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沙茨基海隆重力均衡的三维导纳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胡敏章
李建成
+1 位作者
李辉
邢乐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7,22,共5页
在频域内,采用三维导纳分析技术,联合重力异常和海底地形数据,分别以Airy均衡模型、挠曲均衡模型为参考,研究了沙茨基海隆的重力均衡机制。根据Airy均衡模型的分析表明,沙茨基海隆区域的洋壳平均厚度为15 km,Tamu海山的Moho面深度为约26...
在频域内,采用三维导纳分析技术,联合重力异常和海底地形数据,分别以Airy均衡模型、挠曲均衡模型为参考,研究了沙茨基海隆的重力均衡机制。根据Airy均衡模型的分析表明,沙茨基海隆区域的洋壳平均厚度为15 km,Tamu海山的Moho面深度为约26 km,与地震波研究结果一致。根据挠曲均衡模型的分析表明,沙茨基海隆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为1~5 km,属于"On Ridge"型海底构造。顾及地形及洋壳底部物质载荷作用的分析表明,沙茨基海隆地区底部载荷的规模约为地形的50%,平均深度约20 km。沙茨基海隆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被底部低密度体的浮力作用支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茨基海隆
重力
均衡
三维导纳分析
Airy
均衡
模型
挠曲均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北太平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16
2
作者
胡敏章
李建成
+3 位作者
李辉
徐新禹
申重阳
邢乐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2-555,共14页
本文引入滑动窗口导纳技术(MWAT),计算西北太平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首先,基于SIO V15.1海底地形模型,模拟研究了MWAT法计算Te的精度,表明当Te〈5km时,误差在±1km以内,当Te≥5km时,相对误差在10%以内.分别采用GEBCO、SIO ...
本文引入滑动窗口导纳技术(MWAT),计算西北太平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首先,基于SIO V15.1海底地形模型,模拟研究了MWAT法计算Te的精度,表明当Te〈5km时,误差在±1km以内,当Te≥5km时,相对误差在10%以内.分别采用GEBCO、SIO V15.1和BAT_VGG海底地形模型,构建了西北太平洋Te,通过对获得的洋壳密度参数和实测导纳与模型导纳之差的均方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AT_VGG模型更适用于Te计算.西北太平洋Te均值为13.2km,标准差为6.9km,以板块冷却模型为参考,主要分布在150℃~450℃等温线深度范围内.白垩纪和侏罗纪时期岩石圈Te分布在150℃~300℃等温线深度范围内,且未随海山加载时岩石圈年龄增大而增大,说明海山加载时岩石圈年龄不是影响其强度的唯一因素.南太平洋超级海隆活动,以及研究区域广泛存在的断裂带构造,都曾对本区域岩石圈演化产生过重要影响,可能是本地区岩石圈Te较小的构造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挠曲均衡模型
海底地形
重力异常
三维导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沙茨基海隆重力均衡的三维导纳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胡敏章
李建成
李辉
邢乐林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7,22,共5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重点所长基金(IS2013261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4019
41304003)
文摘
在频域内,采用三维导纳分析技术,联合重力异常和海底地形数据,分别以Airy均衡模型、挠曲均衡模型为参考,研究了沙茨基海隆的重力均衡机制。根据Airy均衡模型的分析表明,沙茨基海隆区域的洋壳平均厚度为15 km,Tamu海山的Moho面深度为约26 km,与地震波研究结果一致。根据挠曲均衡模型的分析表明,沙茨基海隆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为1~5 km,属于"On Ridge"型海底构造。顾及地形及洋壳底部物质载荷作用的分析表明,沙茨基海隆地区底部载荷的规模约为地形的50%,平均深度约20 km。沙茨基海隆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被底部低密度体的浮力作用支撑的。
关键词
沙茨基海隆
重力
均衡
三维导纳分析
Airy
均衡
模型
挠曲均衡模型
Keywords
Shatsky Rise
gravity isostasy
3D admittance analysis
airy isostatic model
flexural isostatic model
分类号
P312.3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北太平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16
2
作者
胡敏章
李建成
李辉
徐新禹
申重阳
邢乐林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2-555,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重点项目(IS2013261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4019
41304003)资助
文摘
本文引入滑动窗口导纳技术(MWAT),计算西北太平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首先,基于SIO V15.1海底地形模型,模拟研究了MWAT法计算Te的精度,表明当Te〈5km时,误差在±1km以内,当Te≥5km时,相对误差在10%以内.分别采用GEBCO、SIO V15.1和BAT_VGG海底地形模型,构建了西北太平洋Te,通过对获得的洋壳密度参数和实测导纳与模型导纳之差的均方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AT_VGG模型更适用于Te计算.西北太平洋Te均值为13.2km,标准差为6.9km,以板块冷却模型为参考,主要分布在150℃~450℃等温线深度范围内.白垩纪和侏罗纪时期岩石圈Te分布在150℃~300℃等温线深度范围内,且未随海山加载时岩石圈年龄增大而增大,说明海山加载时岩石圈年龄不是影响其强度的唯一因素.南太平洋超级海隆活动,以及研究区域广泛存在的断裂带构造,都曾对本区域岩石圈演化产生过重要影响,可能是本地区岩石圈Te较小的构造原因.
关键词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挠曲均衡模型
海底地形
重力异常
三维导纳分析
Keywords
Lithosphere 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
Flexural isostatic model
Bathymetry
Gravity anomalies
3D admittance analysis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P31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沙茨基海隆重力均衡的三维导纳分析
胡敏章
李建成
李辉
邢乐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北太平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其构造意义
胡敏章
李建成
李辉
徐新禹
申重阳
邢乐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