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指归》美学思想研究
1
作者 万志全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9期14-16,共3页
《老子指归》的美学思想是严君平的无为道家哲学思想在审美方面的反映,它是西汉道家美学思想的代表之一。它认为由世俗欲望引发的声色之美是低等的,它有害于身心安宁;真正高级的美是在否定外在声色之美的基础上所达到的虚无境界的心灵之... 《老子指归》的美学思想是严君平的无为道家哲学思想在审美方面的反映,它是西汉道家美学思想的代表之一。它认为由世俗欲望引发的声色之美是低等的,它有害于身心安宁;真正高级的美是在否定外在声色之美的基础上所达到的虚无境界的心灵之美,是心灵自由自在的审美理想境界。美是客观存在的,不要去追求声色之美,大自然自有其外在的形式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指归 严君平 声色 世俗欲望 美学思想 老子指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我要!我要!我要!”到“她要,他要,他们要”-丰裕社会中的“雨王汉德森”的精神指归 被引量:8
2
作者 祝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89,共7页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汉德森在非洲获得的智慧使他精神上发生了从"我要!我要!我要!"到"她要,他要,他们要"及从"猪性"到"狮性"的巨大变化。他从精神沉睡、死亡意识以及自我的樊篱中走出,回归...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汉德森在非洲获得的智慧使他精神上发生了从"我要!我要!我要!"到"她要,他要,他们要"及从"猪性"到"狮性"的巨大变化。他从精神沉睡、死亡意识以及自我的樊篱中走出,回归到现实世界,试图开始新的生活。这种转变表现了贝娄对所谓"异化"和"荒原"之说的反动,映射出贝娄的"认识自我,融入社会"的伦理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雨王汉德森》 精神困境 精神指归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晚唐咏史诗的精神指归 被引量:2
3
作者 毛德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2,共5页
文章主要从对衰落王朝的一往情深,对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宇宙人生的终级关怀三个方面分步论述了中晚唐咏史诗人对社会、对个人、对人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反应,分析了他们在中晚唐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存在状态和心理特征。
关键词 中晚唐 咏史诗 精神指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韵切指归》的传承关系及其语音性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0-323,共14页
《韵切指归》是目前所见最早以韵图形式编撰的韵书之一,学术界一般认为此书是扩展《韵法直图》而成,反映的是传统读书音。文章从《韵切指归》的编撰体例与语音特征两方面,将其与《韵法直图》蓝本《切字捷要》韵图——《切韵经纬图》进... 《韵切指归》是目前所见最早以韵图形式编撰的韵书之一,学术界一般认为此书是扩展《韵法直图》而成,反映的是传统读书音。文章从《韵切指归》的编撰体例与语音特征两方面,将其与《韵法直图》蓝本《切字捷要》韵图——《切韵经纬图》进行了比较,指出《韵切指归》的编撰体例传承的是《切韵经纬图》,其语音基础同样是《切韵经纬图》所反映的"汉音"。只是在形式上据《洪武正韵》保留了全浊声母,并据《韵法直图》注明了各韵呼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切指归 传承关系 《切韵经纬图》 《韵法直图》 《洪武正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的本体论指归 被引量:1
5
作者 旷三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23,58,共9页
囿于认识论或价值论范围,把有关预见性的一切解释置于本体论解释的视野之外,预见性的本体论根据之追究就会被无端地“搁置”起来,从而处在被“荒漠化”的境地,本体论意义之显现也就会被严实地“遮蔽”起来,即使偶有论及也只处在被“边... 囿于认识论或价值论范围,把有关预见性的一切解释置于本体论解释的视野之外,预见性的本体论根据之追究就会被无端地“搁置”起来,从而处在被“荒漠化”的境地,本体论意义之显现也就会被严实地“遮蔽”起来,即使偶有论及也只处在被“边缘化”的地带。本文由自我认识的诠解引发关于自我认识的预见性研究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进而集中解说自我认识何以具有预见性,自我认识的预见性有什么特点和表现形式,其存在变化是否具有客观基础暨本体论指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识 预见性 实践基础 本体论指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证指归》学术思想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春素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3-14,共2页
《温证指归》作为一部温病学专著,具有"崇尚实用、注重临床"的特点,且颇多发明。该书在学术上重视对温病理论的阐发和方剂的运用,对临证辨治多有发挥,包括对经典的阐发、具体疾病的辨证分析、方剂的加减应用、药物性味功效的... 《温证指归》作为一部温病学专著,具有"崇尚实用、注重临床"的特点,且颇多发明。该书在学术上重视对温病理论的阐发和方剂的运用,对临证辨治多有发挥,包括对经典的阐发、具体疾病的辨证分析、方剂的加减应用、药物性味功效的探讨等,浓缩、涵盖温病学理论和临床各方面的知识,为温病学术思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证指归 周魁 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钞本《伤寒指归》研究
7
作者 郝俊红 闫桂银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799-799,共1页
关键词 《伤寒指归 戈颂平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反叛到超越——论波特小说中米兰达的精神指归
8
作者 张莹波 赵惠珠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42-47,共6页
当代美国南方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老人》和《灰色马,灰色的骑手》刻画了一个"反叛者"形象——米兰达,关注的是人怎样在逃避不了的荒诞的世界里找到生存的立足点,回归自然本真的精神家园。面对南方家族历史,米... 当代美国南方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老人》和《灰色马,灰色的骑手》刻画了一个"反叛者"形象——米兰达,关注的是人怎样在逃避不了的荒诞的世界里找到生存的立足点,回归自然本真的精神家园。面对南方家族历史,米兰达能正视失败,执着于真实;面对战争、瘟疫、死亡和战时美国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伪善和非人道行为,米兰达在反叛中存在,努力前行。为了确立自我,实现身与心的和谐平衡,更为了捍卫人格尊严,米兰达表现出西西弗斯式的反抗精神:虽然处在一种"被抛"的境地,孤立无援,但她毅然地重新开始,在失望中实现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达 反叛 存在 超越 精神指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国民性教育的大众探索与现实指归
9
作者 尚洪波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98,共5页
民国国民性教育思想的大众探索,是以"救亡图存"为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方法路径上,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教育对于国民性养成与改造的重要性已成共识。当代的中国正经历着一个新的转型和发展时期,以史为镜鉴,将国民性教育与改造作为... 民国国民性教育思想的大众探索,是以"救亡图存"为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方法路径上,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教育对于国民性养成与改造的重要性已成共识。当代的中国正经历着一个新的转型和发展时期,以史为镜鉴,将国民性教育与改造作为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有序为之,促进国民对于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促进国民的全面自由发展,通过教育促进"国"与"民"之间的认同,努力塑造有"健康国民性"的"现代中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国民性教育 大众探索 现实指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学生——语文教学指归论
10
作者 毕泗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50,56,共3页
关键词 尊重学生 语文教学 解放 指归 儿童观 童年生活 哲学意义 人的自由 创造性表现 选择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时俱和”——严遵《老子指归》及其对现代和谐社会理论的启示
11
作者 张京华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在老子学说的早期阐述中,西汉严遵的《指归》解说独特,值得珍视。严遵在阐述老子"和"的学说时,提出了"与时俱和"的思想。由以古鉴今意义而言,"与时俱和"的思想恰是"与时俱进"与"和谐社会&... 在老子学说的早期阐述中,西汉严遵的《指归》解说独特,值得珍视。严遵在阐述老子"和"的学说时,提出了"与时俱和"的思想。由以古鉴今意义而言,"与时俱和"的思想恰是"与时俱进"与"和谐社会"两种现代理论概念的联接,可以给予现代社会以积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时俱和 与时俱进 和谐社会 老子学说 严遵 《老子指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还乡书写的文化指归
12
作者 尹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11-112,共2页
20世纪,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都设置"还乡"情节。20世纪初,部分先知先觉者倡导西方个性主义,描述了乡村的落后与愚昧,昭示了启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们多视角呈现乡土的生活图景,表达作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寄寓了种种生存样... 20世纪,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都设置"还乡"情节。20世纪初,部分先知先觉者倡导西方个性主义,描述了乡村的落后与愚昧,昭示了启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们多视角呈现乡土的生活图景,表达作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寄寓了种种生存样式的思考。这些小说也表现出思想启蒙的尴尬,古朴文化的复生;是"悲观虚无"的呈现,同时也是中国现在政治文化的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还乡 文化指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指归——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13
作者 吴湉南 《继续教育研究》 2012年第10期180-181,共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学科属性上属于历史学,"求真"、"求实"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历史学的意义还在于将"历史与现实结合",为人类社会提供历史知识和规律,以资进步;同时这门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学科属性上属于历史学,"求真"、"求实"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历史学的意义还在于将"历史与现实结合",为人类社会提供历史知识和规律,以资进步;同时这门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必须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直面社会现实,用历史规律、历史知识考察、分析、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指归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纲要”课程 教学指归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指归》“不以循循者”之“循循”解
14
作者 王曦 《船山学刊》 2007年第3期128-128,共1页
王德有先生《老子指归译注》将"不以循循者"译为"不以跟随跟随",笔者以为不妥。本文从词义训诂和文意汇通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认为"循"非跟随义,而是触摸义"循"的假借字,该句当译为"不用... 王德有先生《老子指归译注》将"不以循循者"译为"不以跟随跟随",笔者以为不妥。本文从词义训诂和文意汇通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认为"循"非跟随义,而是触摸义"循"的假借字,该句当译为"不用手摸的,能摸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指归 [扌盾] 触摸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建构生态型组织的价值指归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璐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138,共4页
生态型组织契合了数字化时代的现实需要,改变了组织的运作逻辑,具有打破组织边界、增强组织活力、赋能人的价值等重要的价值指归。数字化时代生态型组织的建构应从结构、能力、任务、关系、文化等维度制定实践策略,在组织发展中形成组... 生态型组织契合了数字化时代的现实需要,改变了组织的运作逻辑,具有打破组织边界、增强组织活力、赋能人的价值等重要的价值指归。数字化时代生态型组织的建构应从结构、能力、任务、关系、文化等维度制定实践策略,在组织发展中形成组织结构柔性化、组织能力数字化、组织任务协同化、组织关系多元化、组织文化共生化的组织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生态型组织 价值指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指归》“有无一体”论初探
16
作者 赵景飞 《船山学刊》 CSSCI 2011年第2期102-105,共4页
严遵的《老子指归》采用宇宙论的形式表达本体论的诉求。他构建了一个由"道"、"德"、"神明"、"太和"、"万物"逐层展开的"天地起源论";从万物的层面,《指归》逆着天地起源... 严遵的《老子指归》采用宇宙论的形式表达本体论的诉求。他构建了一个由"道"、"德"、"神明"、"太和"、"万物"逐层展开的"天地起源论";从万物的层面,《指归》逆着天地起源的线索来追寻世界的终极法则,最终把以"虚、无"为特性的"道"确立为万物的根本,达到了它"要物之本,秉事之根"的逻辑终点。由此可以看出,《老子指归》是魏晋玄学之滥觞。《老子指归》的思想呈现出承上启下的重要特征,是思想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指归 道:有无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道家审美指归看健美操的美学特征
17
作者 魏小芳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第6期46-46,39,共2页
健美操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追求美、创造美的的运动项目,它是"健"、"力"、"美"的完美结合。为了弥补健美操教学中美育功能的缺失,促进健美操教学的优化和规范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健美操美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现实生活事物的体... 健美操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追求美、创造美的的运动项目,它是"健"、"力"、"美"的完美结合。为了弥补健美操教学中美育功能的缺失,促进健美操教学的优化和规范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健美操美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现实生活事物的体验和感悟,将体验、内省和反思内化于心,形成一种独特的、稳定的、持久的内在审美心理状态,更好的发挥健美操的美育功能。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道家审美境界和审美价值的视角出发,立足于个体生存境界和对自由的充分体验上,将美学的基本原理与健美操运动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健美操运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美以及美学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健美操运动的道家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审美指归 健美操 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归于立人,着意于鉴赏——论杨贤江的文学教育思想
18
作者 任富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68,共4页
杨贤江(1895—1931),浙江慈溪人,我国杰出的教育理论家。他以《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等辉煌的著作,站在理论的制高点上,具有高屋建瓴的思想力量。在文学教育的观念领域,他别具慧眼,独树一帜。他在80多年前所秉持的有关文学教育... 杨贤江(1895—1931),浙江慈溪人,我国杰出的教育理论家。他以《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等辉煌的著作,站在理论的制高点上,具有高屋建瓴的思想力量。在文学教育的观念领域,他别具慧眼,独树一帜。他在80多年前所秉持的有关文学教育的理念,至今仍散发着思想的光辉。一杨贤江的文学教育目的观精髓在于"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教育 杨贤江 于立 思想力量 教育史 别具慧眼 指归 教育理论家 浙江慈溪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一点X,少一点Y”构式的指称转喻意蕴研究——体认意识观
19
作者 雷卿 余洁 杨玲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1,68,共7页
本文中基于对汉语“多一点X,少一点Y”名词指称转喻构式的句法语义观察,从体认意识的视角,研究名词指称转喻的动态转指意蕴的生成与理解及其背后所反映的人类思维的认知特征。研究认为构式中的名词指称词“X”和“Y”在语境制约下明显... 本文中基于对汉语“多一点X,少一点Y”名词指称转喻构式的句法语义观察,从体认意识的视角,研究名词指称转喻的动态转指意蕴的生成与理解及其背后所反映的人类思维的认知特征。研究认为构式中的名词指称词“X”和“Y”在语境制约下明显指代说话人所意指的对象,是一种概念意义上的转指,涉及语义流动与集合。这种语义流动与集合是实现具体概念到抽象概念的等价关系转指的关键,也是概念意义与人际意义互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一点X 少一点Y” 称转喻 动态转 体认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研究
20
作者 杨纲华 王立勋 +3 位作者 李瑞钰 李欢 朱丹军 朱小兵 《安徽医学》 2025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介导的抗交感效应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介导的抗交感效应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喙突旁锁骨下缘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臂丛神经深度、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镇痛情况、术后血运情况、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阻滞操作时间短、臂丛神经深度浅、阻滞维持时间长、术后镇痛效果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SpO_(2)值高、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喙突旁锁骨下缘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介导的抗交感效应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效果或许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 抗交感效应 再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