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菜地上部分挥发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信平 张驰 +1 位作者 谭志伟 于爱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17-519,共3页
本实验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香菜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香菜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出79个组分,占峰面积的97.63%,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79种化合物中含有醇、酮、醛、酯、酸... 本实验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香菜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香菜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出79个组分,占峰面积的97.63%,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79种化合物中含有醇、酮、醛、酯、酸、烃类化合物及含N、S、Cl、I、Br、P等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主要是醇、醛、酮类化合物。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环己酮、2-十三烯醛、月桂醛、芜荽醇、薄荷呋、1,5-二苯基-3-(2-乙苯)-2-戊烯、肉豆蔻醛、肉珊瑚甙元酮、3-苯基-2-丁醇、2-十二烯醛醇、(Z)乙酸叶醇酯、羊腊醛、2-十二烯醛醇、肉桂-á-苯丙酸甲酯、二环(2.2.1)庚-5-烯-2-基-1,1-二苯-2-戊炔-1,4-二醇、棕榈酸、(Z)-甲酸叶醇酯、乙苯、乳酸顺-3-己烯酯、苯并扁桃腈、甲酸-3-己烯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菜 挥发活性成分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对矿物结合汞活性的影响──I.腐殖酸对矿物结合汞挥发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姚爱军 青长乐 牟树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7-483,共7页
挥发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富里酸能极显著地促进Fe2O3-Hg,MnO2-Hg与高岭土结合汞的挥发,对膨润土结合汞和碳酸钙结合汞的挥发则表现抑制作用。棕色胡敏酸能促进各矿物结合汞的挥发。灰色胡敏酸影响最为微弱。腐殖酸对矿物结... 挥发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富里酸能极显著地促进Fe2O3-Hg,MnO2-Hg与高岭土结合汞的挥发,对膨润土结合汞和碳酸钙结合汞的挥发则表现抑制作用。棕色胡敏酸能促进各矿物结合汞的挥发。灰色胡敏酸影响最为微弱。腐殖酸对矿物结合态汞挥发性的影响与其对汞的络合容量与络合稳定性,矿物对汞的吸持特性,以及矿物与腐殖酸的作用特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矿物结合汞 挥发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对矿物结合汞活性的影响研究──Ⅱ.腐殖酸对矿物结合汞挥发活性影响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姚爱军 青长乐 牟树森 《土壤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2-208,共7页
汞的挥发动力学表明:腐殖酸对矿物结合汞活性兼具抑制与活化的双重效应,突出表现为对矿物结合汞的挥发具有先期抑制与后期活化最后趋于稳定的动态影响特征,其效应具长期性渐变特点。不同腐殖酸针对不同矿物类型结合汞,其作用速率与... 汞的挥发动力学表明:腐殖酸对矿物结合汞活性兼具抑制与活化的双重效应,突出表现为对矿物结合汞的挥发具有先期抑制与后期活化最后趋于稳定的动态影响特征,其效应具长期性渐变特点。不同腐殖酸针对不同矿物类型结合汞,其作用速率与强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矿物结合汞 挥发活性 动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醅蒸馏过程中部分挥发性活性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璐 史冬梅 +3 位作者 何宏魁 陆玮 韩兴林 孙金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37-143,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涡旋辅助液液微萃取2种前处理方法,对挥发性活性成分在蒸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涡旋辅助液液微萃取更适用于研究不同馏分中的活性成分。使用涡旋辅助液液微萃取检测到的挥发性活性成分中,吡嗪类和大部分酚...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涡旋辅助液液微萃取2种前处理方法,对挥发性活性成分在蒸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涡旋辅助液液微萃取更适用于研究不同馏分中的活性成分。使用涡旋辅助液液微萃取检测到的挥发性活性成分中,吡嗪类和大部分酚类在不同馏分中的含量会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亚油酸乙酯含量随蒸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二甲基三硫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醛含量在蒸馏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实验结果表明某些挥发性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蒸馏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的馏出规律与化合物的自身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辅助液液微萃取 白酒 蒸馏 挥发活性成分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白蛾成虫对水曲柳活性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庆辉 王楷 +4 位作者 任英杰 张书曼 赵佳齐 方静 孟昭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9-696,共8页
筛选美国白蛾寄主植物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对其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物质,为其今后引诱剂和驱避剂的研发及其生态防治奠定基础。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确定对美国白蛾成虫有生物活性... 筛选美国白蛾寄主植物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对其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物质,为其今后引诱剂和驱避剂的研发及其生态防治奠定基础。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确定对美国白蛾成虫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挥发物,通过触角电位仪(EAG)、风洞等仪器对这些活性挥发物进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β-蒎烯、β-水芹烯、3-蒈烯、1,3-二甲基苯、1,4-二甲基苯、对异丙基甲苯、4-乙基苯乙酮、3-乙基苯乙酮和4-异丙基苯甲醇共9种生物活性挥发物;美国白蛾成虫触角对前8种活性挥发物有显著的EAG反应(p<0.05),且在风洞模拟试验中得出3-蒈烯对美国白蛾成虫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对未交尾雌性和已交尾雌性美国白蛾成虫的引诱率显著高于其他活性挥发物(p<0.05),逆向飞行率分别为(82.22±8.31)%和(75.56±3.14)%,而接近味源率分别为(60.00±11.33)%和(53.33±5.44)%。美国白蛾成虫对寄主植物水曲柳的选择取决于非特异性组分;且昆虫性别和生理状态影响对植物挥发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水曲柳 活性挥发 触角电位 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效活性BVOCs物质组与β-牛乳球蛋白选择性结合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清滕 郭明 +1 位作者 胡智燕 朱杰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05-1219,共15页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用于分析植物柚皮活性挥发物(botan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物质组与β-牛乳球蛋白(bov...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用于分析植物柚皮活性挥发物(botan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物质组与β-牛乳球蛋白(bovineβ-lactoglobulin,β-LG)相互作用,筛选出药效活性BVOCs物质组。通过定量回收BVOCs的方法,分析β-LG与药效活性BVOCs物质组的选择结合作用,计算结合参数。进而结合分子对接及光谱法建立BVOCs与β-LG结合的分子模型,探讨组学角度下药效活性BVOCs物质组与β-LG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HS-SPME/GC-MS技术能够通过β-LG与BVOCs物质组的结合作用,筛选出药效活性BVOCs物质组D-柠檬烯(dipentene,Dt)、乙酸芳樟酯(linalylacetate,La)及圆柚酮(nootkatone,Nt)。参数计算表明,β-LG与Nt的亲和力最强,但结合力不强,对La的亲和力最弱。β-LG对Dt的亲和力较弱,但结合力最强,结合率达54.66%,说明β-LG与药效活性BVOCs物质组的选择结合强度取决于BVOCs分子的化学结构特性,β-LG更倾向结合含有羰基氧结构的醛酮类BVOCs分子。本文还建立了药效活性BVOCs物质组与β-LG的分子模型,评估了BVOCs物质组(Dt,La,Nt)在β-LG分子上的结合位置。并阐明了药效活性BVOCs物质组导入后引起的β-LG二级结构的松动、伸展及构象改变是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和氢键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为从BVOCs物质组角度筛选药效活性BVOCs物质组提供新方法,并为从组学角度考察药效活性BVOCs物质组与功能蛋白质分子的结合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活性挥发物(BVOCs)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β-牛乳球蛋白质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ical component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volatile oil of Calycopteris floribunda
7
作者 刘佳佳 杨栋梁 +4 位作者 张艳 袁遥 曹福祥 赵建明 彭潇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931-935,共5页
The volatile oil of leaves and barks of Calycopteris floribunda was exa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52 volatil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leaves were identified. The antimicrobial assay of oils ... The volatile oil of leaves and barks of Calycopteris floribunda was exa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52 volatil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leaves were identified. The antimicrobial assay of oils in the leaves and barks was carried out by disk diffusion method in vitro. The major components (mass fraction) in leaves are caryophyllene oxide (13.79%),n-hexadecanoic acid (11.91%) and β-caryophyllene (10.45%). Ten constituents are identified accounting for about 99.98% of the total volatile oil in the bark. Among these components,n-hexadecanoic acid (59.18%),linolic acid (12.70%) and butyl octyl phthalate (8.21%) are the major constituents. The oils exhibit strong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display more potent against bacteria than fun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ycopterisfloribunda volatile oil antimicrobial activity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