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挥发性液体的移取
1
作者 毕斌 《中国环境监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6-57,共2页
挥发性液体的移取毕斌(湖北十堰市环境监测站442000)1当前移取挥发性液体的现状目前,通常采用直接倾到的方法或用洗耳球和移液管移取挥发性液体。如《化验员手册》介绍常用挥发性试剂溶液的配制方法,“用量简量取所需浓盐酸... 挥发性液体的移取毕斌(湖北十堰市环境监测站442000)1当前移取挥发性液体的现状目前,通常采用直接倾到的方法或用洗耳球和移液管移取挥发性液体。如《化验员手册》介绍常用挥发性试剂溶液的配制方法,“用量简量取所需浓盐酸(原装)”,加水稀释而成;《水和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水质监测 挥发性液体 封闭方式移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库VOCs排放标准现状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黄玉虎 胡玮 +4 位作者 任碧琪 秦建平 林雅妮 江梅 侯立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87-1992,共6页
针对地方政府、VOL(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库和治理企业进行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时面临排放标准选择困惑的现状,根据地方行业性标准>国家行业性标准>地方综合标准>国家综合标准的标准选择顺序,对我国部分地区(北京市、上海市、... 针对地方政府、VOL(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库和治理企业进行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时面临排放标准选择困惑的现状,根据地方行业性标准>国家行业性标准>地方综合标准>国家综合标准的标准选择顺序,对我国部分地区(北京市、上海市、厦门市、重庆市)现行的相关排放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汽油储库,全国均执行GB 20950—2007《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北京市除外);(2)对于原油及成品油(汽油除外)储库,各地区优先执行本地区《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其次是本地区《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最后是国家的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北京市、上海市、厦门市和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NMHC(非甲烷总烃)最高允许排放质量浓度分别是GB 16297—1996标准限值的42%、58%、83%和100%;(3)工业企业VOCs排放标准或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NHMC最高允许排放质量浓度约为GB 20950—2007标准限值的3‰,因此准确选择排放标准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显示,生态环境部应尽快修订GB 20950—2007,将适用范围扩大为原油及成品油或VOL储库,并适度加严标准限值,推动行业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液体 储库 VOCS 排放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难挥发性可燃液体的多孔介质表面火焰传播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尹艺 黄新杰 +2 位作者 张英 张毅 孙金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6-550,共5页
实验研究了浸没难挥发性可燃液体的多孔介质表面火焰的传播特性.丁醇和石英砂分别作为浸入的难挥发性可燃液体和多孔介质.研究结果表明:液面高度和介质粒径对于火焰传播过程中火焰的结构、火焰传播速度以及砂层的温度分布都有着显著的影... 实验研究了浸没难挥发性可燃液体的多孔介质表面火焰的传播特性.丁醇和石英砂分别作为浸入的难挥发性可燃液体和多孔介质.研究结果表明:液面高度和介质粒径对于火焰传播过程中火焰的结构、火焰传播速度以及砂层的温度分布都有着显著的影响;火焰在传播过程中,火焰前锋前面的砂表面预热区内存在一气化可燃物析出区域(约为5.6,mm),其对火焰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挥发性可燃液体 火焰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汽化热测定的动力学方法
4
作者 李锦瑜 曾道刚 +1 位作者 王国彦 李尚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6年第2期304-308,共5页
液体汽化热测定的动力学方法李锦瑜(云南教育学院化学系昆明650031)曾道刚,王国彦(云南大学实验中心昆明650091)李尚武(云南保山市五交化站)关键词挥发性液体,汽化热,阿累尼乌斯图Brennan等人[1]在研究... 液体汽化热测定的动力学方法李锦瑜(云南教育学院化学系昆明650031)曾道刚,王国彦(云南大学实验中心昆明650091)李尚武(云南保山市五交化站)关键词挥发性液体,汽化热,阿累尼乌斯图Brennan等人[1]在研究挥发性液体汽化速率时发现,挥发性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液体 汽化热 阿累尼乌斯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半液态金属负极有助于制造更安全的高能金属锂电池
5
作者 靳爱民(摘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1-61,共1页
卡内基梅隆大学梅隆科学学院和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半液态锂金属负极,代表了电池设计的一种新模式。采用这种新型电极制备的锂电池或许比采用传统锂箔作为负极的锂金属电池容量更大并且更安全。华纳大学卡内基梅隆分校自然科... 卡内基梅隆大学梅隆科学学院和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半液态锂金属负极,代表了电池设计的一种新模式。采用这种新型电极制备的锂电池或许比采用传统锂箔作为负极的锂金属电池容量更大并且更安全。华纳大学卡内基梅隆分校自然科学教授Krzyszt表示,在锂离子电池中将金属锂作为负极,理论上比石墨负极电池具有更大的电池容量。关键是确保制造的电池要安全。他们建议将目前电池中使用的挥发性液体电解质用固体陶瓷电解质代替作为解决方案。这些陶瓷电解质具有很强的导电性、不燃烧并且足以抵抗枝晶。然而,研究人员发现,陶瓷电解质与固体锂负极之间的接触不足以储存和供应大多数电子产品所需的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容量 锂离子电池 电池设计 锂负极 挥发性液体 锂电池 电子产品 电极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