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三)挟沙量 被引量:4
1
作者 沙玉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57年第1期1-32,共32页
一、引言明渠内的流速,达到了某一定的程度,水内的泥沙,才能被水流挟动前进;或者,相反地,当流速低于这个临界条件,泥沙就要停止运动;这个临界流速,可以叫作「挟动流速」V0。水力半径等于1(m)时的挟动流速,叫作「挟动比速」V01。关于... 一、引言明渠内的流速,达到了某一定的程度,水内的泥沙,才能被水流挟动前进;或者,相反地,当流速低于这个临界条件,泥沙就要停止运动;这个临界流速,可以叫作「挟动流速」V0。水力半径等于1(m)时的挟动流速,叫作「挟动比速」V01。关于某一定型水流,对于某一定型泥沙,能够挟运多少的数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挟沙量 水流 挑沙 粗沙 泥沙 比速 泥沙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坡面细沟横断面形态及其水流动力学与挟沙特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健 李鹤 +2 位作者 孟秦倩 王友 张青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7,共6页
为了探究影响细沟横断面形态特征的因素及细沟水流侵蚀挟沙能力的变化,通过室内水槽试验,研究不同坡度下细沟断面形态发育规律及水流动力学与挟沙特性.结果表明:放水流量为1 000 L/h,坡面细沟水流流速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弗如德数在0.918... 为了探究影响细沟横断面形态特征的因素及细沟水流侵蚀挟沙能力的变化,通过室内水槽试验,研究不同坡度下细沟断面形态发育规律及水流动力学与挟沙特性.结果表明:放水流量为1 000 L/h,坡面细沟水流流速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弗如德数在0.918~2.126之间变化,且绝大多数值>1.0,雷诺数在1 500~4 900之间变化;随坡度增大,细沟水流侵蚀能力加大,细沟发育速度加快;细沟流量一定条件下,伴随细沟发育,断面形态由宽浅形向窄深式发育,细沟水流流速减小;细沟断面形态系数变化于0.40~0.80之间,主要集中在0.50~0.65的范围内;细沟断面形态指标随细沟潜在挟沙量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流动力学 细沟横断面 断面形态系数 潜在挟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流泥沙粒径组成对弱分层水体异重流及挟沙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凯 孙昕 余伟宾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119,共8页
利用水槽设计水库分层水体模型试验,研究温度弱分层水体中不同入流泥沙粒径组成时异重流及其泥沙运动的特性。选用颗粒粒径0.01 mm、0.02 mm、0.05 mm的泥沙,开展了不同入流泥沙粒径组成条件下的异重流试验研究。在水温弱分层水库水体中... 利用水槽设计水库分层水体模型试验,研究温度弱分层水体中不同入流泥沙粒径组成时异重流及其泥沙运动的特性。选用颗粒粒径0.01 mm、0.02 mm、0.05 mm的泥沙,开展了不同入流泥沙粒径组成条件下的异重流试验研究。在水温弱分层水库水体中,分析入流泥沙粒径组成的变化对分离点水深和间层流厚度的影响规律;不同泥沙粒径组成下,分析异重流在水库断面的泥沙浓度、较深的水域挟沙量变化规律;研究了泥沙沉淀量和悬浮量与入流泥沙粒径组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弱分层条件下,维持入流泥沙浓度3.75 g/L、入流速度0.005 m/s不变,异重流在水库中泥沙沉淀比例为29%~38%,泥沙在水库中的悬浮比例为46%~60%;粒径组成变化导致分离点深度和间层流厚度不同,颗粒粒径越大,分离点深度越深,间层流厚度越厚;异重流挟沙能力弱,水库淤积更严重,泥沙也会造成水库水浑浊;入库泥沙粒径越小,水库悬浮的泥沙浓度越大,水库的内源污染越大;当入库泥沙粒径较小时,宜在水库深水区取水,可减少水处理费用。研究成果可为水库取水、调水调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分层 异重流 泥沙粒径 分离点 挟沙量 沙量 悬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对泥石流泛滥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维国 赵永光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3年第3期20-22,共3页
研究、掌握泥石流流动、沉积、泛滥的危险区域 ,利于制定警戒避难体制、防灾对策、土地利用的方案。泥石流二维泛滥模拟方法虽有许多 ,但大多数未做过充分细致的模拟研究。日本九州大学平野宗夫等人采用日本云仙、水无川的水位、流速及... 研究、掌握泥石流流动、沉积、泛滥的危险区域 ,利于制定警戒避难体制、防灾对策、土地利用的方案。泥石流二维泛滥模拟方法虽有许多 ,但大多数未做过充分细致的模拟研究。日本九州大学平野宗夫等人采用日本云仙、水无川的水位、流速及流出泥沙量的实测资料 ,由雨量图计算出泥石流水位图 ,将其作为上游的边界条件 ,采用前述挟沙量关系式进行模拟云仙、水无川的泥石流泛滥 ,并与实际沉积度比较后加以检验 ,研究了以往挟沙量关系式的现场适用性。模拟结果与实际状况比较后确认再现性良好。在阿苏古惠川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流失规律 运动方程 连续方程 挟沙量 模拟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