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挤压—伸展构造转换控制金矿形成:以山东鑫泰金矿为例
1
作者 李欢 谢一鸣 +6 位作者 朱博文 陈原林 徐俊杰 魏兴亮 吴晨曦 秦余端 蒋永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78-2290,共13页
胶东金矿形成于挤压—伸展构造转换阶段,然而,目前对该构造转换在典型矿床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对金矿体形成的控制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本文对胶东鑫泰金矿进行构造填图,对变质岩及花岗岩露头中不同期次构造变形开展系统识别和测量... 胶东金矿形成于挤压—伸展构造转换阶段,然而,目前对该构造转换在典型矿床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对金矿体形成的控制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本文对胶东鑫泰金矿进行构造填图,对变质岩及花岗岩露头中不同期次构造变形开展系统识别和测量,对断层、岩石面理、节理等产状进行分析和统计,研究构造的叠加、置换、改造过程,并进行多期构造的几何学与运动学解析,基于经典反演法恢复各构造期次的构造应力场,揭示矿区构造体系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鑫泰金矿构造轮廓主要由NE—SW走向的褶皱与断层构成,矿区存在与成矿活动密切相关的两期构造活动:早期沿NW—SE向挤压,晚期沿NW—SE向伸展,挤压活动应力大于伸展活动应力,金矿体产于挤压—伸展构造的转换阶段。多期构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张性断裂是矿区重要的赋矿构造,大多发育于前期褶皱的转折端,表现为构造角砾多、规模大,品位高,是矿区重要的找矿目标,据此,圈定了土堆、东刘家矿床的找矿靶区,取得了良好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换 挤压—伸展 金矿床 胶东矿集区 龙口—土堆—东刘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