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谈按比例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实现形式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104-106,共3页
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一封信中说:“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一封信中说:“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那么,这种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按比例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实现形式是什么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说明按比例规律的实现形式,是由什么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对此,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是由社会劳动的联系状况和对社会劳动的支配状况所决定的。因为:首先,马克思是根据这两个经济条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比例规律 两种实现形式 分配社会劳动 价值规律 社会主义条件下 表现形式 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变化 人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劳动的分配与调节——兼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的内涵、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
2
作者 张连城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29-35,49,共8页
我国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到1978年,仅仅二十余年的时间,国民经济便出现过两次大的比例失调,出现了“两起两落”的局面。究其原因,除了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外,主要是由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所造成的,而工... 我国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到1978年,仅仅二十余年的时间,国民经济便出现过两次大的比例失调,出现了“两起两落”的局面。究其原因,除了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外,主要是由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所造成的,而工作上的失误又同理论界缺乏对社会劳动的分配与调节理论的研究不无直接关系。研究社会劳动的分配与调节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劳动 按比例规律 按比例分配 社会需要 实现形式 生产结构 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 生产领域 调节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按比例发展规律
3
作者 宋子竑 《经济经纬》 1986年第2期1-4,共4页
长期以来,人们不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认为商品经济存在,国民经济就不能按比例发展,从而把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对立起来,这是莫大的错觉。商品经济与按比例发展规律共存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并非始于社会主... 长期以来,人们不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认为商品经济存在,国民经济就不能按比例发展,从而把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对立起来,这是莫大的错觉。商品经济与按比例发展规律共存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并非始于社会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便是如此。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要求的实现,在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经济 实现形式 商品交换 生产资料所有制 社会经济形态 经济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资本运动的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余炯 陈洪 《西部论坛》 1999年第6期20-22,共3页
本文是研究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资本运动,在这里不再从经济制度属性上区分资本运动和资金运动。一切资本都有增值性和运动性两重属性,一切资本运动都受资本价值增值规律和资本竞争规律支配。资本采取多种形式,但货币资本是资本运动的起点,... 本文是研究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资本运动,在这里不再从经济制度属性上区分资本运动和资金运动。一切资本都有增值性和运动性两重属性,一切资本运动都受资本价值增值规律和资本竞争规律支配。资本采取多种形式,但货币资本是资本运动的起点,是资本运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社会资本运动必须遵循社会化大生产按比例发展的规律的要求,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资本的增值性和运动性、资本价值增值规律和资本竞争规律 货币资本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 社会资本按比例发展规律和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5
作者 左春文 《企业经济》 1982年第7期22-23,共2页
在社会主义经济特征问题上,目前理论界还存在着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计划经济,也有的认为是商品经济。与此相联系的社会生产如何调节问题也分为两派,即“计划派”(以计划调节为主)和“市场派”(以市场调节为主)。究竟谁为特征谁为主,我认... 在社会主义经济特征问题上,目前理论界还存在着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计划经济,也有的认为是商品经济。与此相联系的社会生产如何调节问题也分为两派,即“计划派”(以计划调节为主)和“市场派”(以市场调节为主)。究竟谁为特征谁为主,我认为,首先得认真地认识一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 客观必然性 计划经济 社会生产 按比例规律 价值规律 经济规律 商品经济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规律的几个理论问题新探
6
作者 刘永瑞 杨南方 《河北学刊》 1988年第2期7-11,共5页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掀起了经济改革的热潮,其实质就是改变非商品经济模式,创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为此,各社会主义国家都逐步把市场机制引入计划体制之中,力图形成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从历史的发展...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掀起了经济改革的热潮,其实质就是改变非商品经济模式,创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为此,各社会主义国家都逐步把市场机制引入计划体制之中,力图形成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从历史的发展看,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是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历史性进步。但是迄今为止,还不能说哪一个国家已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理论的准备来说,至少在下述问题上还没有人提出使人折服的论证,即计划调节和市场是如何内在地统一起来的。许多人至今满足于对所谓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规律和所谓的价值规律的相互渗透或相互结合的考证和争论上,而不愿对传统观念和范畴进行剖析。殊不知,规律是特定本质联系的趋势性表现,不同规律只有外部作用上的关系,而不能在内部互相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社会价值规律 社会主义国家 计划调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按比例规律 市场机制 非商品经济 经济改革 市场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客观规律
7
作者 项镜泉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6期1-5,11,共6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客观规律项镜泉一、从客观规律的高度认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是主观的随心所欲,而是人们认识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要求所作的科学决策。就是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客观规律的要求,特别是...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客观规律项镜泉一、从客观规律的高度认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是主观的随心所欲,而是人们认识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要求所作的科学决策。就是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客观规律的要求,特别是以下的客观规律的要求。首先是经济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客观规律 市场经济规律 市场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 经营增长方式 客观经济规律 增长方式转变 转变增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规律不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兼与宋养琰同志商榷
8
作者 袁培树 凌宏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59-63,共5页
长期以来,国内外经济学界,都把计划规律作为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之一。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个传统观点仍旧被人们作为定论沿用着。一九七八年出版的《辞海》,在“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条目下,这样写道“国民经济有计划... 长期以来,国内外经济学界,都把计划规律作为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之一。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个传统观点仍旧被人们作为定论沿用着。一九七八年出版的《辞海》,在“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条目下,这样写道“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按照统一计划和相应的比例关系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了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 社会主义 现代生产力 按比例规律 社会生产 生产资料公有制 马克思 私有制 比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经济工作要讲究三财之道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仲发 《企业经济》 1982年第1期15-17,共3页
(一) 生财之道、聚财之道、用财之道(以下简称“三财”),是财政经济工作者必须十分注重和全面抓好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性,学会“三财”之道就是要求我们研究、认识和掌握生则、聚财和用财的规律。这个规律要求“投入少,产出多”,... (一) 生财之道、聚财之道、用财之道(以下简称“三财”),是财政经济工作者必须十分注重和全面抓好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性,学会“三财”之道就是要求我们研究、认识和掌握生则、聚财和用财的规律。这个规律要求“投入少,产出多”,“投资少,效果好”。从财政角度来说,就是要不断提高资金利润率和资金效果率。“三财”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是互相联结、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是不可分割的。有生财,才有聚财;有聚财,才有用财;有用财,才能再生财和扩大生财。这个循环是周而复始的进行而不能中断,也不能只是简单地循环,更不能恶性循环,而要良性循环,即连续不断的循环和扩大的再循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财 经济效果 财政收入 互相促进 流动资金 企业财务 按比例规律 社会主义经济 投资少 资金利润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规律与计划规律相辅相成
10
作者 刘都庆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79年第3期48-50,共3页
在我国,因为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国家并获得了社会经济生活组织者的职能,人民的局部利益、目前利益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要求统筹兼顾,科学预见性在经济管理中得到综合发挥,所以,产生了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国民经... 在我国,因为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国家并获得了社会经济生活组织者的职能,人民的局部利益、目前利益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要求统筹兼顾,科学预见性在经济管理中得到综合发挥,所以,产生了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但是,我国又还保留有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规律 社会主义公有制 商品交换 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 商品生产 经济管理 社会主义制度 计划工作 社会经济生活 社会必要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作为经济机制的计划与市场
11
作者 徐淮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9-65,共7页
近年,有论者提出,“不可能有既适用于资本主义又适用于社会主义的所谓‘中性’运行机制”;甚至还有论者把不同意“计划调节为主”的观点划归资产阶级自由化范围。看来,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核心的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及其关系问题,... 近年,有论者提出,“不可能有既适用于资本主义又适用于社会主义的所谓‘中性’运行机制”;甚至还有论者把不同意“计划调节为主”的观点划归资产阶级自由化范围。看来,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核心的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及其关系问题,至今需从深层理论加以研究和探索。本文对作为经济运行机制的计划与市场的实质及其关系作初步探索,其方法,其观点,可能悖于时贤,祈同好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机制 计划与市场 市场机制 经济机制 劳务 使用价值规律 控制论 动反馈 按比例规律 市场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
作者 朱永贻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9-46,共8页
在改革的转折时期必须坚定地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理论上,应认识到:接受“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排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可能的;已实行的计划经济不能构成对“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证实;改革决不可被看成是一个改善... 在改革的转折时期必须坚定地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理论上,应认识到:接受“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排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可能的;已实行的计划经济不能构成对“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证实;改革决不可被看成是一个改善计划经济的技术性问题;市场经济的灵魂在于自主企业;股份制是造就自主企业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市场调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政府干预 按比例规律 计划调节 价值规律 市场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评马寅初先生的“综合平衡理论”
13
作者 赵文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9-14,共6页
(一)有计划按比例规律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按比例发展。综合平衡正是它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的实践正明,只有实现了综合平衡,才会有按比例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正面临着调整的迫切任务。调整,就是调整比例关系,就是要搞好综合平衡。为... (一)有计划按比例规律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按比例发展。综合平衡正是它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的实践正明,只有实现了综合平衡,才会有按比例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正面临着调整的迫切任务。调整,就是调整比例关系,就是要搞好综合平衡。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我国经济学界在重新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同时,正在重新讨论综合平衡的理论。在这种情况下,重评马寅初先生的综合平衡理论是必要的。综合平衡理论和人口理论一样,是马寅初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所探讨的重要问题,在建国以来的经济史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平衡理论 马寅初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平衡论 按比例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 国民经济各部门 具体体现 再生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经济调节理论的新建构——读王琢《宏观经济调节论》
14
作者 袁耀文 《学术研究》 1988年第1期116-117,共2页
经济学家王琢的新著:《宏观经济调节论》,最近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专题学术研究文集,收入文章共24篇,分三个部分:(一)计划经济模式与宏观调节机制理论;(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宏观调节机制模式;(三)国民收入分配与宏观调... 经济学家王琢的新著:《宏观经济调节论》,最近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专题学术研究文集,收入文章共24篇,分三个部分:(一)计划经济模式与宏观调节机制理论;(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宏观调节机制模式;(三)国民收入分配与宏观调节机制。反映了王琢从1980年到1986年上半年对宏观经济调节理论的主要论点和改革主张。王琢关于宏观经济调节理论的主要论点和改革主张大体如下: ——坚持计划经济制度,改革计划经济模式。王琢认为,计划经济是人类在生产社会化的基础上自觉地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机制 经济调节 宏观调节 经济模式 商品经济 国民收入分配 计划经济制度 改革主张 理论 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指导性计划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成松 《江汉论坛》 1984年第12期1-2,共2页
在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计划体制的改革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次计划体制改革的重大特点之一,是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其中尤以指导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更为显著。而在过去的计划体制中,包罗万象的指令... 在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计划体制的改革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次计划体制改革的重大特点之一,是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其中尤以指导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更为显著。而在过去的计划体制中,包罗万象的指令性计划决定一切,对指导性计划的研究探讨是很不够的。现在,很有必要对指导性计划多加探讨。(一) 众所周知,任何社会都必须按比例生产,才能全面地满足该社会的各种需要。尤其发展到社会大生产的阶段以后,由于专业化分工的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各环节、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以及各经济过程之间,内在联系更为紧密,这就更要求按比例发展。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性计划 价值规律 经济杠杆 市场调节 计划体制 指令性计划 经济体制改革 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 专业化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活动的数量界限与数量分析
16
作者 吴鸿章 孔庆亮 《齐鲁学刊》 1981年第5期89-92,共4页
对经济活动进行认真的、准确的数量分析,把握经济活动的数量界限,是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们正在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认真研究经济活动的数量界限,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对经济活动进行认真的、准确的数量分析,把握经济活动的数量界限,是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们正在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认真研究经济活动的数量界限,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经济活动的数量界限是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的本质表现社会再生产过程,不论在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之间,还是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企业之间,客观上都要求保持一个内在的合理比例。马克思指出:“为了要有适合于各种不同需要量的产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 数量界限 协调发展 产品量 数量分析 预测预报 经济活动 生产资料生产 比例关系 产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计划生育的理论基础
17
作者 韩常森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8-49,共2页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计划生育的理论基础韩常森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由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决定的还是从基本国情和人口状况出发呢?它的客观依据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需要有明确的认识,“师出有名”才能坚定做好计划生育...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计划生育的理论基础韩常森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由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决定的还是从基本国情和人口状况出发呢?它的客观依据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需要有明确的认识,“师出有名”才能坚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信心。一、对我国计划生育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行计划生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理论基础 经济条件下 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控制 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 人口发展 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