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岩隧道掌子面挤出与拱顶沉降变形相关性 被引量:9
1
作者 朱得华 梁斌 李治国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73,110,共6页
依托某通过水平旋喷超前加固后实现了大断面开挖的软弱围岩铁路隧道,通过在掌子面和掌子面后方拱顶布设监测点,进行相关项目的量测。按照施工组织情况,建立计算模型,设计相应的计算工况。基于实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掌子面挤出变... 依托某通过水平旋喷超前加固后实现了大断面开挖的软弱围岩铁路隧道,通过在掌子面和掌子面后方拱顶布设监测点,进行相关项目的量测。按照施工组织情况,建立计算模型,设计相应的计算工况。基于实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掌子面挤出变形、拱顶沉降变形与仰拱跟进距离之间的关系,分析掌子面挤出变形与拱顶沉降变形之间的相关性,为其后续施工和工法改进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水平旋喷 挤出变形 拱顶沉降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毛细管微挤出的表面变形及熔体黏度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建华 高延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8-120,共3页
使用毛细管流变仪系统研究了微通道中润滑剂用量及润滑剂结构对聚丙烯微挤出的表面变形及熔体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石蜡用量增加,聚丙烯表面变形/黏度逐渐减小;加入正戊烷与加入石蜡的情况相同;随硅油用量增加,聚丙烯的表面变形程... 使用毛细管流变仪系统研究了微通道中润滑剂用量及润滑剂结构对聚丙烯微挤出的表面变形及熔体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石蜡用量增加,聚丙烯表面变形/黏度逐渐减小;加入正戊烷与加入石蜡的情况相同;随硅油用量增加,聚丙烯的表面变形程度/黏度先减小后增加,当加入m(硅油)/m(PP)=2/100时达到最小值。(2)180℃时加入的润滑剂为m(润滑剂)/m(PP)=2/100,石蜡和正戊烷比硅油对聚丙烯微挤出的影响大,能更好地减小聚丙烯表面变形及熔体流动的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 润滑剂 黏度 挤出物表面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构造变形带成因机制及有利油气勘探区域预测 被引量:21
3
作者 冯常茂 刘进 宋立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4,共6页
中上扬子地区构造变形带的形成,与扬子、华夏板块的碰撞有关,其内部岩层中4个滑脱层的存在为本构造带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其形成过程中,隔挡式褶皱首先形成,然后逐步完成向隔槽式褶皱的转变,并最终在造山带根部形成基底挤出式变形... 中上扬子地区构造变形带的形成,与扬子、华夏板块的碰撞有关,其内部岩层中4个滑脱层的存在为本构造带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其形成过程中,隔挡式褶皱首先形成,然后逐步完成向隔槽式褶皱的转变,并最终在造山带根部形成基底挤出式变形带。受构造带控制,各变形区的油气勘探应有所差别:隔挡式褶皱带内次级背斜、具备较好盖层的隔槽式褶皱带及逆冲推覆体之下具有较好石油地质条件地区成为有利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挡式褶皱带 隔槽式褶皱带 挤出变形 有利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隧道地层超前预加固及开挖支护过程稳定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4
作者 周捷 漆泰岳 +1 位作者 旷文涛 李斌 《隧道建设》 2009年第2期185-188,201,共5页
在低黏聚力的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开挖中,掌子面稳定是施工中面临的很大问题。采用超前预加固工法,对浏阳河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超前预加固法对隧道位移、受力的影响,并研究各加固参数的敏感性,得到掌子面的超前锚杆加... 在低黏聚力的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开挖中,掌子面稳定是施工中面临的很大问题。采用超前预加固工法,对浏阳河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超前预加固法对隧道位移、受力的影响,并研究各加固参数的敏感性,得到掌子面的超前锚杆加固长度对掌子面的稳定性影响最大,掌子面外超前预加固对改善超前核心土受力也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 超前预加固 开挖支护 挤出变形 超前核心土 预收敛 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意法隧道设计施工概述 被引量:30
5
作者 翟进营 杨会军 王莉莉 《隧道建设》 2008年第1期46-50,55,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中期,意大利的Pietro Lunardi教授开始研究并逐步创立了岩土控制变形分析法(ADECO-RS法),该方法用中文解释为"新意法"。介绍新意法的理论基础、新意法隧道设计施工的基本步骤以及新意法与新奥法的不同之处,为新... 20世纪70年代中期,意大利的Pietro Lunardi教授开始研究并逐步创立了岩土控制变形分析法(ADECO-RS法),该方法用中文解释为"新意法"。介绍新意法的理论基础、新意法隧道设计施工的基本步骤以及新意法与新奥法的不同之处,为新意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控制变形分析法(ADECO-RS法) 超前核心土 挤出变形 预收敛 收敛 约束作用 超前约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铁路极高地应力环境隧道主动支护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田四明 吴克非 +3 位作者 刘大刚 王明年 王志龙 董宇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63,共25页
目前高能地质环境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仍是隧道领域一大难题,主要包括高地应力软岩与高地应力硬岩支护结构设计问题,而支护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是保证隧道稳定性的关键,加之高原铁路高能地质环境隧道段占比较大,故需对高能地质环境隧道设... 目前高能地质环境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仍是隧道领域一大难题,主要包括高地应力软岩与高地应力硬岩支护结构设计问题,而支护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是保证隧道稳定性的关键,加之高原铁路高能地质环境隧道段占比较大,故需对高能地质环境隧道设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我国铁路隧道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并对高能地质环境下隧道的研究进行分析。针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修建技术难题,提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主动控制设计理念,并以掌子面为界限,提出掌子面超前变形控制及洞身收敛变形控制的全变形控制设计原则;通过理论分析,利用空腔球模型,基于Mohr-Coulomb准则,推导建立深埋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解析解,提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支护(掌子面注浆、掌子面锚杆)设计方法;同时,采用弹性力学、塑性增量理论与有限差分原理,考虑软岩非线性变形与强度特性的力学参数变化模型,推导出考虑软岩非线性变形与强度特性的围岩应力、位移有限差分解析解;并基于收敛约束法,建立洞身支护结构设计方法;其次,针对高地应力硬岩隧道设计施工难题,从能量释放角度推导岩爆隧道的冲击荷载计算方法,组合松散荷载,给出岩爆隧道的荷载计算模型及支护结构设计方法。最后,论述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支护结构高质量施作技术是保证隧道稳定性的前提,规划建设过程中应予以重视。研究成果旨在为高原铁路高能环境隧道超前支护设计及洞身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能地质环境隧道变形(岩爆)主动控制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软岩 高地应力硬岩 挤出变形 超前支护 洞身支护 主动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锚杆加固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易运洋 李林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41-1246,共6页
超前锚杆加固效果的准确评估及其合理的参数设计均依赖于对其加固机理的正确认识。为了说明土体与锚杆各项参数对锚杆加固效果的影响,建立锚杆-土体相互作用模型,以掌子面超前核心土挤出变形为参量,分别对锚杆与土体共同变形和出现滑移... 超前锚杆加固效果的准确评估及其合理的参数设计均依赖于对其加固机理的正确认识。为了说明土体与锚杆各项参数对锚杆加固效果的影响,建立锚杆-土体相互作用模型,以掌子面超前核心土挤出变形为参量,分别对锚杆与土体共同变形和出现滑移两种不同情况下锚杆的加固机理进行分析;针对锚杆与土体共同变形的情况提出加固系数k来计算锚杆加固效果,分析各项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最后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对超前锚杆的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加固系数k可以有效分析锚杆、土体各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验证了锚杆锚固段长度的确存在极限值;并进一步说明了锚杆锚固段与拉拔段不同加固机理。研究结果对超前锚杆加固效果评估及其参数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锚杆 设计 加固机理 模型 挤出变形 加固系数k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ormation simulation of low-temperature high-speed extrusion for 6063 Al alloy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孟君 何钊 +2 位作者 武星星 李彩文 李光耀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881-887,共7页
The hot compression test of 6063 Al alloy was performed on a Gleeble-1500 thermo-simulation machine, and the forming of 6063 rod cxtrudate in low-temperature high-speed extrusion was simulated with extrusion ratio of ... The hot compression test of 6063 Al alloy was performed on a Gleeble-1500 thermo-simulation machine, and the forming of 6063 rod cxtrudate in low-temperature high-speed extrusion was simulated with extrusion ratio of 25 on the platform of DEFORM 2D successfully. From the compress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flow stress model of this Al alloy is obtained which could be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in the simulation of low-temperature high-speed extrusion process.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there is a higher strain concentration at the entrance of the die and the exit temperature reaches up to 522 ℃ in low-temperature high-speed extrusion, which approaches to the quenching temperature of the 6063 Al allo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temperature high-speed extrusion method as a promsing one can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3 Al alloy hot deformation low-temperature high-speed extrusion constitutive equ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