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谈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对十七大相关分配原则的理论解读 被引量:5
1
作者 余金成 白立强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实质就是按劳动能力分配。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人类历史就是劳动能力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按劳动能力分配是人类社会的内在分配原则;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就是在存在商品货币条件下实行按劳动能力分配...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实质就是按劳动能力分配。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人类历史就是劳动能力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按劳动能力分配是人类社会的内在分配原则;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就是在存在商品货币条件下实行按劳动能力分配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能力 按劳分配 生产要素 按贡献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究竟是按所有权分配还是按贡献分配?——与《关于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几个问题》一文商榷 被引量:3
2
作者 易文彬 胡传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23,共5页
价值分配的对象是价值,不是财富。按劳分配的现实理论依据是劳动价值论,最终理论依据是按贡献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以承认其价值创造作用为基础的按贡献分配,而不是按所有权分配。
关键词 财富 劳动价值论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贡献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贡献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分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6期126-128,共3页
按贡献分配的价值基础是蕴涵于各生产要素的间接的一般人类劳动,其实质是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的提法在当前阶段具有客观必然性。
关键词 间接劳动 按贡献分配 按劳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按贡献分配原则的性质和劳动要素分配的实现
4
作者 王云中 吴立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18,共4页
按贡献分配原则本身是一种中性的分配关系,反映的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分配规律和要求。按贡献分配原则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中要与按劳分配制度相结合,在非公有制经济中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者的劳动要素能够得到相当于其所做... 按贡献分配原则本身是一种中性的分配关系,反映的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分配规律和要求。按贡献分配原则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中要与按劳分配制度相结合,在非公有制经济中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者的劳动要素能够得到相当于其所做出的贡献的份额。因此,按贡献分配原则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范畴。按贡献分配原则的实现,既要有反映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分配规律和要求的一般机制,又要有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的特殊机制和措施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贡献分配 按劳分配 劳动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理解“按贡献分配”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5
作者 李小芳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67,共3页
深入理解按贡献分配理论 ,需要把握分配与生产、按贡献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按贡献分配与市场经济、按贡献分配与现行主体分配制度、按贡献分配原则与具体分配模式、活劳动贡献与其他贡献、要素与产权、贡献与收入等八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 按贡献分配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按贡献分配问题的思考
6
作者 沈时伯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6-6,8,共2页
按贡献分配中的"贡献"应该理解为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双重"作用。在看待按贡献分配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时要持理性态度,不能盲目地把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归因于按贡献分配制度本身。
关键词 按贡献分配 要素贡献 居民 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贡献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被引量:22
7
作者 蔡继明 《人民论坛》 1998年第4期12-14,共3页
劳动能力仅仅是一种潜在形态的劳动,它和劳动者的实际劳动并不永远一致。 劳动的实际贡献只能由单纯的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财富增加来衡量。 按贡献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是按劳动要素的贡献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的... 劳动能力仅仅是一种潜在形态的劳动,它和劳动者的实际劳动并不永远一致。 劳动的实际贡献只能由单纯的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财富增加来衡量。 按贡献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是按劳动要素的贡献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的贡献分配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贡献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非劳动生产要素 按劳分配为主体 边际收益产品 非劳动要素 多种分配方式 劳动能力
全文增补中
论按贡献分配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
8
作者 汪琼枝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0,共3页
按贡献分配是当前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按贡献分配把人放在分配的视域之中,将人作为基本的分配依据,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自由,体现了人的存在状态的真实性;生产资料所有权只能作为分配的前提,而不能是分... 按贡献分配是当前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按贡献分配把人放在分配的视域之中,将人作为基本的分配依据,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自由,体现了人的存在状态的真实性;生产资料所有权只能作为分配的前提,而不能是分配的依据;当前坚持按贡献分配要坚决反对按身份进行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状态 按贡献分配剥削 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立新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1,共3页
我国2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够解放劳动生产力,激发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十六大报告阐述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 我国2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够解放劳动生产力,激发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十六大报告阐述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原则,这不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而且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和现代经济学关于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的基本原理,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贡献分配 生产要素 分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和实现方式 被引量:10
10
作者 汤在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是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理论诠释。文章说明了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以其贡献为前提的,探讨了各个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特别是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论述了市场调节是按要... 本文是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理论诠释。文章说明了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以其贡献为前提的,探讨了各个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特别是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论述了市场调节是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要素 按贡献分配 实现形式 收入差距 收入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含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蔡继明 《学习论坛》 2004年第7期17-21,共5页
多种所有制并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法律基础。非劳动要素参与价值决定 ,参与物质财富创造的各种生产要素 ,同样也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 ,在商品经济中 ,财富的社会形式就是价值。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 ,就是按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即价值的... 多种所有制并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法律基础。非劳动要素参与价值决定 ,参与物质财富创造的各种生产要素 ,同样也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 ,在商品经济中 ,财富的社会形式就是价值。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 ,就是按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即价值的创造中所作的贡献进行分配。只要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与各自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所作的贡献相一致 ,就不存在剥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要素 按贡献分配 法律基础 价值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燕子 彭必源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年第5期99-100,共2页
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的依据在国内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主张贡献分配论 ,分为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技术进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价值 ,凡是能够增加商品效用的因素都可作为创造的主体参与价值的... 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的依据在国内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主张贡献分配论 ,分为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技术进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价值 ,凡是能够增加商品效用的因素都可作为创造的主体参与价值的分配是参与分配的依据。另一种观点主张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依据是技术的所有权。并对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形式有工薪分配、分享分配和市场分配三种 ,同时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也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要素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收入分配 技术进步 劳动生产率 价值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深化认识与制度安排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松龄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是有商品属性的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资本和土地还具有资本属性,对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有贡献,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有一定的理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是有商品属性的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资本和土地还具有资本属性,对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有贡献,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必要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是由劳动力的使用--劳动生产出来的,只有劳动力既是劳动者的商品,也是劳动者的资本,才有可能既取得必要价值转化的工资收入,又能参与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分红,实现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得。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个人所有制,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要素 按贡献参与分配 深化认识 制度安排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价值论与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朝栋 李新记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5,共3页
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首先是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贡献,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和尺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产权关系和商品经济原则,是非劳动生产要... 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首先是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贡献,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和尺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产权关系和商品经济原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贡献在现实经济关系和法律上的体现,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直接原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这两个方面都有科学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非劳动生产要素 按贡献参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5
作者 郑志国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8-19,共2页
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为什么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怎样认识和实行这项原则?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生产要素... 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为什么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怎样认识和实行这项原则?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投资积极性和提供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要素 按贡献参与分配 “十六”大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按要素贡献分配的两点补充
16
作者 汤在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61,共2页
本文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和实现方式》一文作两点补充。一是我国贫富悬殊不是按要素分配的结果。
关键词 中国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和实现方式》 贫富差距 劳动收入 非劳动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
17
作者 戴剑飞 朱淑敏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1期85-87,共3页
解决当前分配理论分歧的关键是先明确分配对象,只要分配对象确定,就必然存在这么一个逻辑链:分配对象—由“谁”生产(生产主体)—决定→“谁”分配(参与分配的主体)→“谁”怎样生产(生产方式)—决定→“谁”怎样分配(分配方式)→“谁... 解决当前分配理论分歧的关键是先明确分配对象,只要分配对象确定,就必然存在这么一个逻辑链:分配对象—由“谁”生产(生产主体)—决定→“谁”分配(参与分配的主体)→“谁”怎样生产(生产方式)—决定→“谁”怎样分配(分配方式)→“谁”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分配尺度)—决定→“谁”分配多少(分配数量)。分配对象、参与分配的主体和分配方式是否多元化是一个质的判断,决定于生产方式;分配数量的多少是一个量的判断,决定于生产要素及所有者的贡献大小。因而,我国“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制度 生产方式 生产要素 按贡献参与分配 分配理论 分配对象 分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科技企业必须使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8
作者 李昌平 《四川畜牧兽医》 2004年第6期6-6,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畜牧科技企业 生产要素 按贡献参与分配 分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社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高强 穆丽娟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5,共8页
基于"农业合作社+加工企业+零售商"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运用Stackelberg博弈分析和Shapley值法以及修正后的Shapley值法研究"合作社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联盟中各主体的利益分配,并引入模拟数值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 基于"农业合作社+加工企业+零售商"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运用Stackelberg博弈分析和Shapley值法以及修正后的Shapley值法研究"合作社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联盟中各主体的利益分配,并引入模拟数值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Shapley值分配方法使农业合作社得到了高于基础收益的分配额,而加工企业和零售商所得利益则比修正之前少;这种联盟关系体现了按贡献分配利益的原则,更符合实际,且仍然是稳定的。因此,可以通过修正后的Shapley值法设计合理的利益共享契约,以维持农产品供应链联盟关系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 供应链联盟 农业合作社 利益分配 按贡献分配 修正后的Shapley值 STACKELBERG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激励对团队知识贡献与团队知识搜集影响的实证研究——任务互依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光 杨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48-155,共8页
以92个团队为样本,研究了团队激励强度与按贡献分配程度对团队知识贡献和团队知识搜集的影响,以及任务互依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激励强度与团队知识贡献和团队知识搜集正相关,按贡献分配与团队知识贡献和团队知识搜集正相关,任务... 以92个团队为样本,研究了团队激励强度与按贡献分配程度对团队知识贡献和团队知识搜集的影响,以及任务互依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激励强度与团队知识贡献和团队知识搜集正相关,按贡献分配与团队知识贡献和团队知识搜集正相关,任务互依对激励强度与团队知识搜集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激励 团队管理 激励强度 按贡献分配 知识贡献 知识搜集 任务互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