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兼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
作者 柳德舫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9-91,共3页
本文以党的十五大报告精神为依据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着重论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内在关系、现实依据、对策建议及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关键词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争论和发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蔡继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5,共14页
从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既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也是我国分配理论的重大创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围绕分配理论的争论,始终是和价值理论的争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和原则的确立,对于重新认... 从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既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也是我国分配理论的重大创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围绕分配理论的争论,始终是和价值理论的争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和原则的确立,对于重新认识剥削和私有制的关系,对于保护私人财产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驳"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分配制度过早了"
3
作者 梁福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59年第10期20-21,共2页
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在反对总路线、大跃进的同时,也借口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过早了"来否定人民公社的巨大优越性.我们有些同志在这个问题上也模糊不清,他们说:"搞供给,工资就少了.解决了贫困... 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在反对总路线、大跃进的同时,也借口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过早了"来否定人民公社的巨大优越性.我们有些同志在这个问题上也模糊不清,他们说:"搞供给,工资就少了.解决了贫困户的困难,会影响劳力多而瞻养人口少的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实行这种制度不能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目前没有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等等".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站不住脚的.自从全国农业合作化以后,农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得到普遍提高,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农村约有20%的贫困农户,由于劳力瞻养人口多,过去家底又薄,入社后,仍然不能靠自己的劳动工分收入使生活得到根本改善,年年是农业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思想基础 结合 工资制 人民公社 分配方式 共产主义 大跃进 供给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4
作者 庞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59年第10期16-19,32,共5页
(一)1958年,我国勤劳勇敢的五亿多农民,在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和广大社员思想觉悟提高的基础上,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对社员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了工... (一)1958年,我国勤劳勇敢的五亿多农民,在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和广大社员思想觉悟提高的基础上,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对社员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了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就当前来说,供给部分主要还只是表现在解决广大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即伙食问题方面.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已具有共产主义的萌芽,但是它的基本性质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一分配制度的基本性质,是由目前我国人民公社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公社化 按劳分配 结合 共产主义社会 右倾机会主义 工资制 供给制 大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现阶段我国分配方式的思考
5
作者 侯艾蓉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4-45,共2页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在理论内涵上是不同的。现阶段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具有历史必然性 ,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具有客观必要性。一定要坚持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在理论内涵上是不同的。现阶段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具有历史必然性 ,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具有客观必要性。一定要坚持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完全可以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调控分配水平费用法律化问题探讨
6
作者 季建林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1-15,共5页
1 调整分配格局,缓和、消除分配不公,是深化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社会分配不公的调节费用,是指将分配不公的现状按一定原则调整到合理轨道上所需的费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在调控分配水平,消除社会分配不公中,担负着其他任何社... 1 调整分配格局,缓和、消除分配不公,是深化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社会分配不公的调节费用,是指将分配不公的现状按一定原则调整到合理轨道上所需的费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在调控分配水平,消除社会分配不公中,担负着其他任何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都无法替代的极其重要的责任。政府调控分配水平的费用在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的调节费用中居于主体与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调控 法律化 社会分配不公 费用 按劳分配 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分配机制 水平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客观必然性
7
作者 徐焕章 《理论月刊》 1988年第3期37-38,共2页
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赵紫阳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不仅有力地冲破了长期以来在分配问题上的僵化观点;而且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 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赵紫阳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不仅有力地冲破了长期以来在分配问题上的僵化观点;而且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使之形成一条原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的理论。任何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采取什么分配方式,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多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适应 分配问题 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再认识 结合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须坚持政治挂帅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8
作者 汪海波 《学术研究》 1978年第4期51-55,共5页
要正确地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要充分地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坚持政治挂帅和物质鼓励相结合。这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为了实现其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却打着政治挂帅的幌子来否定物质鼓励,在... 要正确地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要充分地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坚持政治挂帅和物质鼓励相结合。这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为了实现其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却打着政治挂帅的幌子来否定物质鼓励,在思想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极严重的危害。一年多来,对“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虽然不断地进行批判,但“四人帮”在这方面散布的流毒还有待进一步肃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鼓励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结合 劳动者 按劳分配原则 劳动群众 资产阶级思想 四人帮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岗位技能工资初探
9
作者 胡思祺 王小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2期50-53,共4页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加强工资宏观调控为前提,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因素评价为基础,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的企业基本工资制度.它由劳动因索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岗位技能工资标准体系构...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加强工资宏观调控为前提,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因素评价为基础,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的企业基本工资制度.它由劳动因索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岗位技能工资标准体系构成。依据劳动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现行工资水平及工资关系,相应确定新的岗位技能工资标准体系,它包括技能工资、岗位(职务)工资和辅助工资三部分,前两部分为改革后的基本工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技能工资制 评价指标体系 按劳分配原则 企业工资制度 劳动因素 基本工资 体系构成 辅助工资 结合 工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0
作者 徐育苗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23-28,共6页
怎样认识和概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理论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想就我们应当根据什么来考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社会... 怎样认识和概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理论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想就我们应当根据什么来考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有哪些基本特征谈些看法,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 共产主义 按劳分配 生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改制八项注意
11
作者 刘培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企业改制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产权制度改革 方案选择 “三改一加强” “四个结合 调整所有制结构 结构调整 更新思想观念 现代企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企改革必须构建“六大”机制——学习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体会
12
作者 姚擎 《学习与实践》 1999年第12期19-,29,共2页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构建“六大”机制。构建动力机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企改革 十五届四中全会 动力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效结合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
13
作者 赵颖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1994年第2期33-38,共6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有关的理论问题尚待深入探讨。本文试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认识。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原有社会主义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有关的理论问题尚待深入探讨。本文试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认识。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原有社会主义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正确评价"传统模式",亦即"原有的社会主义模式"或"斯大林模式"。今天是从昨天走来的,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不应当割裂。毋庸讳言,传统模式确实存在种种缺陷和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模式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传统模式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计划经济体制 结合 宏观调控 按劳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