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的发明者合作网络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润辉 季泽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1-140,共10页
聚焦探讨不同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发明者合作网络形成,基于2004—2021年华为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数据,构建发明者合作网络,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探讨行动者属性和内生结构效应对发明者合作网络形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发明者合作网络是稀... 聚焦探讨不同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发明者合作网络形成,基于2004—2021年华为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数据,构建发明者合作网络,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探讨行动者属性和内生结构效应对发明者合作网络形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发明者合作网络是稀疏网络,呈现星形结构和闭合三角形结构共存的网络结构模式;发明者协同创新能力抑制新合作关系的形成,但发明者合作伙伴多样性和合作深度均促进新合作关系的形成,且具有相同水平合作伙伴多样性或合作深度的发明者之间更容易建立合作关系;发明者倾向于与处于中心位置的发明者建立合作关系以及与具有共同合作伙伴的直接合作伙伴建立新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者合作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内生结构效应 网络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网络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方 陈海滨 +2 位作者 邵砾群 霍学喜 夏显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72,共12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出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要方向。该研究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厘清了2020—2022年黄河流域42个地级市/州间的生态协同治理关系,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s)识别了协同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出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要方向。该研究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厘清了2020—2022年黄河流域42个地级市/州间的生态协同治理关系,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s)识别了协同治理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网络呈现“少部分地级市独立治理、多数地级市/州域内紧密协同”的总体格局,并且上中下游协同结构差异明显;模块划分具有组织和地理邻近效应以及跨省溢出效应特征,同时各组团内部联系的紧密程度存在异质性。(2)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网络的形成显著受到传递效应、择优依附效应的影响;城市绿地面积更大的地级市/州对其他治理主体具有较强的协同吸引力;经济地理集中度和科技投入规模相似的地级市/州政府间也具有协同的倾向;地理邻近性、组织邻近性等属性特征是协同网络形成的重要外生驱动力。基于上述结论,该研究提出未来应细化治理政策来消除地级市/州跨省域协同障碍,增强协同治理网络传递性,发挥核心地级市/州的领导力;完善激励和补偿机制,缩小地级市/州发展差距;搭建跨省域地级市/州协同平台,减少行政分割对协同行为的约束,以促进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网络优化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协同治理 治理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的政府开放数据协同关系网络形成机制
3
作者 莫富传 张晓娟 冯翠翠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43,共14页
[目的/意义]在促进政府开放数据融合性增值利用的政策背景下,明晰多源异构政府开放数据建立协同关系的驱动因素和机制至关重要,有助于为推动政府开放数据资源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共享利用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建立解释框架和... [目的/意义]在促进政府开放数据融合性增值利用的政策背景下,明晰多源异构政府开放数据建立协同关系的驱动因素和机制至关重要,有助于为推动政府开放数据资源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共享利用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建立解释框架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政府开放数据协同关系网络的形成,并基于山东省政府开放数据创新应用成果的数据来源信息进行实证研究。[结论/发现]政府开放数据协同关系网络呈现显著的集聚性、传递性结构特征,具有高数据量、更新频率、下载量、浏览量和相同领域、行政区域、更新频率与开放等级的政府开放数据更有可能建立协同关系,数据项关系网络和提供者关系网络则在政府开放数据协同关系形成过程中发挥跨网络效应。[创新/价值]应用社会网络定量方法对政府开放数据协同关系进行建模分析,研究结论有助于把握多源异构的政府开放数据协同供给和融合性增值利用的潜在机制,并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开放数据 数据创新利用 协同关系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形成的内-外生机制分析--基于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
4
作者 王永明 龚超 范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79,共17页
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的形成机制是旅游流网络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主要识别了旅游客流网络形成的外生机制,而对网络内生机制缺乏研究,文章旨在更全面地揭示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形成的内-外生机制。文章选择四川省为案例地,基于旅游社... 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的形成机制是旅游流网络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主要识别了旅游客流网络形成的外生机制,而对网络内生机制缺乏研究,文章旨在更全面地揭示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形成的内-外生机制。文章选择四川省为案例地,基于旅游社交平台的游记数据构建了景区间旅游客流的有向加权网络,通过引入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定量模拟并识别了影响该网络形成的内-外生机制。1)四川省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为稀疏网络、无标度网络,但不具备小世界特性;核心的景区节点和网络连边大多集中在成都市。2)该网络的形成是内-外生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内生机制表现为网络内生结构效应,外生机制包括景区属性效应和外部情境效应。3)作为内生机制的互惠机制和择优链接机制促进了该网络中联系的形成;外生机制方面,在线评论分数、景区等级同质性、景区类型同质性、地理邻近性、组织邻近性均会显著影响该网络中联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网络 内-外生机制 旅游景区 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 复杂网络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的区域产业组织网络形成研究:来自义乌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敏 胡载舟 鲁倩倩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6-757,共12页
在经济活动中,各类市场主体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供给与需求关系,进而形成产业组织网络。采用银行转账数据还原义乌市企业间的相互关联,克服了投入产出方法只能反映产业层面关联的限制,并引入指数随机图模型,从更微观的层面,更充分和全面... 在经济活动中,各类市场主体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供给与需求关系,进而形成产业组织网络。采用银行转账数据还原义乌市企业间的相互关联,克服了投入产出方法只能反映产业层面关联的限制,并引入指数随机图模型,从更微观的层面,更充分和全面地考察影响企业间关系形成的多种社会过程及其对产业组织网络的塑造作用。研究发现:义乌市企业关系中存在强烈的互惠倾向,双向互动多于单向买卖;义乌市企业选择交易对象更多地是通过中间商联络,传递性在网络中起到了较大的正向作用,而聚敛性和扩张性主要起到负向作用,即企业拓展商业渠道的意愿不强烈;与非企业机构相比,企业更多地担任供给方的角色,位于相对富裕、人口较少地区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对外输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组织网络 企业间关系 指数随机图模型 内生结构效应 行动者-关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的专利技术扩散机制实证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段庆锋 马丹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3-29,共7页
网络嵌入视角下专利技术扩散路径间存在相关性,但这种网络内生性影响并未在已有研究中得到足够重视。将扩散因素归纳为:专利价值、专利保护、多维同配、结构嵌入,从扩散网络内生、外生因素两个方面构建分析模型,并以石墨烯领域为例,采... 网络嵌入视角下专利技术扩散路径间存在相关性,但这种网络内生性影响并未在已有研究中得到足够重视。将扩散因素归纳为:专利价值、专利保护、多维同配、结构嵌入,从扩散网络内生、外生因素两个方面构建分析模型,并以石墨烯领域为例,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说明:专利价值、技术、地理、组织层面同配性、闭合三角结构嵌入均正向促进专利技术扩散,而专利保护强度反向抑制技术扩散。值得注意的是,专利技术扩散存在强烈的结构嵌入倾向,融合网络内、外生因素的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专利技术扩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技术扩散 结构嵌入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的技术机会识别
7
作者 罗泰晔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00-1308,共9页
识别领域内的技术机会是研发组织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一种识别特定领域技术机会的新方法,基于知识元素的组合属性(包括组合广度、组合强度和组合距离)、传递性和同配性,构建指数随机图模型,在模型参数估计的基础上计算知识元... 识别领域内的技术机会是研发组织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一种识别特定领域技术机会的新方法,基于知识元素的组合属性(包括组合广度、组合强度和组合距离)、传递性和同配性,构建指数随机图模型,在模型参数估计的基础上计算知识元素间进行组合的概率,进而发现领域内的技术机会。本文采用2016—2021年物联网领域的发明专利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利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发明专利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随机图模型 技术机会识别 知识网络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合作网络形成机理——基于随机指数图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璇 汪林威 +1 位作者 李嘉 张朋柱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0-527,共8页
知识时代的到来,使得学者个人的奋斗难以完成复杂的科研工作要求,学者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科研合作有助于产生创新思想,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促进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及缩短科研产出的周期等。因此,研究科研合... 知识时代的到来,使得学者个人的奋斗难以完成复杂的科研工作要求,学者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科研合作有助于产生创新思想,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促进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及缩短科研产出的周期等。因此,研究科研合作网络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维普为来源数据库,选取"知识管理"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构建所有学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并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探究了网络结构和节点属性对合作网络形成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合作网络具有很好的传递性,网络分布较为均匀,未出现明显的核心节点;相同地区的学者,热门研究领域学者之间的合作更为普遍;此外,拥有高结构洞特征的学者和团队凝聚力高的学者与其他学者的合作更为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科研合作网络 随机指数模型 网络结构 节点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RGM方法的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网络动态演化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娟 马红梅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8,共13页
基于2001-2019年WTO-OECD平衡服务贸易数据库(BaTIS),运用复杂网络分析考察全球201个国家(地区)间旅游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结构和社团结构动态演化特征,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分析网络的演化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全... 基于2001-2019年WTO-OECD平衡服务贸易数据库(BaTIS),运用复杂网络分析考察全球201个国家(地区)间旅游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结构和社团结构动态演化特征,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分析网络的演化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呈现出典型的“小世界”特征;中国的“桥梁”中介作用日益突出,控制力和影响力逐渐加强;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网络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组团特征,形成以美国、英国和中国为核心的3大稳定社团。旅游服务贸易联系的区域差异明显,整体网络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特征,亚太地区发展迅速。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网络存在互惠效应、等级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国(地区)界相邻、语言邻近和自由贸易协定关系能显著促进旅游服务贸易关系的形成,且相对于高贸易规模国家(地区)而言,低贸易规模的国家(地区)之间倾向于开展旅游服务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旅游服务贸易 旅游服务贸易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驱动机制
10
作者 汪振双 王宇飞 +1 位作者 汪涛 赵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64-4079,共16页
本文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方法,对2010~2020年中国省域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演变趋势、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从0.51上升... 本文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方法,对2010~2020年中国省域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演变趋势、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从0.51上升至0.60,从勉强失调逐步过渡到初级协调状态,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协同效应空间关联网络呈现"核心-边缘"分布特征,网络密度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0.2287.网络对核心区域的依赖性较弱,但网络状态尚未达到最佳,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河南、湖南、陕西和新疆等省份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而河北、安徽、江西和河南等省份表现出显著的"虹吸效应",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在网络中担任边缘行动者的角色;大部分网络关联关系都集中在板块内部,东部发达区域主要为"净收益"板块,中西部区域为"双向溢出"板块.湖南、陕西和湖北等省占据网络结构洞位置,在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建筑业产值占GDP比重因素强化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空间关联关系,地理位置邻近性有助于促进协同效应网络的形成.因此,应结合区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政策,推动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协同效应 耦合协调度模型 熵值法 社会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贫”还是“患不均”?——收入水平、收入分化对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因果效应
11
作者 王群勇 孙倩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103,共19页
以往文献更多关注收入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忽略了收入分化及其网络效应。基于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劳动力流动网络,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区域收入水平与区域收入分化对劳动力... 以往文献更多关注收入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忽略了收入分化及其网络效应。基于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劳动力流动网络,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区域收入水平与区域收入分化对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复杂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患贫更患不均,劳动力流向高收入地区,同时从收入高分化地区流向相对平等的地区,收入分化对于劳动力流出的作用尤为显著,相比于提高地区收入水平,改善分化更有助于缓解流失。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存在异质性,高技能劳动力重视收入水平,倾向于流向高收入地区,对收入分化不敏感;而低技能劳动力不仅受收入水平影响,区域的收入分化水平对其具有更大的驱动作用。反事实模拟显示,若东北地区的基尼系数下降一个标准差,则劳动力流出减少约22万人,流入增加约6万人;当人均收入提高一个标准差,则劳动力流出减少约12万人,流入增加约4万人。人均收入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更为复杂,如果没有基尼系数的改善,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不一定改善劳动力流失的状况。结论揭示了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劳动力流动网络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网络 收入效应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网络因果效应 反事实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网络结构及影响机制
12
作者 周晓艳 张雪莹 +2 位作者 吴炫匡 何依依 迪力阿热·塔依尔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72-3483,共12页
本文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中国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排放,刻画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转移网络结构特征,通过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揭示了该隐含碳转移网络的内生和外生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转移网络连接稠密但无标度性... 本文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中国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排放,刻画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转移网络结构特征,通过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揭示了该隐含碳转移网络的内生和外生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转移网络连接稠密但无标度性显著,具有小世界结构和异配性.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工业贸易贡献90%以上的隐含碳转移量.隐含碳流出量和净流出量较高的城市主要为黄河流域和环渤海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和工业型城市,隐含碳流入量和净流入量较高的城市主要为胡焕庸线以东的全国和区域中心城市.较大规模的隐含碳转移主要发生在省域内城市间,反映出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转移网络具有一定的省界效应.省内城市隐含碳转移网络呈现围绕省域中心城市的“核心-边缘”结构.跨省城市隐含碳转移网络呈现由黄河流域和环渤海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和工业型城市向北京、沪杭甬苏、重庆、广深等中心城市流出隐含碳的放射状空间格局.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转移网络影响机制中,互惠性和偏好依附效应是重要的内生机制.节点属性方面,经济发达、人口规模大、人均消费水平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高的城市倾向流入更多的隐含碳;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能源效率较低的城市倾向流出更多的隐含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人均消费、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的差异均正向影响城市间隐含碳净转移量.外生网络方面,政策邻近和地理邻近对城市隐含碳转移网络具有正向影响,技术邻近具有负向影响.最后,对区域协同减排和城市绿色发展转型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贸易 隐含碳排放转移 多区域投入产出 网络结构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与驱动机制
13
作者 资树荣 庹朝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8,共7页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结合文化产品贸易特性研究了2007—2021年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文化产品贸易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各国贸易联系更加密切,网络中的集聚程度较高,“小世界”特征较...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结合文化产品贸易特性研究了2007—2021年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文化产品贸易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各国贸易联系更加密切,网络中的集聚程度较高,“小世界”特征较为显著;主要发达工业化国家在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网络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已经成为核心国家。内生机制对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网络演化的作用很显著,外生机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但其影响随着内生机制的加入而削弱。相比较而言,内生机制对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作用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品 国际贸易网络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与贸易网络演化
14
作者 马述忠 杜特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3,284,共16页
数字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受益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但日益高筑的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成为严峻挑战。本文基于2014—2021年全球85个经济体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等估计方法,探讨了数字... 数字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受益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但日益高筑的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成为严峻挑战。本文基于2014—2021年全球85个经济体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等估计方法,探讨了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提高显著抑制了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出口和进口联系的形成和维系,且国家间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政策差异越大,抑制效应越强,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强化了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数字服务贸易新关系的形成具有更强的负向作用,对旧关系维系的负向影响则较弱,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具有“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基础设施连通性和电子交易领域的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措施,对贸易网络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IT服务、金融服务及保险和养老金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进出口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更大。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优化数字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网络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
15
作者 吴朝霞 龙思宇 +1 位作者 杨胜苏 孙坤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36-5752,共17页
精准把握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探究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动态演变机制,找寻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优提升路径,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的关键所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2006—2021年中国30... 精准把握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探究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动态演变机制,找寻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优提升路径,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的关键所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特征,结合TERGM模型探究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不均衡特征,且由于马太效应东西差距逐渐扩大。(2)省际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合作关联突破了地理邻近性。探索发现虽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出复杂、多线程的结构特征,但核心-边缘结构明显,说明目前尚未构成完整的要素传递路径。(3)借助块模分析将总区域划分为四个板块,发现板块发展不平衡,板块内联系稀疏,板块间联系存在深化空间。其中以北京、天津、上海为主的“净受益”板块虹吸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主导地位凸显;以内蒙古、黑龙江、青海等在内的“净溢出”板块溢出效应显著,绿色发展潜力有待激发。(4)TERGM结果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受到要素、市场、政府、地理距离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缓解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发挥多主体、多要素、多环节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与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演化
16
作者 赵明亮 马富伟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21,共11页
在WTO规则边缘化背景下,区域合作日益紧密,而区域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影响贸易合作水平,从而影响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重塑。文章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深入考察区域TBT协定对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的影响,并探讨网络演化的内生机制。... 在WTO规则边缘化背景下,区域合作日益紧密,而区域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影响贸易合作水平,从而影响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重塑。文章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深入考察区域TBT协定对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的影响,并探讨网络演化的内生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区域TBT协定网络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发展,合作关系存在互惠性和传递闭合性;第二,区域TBT协定中设置有关减少贸易扭曲、以WTO/TBT协定作为参考等条款对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第三,多边协议国家和位于同一洲内联系紧密的国家间签订的区域TBT协定网络更有利于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发展,区域TBT协定网络促进了高端制造业和数字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发展,多目标制裁网络会严重冲击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通过内生时间效应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演化路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已有的合作关系倾向于延续至未来的合作网络中。研究结果为优化区域TBT协定合作、提高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水平和韧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 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 网络演化效应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网络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瑜满 马丽 金凤君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人工智能对社会、政治、经济具有颠覆性影响,或将重塑未来区域发展格局。创新网络是创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对于理解知识溢出与技术扩散的地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明专利申请数据,采用社会网络... 人工智能对社会、政治、经济具有颠覆性影响,或将重塑未来区域发展格局。创新网络是创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对于理解知识溢出与技术扩散的地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明专利申请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等方法,对该产业创新合作网络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从网络结构、多维邻近性与城市特征3个角度分析网络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城市间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网络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构成的“菱形”格局,网络呈现典型的异配性、小世界属性和“核心–边缘”结构。人工智能对技术、产业的依赖性导致其创新合作网络受网络自组织性、多维邻近性与城市创新合作环境影响:择优链接与中介效应促进网络发育,创新合作由互补创新转向互补与协同创新并存,地理距离、省际壁垒不再是阻碍创新合作的因素;城市经济实力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创新联系的强度与广度,但城市间发展水平差距一定程度上也阻碍合作建立,由此对促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新合作网络 多维邻近性 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杰 陆洪阳 刘华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将新质生产力的“新”和“质”特征与生产力要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2年中国各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识别中国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关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指数随机图模型... 将新质生产力的“新”和“质”特征与生产力要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2年中国各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识别中国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关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了中国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2年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东部沿海地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在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中,东部地区省份主要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而中西部地区则主要接受来自高水平地区的空间溢出。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关系以单向传导为主,省份间“互惠互利”的协同发展局面尚未形成。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例、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将有利于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关系的形成。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上的邻近关系促进了省域间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关系的传导,在新质生产力水平相近的省份间形成了内部流通子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 社会网络分析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演化研究——基于动态网络视角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文文 李垚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2,共10页
作为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需要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通力合作,进而形成结构复杂的协同创新网络。现有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网络的关注较少,且缺乏对长期动态协同创新行为的系统化讨论。利... 作为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需要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通力合作,进而形成结构复杂的协同创新网络。现有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网络的关注较少,且缺乏对长期动态协同创新行为的系统化讨论。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ERGM)分析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协同创新网络,探索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对协同创新关系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不同类型创新主体更易形成合作关系;(2)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主体更有可能与其他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且企业更愿意与自身创新能力差距不大的其他主体合作;(3)协同创新网络星型结构明显,且表现出明显扩张态势;(4)针对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更有可能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持续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构建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助力能源系统转型以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协同创新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GM模型的全球林产品出口贸易网络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红梅 王蕊 殷沐阳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利用2019年全球林产品出口贸易数据,构建全球林产品贸易网络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其格局,实证分析影响该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全球林产品贸易网络中发挥着重要“枢纽”作用,众多... 利用2019年全球林产品出口贸易数据,构建全球林产品贸易网络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其格局,实证分析影响该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全球林产品贸易网络中发挥着重要“枢纽”作用,众多中亚国家处于林产品贸易网络的边缘;互惠性、GDP和人均GDP对林产品出口贸易存在促进作用;森林面积更高的国家之间更倾向于发生林产品贸易关系且具有更高的出口倾向;贸易自由化网络、共同货币网络和共同语言网络对林产品贸易网络存在重叠和正向影响,影响强度依次减弱,距离网络的影响较小。基于此,建议深化与林产品贸易核心国家的经贸关系,加快建立与林产品贸易边缘国家的贸易联系,保持经济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保护森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产品出口贸易 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