验证随机振动控制效果。其次搭建实验系统,通过构建包含定日镜振动特征、控制信号、奖励值与终止状态的数据集,训练智能体学习吸振器的电-磁-刚度机理。最后编写模型调用脚本,在LabVIEW主系统调用函数节点完成混合编程。结果显示在12.3 Hz的外界激励下,该算法可在1 s内计算出最优的控制信号,将±0.42 m/s^(2)的振幅降低到±0.29 m/s^(2)。该算法利用神经网络实现定日镜振动的跟踪控制,对强化学习算法落地及定日镜结构保护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光热电站 定日镜 深度强化学习 LABVIEW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荷载作用下轨道-箱梁结构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19
作者 姜兴 罗锟 +1 位作者 陈鹏 余崇彬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26,共6页
针对横向荷载作用下轨道-箱梁结构的振动特性问题,基于相似理论,建立几何相似比为10:1的轨道-箱梁模型试验系统,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利用LMS数据采集系统,分析横向荷载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在轨道-箱梁中的传递规律。结果表明:横向振动从跨中... 针对横向荷载作用下轨道-箱梁结构的振动特性问题,基于相似理论,建立几何相似比为10:1的轨道-箱梁模型试验系统,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利用LMS数据采集系统,分析横向荷载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在轨道-箱梁中的传递规律。结果表明:横向振动从跨中截面向1/4截面传递时衰减更快,衰减率约为50%~85%,而从1/4截面传递到端部截面时相对较慢,衰减率约为10%~40%;横向荷载引起的轨道-箱梁结构的竖向振动响应整体上大于引起的横向振动响应,竖向振动响应约为横向振动响应的1~4.5倍。研究成果使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传递规律得到完善,对于高架轨道箱梁结构振动与噪声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模型试验 箱梁结构 加速度导纳 振动传递 支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激励下的机车车体振动控制研究
20
作者 王志刚 丁军君 +3 位作者 杨毓康 Chien Tao Van 申孟浩 冯大年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0,共7页
为了对柴油机激励下的机车车体振动进行控制,利用SIMPACK建立考虑柔性车体的机车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利用SIMULINK建立经典地棚阻尼控制器和基于模糊控制的地棚阻尼控制器,通过联合仿真对机车车体振动进行控制及其对... 为了对柴油机激励下的机车车体振动进行控制,利用SIMPACK建立考虑柔性车体的机车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利用SIMULINK建立经典地棚阻尼控制器和基于模糊控制的地棚阻尼控制器,通过联合仿真对机车车体振动进行控制及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刚性车体,考虑柔性车体的机车模型仿真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度更高;在机车静止状态下,两种控制策略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模糊地棚阻尼器振动控制效果比经典地棚阻尼器振动控制效果更佳,其车辆平稳性和舒适度指标分别改善16.67%和46.79%;机车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随着机车运行速度的提高,柴油机对车体振动的贡献比例逐渐减小,对于柴油机减振支座的控制效果逐渐减弱,但在实际运行速度范围内,改善效果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柴油机 车体振动 柔性车体 模糊控制 地棚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