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山南缘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和斜向俯冲作用 被引量:78
1
作者 许志琴 李海兵 +1 位作者 杨经绥 陈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6-164,共9页
东昆仑地体和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地体之间的会聚边界是一条位于东昆仑南缘的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研究表明该带的东段(阿尼玛卿段)和西段(东-西大滩段)构造特征不同,阿尼玛卿段的构造以印支期具往南西造山极性的逆冲叠覆岩片和新生代脆... 东昆仑地体和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地体之间的会聚边界是一条位于东昆仑南缘的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研究表明该带的东段(阿尼玛卿段)和西段(东-西大滩段)构造特征不同,阿尼玛卿段的构造以印支期具往南西造山极性的逆冲叠覆岩片和新生代脆性左行走滑构造为特征,东-西大滩段是由220Ma形成的EW向韧性左行走滑剪切带及两侧伴生的挤压褶皱断裂带组成,韧性变形持续至20Ma,之后表现为脆性左行走滑构造再活动。因此,东昆仑山南缘大型会聚带是一条由东段的“收缩挤压”为主向西段的“转换挤压”逐渐过度的特殊复杂的构造带,它的形成与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地体往NE方向斜向俯冲于东昆仑地体之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挤压构造带 斜向会聚 俯冲作用 形成机制 东昆仑地体 会聚边界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海地区的走滑和挤压构造特征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明振 付瑾平 印兴耀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共3页
桩海地区是沾化凹陷和黄河口凹陷的结合部,特殊的构造位置造就了该区复杂的构造特征。在济阳坳陷拉张构造模式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桩海地区的走滑和挤压构造特征。该区印支期以宽缓的褶皱为主要特征;燕山期发育大型走滑构造,伴有挤压构... 桩海地区是沾化凹陷和黄河口凹陷的结合部,特殊的构造位置造就了该区复杂的构造特征。在济阳坳陷拉张构造模式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桩海地区的走滑和挤压构造特征。该区印支期以宽缓的褶皱为主要特征;燕山期发育大型走滑构造,伴有挤压构造;喜马拉雅期以拉张和走滑构造为主,局部有挤压特征。挤压和剪压构造运动主要形成圈闭且改造储层物性;分割正负构造带的走滑断层控制圈闭的形成,连通油源,是油气运聚的通道,对于油气藏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构造运动 挤压构造运动 挤压构造带 剪压构造 拱张背斜 桩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洪水电站G23挤压带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3
作者 郑海益 赵富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218-220,共3页
景洪水电站地处澜沧江褶断带内,地质构造发育,岩体破碎,使大坝基础呈现显著的不均一性特点,其中数G23挤压带在坝基发育规模最大,工程性质最差,在电站前期勘察和施工过程中,昆明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工作。本文对G23挤压带工程地... 景洪水电站地处澜沧江褶断带内,地质构造发育,岩体破碎,使大坝基础呈现显著的不均一性特点,其中数G23挤压带在坝基发育规模最大,工程性质最差,在电站前期勘察和施工过程中,昆明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工作。本文对G23挤压带工程地质特性及处理措施作专门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洪水电站 构造G23挤压 重力坝 坝基 变形稳定 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金家坞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2
4
作者 詹天卫 鄢新华 +1 位作者 王保林 刘家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7,共5页
金家坞金矿是近年江西省地矿局物化探大队发现的新矿产地,已基本查明是一个受近东西向构造挤压蚀变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大型金矿床。金矿化产于挤压蚀变变形带中,矿体形态简单、规模大,其成矿作用大致经历了火山沉积成岩—区域变质变形... 金家坞金矿是近年江西省地矿局物化探大队发现的新矿产地,已基本查明是一个受近东西向构造挤压蚀变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大型金矿床。金矿化产于挤压蚀变变形带中,矿体形态简单、规模大,其成矿作用大致经历了火山沉积成岩—区域变质变形—动力变质热液改造等3个阶段。文章在系统阐述该矿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找矿远景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沉积 区域变质 构造挤压蚀变 动力变质热液改造成矿 金家坞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