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盒子模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氧化过程的碳平衡研究
1
作者 叶芹文 袁斌 +5 位作者 杨晓韵 彭钰雯 刘思利 杨素霞 宋永欣 邵敏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399-5409,共11页
作为大气二次污染的关键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大气氧化机理十分复杂,目前模型模拟普遍存在VOCs转化过程的总碳质量难以闭合的问题.为了对VOCs氧化机理有更全面的认识,本研究基于零维盒子模型构建了拉格朗日模拟体系,采用6种广泛应... 作为大气二次污染的关键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大气氧化机理十分复杂,目前模型模拟普遍存在VOCs转化过程的总碳质量难以闭合的问题.为了对VOCs氧化机理有更全面的认识,本研究基于零维盒子模型构建了拉格朗日模拟体系,采用6种广泛应用的大气化学机理,选取4种代表性VOCs物种和56种光化学评估(photochemical assessment monitoring station,PAMS)组合气团,系统开展了逐代氧化过程的碳平衡模拟与评估.研究结果表明,6种化学机理模拟均存在显著的碳质量缺失现象(7.5%~76%),且不同机理和不同组分间呈现明显差异.其中,MCMv3.3.1机理碳缺失程度最低且总碳质量开始缺失对应的OH暴露量最高.在单个物种氧化的碳平衡情况中,正戊烷的氧化过程中碳缺失最为严重,其次是甲苯的氧化过程.总碳质量缺失的发生主要与第一代产物的化学消耗和第二代产物的生成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完善有机物种氧化机理、提升化学机理完整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盒子模型 碳平衡 化学机理 挥发性有机物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催化氧化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江平 管鑫 +2 位作者 唐振杰 朱文杰 罗永明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33-943,共11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NO_(x)是PM_(2.5)和O_(3)的重要前体物,其过量排放对环境质量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与普通VOCs相比,含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N-VOCs)由于氮杂原子的存在使得其环境控制策略更为复杂。因此,针对N-VOCs控制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NO_(x)是PM_(2.5)和O_(3)的重要前体物,其过量排放对环境质量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与普通VOCs相比,含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N-VOCs)由于氮杂原子的存在使得其环境控制策略更为复杂。因此,针对N-VOCs控制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实现N-VOCs催化氧化体系中低温高催化活性及高N_(2)选择性两个关键目标,亟需设计高效、低成本的催化剂。本文系统总结了矿物材料、金属材料、单原子催化剂(SACs)、分子筛等在常见N-VOCs(N,N-二甲基甲酰胺、丙烯腈、乙腈、正丁胺、三乙胺等)催化氧化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N-VOCs的来源及危害;归纳总结了胺类、腈类等典型N-VOCs催化氧化研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催化活性、催化剂理化性质、催化构效关系及反应机理,提出了N-VOCs催化氧化过程中应避免中间产物深度氧化产生二次污染物;最后展望了N-VOCs催化氧化研究面临的前景和挑战,以期为未来N-VOCs的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最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催化氧化 催化剂 N_(2)选择性 反应机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钌铈基复合催化剂高效催化降解含氯挥发性有机物的中试研究
3
作者 顾震宇 颜洋 +4 位作者 罗学清 裘乐奔 支泽健 翁小乐 卫俊杰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19,I0006,I0007,共8页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VOCs)广泛存在于化工工艺废气中,由于其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是当前废气治理工作的重点。基于课题组前期开发的新型钌铈基复合材料,采用涂覆法制备得到一体化成型工业催化剂,并依托某氯碱化工企业含CVOCs工艺废气开...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VOCs)广泛存在于化工工艺废气中,由于其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是当前废气治理工作的重点。基于课题组前期开发的新型钌铈基复合材料,采用涂覆法制备得到一体化成型工业催化剂,并依托某氯碱化工企业含CVOCs工艺废气开展中试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试工况条件下,催化剂样品对CVOCs催化降解表现出优异性能,废气非甲烷总烃(NMHC)的转化率稳定在99%以上;连续运行960 h后催化剂仍可保持整体催化活性,尾气NMHC排放水平(<10 mg/m^(3))远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试反应后催化剂的二次反应性能略有降低,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发现活性元素钌的流失、氯元素在催化剂表面的沉积以及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烧结是造成催化剂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 钌铈基复合催化剂 催化氧化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典型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光催化降解
4
作者 朱玉杰 刘璧源 +3 位作者 盖浩南 段星宇 曹建平 黄海保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90-2398,共9页
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极易吸附在室内各种表面上,导致通风净化等常规方法对室内SVOC污染的控制效果很差.光催化氧化法在室内空气净化领域具有广阔前景,但其对室内SVOC的控制效果尚不清楚.发现常用光催化剂(P25二氧化钛)在254nm紫外灯及... 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极易吸附在室内各种表面上,导致通风净化等常规方法对室内SVOC污染的控制效果很差.光催化氧化法在室内空气净化领域具有广阔前景,但其对室内SVOC的控制效果尚不清楚.发现常用光催化剂(P25二氧化钛)在254nm紫外灯及室内日光灯的照射下均可实现对两种典型SVOC(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nBP)和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的有效降解,且降解过程符合一阶动力学方程.在日光灯照射下DnBP和TCPP分别可以在120和42h后被完全降解,显著快于通风净化等途径对二者的去除速率.此外,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联合分析了DnBP和TCPP的光催化降解产物,并初步探究了二者的光催化降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SVOC) 光催化氧化 氧化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nBP) 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 室内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器处理炼厂挥发性有机物模拟试验研究与技术特征分析
5
作者 杨玉敏 杜延年 时东兴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8,共7页
炼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具有排放源多且分散、气量和组成波动大等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提出利用FCC再生器燃烧处理VOCs技术,并对不同组分和含量的VOCs进行再生器处理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符合工业FCC装置工况条件下,不同... 炼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具有排放源多且分散、气量和组成波动大等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提出利用FCC再生器燃烧处理VOCs技术,并对不同组分和含量的VOCs进行再生器处理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符合工业FCC装置工况条件下,不同类型的VOCs在再生器内燃烧后,再生烟气中非甲烷总烃含量或有机物含量均满足相关排放标准。催化剂对VOCs燃烧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VOCs在再生器内存在直接燃烧和催化燃烧两种模式。与其他处理技术相比,再生器燃烧处理VOCs技术可大大降低炼厂VOCs处理成本,具有高效、环境友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再生器燃烧 机理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掺杂的SnO_(2)基气体传感器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性能及机制
6
作者 程静雯 陈庆彩 +4 位作者 于博 刘欢 徐腾飞 呼宇坤 刘思彤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140-5149,共10页
我国近地面臭氧(O_(3))污染日益严重,“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把O_(3)列为控制重点,因此,作为O_(3)前驱物质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测量成为了一个焦点。本研究以VOCs的便携监测为需求,制备基于SnO_(2)的气体传感器,并分别用Sb、Co、Zn掺... 我国近地面臭氧(O_(3))污染日益严重,“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把O_(3)列为控制重点,因此,作为O_(3)前驱物质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测量成为了一个焦点。本研究以VOCs的便携监测为需求,制备基于SnO_(2)的气体传感器,并分别用Sb、Co、Zn掺杂改善SnO_(2)的气敏性能。利用SEM和XRD表征材料,纯SnO_(2)材料为球状颗粒;Sb-SnO_(2)材料为碎屑状并聚集成团;Co-SnO_(2)材料似麦片状;Zn-SnO_(2)材料为规则的矩形薄片。对各传感器进行VOCs气敏测试,结果表明,SnO_(2)气体传感器对乙醇有最高的响应值;而Co-SnO_(2)气体传感器的目标气体变为丙酮;Sb-SnO_(2)与Zn-SnO_(2)气体传感器均对三乙胺有选择性。其中,Zn-SnO_(2)气体传感器对三乙胺响应速度快(6s)、选择性好、稳定性佳、检测下限低(<1μL/L)。Zn-SnO_(2)传感器在最适工作温度250℃下对50μL/L三乙胺的灵敏度为49.6,较SnO_(2)气体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升了8.1倍。最后,简要分析了气体传感器的敏感机理,以期为痕量大气VOCs环境检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气体传感器 金属掺杂 氧化 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镧系钙钛矿催化剂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催化氧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巍 汤云灏 +6 位作者 尹艳山 龚蔚成 宋健 马英 阮敏 徐慧芳 陈冬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5-1437,共13页
钙钛矿因其结构稳定并具有优异的物化性质,近年来在催化剂方面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采用不同方法对镧系钙钛矿进行改性来增强催化剂的活性、抗毒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镧系钙钛矿的结构、表面参数、活性氧和... 钙钛矿因其结构稳定并具有优异的物化性质,近年来在催化剂方面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采用不同方法对镧系钙钛矿进行改性来增强催化剂的活性、抗毒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镧系钙钛矿的结构、表面参数、活性氧和低温还原性对于挥发性有机物转化效率的影响,重点阐述了通过优选钙钛矿的制备方法、制备负载型钙钛矿和掺杂型钙钛矿等改性方法来提高镧系钙钛矿催化剂的性能,由此展望了未来改性镧系钙钛矿催化剂的研究方向:采用非金属元素掺杂或多种强化方法结合制备高效催化剂、利用催化燃烧协同光催化氧化转化挥发性有机物、进一步通过实验和仿真模拟制备理想钙钛矿催化剂催化氧化多种挥发性有机物混合物以满足工业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镧系催化剂 催化氧化 活性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聚丙烯树脂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溯源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4
8
作者 康鹏 邹发生 +3 位作者 蔡涛 石胜鹏 辛琦 高达利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1-646,共6页
分析了75种牌号聚丙烯(PP)树脂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含量的分布区间,对PP粉料和粒料的挥发性有机物(VOC)进行了溯源,揭示了工业化生产过程中VOC的形成机理,为进一步从源头开发低VOC的PP树脂提供技术支持。实验结果表明,市售主流PP树脂的... 分析了75种牌号聚丙烯(PP)树脂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含量的分布区间,对PP粉料和粒料的挥发性有机物(VOC)进行了溯源,揭示了工业化生产过程中VOC的形成机理,为进一步从源头开发低VOC的PP树脂提供技术支持。实验结果表明,市售主流PP树脂的TVOC含量在13.5~500μg/g;所有PP树脂中的VOC均含有不同分子量的烷烃和烯烃,多为C_(6)H_(14),C_(9)H_(20),C_(12)H_(26),C_(15)H_(32)等碳原子数为3的倍数的烷烃和少量的C_(6)H_(12)和C_(9)H_(18)。VOC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两部分:聚合过程中产生的低聚物以及由熔融挤出造粒过程中PP热机械降解产生。提出了不同阶段VOC分子层面的形成机理,其中,来源于低聚物的烃类VOC存在较多同分异构体,主要由丙烯定向聚合复杂机理导致;熔融降解产生的VOC主要由形成的不同端基的PP分子产生。此外,降解法PP树脂的VOC还包括过氧化物自由基分解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挥发性有机物 溯源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暴露对小鼠脑组织的氧化损伤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崇磊 王凡 +1 位作者 刘薇 金一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7-372,共6页
为探讨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急性暴露对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选用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个染毒组。1到4号染毒组中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依次为:(1.0+1.1+2.0+2.0)、(3.0+3.3+6.0+6.0)、(5.0+5.5+10... 为探讨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急性暴露对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选用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个染毒组。1到4号染毒组中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依次为:(1.0+1.1+2.0+2.0)、(3.0+3.3+6.0+6.0)、(5.0+5.5+10.0+10.0)、(10.0+11.0+20.0+20.0)mg·m^(-3)。各染毒组混合气体组分的浓度分别是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10、30、50和100倍。结果显示,在Morris水迷宫实验第4天,2、3和4号染毒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分别为(68.9±10.3)、(72.2±4.0)和(71.5±5.1)s,比对照组(48.5±10.1)s显著延长(P<0.05或P<0.01),但小鼠的脑体比和抓力在染毒期间没有明显变化。同时,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脑组织中GSH含量显著降低,ROS和MDA含量显著升高。研究表明,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暴露可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而脑组织氧化损伤可能是引起神经毒性,导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神经毒性 MORRIS水迷宫 抓力 氧化损伤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氧化处理苯化工装置和罐区含氮挥发性有机物废气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忠生 王新 +3 位作者 王有华 赵磊 王海波 刘志禹 《化工环保》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3-556,共4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WSH-2N型蜂窝状Pt-Pd-Ce催化剂,对某企业苯胺、硝基苯等生产装置和罐区的含氮挥发性有机物(NVOCs)废气进行集中处理,考察了废气处理工业装置的运行效果。在小型装置上处理后总烃去除率大于97%,净化气总烃质量浓度小于20 m... 采用自行研制的WSH-2N型蜂窝状Pt-Pd-Ce催化剂,对某企业苯胺、硝基苯等生产装置和罐区的含氮挥发性有机物(NVOCs)废气进行集中处理,考察了废气处理工业装置的运行效果。在小型装置上处理后总烃去除率大于97%,净化气总烃质量浓度小于20 mg/m^3,NO_x质量浓度小于30 mg/m^3,苯胺、硝基苯中氮转化为N2的选择性大于95%。20 000 Nm^3/h催化氧化处理装置生产运行和性能考核表明,苯化工装置和罐区VOCs废气经过催化氧化处理,非甲烷总烃去除率大于99%;净化气中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小于10 mg/m^3,苯、苯胺、硝基苯、环己烷等有机特征污染物均低于检出限,NO_x的质量浓度小于10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Pd—ce催化剂 含氮挥发性有机物 催化氧化 苯胺 硝基苯 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消除挥发性有机物的有序多孔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邓积光 何胜男 +3 位作者 谢少华 杨黄根 刘雨溪 戴洪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9-1129,共11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用于消除挥发性有机物的有序多孔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有序多孔氧化铈、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铬和钙钛矿型氧化物及其负载贵金属或过渡金属氧化物.讨论了这些催化剂对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氧化的...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用于消除挥发性有机物的有序多孔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有序多孔氧化铈、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铬和钙钛矿型氧化物及其负载贵金属或过渡金属氧化物.讨论了这些催化剂对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氧化的催化性能,并展望了新型高效消除挥发性有机物催化剂的研发前景及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序多孔材料 金属氧化 钙钛矿型氧化 负载型催化剂 挥发性有机物的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热式氧化器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数值模拟技术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郭斌 王红红 +1 位作者 边永欢 张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4-47,49,共5页
针对蓄热式氧化器(RTO)处理VOCs的数值模拟技术,归纳了国内外蓄热体换热、VOCs破坏去除率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总结了其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进展,并基于已报道的研究成果与科学前沿,提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蓄热式氧化 挥发性有机物 数值模拟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氧化技术治理苯化工装置和罐区含氮挥发性有机物废气 被引量:6
13
作者 卢衍波 赵磊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0-665,共6页
采用催化氧化技术对某石化企业苯胺、硝基苯等生产装置和罐区的含氮挥发性有机物(NVOCs)废气进行集中处理,建成了一套20000 Nm3/h规模的安全高效处理装置。采用自主研发的WSH-2N型蜂窝状Pt-Pd-Ce催化剂,在高效氧化有机物的同时,高选择... 采用催化氧化技术对某石化企业苯胺、硝基苯等生产装置和罐区的含氮挥发性有机物(NVOCs)废气进行集中处理,建成了一套20000 Nm3/h规模的安全高效处理装置。采用自主研发的WSH-2N型蜂窝状Pt-Pd-Ce催化剂,在高效氧化有机物的同时,高选择性地将有机氮转化为N2。运行结果表明,净化气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低于15 mg/m3,非甲烷总烃去除率大于99%,NOx质量浓度低于10 mg/m3,苯、苯胺、硝基苯、环己烷等特征有机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检出限,各项指标优于国内外现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挥发性有机物 催化氧化 苯胺 硝基苯 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整形貌和多孔催化剂对挥发性有机物氧化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洪兴 侯志全 +1 位作者 张兴 张昆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95-1114,共20页
大部分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身健康,严格控制VOCs的排放迫在眉睫.催化氧化是消除VOCs的有效途径,关键在于研发新型高效催化剂.简要综述了近年来笔者课题组在规整形貌过渡金属氧化物、介孔... 大部分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身健康,严格控制VOCs的排放迫在眉睫.催化氧化是消除VOCs的有效途径,关键在于研发新型高效催化剂.简要综述了近年来笔者课题组在规整形貌过渡金属氧化物、介孔金属氧化物、大孔金属氧化物、大孔复合金属氧化物及其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和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VOCs氧化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与其比表面积、孔结构、粒子分散度、粒径、吸附氧物种浓度、低温还原性、反应物活化能力、金属氧化物或贵金属(合金)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此外,还展望了此类研究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规整形貌 多孔金属氧化 大孔复合金属氧化 负载贵金属催化剂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氧化反应与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闪闪 李彪 +3 位作者 韦娜娜 胡长进 王振亚 张为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253,共11页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评估其在大气环境中的产生,是全面认识气溶胶的环境、气候与健康效应的关键所在.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曾经被忽略的低挥发性有机物(LVOCs)的大气氧化反应,可能是二次有机气溶胶...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评估其在大气环境中的产生,是全面认识气溶胶的环境、气候与健康效应的关键所在.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曾经被忽略的低挥发性有机物(LVOCs)的大气氧化反应,可能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来源,因此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本文对低挥发性有机物的大气氧化反应及SOA的形成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从LVOCs在大气中的基本氧化机制出发,较为详尽地展示了迄今为止关于LVOCs的实验室定性与定量研究、场地观测研究以及理论模式研究.鉴于LVOCs研究面临的困难,如LVOCs的难以探测性、其在大气中反应的复杂性和环境的多变性、以及理论模拟中多参数化等,本文提出了未来深入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有望为将来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同时也将为国内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的防控减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二次有机气溶胶 氧化机制 实验室模拟研究 外场观测 模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CeCu氧化物催化剂上苯基挥发性有机物催化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琴香 周桂林 杨瑶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02-1008,共7页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得Ce Cu氧化物催化剂,考察焙烧温度对Ce Cu氧化物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H2-TPR方法对Ce Cu氧化物催化剂进行表征,通过对苯基挥发性有机物(PVOCs)催化燃烧活性评价催化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u O物种能有效地...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得Ce Cu氧化物催化剂,考察焙烧温度对Ce Cu氧化物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H2-TPR方法对Ce Cu氧化物催化剂进行表征,通过对苯基挥发性有机物(PVOCs)催化燃烧活性评价催化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u O物种能有效地溶入Ce O2晶格中形成Ce Cu氧化物固溶体,提高了催化剂体系中金属氧化物的低温可还原性;焙烧温度为350℃的Ce Cu氧化物催化剂(Ce Cu(350))对甲苯的催化燃烧活性高于焙烧温度为300℃和400℃的Ce Cu氧化物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25℃下,Ce Cu(350)氧化物催化剂上甲苯的转化率为94.3%;Ce Cu(350)氧化物催化剂对PVOCs有良好的催化燃烧活性,转化率高低的顺序为:乙苯>二甲苯>甲苯>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铜氧化物催化剂 固溶体 苯基挥发性有机物 催化燃烧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中不同氧化体系对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云飞 聂天宏 +4 位作者 徐辰 于宁宁 孙营军 陈立波 顾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67-1472,共6页
分别以类Fenton试剂、H_(2)O_(2)活化过硫酸钠、碱活化过硫酸钠、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构建土壤和地下水原位化学氧化(ISCO)的FT、H-SP、A-SP、PP氧化体系,对比了4个氧化体系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2种典型挥发性有机物苯和三氯乙烯(TCE)的... 分别以类Fenton试剂、H_(2)O_(2)活化过硫酸钠、碱活化过硫酸钠、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构建土壤和地下水原位化学氧化(ISCO)的FT、H-SP、A-SP、PP氧化体系,对比了4个氧化体系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2种典型挥发性有机物苯和三氯乙烯(TCE)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4个氧化体系对苯和TCE的去除效果均随氧化剂投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FT氧化体系对苯的去除效果最佳,在适宜投加量(1.0%)下,土壤和地下水中苯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1.82%、99.50%;PP氧化体系对TCE的去除效果最佳,在适宜投加量(1.0%)下,土壤和地下水中TCE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3.66%、76.68%。H-SP、A-SP、PP氧化体系对于土壤环境中苯和TCE的去除效果更明显,而FT氧化体系对于地下水中苯和TCE的去除效果更明显。结合修复效果和修复成本,FT氧化体系在ISCO修复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适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化学氧化 挥发性有机物 土壤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52
18
作者 孟凡飞 王海波 +2 位作者 刘志禹 廖昌建 刘忠生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7-395,共9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现有工业VOCs处理技术进行了归类及概述,总结了各类技术中主要方法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现状,包括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冷凝法等回收技术,热氧化(燃烧)法、生...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现有工业VOCs处理技术进行了归类及概述,总结了各类技术中主要方法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现状,包括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冷凝法等回收技术,热氧化(燃烧)法、生物降解法、低温等离子法、光催化法等非回收消除技术,以及工业上典型的VOCs集成组合治理技术。指出,集成组合治理技术的研发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吸收 吸附 蓄热氧化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高级氧化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亮亮 吕丽荣 +3 位作者 张晨航 魏婷 张忠国 刘月霞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439,共6页
综述了吸收-高级氧化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吸收-臭氧氧化、吸收-芬顿/类芬顿氧化、吸收-光催化氧化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指出,未来需在厘清降解机理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 综述了吸收-高级氧化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吸收-臭氧氧化、吸收-芬顿/类芬顿氧化、吸收-光催化氧化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指出,未来需在厘清降解机理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催化效率等方式来改善难溶性VOCs的传质效果,拓展该方法在废气处理时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高级氧化 强化吸收 废气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污水处理场挥发性有机物和恶臭废气处理技术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忠生 王新 +4 位作者 王海波 赵磊 刘志禹 王学海 王有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91,共7页
炼油污水处理场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恶臭废气可分为高浓度、低浓度两类:高浓度废气来自提升池、均质罐、隔油池、气浮池(浮选池)、污油罐(池)等,非甲烷总烃浓度为500~40 000mg/m^3,总气量为1 000~10 000m^3/h(标准状态);低浓度废气来... 炼油污水处理场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恶臭废气可分为高浓度、低浓度两类:高浓度废气来自提升池、均质罐、隔油池、气浮池(浮选池)、污油罐(池)等,非甲烷总烃浓度为500~40 000mg/m^3,总气量为1 000~10 000m^3/h(标准状态);低浓度废气来自曝气池、氧化沟、污泥脱水间,非甲烷总烃浓度为10~300mg/m^3,总气量为20 000~50 000m^3/h(标准状态)。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了适用于炼油污水处理场高浓度与低浓度废气联合处理的SWAT-1、SWAT-2工艺技术,在SWAT-1工艺中,高浓度废气采用"脱硫及总烃浓度均化-催化燃烧(氧化)"工艺处理,曝气池等低浓度废气采用"洗涤-吸附"工艺处理,低浓度废气饱和吸附剂用催化氧化排放的热气再生并返回催化氧化处理系统;而在SWAT-2工艺中,高浓度废气采用"低温柴油吸收-脱硫及总烃浓度均化-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应用SWAT-1、SWAT-2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场废气,净化气非甲烷总烃浓度可小于50mg/m^3,最低小于10mg/m^3,苯、甲苯、二甲苯浓度低于检出限,臭气浓度小于20(无量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厂 污水处理场 挥发性有机物 恶臭 洗涤 吸附 均化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