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代地理指掌图》作者之争及我见 被引量:7
1
作者 郭声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9-96,共8页
《历代地理指掌图》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国历史地图集 ,旧题苏轼著 ,虽有人怀疑系伪托 ,但正面材料不够充分 ,至今尚无定论。笔者从该书的文风、内容、版本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进一步肯定了伪托说 ,另外 ,还从四川地方文献中找到一些材... 《历代地理指掌图》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国历史地图集 ,旧题苏轼著 ,虽有人怀疑系伪托 ,但正面材料不够充分 ,至今尚无定论。笔者从该书的文风、内容、版本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进一步肯定了伪托说 ,另外 ,还从四川地方文献中找到一些材料 ,证明真正作者是北宋巴县人税安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地理指掌图 苏轼 税安礼 作者 考证 历史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译汉字音与《切韵指掌图》声母对照 被引量:1
2
作者 夏瑞华 《高校教育管理》 1988年第3期67-70,共4页
日本是我国东方近邻,中日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交往中,两国人民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据传在一千四、五百年前,汉字就传入日本了,日本人民不仅会认读汉字,还采用汉字记录本国语言,后来又根据汉字字... 日本是我国东方近邻,中日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交往中,两国人民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据传在一千四、五百年前,汉字就传入日本了,日本人民不仅会认读汉字,还采用汉字记录本国语言,后来又根据汉字字形创造了日语字母——假名.日语接受汉字年深日久,汉字已成了日语书面语不可缺少的部分.仅1946年11月16日公布的《当用汉字表》就有汉字一千八百五十个,以后又多次增删汉字数,目前得到日本政府承认的汉字有一千九百四十五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掌图 认读汉字 汉字音 日语 声母 书面语 日本 中日两国 友好往来 政府承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译汉字音与《切韵指掌图》韵母对照
3
作者 夏瑞华 《高校教育管理》 1989年第3期46-48,共3页
研究韵母对音,必须首先明确日语与《切韵指掌图》的各自韵系特点,然后分析日本人在接受与改制汉字音时所作的努力。 总的来说,日语韵系要比汉语韶系简单。日语韶母的数量比汉语少,单元音只有五个(a i u e o),单元音韵母和复合元音韵母... 研究韵母对音,必须首先明确日语与《切韵指掌图》的各自韵系特点,然后分析日本人在接受与改制汉字音时所作的努力。 总的来说,日语韵系要比汉语韶系简单。日语韶母的数量比汉语少,单元音只有五个(a i u e o),单元音韵母和复合元音韵母合起来总共也只有三十四个。而《切韵指掌图》所反映的汉语韶系要复杂得多。《指掌图》共二十图(基本与中古十六摄相当),二百零六韵,只是平声韵就有五十二个(日语无类似汉语的声调特征,中古汉语互相匹配的平上去韵,在日语汉字音中彼此完全相同。所以本文下面所谈平声韵均包括了与之相配的上声与去声),入声韵有三十五个,平声与入声加起来共有八十七韵,超过日译汉字韵母总数一倍多。这样,日本人在对译汉语韵母音时,必然要合并音位或复合韵母单元音化,形成了一个日语韵母对译几个汉语韵母的语音面貌。从音理上讲,音位的合并要有合并的条件,复韵母单元音化也必然要符合汉、日两种语言的发音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音 指掌图 韵母 韵字 日译 切韵 日语 汉字音 汉音 吴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玉原型考论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晓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10-115,共6页
文章以一定的史实记载为依据,运用实证和谜语的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从作品本事、宝玉特征、宝玉生日、宝钗黛玉、宝玉姐妹、其他人物等几个方面,对宝玉原型为顺治的四子和硕荣亲王这一论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红楼梦》中... 文章以一定的史实记载为依据,运用实证和谜语的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从作品本事、宝玉特征、宝玉生日、宝钗黛玉、宝玉姐妹、其他人物等几个方面,对宝玉原型为顺治的四子和硕荣亲王这一论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红楼梦》中的许多疑难问题均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通灵宝玉 孝庄文皇后 原型 帝位继承 贾宝玉 汤若望 历代地理指掌图 康熙帝 日干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的潮流预报
5
作者 李文渭 徐瑜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4年第1期43-51,共9页
研究海洋潮流对发展海洋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和海洋发生密切关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海洋进行观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海洋知识,逐步地认识了海洋潮流,掌握了海洋潮流的变化规律,进而进行潮流预报工作,为发展渔业生... 研究海洋潮流对发展海洋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和海洋发生密切关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海洋进行观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海洋知识,逐步地认识了海洋潮流,掌握了海洋潮流的变化规律,进而进行潮流预报工作,为发展渔业生产和航海等事业服务。唐、宋以后,我国史籍中有关潮流预报的丰富记载及潮流预报表、预报图的相继问世,都充分表明我国古代在潮流预报研究中是有重大成就的。本文着重对我国古代的潮流预报表——"流水簿"和"流水指掌图"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其实用价值及在潮汐学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预报 我国古代 潮流表 指掌图 潮汐学 流水 变化规律 全日潮 海洋 预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声不分清浊说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玉秀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2-27,共6页
清浊是中古汉语声纽的一个重要音素,也是汉语语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唐以前谈音韵者对清浊的分析却是含混的,或以为清浊是声势的弇侈,或以为是韵的等呼。宋人始以清浊言声纽,《切韵指掌图》卷首列《三十六字母引类清浊图》,《... 清浊是中古汉语声纽的一个重要音素,也是汉语语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唐以前谈音韵者对清浊的分析却是含混的,或以为清浊是声势的弇侈,或以为是韵的等呼。宋人始以清浊言声纽,《切韵指掌图》卷首列《三十六字母引类清浊图》,《韵会举要》则有纯清、次清、纯浊、次浊等名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音史 三十六字母 中古汉语 广韵 通假字 清浊别义 上古声纽 指掌图 清音浊音 切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转及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幸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59-67,18,共10页
《韵镜》、《七音略》是唐宋时人以《切韵》音系为根据,加上他们对时音的考订而制成的声韵调拼合表,这是语音史上两种辨类审音的最早韵图。对这二书产生的确切年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迄今学者尚无定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两本书,它们... 《韵镜》、《七音略》是唐宋时人以《切韵》音系为根据,加上他们对时音的考订而制成的声韵调拼合表,这是语音史上两种辨类审音的最早韵图。对这二书产生的确切年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迄今学者尚无定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两本书,它们各具四十三转图,并俱以内转外转区而别之,除前后次序稍不相同外,何韵属内转,何韵属外转,两书基本一致。象第十三图“哈皆齐祭央”韵(举平咳上去入。下同),《韵镜》作外转,《七音略》属内转;第二十九图“麻”韵,《韵镜》作内转,《七音略》属外转;《韵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转 七音略 韵镜 《切韵》 四声等子 声韵调 切韵指掌图 二等韵 反切下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入声消变规律考察
8
作者 夏瑞华 《高校教育管理》 1989年第4期42-45,共4页
在汉语语音史上,入声的消变是一个颇能引起人们注目的课题。一般说来,入声消变在宋代反映比较突出。从《七音略》(1162年)把入声铎、药兼承阳唐和豪肴之后,就被看作是入声消变的开始。之后,《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起数诀》等... 在汉语语音史上,入声的消变是一个颇能引起人们注目的课题。一般说来,入声消变在宋代反映比较突出。从《七音略》(1162年)把入声铎、药兼承阳唐和豪肴之后,就被看作是入声消变的开始。之后,《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起数诀》等宋中晚期韵图,均以入声字兼与阴、阳声韵字相匹配,表明了此时的入声韵尾已经发生变化。有人认为,这时可能原来的韵尾[t]与[k]已经混为[?],只有[p]尾尚保存着(李新魁著《汉语等韵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声字 通押 律考 元音 韵系 指掌图 韵尾 宋诗纪事 切韵 摄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