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昆仑山前固满背斜带弯矩正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1
作者 许建红 陈杰 +2 位作者 李涛 张博譞 邸宁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428,共24页
弯矩断层和弯滑断层是挤压构造环境下常见的2种褶皱相关断层。历史地震表明这些断层会同步活动,其地表陡坎蕴含着强震活动信息。西昆仑山前固满背斜带北部发育了众多壮观的弯矩正断层陡坎,坎高0.5~16.0m。文中以一段长约5.4km、宽约4.2k... 弯矩断层和弯滑断层是挤压构造环境下常见的2种褶皱相关断层。历史地震表明这些断层会同步活动,其地表陡坎蕴含着强震活动信息。西昆仑山前固满背斜带北部发育了众多壮观的弯矩正断层陡坎,坎高0.5~16.0m。文中以一段长约5.4km、宽约4.2km的断层陡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摄影测量,获取了该区域0.2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提取了739条跨断层陡坎地形剖面,计算了陡坎的高度、坡度参数,获得了沿断层位移和最大坡度的连续剖面及累积位移剖面。分析表明:1)弯矩正断层沿着背斜轴大体平行展布,将阶地面切成了多个条形地块。这些地块在断层活动过程中向背斜轴外侧掀斜,其掀斜程度和断层位移量受下伏背斜地层厚度和地层弯曲程度控制。研究区坡向N的弯矩正断层陡坎有十几条,仅在最北侧发育了1、 2条坡向S的陡坎,形成不对称的地堑,这可能与研究区地层整体向N倾斜和下伏背斜两翼不对称发育有关。2)单条、分组和累积断层位移剖面沿走向随阶地变年轻呈现“台阶”状降低,最大坡度与位移剖面变化的特征相似,表明研究区的弯矩正断层是长期活动的。不同阶地面上的累积位移量比值暗示,断层带活动可能先形成了框架断层,后穿插了一些新生断层。3)研究区的弯矩正断层为浅地表的次级断层,无根但长期活动,指示了下伏褶皱的背形断弯也是活动的,支持固满背斜为活动断弯褶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满背斜 褶皱相关断层 弯矩正断层 断层陡坎 挤压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