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蒸制和煮制方式下中华鳖裙边挥发性气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贾培培 王锡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1,89,共7页
中华鳖裙边熟制后具有独特的清香味。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生鲜、蒸制和煮制方式下中华鳖裙边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共鉴定出9大类79种挥发性风... 中华鳖裙边熟制后具有独特的清香味。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生鲜、蒸制和煮制方式下中华鳖裙边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共鉴定出9大类7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醛类11种、酮类1种、醇类7种、芳香族23种、烷烃类19种、酸类6种、酯类6种、含氮含硫含氧类化合物5种、醚类1种。进一步分析表明,蒸制和煮制以及熟制前后中华鳖裙边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和种类变化差异大。煮制方式更利于挥发性成分的逸出。裙边生样中芳香族类化合物占比重最大53.85%。裙边熟制样品中阈值较高的烷烃类化合物占比重最大,其中蒸制和煮制样品分别为34.88%和28.85%,其次是阈值较低的醛类物质,分别占蒸制和煮制样品挥发性气味物质总量的18.60%和21.15%。表明熟制降低了中华鳖裙边生样中有异味的芳香族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加了香气物质的逸出。熟制中华鳖挥发性气味物质成分数量和质量优于生鲜中华鳖裙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裙边 固相微萃取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挥发性气味成分 蒸制 煮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递包装袋挥发性气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颖 黄岩 +1 位作者 王星煜 翁云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121,共6页
为深入研究快递包装袋的特征气味成分,通过液液萃取法获得快递包装袋挥发性气味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液液萃取法从快递包装袋中共鉴定出了30余种物质,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是醇类化... 为深入研究快递包装袋的特征气味成分,通过液液萃取法获得快递包装袋挥发性气味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液液萃取法从快递包装袋中共鉴定出了30余种物质,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是醇类化合物及其他类化合物;2-(十八烷氧基)-乙醇、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氯-七叶苷、2-十六醇、2-溴十八烷、叔十六硫醇相对质量分数均较高,对快递包装袋特殊气味的形成可能具有关键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递包装袋 挥发性气味成分 液液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挥发性香味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史文青 薛雅琳 何东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62,共5页
采用电子鼻技术和气质联用色谱对新鲜花生、烘烤花生的挥发性气味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采集电子鼻不同传感器的数据,使用PCA和LDA方法分析图谱,建模形成了花生挥发性香味成分区域图谱。同时用气质联用色谱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结果表... 采用电子鼻技术和气质联用色谱对新鲜花生、烘烤花生的挥发性气味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采集电子鼻不同传感器的数据,使用PCA和LDA方法分析图谱,建模形成了花生挥发性香味成分区域图谱。同时用气质联用色谱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新鲜品种的花生电子鼻图谱有显著差异,可以对各品种花生进行较好的识别,而LDA方法比PCA方法区分效果更好;烘烤花生的电子鼻图谱说明了花生烘烤后其香味成分比较统一,所以图谱的结果很集中。气质联用色谱可以清楚地分辨烘烤花生有别于新鲜花生的挥发性气味,由此为建立花生香味识别的判定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花生 烘烤花生 香气 挥发性气味成分 电子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香味成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史文青 薛雅琳 何东平 《粮油食品科技》 2011年第6期23-24,共2页
综述了花生经过烘烤、微波、研磨花生酱以及压榨花生油等不同方式的处理后挥发性气味成分研究的进展,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其组成,借鉴电子鼻法分析测定出上述花生制品中香气的主要成分是吡嗪类物质,为进一步建立判定方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花生及制品 香气 挥发性气味成分 吡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