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滇西三江地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
13
1
作者
于常青
张刚
+4 位作者
王绪本
罗威
李德伟
蔡学林
郭紫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85-2396,共12页
沿盈江一姚安布置了一条长约350 km的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共观测宽频大地电磁测深点53个,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点26个;利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预处理、定性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沿剖面的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模型.对主要地...
沿盈江一姚安布置了一条长约350 km的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共观测宽频大地电磁测深点53个,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点26个;利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预处理、定性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沿剖面的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模型.对主要地块和断裂带的电性结构进行了分析,电性结构模型揭示滇西三江地区广泛存在壳内低阻层,但沿剖面方向即东西向埋深和厚度不一,在保山地块和滇中地块地下存在较大规模的壳幔低阻带;腾冲地块地下埋深13~20 km,厚约10~17 km的壳内低阻层可能是岩浆囊的反映;初步将保山壳幔韧性剪切带作为印支地块挤出的深部东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三江地区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东边界
挤出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渐新世以来主要构造岩浆事件的岩石记录
被引量:
10
2
作者
唐渊
王鹏
+2 位作者
邓红
刘宇平
唐文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21-1143,共23页
作为青藏高原东缘巴颜喀拉地块和川滇地块的分界线,鲜水河左行走滑断裂带被认为是调节藏东地壳物质大规模南东向挤出与地块旋转运动的东边界。研究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演化历史,对深入认识青藏高原东缘大陆变形过程具有十分重...
作为青藏高原东缘巴颜喀拉地块和川滇地块的分界线,鲜水河左行走滑断裂带被认为是调节藏东地壳物质大规模南东向挤出与地块旋转运动的东边界。研究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演化历史,对深入认识青藏高原东缘大陆变形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针对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变形特征开展了野外露头-显微尺度的构造分析,并从该段发育的花岗质糜棱岩和淡色脉体中选取了5个样品开展锆石U-Pb测年,分别得到34.4±0.9 Ma、31.0±1.2 Ma、15.92±0.3 Ma、14.9±0.1 Ma和5.93±0.14 Ma的年龄;选取了2个花岗质糜棱岩样品开展白云母Ar-Ar测年,得到的坪年龄分别为17.21±0.30 Ma和3.21±0.16 Ma。结合前人获得的年龄数据,总结出鲜水河断裂带渐新世以来存在3个阶段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阶段Ⅰ:32~25 Ma,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变形集中在地壳深部,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岩浆作用和深熔作用;阶段Ⅱ:20~13 Ma,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变形遍布整个地壳,表现为强烈的左行韧性剪切变形和大规模的岩浆作用;阶段Ⅲ:10 Ma~现今,变形集中在上地壳,表现为块体旋转和强烈隆升,地震活动性加强。综合分析认为,鲜水河断裂带渐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和现今地震活动性主要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东缘向东挤出相关的陆内变形过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鲜水河断裂带
花岗质糜棱岩
块体
挤出
构造热年代学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西三江地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
13
1
作者
于常青
张刚
王绪本
罗威
李德伟
蔡学林
郭紫明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85-2396,共12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东部及东南部地球物理探测"(1212011121273
1212011121266)
+1 种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长周期分布式大地电磁观测系统"(2014AA06A612)
西南科技大学自然基金(15zx7135)资助
文摘
沿盈江一姚安布置了一条长约350 km的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共观测宽频大地电磁测深点53个,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点26个;利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预处理、定性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沿剖面的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模型.对主要地块和断裂带的电性结构进行了分析,电性结构模型揭示滇西三江地区广泛存在壳内低阻层,但沿剖面方向即东西向埋深和厚度不一,在保山地块和滇中地块地下存在较大规模的壳幔低阻带;腾冲地块地下埋深13~20 km,厚约10~17 km的壳内低阻层可能是岩浆囊的反映;初步将保山壳幔韧性剪切带作为印支地块挤出的深部东边界.
关键词
滇西三江地区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东边界
挤出块体
Keywords
Sanjiang area of west Yunnan Magnetotelluric souding Electrical resistivity structure Eastern boundary Extruding blocks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渐新世以来主要构造岩浆事件的岩石记录
被引量:
10
2
作者
唐渊
王鹏
邓红
刘宇平
唐文清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省地勘局一〇八地质队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21-1143,共23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典型地区岩石圈组成、演化与深部过程》(编号:2019QZKK0702)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区地质安全性评价》(编号:DD20211541)
+1 种基金
《三江造山带昌都—澜沧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编号:DD20190053)
《川(滇)藏铁路沿线区域地质调查》(编号:DD20160021)。
文摘
作为青藏高原东缘巴颜喀拉地块和川滇地块的分界线,鲜水河左行走滑断裂带被认为是调节藏东地壳物质大规模南东向挤出与地块旋转运动的东边界。研究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演化历史,对深入认识青藏高原东缘大陆变形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针对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变形特征开展了野外露头-显微尺度的构造分析,并从该段发育的花岗质糜棱岩和淡色脉体中选取了5个样品开展锆石U-Pb测年,分别得到34.4±0.9 Ma、31.0±1.2 Ma、15.92±0.3 Ma、14.9±0.1 Ma和5.93±0.14 Ma的年龄;选取了2个花岗质糜棱岩样品开展白云母Ar-Ar测年,得到的坪年龄分别为17.21±0.30 Ma和3.21±0.16 Ma。结合前人获得的年龄数据,总结出鲜水河断裂带渐新世以来存在3个阶段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阶段Ⅰ:32~25 Ma,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变形集中在地壳深部,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岩浆作用和深熔作用;阶段Ⅱ:20~13 Ma,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变形遍布整个地壳,表现为强烈的左行韧性剪切变形和大规模的岩浆作用;阶段Ⅲ:10 Ma~现今,变形集中在上地壳,表现为块体旋转和强烈隆升,地震活动性加强。综合分析认为,鲜水河断裂带渐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和现今地震活动性主要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东缘向东挤出相关的陆内变形过程控制。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鲜水河断裂带
花岗质糜棱岩
块体
挤出
构造热年代学
地质调查工程
Keywords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Xianshuihe fault zone
granitic mylonite
block extrusion
tectonothermochronology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分类号
P534.61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46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滇西三江地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于常青
张刚
王绪本
罗威
李德伟
蔡学林
郭紫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渐新世以来主要构造岩浆事件的岩石记录
唐渊
王鹏
邓红
刘宇平
唐文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