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速引起的湍流对挥发性污染物传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陈丽萍 程璟涛 +1 位作者 蒋军成 邓广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0-614,共5页
为分析风速引起的水、气及其交界面的湍流对挥发性污染物在水气交界面挥发传质的作用,将挥发性污染物水气耦合扩散模型与可实现k-ε模型相结合,预测挥发性污染物水体点源泄漏后的时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风速增加,水气交界面附近时均速... 为分析风速引起的水、气及其交界面的湍流对挥发性污染物在水气交界面挥发传质的作用,将挥发性污染物水气耦合扩散模型与可实现k-ε模型相结合,预测挥发性污染物水体点源泄漏后的时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风速增加,水气交界面附近时均速度梯度增加,进而导致湍动能和湍能耗散率增加。风速引起的湍动能和湍能耗散率的提高增强了污染团尾部的挥发传质,风速越大,污染团尾部的浓度分布占据的空间越大。湍动能和湍能耗散率越高,水中污染物浓度下降越快。风速对气侧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要先于对水侧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湍能耗散率随风速增加而增加的程度高于湍动能随风速增加而增加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风速 挥发性污染物 水气交界面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灰螯合剂中挥发性污染物的释放 被引量:8
2
作者 章骅 曾佳玮 +2 位作者 吕凡 邵立明 何品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182-5190,共9页
采集了4个市售飞灰螯合剂样品,分析其在20,40℃下挥发性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释放的挥发性污染物主要有甲醛、乙醛、苯、异戊醛/异丙醇、甲硫醇、乙硫醇等;其中3个螯合剂样品甲醛的释放浓度在20℃为748~1325μg/L-螯合剂,占释放... 采集了4个市售飞灰螯合剂样品,分析其在20,40℃下挥发性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释放的挥发性污染物主要有甲醛、乙醛、苯、异戊醛/异丙醇、甲硫醇、乙硫醇等;其中3个螯合剂样品甲醛的释放浓度在20℃为748~1325μg/L-螯合剂,占释放的易挥发污染物的68%~96%(质量比),在40℃为4282~6822μg/L-螯合剂,占释放的易挥发污染物的87%~95%(质量比).随着温度升高,释放的挥发性污染物种类变多,部分污染物浓度增加,40℃时,4个螯合剂样品释放的易挥发污染物浓度比20℃时增加了142%~444%.元素分析、拉曼光谱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4个螯合剂的主要有效成分相似,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物质.因此,推测这种飞灰螯合剂在稀释和飞灰稳定化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可能有潜在的危害风险,应收集释放的气体并进行处理;且在飞灰填埋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渗滤液中NH4+-N等物质的浓度升高,增加渗滤液的处理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 螯合剂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挥发性污染物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界面上挥发性污染物传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丽萍 张苇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6-490,共5页
为研究间断界面动力学特性对挥发性污染物在间断界面上传质的作用,在VOF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忽略化学反应的挥发性污染物三维瞬态水气耦合迁移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考虑水气大密度差的作用,提出全量限定离散格式。结果表明:乙醇溶液传... 为研究间断界面动力学特性对挥发性污染物在间断界面上传质的作用,在VOF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忽略化学反应的挥发性污染物三维瞬态水气耦合迁移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考虑水气大密度差的作用,提出全量限定离散格式。结果表明:乙醇溶液传质的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初始能量越高的水流,遇到障碍物后间断程度越高;间断程度的提高促进了挥发性污染物界面传质过程;高频水波带动空气中污染物迁移,空间上污染物浓度的波动频率随间断程度的增高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界面 挥发性污染物 传质过程 全量限定离散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挥发性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两区模型研究
4
作者 李宏艳 李凤明 彭永伟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422-2426,共5页
分析了挥发性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机制以及耕作层土壤的特点,在考虑耕作层土壤大孔隙流的特点基础上,以质量守恒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挥发性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两区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数值解法。以典型的挥发性污染物为例,... 分析了挥发性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机制以及耕作层土壤的特点,在考虑耕作层土壤大孔隙流的特点基础上,以质量守恒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挥发性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两区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数值解法。以典型的挥发性污染物为例,对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的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农药的挥发性以及不动水区含水率是农药在土壤中浓度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验证了土壤中农药挥发性数学模型的应用更符合其发生机制以及所建立的两区模型的正确性。这对于预测挥发性污染物释放对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和控制挥发性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土壤中挥发性污染物的安全评价提供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污染物 两区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制兰炭过程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臭氧协同处理机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蕾 陈雅 +1 位作者 贾阳 黄鹏程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为探究低温等离子体联合催化剂载体协同处理煤制兰炭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及臭氧,以二甲苯作为目标污染物,选取γ-氧化铝小球为催化剂载体,考察功率、氧通量、二甲苯初始浓度、催化剂载体用量等因素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臭氧协... 为探究低温等离子体联合催化剂载体协同处理煤制兰炭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及臭氧,以二甲苯作为目标污染物,选取γ-氧化铝小球为催化剂载体,考察功率、氧通量、二甲苯初始浓度、催化剂载体用量等因素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臭氧协同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功率越大,二甲苯的脱除效果越好;在放电功率为70 W、氧通量为15%、初始浓度为600×10^(-6)时,二甲苯的去除率为64.41%,此时臭氧的产生量为125.21×10^(-6),综合考量在该性能下的协同处理效率最高;在最优低温等离子体性能的条件下,γ-氧化铝载体粒径越小,二甲苯的去除效率越高,协同处理效果最佳,二甲苯总去除率最高可达73.93%,臭氧抑制率最高为66.45%。γ-氧化铝载体对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与臭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 低温等离子体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气背景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水平与组成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吕怡兵 谭丽 +3 位作者 滕恩江 王超 吕天峰 梁宵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6-733,共8页
2010—2011年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个大气背景点开展相关研究,对大气背景点中VOCs的浓度水平与组成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气背景点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范围为(3.82±2.96)μg.m-3—(22.74±3.60)... 2010—2011年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个大气背景点开展相关研究,对大气背景点中VOCs的浓度水平与组成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气背景点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范围为(3.82±2.96)μg.m-3—(22.74±3.60)μg.m-3,与其它国家和地区背景点空气中VOCs浓度相比,我国背景点空气中VOCs浓度处于较低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大气背景点空气中VOCs浓度呈现东部较高,西部较低的态势,在季节变化上,除河北承德外,山东长岛、重庆武隆、西藏曲水和青海湖4个背景点均呈现出夏季空气中VOCs浓度高于冬季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夏季气温高,有利于VOCs挥发的原因.初步来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背景点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可能主要来源于自然燃烧、大气传输和局地的污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大气 背景点 浓度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水体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霁 刘征涛 +4 位作者 李捍东 方征 王婉华 李政 周俊丽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7,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长江口水体中64种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的含量,共检出其中的50种SVOCs,主要包括多环芳烃类、酚类、酯类、卤代烃类、取代苯类和醚类.其中属于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16种,属于美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42种,属...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长江口水体中64种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的含量,共检出其中的50种SVOCs,主要包括多环芳烃类、酚类、酯类、卤代烃类、取代苯类和醚类.其中属于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16种,属于美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42种,属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控制的有10种.长江口水体中SVOCs的空间分布表明,南港附近城市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影响水体中SVOCs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表现为排污口附近水域各类SVOCs含量均较高.水体中2,4-二硝基甲苯和六氯丁二烯的检出值超过了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其最大值分别超标3.32和2.0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桥 丁文川 +4 位作者 雍毅 姜蔚 曾晓岚 高屿涛 侯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84,共8页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气态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及作用机理,以核桃壳和椰子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采用元素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oehm滴定和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分析仪分析生物质炭理化特征,并利用吸附柱实验考察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气态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及作用机理,以核桃壳和椰子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采用元素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oehm滴定和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分析仪分析生物质炭理化特征,并利用吸附柱实验考察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苯和甲苯)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相同制备条件下,椰壳生物质炭吸附性能高于核桃壳生物质炭.在实验温度范围内(400~700℃),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吸附性能增大.低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400℃)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高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700℃)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在吸附温度30℃时,生物质炭对苯和甲苯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Toth模型,计算得到生物质炭最大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8.98 mg/g苯和61.73 mg/g甲苯.生物质炭的表面酸性官能团和孔道结构在吸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影响吸附质在生物质炭的表面吸附和粒内扩散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质炭 吸附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月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25种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布特性 被引量:8
9
作者 宋慧婷 贺锋 +3 位作者 成水平 梁威 张丽萍 吴振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1-526,共6页
2006年4月在武汉月湖采集了8个样点的水样和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样品中25种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的含量,探讨月湖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水样中25种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总浓度为564.04-1209.41ng/L,平均值为965.64n... 2006年4月在武汉月湖采集了8个样点的水样和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样品中25种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的含量,探讨月湖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水样中25种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总浓度为564.04-1209.41ng/L,平均值为965.64ng/L.沉积物中总浓度为8500.26-23347.20ng/g(DW),平均值为14832.04ng/g(DW).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月湖的主要污染物,其中,邻苯二甲酸乙基己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最高.多环芳烃、硝基甲苯、异佛尔酮等均有不同程度检出,靠近以前的排污口的样点浓度最高.沉积物中25种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大约是水体中含量的15倍,具有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湖 水体 表层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节白蜡对常见挥发性空气污染物的清除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志强 朱竹 +3 位作者 杨叁强 茹广欣 于宏 熊燕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024-1032,共9页
【目的】探讨对节白蜡对人居环境空气中常见几种化学污染物的清除效果。【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对节白蜡清除常见挥发性空气污染物效果及其自身的挥发性物质释放情况。【结果】对节白蜡对甲醛、苯和甲苯、氨、臭氧等空气污染物具有良... 【目的】探讨对节白蜡对人居环境空气中常见几种化学污染物的清除效果。【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对节白蜡清除常见挥发性空气污染物效果及其自身的挥发性物质释放情况。【结果】对节白蜡对甲醛、苯和甲苯、氨、臭氧等空气污染物具有良好清除作用。一株株型在(26~38)cm×(36~40)cm的对节白蜡,在0.56~2.22 mg·m^(-3)的甲醛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甲醛的最大清除速率达(65.17±2.80)μg·h^(-1);在1.35 mg·m^(-3)苯和1.09 mg·m^(-3)甲苯的混合污染空气中,对苯和甲苯的清除速率分别达12.37和10.97μg·h^(-1);在含4.34 mg·m^(-3)氨的空气中,对气态氨的清除速率达(296.04±13.07)μg·h^(-1),清除率达97.48%±4.31%以上;促进臭氧分解速率提高45%~100%,半衰期缩短一半。光照和盆土有利于对节白蜡对几种污染物的清除。试验期间,植株形态外观上未观察到肉眼可见的损伤。正常生长状态下,完整叶没有挥发性物质释放,破碎叶在40℃下,可释放叶醇、叶醇乙酸酯、正己醇、乙酸己酯等芳香性物质。【结论】对节白蜡对空气中的臭氧、甲醛、苯和甲苯以及氨等有害物质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自身无有害物质释放,兼具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节白蜡 挥发性污染物 植物修复 挥发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过硫酸钠氧化土壤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吸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丁浩然 王磊 +5 位作者 龙涛 祝欣 田猛 万金忠 张孝飞 林玉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6-344,共9页
活化过硫酸钠(Sodium persulfate,SPS)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土壤修复技术。为了更科学地评价化学氧化处理后土壤的环境风险,本文通过亚铁离子活化过硫酸钠法对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含量存在显著差别的两种土壤进行氧化处理,比较了... 活化过硫酸钠(Sodium persulfate,SPS)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土壤修复技术。为了更科学地评价化学氧化处理后土壤的环境风险,本文通过亚铁离子活化过硫酸钠法对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含量存在显著差别的两种土壤进行氧化处理,比较了活化过硫酸钠氧化前后两种土壤样品对3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亚铁活化的SPS能够氧化土壤中腐殖酸和胡敏素类的有机质。对OM含量较高的1号土,SPS氧化对有机质的去除率为71.9%。而对OM含量较低的2号土,SPS氧化对有机质的去除率为49.9%。1号土样对3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氧化后的1号土样对3种物质的吸附机制不变,但吸附量有所增加;2号土样对3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有一定的非线性,而氧化后的2号土样对3种物质的吸附线性特征增强。吸附数据用对数形式的Freundlich方程拟合得到分配系数lg Kf值,比较有机碳标化后的分配系数lg Kfoc,氧化后的土壤有机质对3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性有所提高。分析表明,SPS氧化了有机质中较多的极性组分(如羧基及羟基等),从而使处理后的土壤中有机质的非极性增强,强化了对非极性化合物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氧化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土壤有机质 吸附 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GC-MS在水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应急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吕天峰 许秀艳 +3 位作者 梁宵 张颖 付强 张宝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建立了便携式GC-MS测定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该方法能快速对水体中的54种VOCs进行定性和定量,其相关性r>0.996,检测限为0.05μg/L^0.97μg/L,RSD<13.4%,回收率为93.5%~109%,适用于水体中VOCs的应急监测工作。
关键词 便携式GC—MS 应急监测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铬有序介孔硅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建伟 勾晓 +3 位作者 孙宇 冉献强 滕玮 王晓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5-142,共8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天然气开采和利用的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吸附法因具有费用低、能耗低、设备灵活等优点,故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和硅基分子筛都存在着易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天然气开采和利用的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吸附法因具有费用低、能耗低、设备灵活等优点,故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和硅基分子筛都存在着易堵塞、有自燃风险、再生困难等明显的缺点,致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为此,采用共组装方法合成了一种含铬有序介孔硅材料作为新型吸附剂,并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氮气吸附/脱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表征手段,对该新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进而以甲苯、苯、环己烷、乙酸乙酯作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目标污染物,系统地考察了其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①当硅铬比为30时,合成的Cr SBA-15(30)具有最大的微孔孔容;②Cr SBA-15(30)对甲苯、苯、环己烷、乙酸乙酯等4种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均良好;③Cr SBA-15(30)的再生比活性炭的再生更加节约能源且操作简单。结论认为:Cr SBA-15(30)在吸附去除VOCs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材料 二氧化硅 合成 吸附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VOCS 再生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膜萃取富集大体积地下水中痕量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玉璠 刘菲 +1 位作者 孙玉梅 石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研究了用C18固相膜萃取法(SPE)富集大量地下水样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试验中以有机氯药(OCP′s)及多环芳烃(PAH′s)作为试验对象的现场采样富集,并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完成其定性及定量测定。对SPE的多项参数,诸如萃取率、检出限... 研究了用C18固相膜萃取法(SPE)富集大量地下水样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试验中以有机氯药(OCP′s)及多环芳烃(PAH′s)作为试验对象的现场采样富集,并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完成其定性及定量测定。对SPE的多项参数,诸如萃取率、检出限及测定限以及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作了测试。在与液-液萃取法(LLE)所作的对比试验所得到的结果表明:SPE法的回收率为79.1%-103.7%(OCP′s)和72.4%-119.2%(PAH′s);相对标准偏差为6.4%-16.7%(OCP′s)和3.4%-20.2%(PAH′s)。SPE法之优于LLE法主要在于分析过程快速,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大减少,方法更适合于大量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现场取样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膜萃取 GC-MS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25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陶文靖 黄勤 李胜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3-546,共4页
采用顶空自动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地下水分析测试中可能存在的25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确认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卤代烃、苯系物和氯苯类均可以定性确认,各组分定量分析的检出限为0.03~0.13μg/L,精密度为1.98%~11.59%,... 采用顶空自动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地下水分析测试中可能存在的25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确认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卤代烃、苯系物和氯苯类均可以定性确认,各组分定量分析的检出限为0.03~0.13μg/L,精密度为1.98%~11.59%,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4.5%~127.2%。同时优化了进样过程中的样品转移方式、进样器温箱加热温度和振摇时间。方法满足中国地质调查局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和评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进样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地下水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宇峰 李利荣 +2 位作者 时庭锐 杨家凤 崔永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86-89,共4页
采用超声萃取技术提取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采样膜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浓缩净化后,将1μL试样注入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了大气中64种半挥发有机污染物,包括苯酚类、苯胺类、硝基芳香烃类、多环芳烃... 采用超声萃取技术提取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采样膜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浓缩净化后,将1μL试样注入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了大气中64种半挥发有机污染物,包括苯酚类、苯胺类、硝基芳香烃类、多环芳烃类和酞酸酯类物质的回收率、精密度和检测限。实验表明,方法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且部分测定指标优于美国环境标准方法EPA8270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超声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仪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全国地下水调查样品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29
17
作者 黄毅 饶竹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0,共6页
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建立适用于全国地下水调查中卤代烃、苯系物、氯苯等25种必检组分测定的分析流程,同时增加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各组分标准曲线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9 5以上,... 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建立适用于全国地下水调查中卤代烃、苯系物、氯苯等25种必检组分测定的分析流程,同时增加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各组分标准曲线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9 5以上,方法检测限为0.1~0.4μg/L。标准添加样品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为1.73%~5.53%(n=7),回收率为88.8%~112.0%。建立的分析方法检测限低、精密度好、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地下水调查等大批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地下水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炭化物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彪 高尚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0-143,共4页
本文探讨了炭化温度对木材炭化物的得率 ,还原性 ,pH值 ,苯蒸气、三氯甲烷蒸气吸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30 0~ 90 0℃的炭化温度下 ,木炭的得率随着炭化温度升高而下降 ,并在 6 9 8%~ 2 0 6 %的范围内变化。炭化温度为 70 0℃时 ,产... 本文探讨了炭化温度对木材炭化物的得率 ,还原性 ,pH值 ,苯蒸气、三氯甲烷蒸气吸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30 0~ 90 0℃的炭化温度下 ,木炭的得率随着炭化温度升高而下降 ,并在 6 9 8%~ 2 0 6 %的范围内变化。炭化温度为 70 0℃时 ,产物木炭的比表面积最大 ;80 0℃时 ,木炭元素组成中的 (C +H) O的摩尔比值最大 ,这意味着该木炭的还原性最大。木炭水溶液的pH值随着炭化温度上升而增加 ,炭化温度小于 5 5 0℃时呈酸性 ,大于 5 5 0℃时为碱性。炭化温度对木炭环境净化能力有显著的影响 ,6 0 0℃炭化得到的木炭对三氯甲烷蒸气的吸附率最大 ,高达8 5 % ,约为 30 0℃时的 5倍 ;80 0℃炭化得到的木炭对苯蒸气的吸附率最大 ,达 5 % ,约为 30 0℃时的 5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炭化物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吸附性能 炭化温度 环境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现场快速监测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韩春媚 鲁炳闻 +3 位作者 于冀芳 周友亚 谷庆宝 李发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0年第5期8-13,共6页
在总结我国突发性环境事故发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境现场快速监测工作缺少规范化管理,以及标准监测技术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探讨了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快速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检测管,手持式气体检测器,便携式气相色... 在总结我国突发性环境事故发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境现场快速监测工作缺少规范化管理,以及标准监测技术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探讨了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快速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检测管,手持式气体检测器,便携式气相色谱(配置光离子化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串/并联检测器)及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在快速检测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性能特点与应用情况,并对我国建立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现场快速监测标准方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快速监测技术 便携式分析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中12项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测定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松 饶竹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以正己烷液-液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和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荧光检测器)检测地下水调查样品中12项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组分的分析为例,从水样的储存、气相色谱进样口活性评定、试剂空白检查、萃取过程中乳化现象的消除等方面总... 以正己烷液-液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和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荧光检测器)检测地下水调查样品中12项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组分的分析为例,从水样的储存、气相色谱进样口活性评定、试剂空白检查、萃取过程中乳化现象的消除等方面总结出一些经验。参照美国EPA方法中QA/QC的经验,建立了全国地下水调查样品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流程程序,通过引用质量控制图直观评价批量样品分析的满意度,实现了分析流程的受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地下水 质量控制 经验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