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挥鞭样损伤研究的颈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建国 周蕊 薛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9-392,共4页
研究人体颈部在挥鞭样损伤中的生物力学特性及损伤机制,建立一个基于人体解剖学结构的颈部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是通过人体颈部的螺旋CT扫描图像,利用三维重建和网格划分技术,得到六面体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后碰撞验证分析。得出... 研究人体颈部在挥鞭样损伤中的生物力学特性及损伤机制,建立一个基于人体解剖学结构的颈部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是通过人体颈部的螺旋CT扫描图像,利用三维重建和网格划分技术,得到六面体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后碰撞验证分析。得出颈椎在挥鞭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C7-T1的最大过伸角度20°和椎间盘所受最大应力值16MPa。该模型的建立,可作为今后颈椎生物力学损伤研究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的理论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颈椎 挥鞭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鞭样损伤的生物力学 被引量:16
2
作者 戴力扬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8-252,共5页
关键词 损伤 颈椎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方法在颈椎挥鞭样损伤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涛 李正东 +1 位作者 邵煜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8-51,共4页
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是一种有效的应力计算分析方法,已逐渐被应用于人体结构生物力学功能研究。本文综述了颈椎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发展、材料属性赋值以及验证,并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利用FEM在颈椎挥鞭样损伤成伤机制... 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是一种有效的应力计算分析方法,已逐渐被应用于人体结构生物力学功能研究。本文综述了颈椎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发展、材料属性赋值以及验证,并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利用FEM在颈椎挥鞭样损伤成伤机制和生物力学响应分析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有限元分析 综述[文献类型] 颈椎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鞭样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戴力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78-381,共4页
关键词 损伤 诊断 治疗 软组织损伤 临床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颈椎挥鞭样损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章凯 蔡凯文 +4 位作者 罗科锋 卢斌 张威 陆继业 蒋国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1-447,共7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53.6±13.6岁)。根据术前颈椎MRI T2加权相中矢状位上目标节段纤维性椎管最小矢状径分为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32例)和非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18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狭窄组随访25.6±7.4个月,非狭窄组27.4±8.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的总分、感觉评分、运动评分,计算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和末次随访时的手术改善率,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SIA评分总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上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下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感觉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狭窄组与非狭窄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7.3%和55.9%,术后1年分别为61.3%和73.6%,末次随访分别为77.3%和91.1%,上述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狭窄组手术改善率为88%(28/32),非狭窄组为(94%)(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4例颈部轴性疼痛;狭窄组13例、非狭窄组11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吞咽异物感,行对症治疗后改善;狭窄组出现1例椎前血肿和2例C5神经根麻痹,经神经营养、消肿等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摔倒等意外突发事件。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外伤前合并有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术后短期疗效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间盘突出 损伤 颈椎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鞭样损伤后期颈部软组织MRI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明越 阮狄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2-474,共3页
挥鞭样损伤(Whiplashinjury)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损伤。近年来,挥鞭样损伤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尤其是挥鞭样损伤后期出现的系列慢性症状备受医学界关注。挥鞭样损伤经常导致颈痛及其他症状的持续发作,并且消耗大量... 挥鞭样损伤(Whiplashinjury)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损伤。近年来,挥鞭样损伤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尤其是挥鞭样损伤后期出现的系列慢性症状备受医学界关注。挥鞭样损伤经常导致颈痛及其他症状的持续发作,并且消耗大量的医疗和经济资源。虽然目前关于挥鞭样损伤有很多研究,但仍存疑问和争议,比如挥鞭样损伤的定义及分型,尤其是病理生理机制及诊断没有可靠的依据。最近,MRI在挥鞭样损伤后期研究中的作用引起广泛重视,笔者就此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后期 MRI 颈部软组织 损伤 病理生理机制 慢性症状 交通事故 公共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鞭样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蔡亚飞 洪毅 +2 位作者 王方永 任伟靖 宋明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329,共6页
挥鞭样损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为颈痛、头痛、颈椎活动受限等。其机制复杂,不仅与突然的加速-减速机制传导至颈椎关节面、相关韧带、肌肉和神经等造成一系列症状相关,最近发现还可能与脑脊液低容量、纤维肌痛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上... 挥鞭样损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为颈痛、头痛、颈椎活动受限等。其机制复杂,不仅与突然的加速-减速机制传导至颈椎关节面、相关韧带、肌肉和神经等造成一系列症状相关,最近发现还可能与脑脊液低容量、纤维肌痛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上行网状系统损伤有关。对于不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进行针对颈部腹侧深层肌肉的等长收缩以及耐力的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经超声可实时动态检测运动训练组与保守观察组深层与浅层肌肉形变以及形变速率模式不同。运动训练可改善肌肉运动模式,同时修复受损的颈部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机制 颈部肌肉 运动训练 超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挥鞭样损伤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姚聪良 贾治伟 阮狄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7-370,共4页
颈椎挥鞭样损伤是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损伤[1]。瑞典北部地区2000~2009年颈椎挥鞭样损伤的年平均发生率为235/10万,并以1%的速度逐年递增[2]。我国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但由于医疗条件及相关法规不足,颈椎挥鞭样损伤有关报道较... 颈椎挥鞭样损伤是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损伤[1]。瑞典北部地区2000~2009年颈椎挥鞭样损伤的年平均发生率为235/10万,并以1%的速度逐年递增[2]。我国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但由于医疗条件及相关法规不足,颈椎挥鞭样损伤有关报道较少,其实际发生率估计高于西方国家,近年来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3]。大多数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在伤后几周内即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发生率 实际发生率 西方国家 预后相关因素 颈髓损伤 北部地区 慢性症状 脊髓功能 后纵韧带骨化 根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挥鞭样损伤结局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石欣 李盼盼 +2 位作者 王志华 钟炳刚 舒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4-1038,共5页
颈椎挥鞭样损伤症状发生发展时间不均匀,恢复过程较复杂,呈非线性恢复轨迹。早期识别不良恢复因素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来说至关重要。由于预后相关因素种类繁多,可借助临床预测准则(CPR)评估病情,判断预后。目前,只有Whiplash ... 颈椎挥鞭样损伤症状发生发展时间不均匀,恢复过程较复杂,呈非线性恢复轨迹。早期识别不良恢复因素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来说至关重要。由于预后相关因素种类繁多,可借助临床预测准则(CPR)评估病情,判断预后。目前,只有Whiplash CPR、丹麦挥鞭样损伤研究小组风险评估工具和CPR-like Tool三种CPR通过外部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损伤 恢复 相关因素 临床预测准则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鞭样损伤及其MRI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黎海燕 李钧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1-1413,共3页
关键词 损伤 MRI 机动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者非典型挥鞭样损伤1例
11
作者 贾鹏 李洋 +2 位作者 魏智彬 丁雨菡 易旭夫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77-279,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和病史摘要姜某,女,56岁,因“车祸伤致颈部疼痛伴四肢感觉活动障碍1h”于2018年8月23日入院。1h前患者骑电瓶车追尾前方汽车,当即感颈部剧烈疼痛并四肢无力。患者既往有间歇性头晕、四肢乏力史。专科检查:颈6平面以下... 1案例1.1简要案情和病史摘要姜某,女,56岁,因“车祸伤致颈部疼痛伴四肢感觉活动障碍1h”于2018年8月23日入院。1h前患者骑电瓶车追尾前方汽车,当即感颈部剧烈疼痛并四肢无力。患者既往有间歇性头晕、四肢乏力史。专科检查:颈6平面以下感觉减退,胸1平面以下感觉消失,鞍区感觉消失;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双上肢肘、腕屈伸肌力3级,屈指肌力3级,伸指肌力2级,双下肢肌力0级;腹壁反射、肛门反射及双侧膝反射、跟腱反射均未引出。急诊CT及MRI示:颈6椎体棘突骨折;颈7椎体爆裂型骨折,椎体压缩程度达1/2,骨折块后突致椎管狭窄,相应硬脊膜受压,颈7段脊髓挫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事故 交通 颈部损伤 颅颈交界区畸形 损伤 成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治疗挥鞭样损伤后眩晕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林伟锋 李远明 +2 位作者 田强 李振宝 郭汝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6-977,共2页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对鞭伤后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21例挥鞭样损伤伴眩晕患者在接受推拿手法治疗后,使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总分及各部分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推...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对鞭伤后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21例挥鞭样损伤伴眩晕患者在接受推拿手法治疗后,使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总分及各部分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推拿手法是挥鞭样损伤保守治疗中重要的手段,对挥鞭样损伤后眩晕症状的改善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眩晕 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影像学在颈部损伤尸体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英 易旭夫 +4 位作者 陈晓刚 周晓蓉 崔丽娟 林霞 王青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8-380,384,共4页
多层面计算机断层成像(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尸体骨骼系统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价值等同于传统的尸体解剖,运用在颈部损伤的尸体检验中可以弥补传统尸体解剖的某些不足,在某些特定的环境、腐败、烧焦或具有传染性的尸体检验中,MSCT和... 多层面计算机断层成像(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尸体骨骼系统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价值等同于传统的尸体解剖,运用在颈部损伤的尸体检验中可以弥补传统尸体解剖的某些不足,在某些特定的环境、腐败、烧焦或具有传染性的尸体检验中,MSCT和MRI联合使用可以作为机械性窒息、挥鞭样损伤、颈椎损伤及颈部血管损伤的可选择的法医学检查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颈部尸体检验 多层面计算机断层成像(MSCT) 磁共振成像(MRI) 机械性窒息 损伤 颈椎损伤 颈部血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头痛:神经康复观点(Ⅲ) 被引量:1
14
作者 Nathan D.Zasler Michael F.Martelli +1 位作者 Yuanbiao Liu 刘元标(翻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疼痛的评估 病史 了解头痛发病机制的病史有助于区分头痛类型。与创伤后头痛有关的物理因子包括冲击力、加速腻速性负荷(惯性负荷),后者主要与颈部挥鞭样损伤有关。从创伤后头痛的更广定义来说,手术治疗也是一种可能引发头痛的外... 疼痛的评估 病史 了解头痛发病机制的病史有助于区分头痛类型。与创伤后头痛有关的物理因子包括冲击力、加速腻速性负荷(惯性负荷),后者主要与颈部挥鞭样损伤有关。从创伤后头痛的更广定义来说,手术治疗也是一种可能引发头痛的外力因素。病史采集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主要包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头痛 神经康复 创伤 译文 病史采集 损伤 发病机制 物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疾病患者颈部肌群功能评估及其临床价值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周豪 袁文 +1 位作者 陈华江 梁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25年第7期751-756,共6页
颈部肌群是维持颈椎完整功能的重要结构。在挥鞭样损伤模型中,相较于颈部肌群放松的状态,颈部肌群产生的预收缩不仅能显著降低冲击过程中关节囊韧带承受的最大牵张力(平均降幅达63%),还将头颅的最大伸展幅度限制在30.5°,显著低于... 颈部肌群是维持颈椎完整功能的重要结构。在挥鞭样损伤模型中,相较于颈部肌群放松的状态,颈部肌群产生的预收缩不仅能显著降低冲击过程中关节囊韧带承受的最大牵张力(平均降幅达63%),还将头颅的最大伸展幅度限制在30.5°,显著低于颈部肌群放松状态下的8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评估 颈部肌群 临床价值 颈椎疾病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