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贸易碳排放指数分解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剑波 任亚运 郭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9-72,共4页
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计量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以及指数分解法(IDA)等几大类,而指数分解法凭借其自身优点成为当前学者研究的主流方法。文章从指数分解方法基本模型入手,在深入剖... 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计量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以及指数分解法(IDA)等几大类,而指数分解法凭借其自身优点成为当前学者研究的主流方法。文章从指数分解方法基本模型入手,在深入剖析Laspeyres指数分解法和Divisia指数分解法基础上,梳理了该方法在国际贸易碳排放中的实际应用,并对此法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碳排放 Laspeyres指数分解法 Divisia指数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与工业结构:基于Divisia指数分解法的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黄菁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8-73,共6页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Divisia指数分解方法进行了改进,推导出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方法。通过将该方法运用于分析我国四种主要的工业污染物发现,规模效应的影响是工业污染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是减少污染的最重要力量,结构效应的变化...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Divisia指数分解方法进行了改进,推导出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方法。通过将该方法运用于分析我国四种主要的工业污染物发现,规模效应的影响是工业污染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是减少污染的最重要力量,结构效应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工业污染。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工业行业之间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在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行业的不同环境影响而加以区别对待,并积极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污染 Divisia指数分解法 规模效应 结构效应 技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八大行业的能源消费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完全指数分解法 被引量:6
3
作者 邓军 蒋喆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89-93,共5页
运用完全指数分解法,选用1994-2007年间中国八大行业的GDP与能源的面板数据,对中国能源消费量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各部门经济规模的扩大是导致能源消耗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但各部门能源密度明显下降,成为节约能源... 运用完全指数分解法,选用1994-2007年间中国八大行业的GDP与能源的面板数据,对中国能源消费量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各部门经济规模的扩大是导致能源消耗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但各部门能源密度明显下降,成为节约能源的最主要因素。而能源转换效率下降以及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影响能源消费增加的重要因素。从行业看,制造业是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的最关键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量 完全指数分解法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speyres分解法的中国碳生产率影响因素解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路正南 杨洋 王健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90,共9页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动的紧迫形势下,碳排放约束生产的现象开始凸显,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碳生产率,本文运用Laspeyres分解法对中国碳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解析,并以2000-2010年为样本期,定量研究了碳...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动的紧迫形势下,碳排放约束生产的现象开始凸显,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碳生产率,本文运用Laspeyres分解法对中国碳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解析,并以2000-2010年为样本期,定量研究了碳排放结构变动、低碳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并从行业角度对碳生产率增长波动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低碳技术进步是驱动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碳排放结构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先进低碳技术的行业部门碳排放空间不足是导致碳生产率增长缓慢根本原因。从行业角度看,各部门碳排放结构调整和低碳技术进步,对碳生产率变动贡献程度有所不同。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些简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生产率 碳结构 碳排放空间 低碳技术进步 Laspeyres指数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结构分解技术中两种分解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夏炎 陈锡康 杨翠红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3,共7页
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经济系统的各个领域,但随着不同的经济分析的需要,发现传统的结构分解方法——算术分解法在分析效率、强度等指数型指标时存在一定的分解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了广义指数分解方法的基本概念... 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经济系统的各个领域,但随着不同的经济分析的需要,发现传统的结构分解方法——算术分解法在分析效率、强度等指数型指标时存在一定的分解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了广义指数分解方法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解,通过模型建立、以及我国生产能源消耗量的实证分析,对两种分解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两种分解方法适用不同的指标形式,广义指数分解法在分析指数型指标时,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技术 广义指数分解法 能源消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A-IDA分解法的碳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安庆贤 邹雨晴 熊贝贝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0-146,共7页
探索影响碳强度变化的因素对于制定科学的减排措施、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产理论分解法和指数分解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碳强度变化分解方法,该方法除了提供能源结构、经济产出结构等因素对碳强度的影响信息外,还提供了能源... 探索影响碳强度变化的因素对于制定科学的减排措施、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产理论分解法和指数分解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碳强度变化分解方法,该方法除了提供能源结构、经济产出结构等因素对碳强度的影响信息外,还提供了能源、经济产出、CO_(2)排放的技术因素对碳强度的影响信息。此外,本文构建了一种考虑物质守恒原则的效率测量方法,以测量能源、经济产出、CO_(2)排放的技术效率,从而科学量化技术因素对碳强度的影响。最后,本文使用2009年至2017年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面板数据,从国家和省级层面来探究交通运输行业碳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能源技术进步和CO_(2)技术进步是降低碳强度的关键因素,而潜在的碳排放系数是阻碍碳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强度 生产理论分解 指数分解法 物质守恒原则 交通运输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交通系统碳排放影响因子分解实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凤 彭娇婷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6期91-96,共6页
本文基于贵阳市2011—2016年人口、交通经济发展和能源等方面的数据,运用IPCC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方法和LMDI分解法(对数平均指数法),对贵阳市2011—2016年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2011—2012年间贵阳市交通碳排放总量... 本文基于贵阳市2011—2016年人口、交通经济发展和能源等方面的数据,运用IPCC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方法和LMDI分解法(对数平均指数法),对贵阳市2011—2016年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2011—2012年间贵阳市交通碳排放总量整体下降了5.1199万t, 2013—2016年间交通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4.06%;柴油是贵阳市交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影响贵阳市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有交通经济发展效应、人口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在上述碳排放影响因素中,交通经济发展效应和人口效应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LMDI指数分解法 交通低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畜牧业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及空间分异 被引量:68
8
作者 姚成胜 钱双双 +1 位作者 毛跃华 李政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19,共10页
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占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贡献部门。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法全面测度了2000-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畜牧业碳排放,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将畜牧业碳排放分解为畜牧业生... 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占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贡献部门。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法全面测度了2000-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畜牧业碳排放,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将畜牧业碳排放分解为畜牧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单位农业人口农业生产收益、城镇化和总人口增长5大因素,从时空2个层面揭示了畜牧业碳排放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量由1.374×10~8 t增长到1.506×10~8 t,年均增速0.654%,其中畜禽胃肠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碳排放是其主要来源,两者占畜牧业碳排放总量比例达65.58%~73.23%。2)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层面看,畜牧业生产效率都是抑制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单位农业人口农业生产效益则是导致中国畜牧业碳排量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对草原畜牧业区和农耕畜牧业区的畜牧业碳排放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而对经济发达地区较为有限;总人口增长是促使畜牧业碳排放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人口大量流入的经济发达地区和计划生育政策宽松的广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更为明显。3)2000-2014年,城镇化是有效抑制畜牧业碳排放的第二大因素,而农业结构调整对畜牧业碳排放变化呈现由正向驱动转为负向驱动的变化特征,这一特征在中国畜牧业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控制 温室气体 粪便 畜牧业 驱动效应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核算及影响因素分解 被引量:29
9
作者 郭彩霞 邵超峰 鞠美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239,共8页
天津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其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已经成为该市能源消费的主体.建立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对天津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10 a内天津市工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年均增长10.41%,... 天津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其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已经成为该市能源消费的主体.建立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对天津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10 a内天津市工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年均增长10.41%,比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低58.53%;工业能源强度持续下降,万元(104元)增加值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1999年的2.38 t/万元降至2009年的0.68 t/万元,表明工业节能减排效果较明显;在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57.80%,高于北京、上海等地.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对工业经济规模、行业结构、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经济规模是碳排放持续增长的主导原因;行业结构、能源结构整体上对碳排放量影响较小;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工业节能减排成效的最主要贡献因素,对碳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率达-140.80%.通过对天津市工业行业的进一步分析可知,能源密集型行业严重影响了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 能源效率 行业结构 能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及其分解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艳丽 谭乐祥 +1 位作者 闫菊娥 高建民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16-118,共3页
文章利用陕西省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以自评健康作为健康结果变量,从定量的角度对农村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进行了分析。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计算集中指数并对其进行分解,探索健康结果不平等的来源和健康结果水平不公... 文章利用陕西省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以自评健康作为健康结果变量,从定量的角度对农村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进行了分析。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计算集中指数并对其进行分解,探索健康结果不平等的来源和健康结果水平不公平的程度。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健康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经济水平、性别、年龄和家庭规模是影响健康结果的不平等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结果不平等 集中指数 集中指数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与脱钩效应 被引量:65
11
作者 马晓君 陈瑞敏 +1 位作者 董碧滢 牛雪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549-3557,共9页
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分析2000~2016年中国工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结合DPSIR框架构建脱钩努力模型测度工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出规模效应、技术进步效应、能源消费规模效应和人均碳排放效应... 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分析2000~2016年中国工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结合DPSIR框架构建脱钩努力模型测度工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出规模效应、技术进步效应、能源消费规模效应和人均碳排放效应是导致工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而产出碳强度效应与技术进步碳强度效应是减少工业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工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呈“未脱钩~弱脱钩~强脱钩”的阶段性特点;产出碳强度效应与技术进步碳强度效应是工业碳排放实现强脱钩的决定性因素,同时更需要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来实现工业碳排放强脱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碳排放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 脱钩努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及脱钩效应 被引量:30
12
作者 孙玉环 杨光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531-5539,共9页
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分解2000~2017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apio脱钩因果链模型分析旅游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结果表明: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业能源消耗量和旅客人次数是旅游业碳排放的促增因素,增加值能... 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分解2000~2017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apio脱钩因果链模型分析旅游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结果表明: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业能源消耗量和旅客人次数是旅游业碳排放的促增因素,增加值能源强度和人均旅游业增加值是旅游业碳排放的促降因素,增加值碳强度、能源消耗碳强度和人均旅游业碳排放对旅游业碳排放的促增和促降作用在研究期间均有出现;旅游业能源消耗量的累积促增效应最大,为2030.13万t,增加值能源强度的累积促降效应最大,为103.29万t;旅游业碳排放的脱钩状态不佳,但近年来有所改善;人均脱钩弹性波动剧烈,节能弹性的变化是其波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碳排放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 Tapio脱钩因果链模型 人均脱钩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制造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基于GDIM方法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治国 朱永梅 吴茜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6,共7页
在大力倡导低碳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双重压力,实现山东省碳排放2027年达峰目标,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成为关键。文章以山东省2000-2016年制造业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对能源、投资、产值等碳排... 在大力倡导低碳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双重压力,实现山东省碳排放2027年达峰目标,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成为关键。文章以山东省2000-2016年制造业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对能源、投资、产值等碳排放演变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并进行综合性、阶段性以及贡献值累积性分析,发现产出规模、能耗规模、投资规模对碳排放具较强的促进作用、碳强度效应较强的抑制作用以及碳效率效应比较微弱的抑制作用。基于此,提出引导制造业投资流向、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双调并举、碳强度和能源强度实现双降的碳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 碳排放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的电力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曹俊文 姜雯昱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28-131,共4页
文章以江西省为例,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方法分解研究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起正向作用的三大因素依次为地区生产总值效应、电力生产结构效应和燃料消耗结构效应;起抑制作用的影响因素依次是火电燃料转化效应、发... 文章以江西省为例,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方法分解研究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起正向作用的三大因素依次为地区生产总值效应、电力生产结构效应和燃料消耗结构效应;起抑制作用的影响因素依次是火电燃料转化效应、发用电转化效应和电力消费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碳排放测度模型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 因素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工业碳排放因素分解——基于GDIM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晨曦 支小军 孙雪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129,142,共6页
以2001—2020年新疆工业碳排放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对能源、投资和产值等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1)对工业整体而言,产出规模、投资碳强度、能源规模有明显的促增效应,投资规模、产出碳强度对碳排放产生微弱... 以2001—2020年新疆工业碳排放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对能源、投资和产值等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1)对工业整体而言,产出规模、投资碳强度、能源规模有明显的促增效应,投资规模、产出碳强度对碳排放产生微弱的促增效应;(2)投资效率对碳排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源消费碳强度和能源强度抑制作用较弱;(3)重工业和轻工业因为不同的发展特征而导致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影响的差异化,重工业碳排放趋势和驱动因素分解与工业整体大体一致;(4)对于轻工业而言,产出规模、投资碳强度和能源消费规模是促进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投资效率较大幅度抑制碳排放增加。基于此,政府应鼓励引导企业进行以节能减排为目的的投资活动,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以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工业 因素分解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DIM法的福建省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戈秋虞 张兰怡 +2 位作者 邱荣祖 胡喜生 张园园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6,共6页
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上而下”法测算出2006—2018年的福建省交通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基于广义分类指数分解法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成8个,并进行阶段性和积累性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产值、能源消耗量和客货运周转量是导致碳... 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上而下”法测算出2006—2018年的福建省交通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基于广义分类指数分解法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成8个,并进行阶段性和积累性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产值、能源消耗量和客货运周转量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周转碳强度是导致碳排放降低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单位周转量产值和单位产值能耗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影响因素 广义分类指数分解法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物流发展特征和效率解析--基于碳排放和LMDI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朱桃杏 顼玉卿 暴斌硕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108,共5页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设定物流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2014-2018年中国各省区物流发展效率,并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解,验证分析区域人口、经济活...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设定物流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2014-2018年中国各省区物流发展效率,并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解,验证分析区域人口、经济活动、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等对区域物流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区域物流效率相对较高的省区市,物流需求高发展快,同时由于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整体效率较高。各省区市人口、经济发展程度、交通基础设施等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等相关结论,以期为开展新形势下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效率 碳排放 SBM-Malmquist指数模型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寒冷地区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振武 李琳 王金茹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9-226,共8页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交通工具燃油效率低、车内加热需求增加及路面积雪结冰等复杂道路条件导致交通碳排放增加。因此,有必要针对寒冷地区的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关键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降低碳排放。以典型北方寒冷地区黑龙江省...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交通工具燃油效率低、车内加热需求增加及路面积雪结冰等复杂道路条件导致交通碳排放增加。因此,有必要针对寒冷地区的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关键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降低碳排放。以典型北方寒冷地区黑龙江省为例,采用Tapio脱钩测度模型及GDIM因素分解法对2006—2021年黑龙江省交通行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展开分析,分解得到8个驱动因素并发现其脱钩状态呈现“强脱钩-扩张负脱钩-强脱钩”,其中交通产值碳强度和单位交通行业产值的能耗促进脱钩,交通行业总产值和总周转量阻碍脱钩;另外交通行业总产值、能源消耗量对碳排放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交通产值碳强度和单位交通行业产值的能耗对碳排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交通碳排放 Tapio脱钩模型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 驱动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灰水足迹时空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程鹏 孙明东 宋晓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6,共12页
灰水足迹可从水量角度评价水环境污染程度,有助于实现水污染对水资源短缺影响的评估。中国是全球灰水足迹最大的国家,对中国灰水足迹进行全面准确核算,分析其时空动态演进特征,并准确识别其驱动因素,对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灰水足迹可从水量角度评价水环境污染程度,有助于实现水污染对水资源短缺影响的评估。中国是全球灰水足迹最大的国家,对中国灰水足迹进行全面准确核算,分析其时空动态演进特征,并准确识别其驱动因素,对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工业及生活三方面全面计算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灰水足迹,采用ArcGIS空间制图、核密度估计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灰水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和动态演进趋势,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探索中国灰水足迹时空动态演进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2011-2021年中国灰水足迹及其组成均呈下降趋势,工业灰水足迹下降的比例远大于农业灰水足迹和生活灰水足迹;除西藏、青海和新疆的灰水足迹实现了增长外,其余省域的灰水足迹均呈下降趋势,且各省灰水足迹及其组成的区域差异呈缩小态势。2)河南、山东和四川的灰水足迹一直位于全国前3位,而北京、天津、上海和海南均位于全国末位;灰水足迹标准差椭圆均呈现明显的“东北-西南”分布格局,且重心略微向西移动,中国灰水足迹的总体空间分布变化较小。3)GDP和人口数一直为中国及各省灰水足迹的正向驱动因素,而灰水足迹强度、人均灰水足迹和技术效应一直为灰水足迹的负向驱动因素;GDP对灰水足迹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灰水足迹强度对灰水足迹的降低作用最大。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及各省域制定针对性水污染管理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水足迹 时空动态演进 核密度估计 标准差椭圆 驱动因素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卫生服务利用省际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爱芹 孟明珠 +1 位作者 孔丽娜 赵锡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5-817,共3页
目的研究我国卫生服务利用省际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利用集中指数及其分解法分析数据。结果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水平的不公平指数分别为0.234和0.044,人均GDP和城镇化水平对服务利用公平性有较大影... 目的研究我国卫生服务利用省际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利用集中指数及其分解法分析数据。结果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水平的不公平指数分别为0.234和0.044,人均GDP和城镇化水平对服务利用公平性有较大影响。结论社会经济因素是卫生服务利用不公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政府部门需采取措施提高贫困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的经济可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服务利用 公平 集中指数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