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当下存在看艺术的未来——当代挪用艺术创作美学维度的理论溯源与审美批判
被引量:
3
1
作者
潘长学
胡新叶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8,共10页
挪用是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中的一种创作手法,它是对现代主义所崇尚的艺术原创性的挑战,为作为意义生成事件的艺术活动提供了可识别的显性符号,并且能为审美主体提供潜在的心理与智力娱乐。文章从词源与语义学角度对当代挪用艺术的概念...
挪用是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中的一种创作手法,它是对现代主义所崇尚的艺术原创性的挑战,为作为意义生成事件的艺术活动提供了可识别的显性符号,并且能为审美主体提供潜在的心理与智力娱乐。文章从词源与语义学角度对当代挪用艺术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对挪用艺术的产生与辐散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时间轴线串联当代挪用艺术的典型现象与经典作品,从认知动因、创作情绪、语意辐散三个方面,通过现实逻辑和实例论证阐述当代挪用艺术作品的共有特性,进一步揭示了当代挪用艺术与隐喻主义的密切关系,明确了挪用艺术在当代及未来跨文化艺术活动中的普适性审美效能。挪用艺术在审美意义、创作手法、文化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关注,尤其是挪用艺术的未来潜力,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展现了一条值得被其他艺术门类借鉴参考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用艺术
隐喻主义
普适性
溯源
未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判词艺术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平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5,105,共5页
《中国古代判词艺术的形态学分析》提出,中国古代判词从语体上可分为语判和书判,从语言形式和风格上可分为骈判、散判和花判,从使用主体上可分为批词和判词、审语和判语。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十诫》之五.杀人短片"中...
《中国古代判词艺术的形态学分析》提出,中国古代判词从语体上可分为语判和书判,从语言形式和风格上可分为骈判、散判和花判,从使用主体上可分为批词和判词、审语和判语。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十诫》之五.杀人短片"中,对作为宗教戒律的"不可杀人",作了全新的现代阐析,由此也引出一个文艺与法律的关系的问题。法律有它自身的立场,而艺术的叙事也有它特有的逻辑。但它们的终极目标是一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这是《"不可杀人"的现代阐析》的基本观点。《论后现代挪用艺术的法律保护困境》则认为,依据版权法"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的二分原则,借用已有作品表达进行再创作的后现代挪用艺术要么被拒之于版权保护的门外,要么深陷侵权的泥潭。然而,从认识论来说思想/表达间并不存在通常认为的明确界限,表达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思想与形式的重合。机械割裂思想/表达,既不利于艺术繁荣,又损害了版权法的发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与文艺
判词
艺术
形态学分析
基耶斯洛夫斯基
《杀人短片》
挪用艺术
思想与表达二分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当下存在看艺术的未来——当代挪用艺术创作美学维度的理论溯源与审美批判
被引量:
3
1
作者
潘长学
胡新叶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8,共10页
文摘
挪用是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中的一种创作手法,它是对现代主义所崇尚的艺术原创性的挑战,为作为意义生成事件的艺术活动提供了可识别的显性符号,并且能为审美主体提供潜在的心理与智力娱乐。文章从词源与语义学角度对当代挪用艺术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对挪用艺术的产生与辐散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时间轴线串联当代挪用艺术的典型现象与经典作品,从认知动因、创作情绪、语意辐散三个方面,通过现实逻辑和实例论证阐述当代挪用艺术作品的共有特性,进一步揭示了当代挪用艺术与隐喻主义的密切关系,明确了挪用艺术在当代及未来跨文化艺术活动中的普适性审美效能。挪用艺术在审美意义、创作手法、文化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关注,尤其是挪用艺术的未来潜力,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展现了一条值得被其他艺术门类借鉴参考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挪用艺术
隐喻主义
普适性
溯源
未来
Keywords
Appropriation
Metaphoric
Universality
Traceability
Future Development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判词艺术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平仁
机构
中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5,105,共5页
文摘
《中国古代判词艺术的形态学分析》提出,中国古代判词从语体上可分为语判和书判,从语言形式和风格上可分为骈判、散判和花判,从使用主体上可分为批词和判词、审语和判语。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十诫》之五.杀人短片"中,对作为宗教戒律的"不可杀人",作了全新的现代阐析,由此也引出一个文艺与法律的关系的问题。法律有它自身的立场,而艺术的叙事也有它特有的逻辑。但它们的终极目标是一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这是《"不可杀人"的现代阐析》的基本观点。《论后现代挪用艺术的法律保护困境》则认为,依据版权法"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的二分原则,借用已有作品表达进行再创作的后现代挪用艺术要么被拒之于版权保护的门外,要么深陷侵权的泥潭。然而,从认识论来说思想/表达间并不存在通常认为的明确界限,表达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思想与形式的重合。机械割裂思想/表达,既不利于艺术繁荣,又损害了版权法的发展完善。
关键词
法律与文艺
判词
艺术
形态学分析
基耶斯洛夫斯基
《杀人短片》
挪用艺术
思想与表达二分原则
Keywords
law and literature
arts of judge words
morphological analyses
Kieslowski
'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
appropriation art
the dichotomy principle of thought & expression
分类号
I002 [文学—文学理论]
G11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当下存在看艺术的未来——当代挪用艺术创作美学维度的理论溯源与审美批判
潘长学
胡新叶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古代判词艺术的形态学分析
胡平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