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SPME在桃果实挥发性芳香物质分析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魏好程 王贵禧 +1 位作者 梁丽松 仇厚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47-351,共5页
本实验研究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在"大久保"桃果实挥发性芳香物质(VFC)分析中的应用,并且对电解质-盐,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应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100μm萃取头,加入饱和电解... 本实验研究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在"大久保"桃果实挥发性芳香物质(VFC)分析中的应用,并且对电解质-盐,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应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100μm萃取头,加入饱和电解质NaCl(0.3g/ml)2ml,在40℃萃取40min,GC谱图峰面积最大,桃果实VFC萃取和检测效果最好。对方法加标回收率、线性范围、最小检测限进行研究,表明方法灵敏性和重现性好。"大久保"桃果实HS-SPME-GC-MS研究表明,主要的VFC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内酯类、烃类和其它类型化合物等,在已鉴定的46个化合物中己醛、反-2-己烯醛、苯甲醛、芳樟醇、β-紫罗酮、γ-癸内酯、δ-癸内酯等为主要的呈香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芳香物质 桃果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厂茶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及挥发性芳香物质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苇 邓朝义 +2 位作者 陈兴 卢永成 廖德胜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1-14,共14页
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是特产于滇黔桂交接地区的国家优质重点保护茶叶树种,也是黔西南州地方特色茶叶"普安红"的原料。本研究首次对黔西南州8株大厂茶野生茶树(Q1~Q8)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FAA)和挥发性芳香物质(VAC)进... 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是特产于滇黔桂交接地区的国家优质重点保护茶叶树种,也是黔西南州地方特色茶叶"普安红"的原料。本研究首次对黔西南州8株大厂茶野生茶树(Q1~Q8)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FAA)和挥发性芳香物质(VAC)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8株大厂茶茶叶中共检测出25种FAA组分,其中Q7的FAA组分为24种,Q8的为23种,其余6株的茶叶中均为25种;25种FAA组分的平均含量为0.048~3.276mg·g^(-1),变异系数为11.513%~64.536%,差异较显著,说明8株大厂茶茶叶中的FAA组分的种类、含量及各组分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多样性;呈鲜甜味的FAA组分有12种,含量为5.913~13.529 mg·g^(-1),占FAA总量的56.853%~71.872%,说明呈鲜甜味的组分可能是茶汤中鲜爽味及甜味的重要来源。8株大厂茶茶叶中的VAC的挥发规律基本一致,大部分VAC的保留时间在4~45 min,到117℃左右(保留时间24 min左右)挥发量达到最大值,说明在8株大厂茶茶叶中低沸点(200℃以下)的VAC含量占了绝大部分;共鉴定出VAC组分10类104种,以醇类、醛类为基础;主要呈香物质包括15种,通过单株比较,发现8株大厂茶茶叶中VAC组分的种类、含量、主要呈香物质含量和贡献率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多样性;在8株大厂茶茶叶中排名前十位的VAC组分含量的总和为64.582%~76.107%,说明这10个组分的香气特征可能是大厂茶表现出花香味、果香味、木香味、青草气、脂肪香味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茶叶中FAA和VAC的分析结果为大厂茶的优良品系选育、优质成茶加工原料筛选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厂茶 茶叶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芳香物质 组分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陈酿期贺兰山东麓马瑟兰葡萄酒挥发性物质分析
3
作者 张丽芝 周苗 金萌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9期48-55,共8页
目的 探究贺兰山东麓产区马瑟兰葡萄酒陈酿0、3、6个月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差异。方法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GC×GC-TOF MS)... 目的 探究贺兰山东麓产区马瑟兰葡萄酒陈酿0、3、6个月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差异。方法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GC×GC-TOF MS)检测葡萄酒中挥发性芳香物质,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关键差异性挥发物质。结果 葡萄酒陈酿期挥发性芳香物质种类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酸类、酚类等,3个陈酿期共检测出1286种物质。挥发性芳香物质相对含量比较高的是醇类、酯类、烃类,随着陈酿期的增加,酯类物质含量由16.9%上升至27.9%,烃类物质含量由13.6%上升至21.5%,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醇类物质含量由53.8%下降至30.3%,呈下降趋势。以VIP≥1.22及P<0.01为指标,确定不同陈酿期葡萄酒重要贡献挥发性芳香物质共21种,分别为2,6,6-三甲基环己二烯-1-甲醇、2-丙基-1-庚醇、庚醛、4-叔丁基苯甲醇、(S)-1-苯乙醇、甲基琥珀酸二乙酯、丙酸异戊酯、缩醛、甲氧基乙醛、3-氯-1-丁烯、1,8-环戊并癸二炔、β-紫罗兰酮、芳樟醇、甲酸芳樟酯、2-呋喃甲醇、玫瑰醚、六氢-1,3,5-三硝基-1,3,5-三嗪、4-乙基-5-羟基-3,5-二甲基呋喃-2(5H)-酮、2(5H)-呋喃酮、4,5,5-三甲基-3-(3-甲基-2-亚甲基丁基)、N-甲基己胺、二甲基二硫化物。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陈酿期马瑟兰葡萄酒中挥发性芳香物质,为葡萄酒陈酿期的风味品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酿期 马瑟兰葡萄酒 挥发性芳香物质 差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测定哈密瓜中挥发性芳香成分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贾恺 胡小松 +3 位作者 廖小军 张名位 陈芳 吴继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9-243,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研究哈密瓜汁中挥发性芳香成分(VFC),对电解质(盐)、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应用PDMS/DVB/CAR(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50/30μm萃取头,8mL哈密瓜汁中加入2.4g...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研究哈密瓜汁中挥发性芳香成分(VFC),对电解质(盐)、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应用PDMS/DVB/CAR(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50/30μm萃取头,8mL哈密瓜汁中加入2.4g饱和电解质NaCl,在40℃萃取40min,哈密瓜GC谱图峰面积最大,VFC萃取和检测效果最好;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86.8%~97.6%,线性范围8.24~217ng/mL,最小检测限7.21ng/mL,方法灵敏度和重现性好。哈密瓜中主要的VFC为乙酸乙酯、乙酸丙酯、2-甲基丙酸乙酯、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和壬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正交试验 挥发性芳香物质 哈密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施CO_2与LED补光对番茄果实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岳钉伊 张静 +1 位作者 赵建涛 邹志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30,共7页
以‘金棚1号’番茄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在秋冬季日光温室里增施不同浓度CO_2和LED补光对番茄果实产量、品质以及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LED补光+增施CO_2 1 200μL/L的处理条件可显著提高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可溶性... 以‘金棚1号’番茄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在秋冬季日光温室里增施不同浓度CO_2和LED补光对番茄果实产量、品质以及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LED补光+增施CO_2 1 200μL/L的处理条件可显著提高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可溶性蛋白质和番茄红素的含量,显著增加单果质量、果实颜色,并显著降低果实硝酸盐的含量。利用顶空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果实的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LED补光与增施CO_2提高了番茄特征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含量,如6-甲基-5-庚烯-2酮、β-紫罗兰酮和己醛等,也丰富了其种类,使番茄果味香浓,香气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施CO2 LED补光 番茄 品质 挥发性芳香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香精回收装置和技术
6
作者 杨寿清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65,75,共6页
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天然香精回收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果蔬汁生产中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回收.对该装置的设计原理、操作方法、回收天然香精的工艺条件和回收率分别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该工艺条件下,以丁酸乙酯和乙酸乙酯为内标物,其回收率分... 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天然香精回收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果蔬汁生产中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回收.对该装置的设计原理、操作方法、回收天然香精的工艺条件和回收率分别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该工艺条件下,以丁酸乙酯和乙酸乙酯为内标物,其回收率分别为90.1%和98.7%,脱香果汁加入质量分数1%的100倍香精复香,感官评定与新鲜果汁比较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精回收装置 果蔬汁生产 挥发性芳香物质 设计原理 操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